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42 章
面前的案桌還是空的。 風雅之事,大多不沾金銀,所以,來此的文人墨客,對朗月樓的布置,十分滿意。 而在流水叮咚,清脆悠揚的伴樂下,一張張食盤從紅綢臺子后面,沿著彎彎曲曲的水道漂了出來,細看之下,食盤上大多也不是美酒佳肴。 而是一個沒有寫名的信封。 雖未寫名,信封上卻有別的注釋,食盤漂流而過之處,有那感興趣的文人,便會拾起食盤中的信件,拆開一觀。 只是,拆開之后,有的文人笑意盈盈,有的文人卻是搖頭嘆息。 此等異狀,夏謙看得驚奇無比,黎青顏臉上則是淡淡。 乘著夏謙沉浸于食盤的歸處時,黎青顏倒是從曲水流觴的彎道中,拾起了兩壺茶,一壺放在了夏謙的案桌前,一壺放在了自己的案桌前,一旁的秋平,趕緊緊隨其上,將黎青顏案桌上的茶同黎青顏續上。 夏謙的小廝看著有些遲鈍愚笨,秋平倒完了一杯茶后,他好似才反應過來,要給自己主子倒茶,慢了半拍趕緊湊上前去,目光似有意無意落在秋平的動作上。 不過夏謙小廝的怪異之處,急于想在夏謙面前爭表現的黎青顏并沒有注意。 黎青顏一手輕輕撫摸轉動著手里的茶杯,一邊同夏謙解釋道。 “夏兄可是第一次來朗月樓?” 夏謙滿眼都被朗月樓里的新奇吸引過去,頭都沒轉,下意識輕輕點了點。 黎青顏順著夏謙的目光看過去,見他盯著那些拆信封的文人目光一動不動,心里意會,接著道。 “夏兄可是對朗月樓的‘信書’感興趣?” 果然,夏謙下一刻扭頭,眼神眨巴眨巴,快眨出萬點星光地問向黎青顏。 “何謂信書?” 見夏謙果然感興趣,黎青顏更加賣力解釋。 “朗月樓雖自己舉辦了‘競書’的比試,但到底今日聚集了不少文人墨客,若是不能以文會友一番,可不辜負了這場盛事,所以,朗月樓便想出了‘信書’一途,作為‘競書’外的余興節目,一人將自己的考題,寫于信封之中,在封皮上留下提示和獎品,放與朗月樓后面的匿名匣子內,這‘信書’便會由朗月樓的主事者放入食盤,落入曲水流觴中,若是對此信封有興趣者,便可拾起拆開,答對或者讓出題者滿意,則可贏走獎品?!?/br> 黎青顏說這些,當然是原身的記憶,自原身記事以來,朗月樓的“競書”比試,她倒是次次不落,對于余興節目“信書”自然也頗為了解。 尤記得原身年少氣盛時,還通過“信書”贏了不少獎品。 黎青顏思及先前準備用原身以前贏得的獎品,作為這回參與“信書”獎品時的發現,眼底不由閃過幾絲流光。 沒想到正經如原身那般,也曾經有如此逗趣的一面呢。 而這邊夏謙一聽,眼底的興趣越發旺盛,他來自江南,自是第一回聽聞朗月樓的玩法,一下子就被黎青顏言語的描繪吸引住了。 興致勃勃就往下一個漂到他們這里的食盤看去。 棕紅的食盤,由遠及近,一個信封靜靜躺在其上。 夏謙單只是看一眼,就愣怔了。 手不自覺就拾起了那封信封。 第22章 食盤飄遠,其上無物。 而夏謙手上卻多了一個信封。 古銅色的信封上,有著兩行力透紙背的字跡。 饒是黎青顏是個現代人,也不由為信封上的字跡眼前一亮。 骨氣洞達,疏朗大氣。 不知為何,外行人黎青顏見著這兩行字時,心中便浮現出這兩個詞。 若是只見字,黎青顏定然覺得寫字之人胸有山河,有兼善天下之心。 可古往今來,好些jiān臣都是一代書法家,譬如秦檜,嚴嵩等等。 據傳山海關城樓上書寫的“天下第一關”,還是出自嚴嵩的手筆。 所以,歷史教訓告訴黎青顏,字如其人這句話,不過是說說而已。 而且,光看提示和獎品,黎青顏最多只會認為此人乃是懸壺濟世的醫者罷了,離“胸有山河”的高度還是差了些。 只因,夏謙手中的信封上的獎品標注,正好是一本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