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098 章
當遺孤,定會毫不客氣左右開弓,把這兩貨直接扇死。 …… 南宮之中,劉協在自己的寢宮中不斷徘徊著,外面天降甘霖,確難以安撫他的心緒,反而是那雷鳴閃電令他心緒更加躁動不安。 要對付大將軍張遼,不是從此四海皆平,就是一朝地裂天崩,他哪能鎮定下來。 平心而論,劉協也知道張遼對他遠勝董卓、李傕,甚至王允,更是文武兼能,數百年少有,但正因為如此,張遼給劉協的壓力太大了。 董承的一句話在劉協心中深深的扎了一根刺,張遼聲望如此之高,附從者如云,不知幾年之后,還有多少人忠于大漢? 這對劉協而言才是滅頂之災,比之董卓、李傕更加令他感到威脅。因為董卓、李傕施暴政,自會有忠臣義士奮起反抗,與天子一道勠力同心,而張遼施仁政,忠臣義士只會跟隨附從,最終天下只會知張遼而不知天子。 所以這次劉協幾乎是與董承一拍即合,縱然張遼忠心朝廷,有恩于他,是個能臣,但只要威脅到皇權,那一切都要靠邊,張遼必須除掉,而且越早越好。 一道閃電劃過窗前,劉協被照得雪白的面孔顯出幾分猙獰。 在劉協心中,他才是背后的主導,董承也是被他推在臺前的棋子,但事實上劉協沒有察覺到的是,他采取的這些手段,受董承讒言的影響很大。 歷朝歷代能臣重臣權臣多了,但天子的權謀卻更多更深更厲害,這個獨特的地位可用以博弈的資源太多了,或打壓、或扶持,或平衡,關鍵在于天子自身不斷強化眼界和權謀,樹立自己的權威,其中采用武力鏟除是最低級的手段,總不能哪個好、哪個能干、哪個威望高,就殺哪個,可以削減臣子威望的手段多了去了,偏偏劉協就用了最下乘的手段,而且是最有風險的手段。 自古讒言甚于刀劍,年輕的劉協歷經董卓、李傕的磨難,心xing本就隱藏著對權臣的忌憚和恐懼,有點杯弓蛇影的心態,又被董承讒言影響,越來越偏離一個明君的道路。 明君是需要培養或歷練的,靈帝早死,劉協九歲被董卓扶上位,缺乏培養,張遼在河東時曾想過成為劉協的領路人,做個帝師的角色,但嘗試了幾次最終失敗了,劉協似乎對他本就有些心結和成見。 劉協很是聰慧,但并非聰慧就一定能成為明君,看透一切,過于聰慧,想法太多,反而越容易步入歧路,若是劉協如劉禪那般鈍,或許反而會是君臣相得,天下易定。 這一點張遼意識到了,但他無力改變,天子畢竟是天子,他不可能強行去改變,只能順其自然了。 而劉協反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想著做一個真正掌權的天子,做中興之君,卻沒有看透這亂世人心已散的本質,諸侯個個野心勃勃,歷經幾次黨錮之禍后以黨人為首的很多士大夫也對朝廷離心,加之募兵權力下放后地方政權已經壯大,已經到了非破不能立的地步,張遼推行科舉、壓制世家、橫掃諸侯正是想一步步破而后立,可惜劉協從來都缺乏這個魄力。 這個英雄輩出的亂世,淘盡了多少庸碌之徒,如董卓、公孫瓚、袁術、甚至袁紹那樣的梟雄都要被淘汰,何況劉協,有野心而無格局與魄力,注定了他最終會夢想成空,最好的結局就是一次次成為權臣的傀儡。 當然,眼下一門心思奪權的劉協根本反思不到自己的弱點。 轟??! 又一聲雷霆zhà響,幾乎就在窗外,驚了劉協一跳,就在這時,寢宮外面似乎隱約傳來響聲。 劉協正要詢問,夜里在外殿侍奉的一個宮女小心翼翼的進來,將手中一張折疊的白紙恭敬的呈給劉協:“陛下,不知何人在門縫塞進來此物,小婢看上面似乎有字跡?!?/br> “汝且退下罷?!?/br> 劉協面色微變,接過疊紙,揮手讓宮女退下。 宮女退出后,劉協打開疊紙,就著燈燭閱看,這一看,面色立時變得鐵青,渾身顫抖,一掌拍在案臺上,聲音冷厲:“賤人安敢如此!” 他騰的起身,怒道:“擺駕長秋宮!” 外殿侍奉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