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6 章
,我的人生履歷就俗多了,拍三級片出身,錢權沒有,年輕不懂事時找了個過氣艷星作老婆,每天的工作就是拍老婆跟別的男人一起胡搞瞎搞,人到中年好不容易有了個孩子,工作忙起來也沒時間陪,誰知道晚上孩子突然發高燒,老婆又不知道去哪鬼混,等我第二天回家……送孩子去醫院都晚了。 當時我就血壓升高,人事不知,再醒來,已經中風癱瘓在床,半死不活拖了幾年就在系統里了。 我不知道別的導演是怎么拍攝自身經歷的,但我知道,在拍攝那一幕幕熟悉場景時,我是很不舒服的,開機那一刻,我沒法做到專業,飾演我兒子的小演員從沙發滾落地面的那一幕,我已然忘記自己是導演,我克制不住沖上前去,然后那個小演員很冷靜地站起來,對我笑,叔叔,這條終于可以過了吧。 對,這條我給過了,因為這條我拍攝了不下十次,這是我第一次沖進片場,這證明我拍攝的這條太好了,太棒了。 再三申明,我不是個受虐狂,兒子發燒那一幕戲,我連想象都不敢,可為了讓這部戲出彩,小演員的每個細微表情,我都要去研究,如何看起來更痛苦更真實,更具有戲劇xing… 那些吐槽電影立意不高、內涵空虛的人可以閉嘴嗎?! 真實劇本沒你們想象那么深刻! 話說歪了,繞回主題吧,單以拍攝手法論,毫無疑問這是部優秀的電影,畫面唯美,氣質浪漫,很多暗示手法都用得很到位,例如一開場的黑傘、警察和唐亦哲三個物體間分割的畫面隱喻,主角葉慈與唐亦文每次出場的鏡頭角度,幾次三番掠過畫面的爬山虎藤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臺詞確實不夠經典,過于生活化。 我看評論大多糾結幾個問題,一是最后片段,鏡頭以唐亦文角度拍攝究竟有何含義?二是警官問唐亦哲后悔與否。三是唐亦文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 我認為這三個問題恰好是關聯的。 首先,開場就表明了主角葉慈的死與唐亦哲有關,但鏡頭并沒有太多給予主角死亡的細節對白,反而對唐亦哲弟弟的死再三提起,開場畫面也選擇在唐亦文的墓地前,警官也再三強調舊事,這一切說明了什么? 其次,鏡頭曾多次給予這兩兄弟爭吵的畫面,唐亦文說,人應該進化出翅膀,又說過死也要飛一下,大家肯定把這當作是唐亦文結局跳樓的暗示,但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有印象嗎,唐亦文說自己就是為葉慈而生的,然后唐亦哲馬上說,那我就是翻轉你命運的人。 唐亦文最后的畫面是,站在陽臺,只看到腿看不見上半身,但毫無疑問姿勢是前傾的吧?怎么尸體最后是往上仰躺著的呢?還有當時入鏡的那一塊衣角,大家都說是陽臺曬出的衣服,鏡頭也不止一次給予主角宿舍陽臺近景吧?有哪次晾曬衣服會掛在沒鐵絲那邊? 我理解為,唐亦文所說為主角而生,唐亦哲說翻轉命運,翻轉命運有兩個結果,一是唐亦文不愛主角了。二就是死亡,而唐亦哲就是給他弟弟帶來死亡的人。并且一語雙關,暗示唐亦文死亡姿勢翻轉可能是他所為的細節。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唐亦哲不是直接殺害弟弟的兇手,但也是間接xing質的。 主角得獎回來后,看到三人糾纏的那一幕,我個人分析是唐家兄弟故意為之的。為什么呢?先說唐亦文,他對這段感情始終報以絕望悲觀的心態,主角的一再逃避讓他尋找不到感情的出口,他需要尋求一個轉折,不想持續地無望著,或是生存或是毀滅,他也要去做。而唐亦哲這個角色,是很值得深思的,電影有多處細節暗示了他對唐亦文的掌控和影響,就算后者想給這段關系一個轉折,但那場3p大戲是否真是唐亦文的本意?為何唐亦文一直對這段關系秉承絕望的心態?從一個青澀男孩變成yu/望之奴,到底是自身蛻變還是別人推波助瀾? 從這個層面來說,唐亦哲仍然是殺死唐亦文的兇手。 警官這個人物象征著什么,公平?正義?不,我理解為,之所以出現警官這個人物,恰好是兇殺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