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290 章
成熟的稻穗被收割下來, 很快脫粒, 秸稈同時被粉碎,重新回到田地里。 小片不適宜機械收割的地,農民們戴著草帽、揮舞著鐮刀,忙忙碌碌收割稻子。 割下來的稻子被農民們在脫斗上一下一下摔打,高高揚起, 重重落下, 金黃飽滿的稻粒就從稻穗上脫下來, 嘩啦啦滑進脫斗里。 《聚焦三農》也派了記者過來,對于西北旱災進行系列后續跟蹤報道, 鏡頭下,到處是一片片忙碌的豐收場面。 農民們的臉上也都洋溢著喜悅。 脫完粒的稻谷要在曬谷坪上晾曬幾天, 蒸干所有水分之后, 西北抗旱指揮部聯合華夏儲糧以15元的旱稻保護價收購了稻谷。 農科院新品種的旱稻, 再加上無污染的雪山融水滴灌灌溉,精準控制作物需要的水分,畝產達到了1500斤左右,刷新了旱稻畝產的歷史記錄! 不止畝產高,稻谷的質量還特別好。 方大爺方大娘種的十幾畝旱稻,今年賣了三萬多塊錢。 往年他們種棉花,哪怕是風調雨順的年景,因為棉商惡意壓價,辛辛苦苦一季下來,刨除成本也不過才賺一萬出頭,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今年春上大旱,往常這樣的年景,顆粒無收也是有的,沒想到收益竟然翻倍還多! 方大爺手中捏著錢,熱淚盈眶,雙手微微顫抖。 他把錢塞進方大娘手里:“老婆子,趕緊拿好,回去就把鋪滴灌帶的錢還給羅總工……多虧了羅總工吶!” “是嘞,”方大娘伸手抹了抹淚,把錢收好了,“多虧了羅總工。老頭子,等咱把剩下的稻子舂成米,就給羅總工送兩袋去?!?/br> “老婆子,聽你的!” …… 他們這地兒天太旱,修滴灌之前,就算是旱稻也沒法兒種,所以也沒有碾米的小作坊,電動礱谷機又太貴,方大爺兩口子就花錢去鎮上的木匠那兒定制了舂米機和手搖風谷機。 已經被蒸干水分的稻粒,舂好之后,被放進手搖風谷機里。 方大娘在出口處接了布袋,方大爺搖動旋轉手柄,干燥的稻殼被風揚起,嘩啦啦流出晶瑩雪白的稻米。 老夫妻倆從小生活在西北貧瘠的大地上,這輩子還是第一次種出晶瑩飽滿的稻米,激動得直抹淚。 等稻谷都碾成了大米,他們裝了滿滿兩袋大米,一人扛了一大袋,給羅總工送新米去。 到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擠在大棚外頭的空地上。 各家扛著、推著、抬著,一袋袋碾好的米在大棚門口堆成了山。 “謝謝大家,”羅葑這兩年眼窩越來越淺,忍不住紅了眼,“大家的心意我領了,但我也只有一張嘴,吃不了這么多呀?!?/br>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 “吃不了可以賣?!?/br> “羅總工,要是沒有你,哪兒有今年的好收成啊……這是俺們一點兒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對對,一定要收下啊?!?/br> …… 羅葑實在推不過,干脆拿了個碗過來,從每家的米袋里取了一碗米,算作收下大家的心意,然后在大棚外頭的小廚房里,用大灶火做了一鍋撈飯,用現摘的新鮮蔬菜炒了幾個家常菜,請大家吃了一頓豐收宴。 新米撈出的飯,晶瑩剔透、粒粒分明。 新米熬出的第一碗湯,湯汁濃釅、光滑粘稠,帶著一股淡淡的稻米的清香,好喝到不行。 羅葑給寶寶盛了一小碗米湯,晾到溫熱,又加了一點點糖。 寶寶雙手捧著小碗,吸溜吸溜,喝得完全停不下來。 “慢點兒,別嗆著了?!?/br> “嗯?!?/br> “好喝嗎?” “好喝,”寶寶喝完之后,把空碗遞給羅葑,“還要!” 寶寶喝了兩碗,又吃了小半碗米飯,撐得小肚子鼓鼓的:“真好喝呀。真好吃呀。叭叭,寶寶以后還能再吃到嗎?” “能?!?/br> “真好呀!” 羅葑也覺得真好呀。 他一溜煙跑去里屋,把靠墻放著的、剛釀好的葡萄酒搬了兩大瓶出來。 一瓶黑皮諾釀的紅葡萄酒。 一瓶霞多麗釀的白葡萄酒。 紅葡萄酒是寶石紅的,白葡萄酒是淡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