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052 章
雒陽都是剛剛穩定下來,挨餓受凍的百姓還比比皆是,更不論關東州郡了,我只是想領著一幫志同道合的人踏踏實實做點事,他們搞什么亂?換作前些年沙場征戰時,朝堂上早就尸橫遍野了?!?/br> 朝堂之上便是如此,從來不乏野心之徒,雖然張遼曾經對很多朝臣有恩,但時間能淡化一切,何況是對于權謀與斗爭最激烈的朝堂,對于很多政客而言,為了前途與利益,恩義從來都是可以拋棄的,何況董承是站在天子劉協這一邊,有劉協這桿天下最正統的旗幟,足以令很多朝臣以天下大義為名來掩蓋自己的私心和負義了。 當然,張遼不是沒有手段,他挾天子,本身就占據著絕對優勢,當然,事情還沒到了那一步,他也不愿意采取強硬壓制的方法。剛不可久,剛強不能壓制一切,除非你能長生,除非你能永不懈怠,否則過度或長期的強硬換來的只會是更加強烈的反彈。 中國自古以來權謀斗爭都是最厲害的,而朝堂更是最黑暗、最勾心斗角、傾軋最厲害的地方,因為這里涉及的利益太復雜,而參與其中的人群也是最聰明、最狡猾、最具有野心、最逐利的人群,張遼并不愿意陷入其中。 唐婉輕嘆了口氣:“陛下年幼,身邊又多有小人?!?/br> 張遼揚了揚眉,歸根結底還是劉協自身聰慧有余,襟懷不足,更缺乏恩義,至少自己是救過他的,如今他反倒過來算計。 當然,天家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天子更是不能淳樸的,否則怎么能壓制朝臣,但張遼理解歸理解,卻不會讓自己受委屈,該鄙視劉協還是要鄙視的,該看不起還是要看不起的。 劉協算計沒錯,不過時機不對,韜略不足,沒有為君的城府、擔當與氣度,這一點從當初王允之死就能看出來,劉協自始至終沒有出面保他,如果當初劉協敢于出面力保王允,張遼對劉協自然是另一種看法了,當然,那樣的劉協也更可怕。 一旁董白因為全家被誅滅,本就不喜歡天子,此時更看不得張遼被人欺負,怒哼哼的道:“要不大哥哥取而代之,做天下最大最厲害的,也免得被人欺負?!?/br> 張遼搖頭失笑:“做皇帝有什么樂趣,做明君要累死累活,多陪陪你們就是昏君,還要被人指罵,懶得自找麻煩?!?/br> “這倒也是?!倍走B連點頭,反倒讓張遼更是好笑,篡位這么大的事在小姑娘眼里也就是做不做那么簡單。 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 事實自然不可能那么簡單,彼可取而代之也,這么簡單的一句話,實際上真正做起來并不簡單。 劉邦取代秦朝立漢,傳承數百年,一在于他得人用人,二在于秦以暴亡,不得人心,三在于六國貴族與秦爭斗,他漁翁得利,四在于yin陽五行學說的盛行,五在于他先入關中,名正言順得了秦三世子嬰奉上的傳國玉璽。 張遼最佩服老孔的一句話,名正則言順,這是綜合人心、人xing、輿論、秩序、道德的一句話,是中國代代相傳的根本,正如后來的宋建立比遼晚,但被尊為正統,就是因為他繼承了前朝,后朝也是繼承他,清入關以武取天下,卻也不得不尋找一些理由,以名正言順的繼承前面漢人建立的朝代,這就是名正言順。 在漢末而言,曹魏代漢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因名不正言不順,曹cāo不敢妄動,到了曹丕,千方百計順應五行學說,強行靠攏讖言,又三番五次搞禪讓,也不過是為了一個名正言順。 但漢終究是一統天下數百年,深得人心,不同于暴秦,是短暫的統一,沒有歸屬人心,所以曹魏代漢很是勉強,這個名正言順完全不夠,故而曹魏很快夭折,而司馬篡魏也很是輕易,這就是人xing,你曹魏得國不正,我篡國也理直氣壯,而且會有一批人可以堂而皇之的支持他,隨后到了南北朝,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其他人紛紛效仿,名正言順這個秩序一旦被打破,一亂就是數百年。 反之蜀漢,劉備始終講究名正言順,以漢為國號,繼承漢室,看似虛偽,但帶來的卻是蜀漢政權的相對穩定,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