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732 章
,今日午后,便能開始生鹽?!?/br> 張遼搖了搖頭,笑道:“恐怕諸位都沒心情休息,我等便在這里等候罷?!?/br> 河東郡是個低洼的盆地,此時雖是初夏,天氣卻已極熱,但張遼等人還真沒心思回去休息,那些鹽工同樣如此。 在眾人的期待中,時間慢慢到了午后,鹽畦中水位慢慢下降,水面開始生出鹽花。 又過了近一個時辰,水底也有越來越多的鹽粒結出。 張遼還沒有發話,一旁的老鹽工就忍不住跳進了鹽畦,從水底撈出一把鹽粒,在眾人矚目中,放進嘴里一嘗。 老鹽工的眼淚頓時流了下來。 “莫非不成?”眾人見此情況,正自失望,卻見老鹽工在畦水中朝張遼跪下,嘶聲大叫:“成了!成了!雨水鹽成了!真蒼天有眼,賜賢人于我等哪?!?/br> 成了!鹽池四周數百人齊聲歡呼。 雨水鹽的成功,對他們而言很重要! 要知道,在三皇五帝之時,百姓便從這河東鹽池撈鹽,加上焚水煮鹽,這兩種古老而笨拙的方法持續了數千年,直到戰國末期,人們才探索出了鹽畦曬鹽之法。 而從鹽畦曬鹽之法,到四畦之法曬鹽,又經歷了數百年,才達到如今的情況,但仍是雜亂不一,鹽質不齊,依靠天時,限制太大,產量不高。 但這個發展過程,已經是經歷了數千年時間,更是有無數人的探索,可謂漫長而艱難。 如今,在張遼的嘗試下,竟然通過人工手段,制作出了雨水鹽,上等精鹽,眾人如何不喜? 齊魯之地有海水煮鹽,但過程極為復雜,成本極高,關涼之地有井鹽,但產量低,成本高。河東鹽雖好,卻有瑕疵,更依靠天時。 而雨水鹽試制成功,河東鹽從此不必再依靠天時,這標志著河東鹽真正成為天下第一鹽,無論產量、質地,還是成本! 當此之時,連一向穩重的荀彧也是滿面狂喜,至于郭嘉,更是呼喝著一眾人將張遼拋起來歡呼。 第四百三十四章 北上并州 初平三年四月,公孫瓚在界橋大敗后,再次整兵進攻袁紹,與袁紹在龍湊展開大戰,卻再次被袁紹擊敗,連渤海也丟了,不得不退回幽州。 與此同時,曾被公孫瓚擊敗的青州黃巾卻再次瘋狂發展起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就聚攏了近百萬人,肆虐青、徐、兗、豫,四處劫掠,尤其是緊鄰青州的兗州,橫在黑山與黃巾之間,遭到黃巾大舉寇略。 兗州刺史劉岱要帶兵與黃巾野戰,濟北相鮑信勸道:黃巾賊眾百萬,百姓震恐,士卒畏懼,不可力敵,但黃巾卻缺乏輜重,應采取堅壁清野固守之策,待黃巾離散,再選精銳攻擊。 劉岱不從,帶兵出戰,于是,卒。 而東郡太守曹cāo卻在東郡大敗黑山于du,名聲大振,曹cāo的部將陳宮得知劉岱戰死,立時向曹cāo請命,要去說服兗州別駕與治中,迎接曹cāo為兗州牧,資兗州以收天下,行霸王之業。 曹cāo許之,陳宮先去說服了兗州別駕與治中,又聯合了濟北相鮑信,與治中萬潛一道去東郡迎接曹cāo為兗州牧。 曹cāo任兗州牧之后,認為黃巾軍得勝后驕傲輕敵,于是設奇兵在壽張迎擊黃巾,終是黃巾太過強大,曹cāo失利,鮑信兄弟被賊兵圍困,幾乎戰死,卻被手下竇老三、陳個小兩員將領帶一千精銳拼死救出,逃得一劫。 而竇老三和陳個小正是張遼當初在虎牢關從鮑信手中俘獲的那批士兵中兩個頭領,與牧寒一般。而后在伊水之畔,牧寒不愿二叛,竇老三和陳個小等一千傷兵則選擇回到鮑信身邊,并以死保護張遼撤退。 他們如此擁戴張遼,難免令鮑信心中有芥蒂,此后回到濟北后并未重用,沒想到在兗州壽張一戰中,其他士兵被黃巾擊潰,而正是竇老三和陳個小帶著的那一千士兵結陣拼死保護鮑信。 在數十倍于自己的黃巾猛攻中,他們高唱著軍歌,一個個戰死,卻沒有后退一步,直至慘烈的廝殺驚退了黃巾賊,而一千人士兵余下不過二十人,還個個身受重傷,竇老三和陳個小戰死。 同樣重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