分段閱讀_第 47 章
好的土豆和兩個水煮蛋。 他最近沒時間烙餅或者蒸饅頭,要不然黎錦的伙食還可以更豐盛一點。 黎錦笑道:“先生的課只有早上,中午就會下課,不用準備這么多?!?/br> 不過,jiāo通不便利,全靠人兩條腿走,他就算回來也已經是午后了。 黎錦又說,“昨天說的,今天下午給你做紅燒rou,等我回來?!?/br> 少年唇角揚起,酒窩淺淺。 有這句‘等我回來’,他才覺得自己這真的像個家了。 黎錦背簍里又裝了十張竹葉紙、毛筆和墨塊出門了。 只有在長假歸來后或者初拜師的時候給先生束脩禮,此后去先生家里,并不需要每次都帶著禮。 黎錦這回沒去買素餡兒包子,而是徑直走到先生家里。 那七歲的小孩子給黎錦開了大門,應該提前被吩咐過,直接帶著黎錦去了宋先生的書房。 “這些書是我爹爹挑出來的,你可以在這里抄。 爹爹說你要準備童生試,上課就可以先緩緩。他等你抄完這些書,會給你一個人單獨講考試相關?!?/br> 黎錦應下了,那孩子守禮的出去,順便還給他帶上門。 黎錦想,幸好宋先生這里學生流動的快,原主又經常翹課,沒什么關系好的人。 要不然面對自己的同窗,他還真擔心自己漏出馬腳。 因為黎錦起得早,清晨路上涼快,他也走得快,這會兒還不到巳時(上午九點),滿打滿算,他有兩個時辰來抄書。 竹葉紙表面光滑,著墨顯色度高,唯一的缺點就是吸收緩慢。 黎錦寫完一張,得平鋪在地上晾好久,才能保證那字不會被一蹭就花。 宋先生的書房和平時教學生的偏房不在同一邊,但巳時剛過,黎錦還是能聽到偏房那邊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那些聲音不用一一分辨,就知道念書的都是年輕人。 這讓黎錦有種緊迫感,他本來就得養家、種地,讀書時間沒有其他人多,那就得更加的努力才行。 先考個秀才,就可以免jiāo田賦,還能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連帶著少年在村子里也會好過很多。 至于能不能繼續考舉人、貢元、進士,黎錦覺得難度很大。 越往上考,就越考驗一個人對時政的把握。他一個穿越者,在心里還是適應沒有王權的社會。 黎錦根本沒有對當今陛下發自內心的尊崇。 他覺得自己越往上面考,如果真的有殿試那一天,說不定自己的態度被人察覺出來,那就真的要出大事。 況且,他現在這家里太窮,考中舉人后還得入京參加會試,他總不能把夫郎和孩子都留在村子,這樣他放心不下。 不知不覺中,黎錦就抄完了一張紙,晾在地面上,開始抄第二張。 四尺的竹葉紙,黎錦字寫的偏小,兩個時辰才抄了七張。 宋先生進來書房的時候,地上已經滿滿當當鋪滿了黎錦抄的書,能看出他前幾張的字還不能很好的控制大小均勻。 但寫到后面,一個個工整、干凈的字從他筆尖落下,宋遠越看越滿意。 等到黎錦抄完一張,準備晾干的時候,才看到宋遠站在自己身后。 他趕緊作揖:“先生?!?/br> 宋遠說:“你這柳體寫的大有長進,不錯、不錯?!?/br> 他連說了兩個不錯,心情十分愉悅。 隨即他又問黎錦抄到哪兒了,黎錦有些慚愧:“剛抄完《圣諭廣訓》?!?/br> 宋遠想到黎錦和自己的出身,都是寒門子弟,他就問:“重農桑以足衣食,出自哪一章?” 抄書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抄了之后回去看。 抄的過程,就是一種博聞強記。 黎錦想,幸好自己不是普通的十幾歲少年,作為醫學生,大學八年背了無數循環、無數名詞解釋,他早已習慣在抄的同時盡力理解并背誦。 當然,古文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但他也把不會的都做了記號,不懂就問。 宋遠的這個問題比較貼近實際,黎錦很快就回答上來。 宋遠當下對黎錦大加贊賞:“善!” 之后宋遠給黎錦把《圣諭廣訓》傳達的主要宗旨講了一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