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38
書迷正在閱讀:原始人之現代艷皇(我欲狂生)珍藏全本、憐卿甘為身下奴、俗氣逼人、一個46歲的長春老女人、仙路美人圖(曉林修改版)、亂游記、對我一往情深的上海少婦、藍月外傳、露出放尿的乖巧資優生、少年派-人生編劇
頭砸石頭,從傍晚到天黑就沒停過,其余韃子兵盡數化身工匠,到了二十六日清晨,城下齊刷刷又多了幾十臺投石機。 上午時分,韃子的第一次正式的攻城開始了,在投石機的掩護下,韃子數千騎兵扛著云梯迅速沖鋒到城下,城頭的明軍冒著石塊雨進行還擊;韃子攻勢雖然兇猛,但總是感覺有那么一絲不對勁,好像一觸便退,沒打算拼命的樣子。 這一點也被指揮作戰的彭越敏銳的察覺,但他無暇去細想這是為什么,韃子的攻擊一波接一波,好像是事前約定好的一般輪換著進攻,每次只投入數千兵馬;但那上百臺惹人心煩的投石機卻發揮了大作用,一天一夜的轟擊下來,城樓被砸塌了半邊,城垛被砸的光溜溜的,城頭上全是石塊,士兵們也為了防守不得不登上城樓攻擊,上千人被石頭砸的頭破血流,砸死了三百多人。 韃子的傷亡也有千余,但無一是登城被殺,而是在半路上被弓箭射殺射傷,雙方就這么耗了一天一夜時間,到了二十六日夜里,韃子利用夜色發動了一次兇猛的攻擊。也許是韃子的后續兵馬都趕到了,這一次攻擊的強度比白天那種狗撕羊皮的緩慢節奏兇狠了何止百倍;數百架云梯搭上城頭,韃子兵蜂擁攀爬而上,一度攻占了西城墻北面的數百步的一段。 彭越親自帶著數千士兵浴血廝殺,這才將這一段城墻給搶回來。而在此之后,韃子便又偃旗息鼓了。雙反都累的夠嗆,這種攻城的架勢,完全是一種消耗作戰,雙方都有些吃不消。特別是經過這最后一次的兇猛攻擊,彭越越發意識到,固原守不住,援軍要是不來,韃子只要再發幾次瘋,城就破了。 然而,韃子的進攻被打退之后,他接到了一個消息,從宋楠大營趕回的送信的騎兵帶回來一個讓他目瞪口呆的消息,宋楠要這兵士帶回了一份寥寥數字的親筆信:“韃子佯攻,無需驚慌,守住即可?!?/br> “佯攻,佯攻你的娘?!迸碓狡瓶诖罅R,剛才驚險的一幕尚在心頭,那根本就不是佯攻,韃子舍不得投入兵馬,進攻的只有萬余人,若是再加一萬,早就破城了。 “宋楠,你這個混蛋?!?,急匆匆拿著這封信去找楊一清去了。 ... 第一卷蔚州雪第七零七章一切出于信任 自戰斗打響開始,楊一清便沒怎么合過眼休息,忙的如鞭子下抽打的陀螺團團轉,連吃飯喝水也沒時間。**滿城熙熙攘攘的軍民,既要照顧他們吃飯喝水睡覺,又要安撫他們驚恐的心情,城中最近又流傳謠言說韃子若破城后必會屠城云云,人心惶恐一片,楊一清不得不拖著病弱的身子奔走于城中各處。 此刻已經塊四更時分了,韃子被打退的消息傳遍全城,百姓們終于可以安心的睡下,楊一清也拖著疲倦的身子在幾名幕僚的陪同下回府打算瞇一覺。行到牌坊橋的時候,彭越帶著數騎親衛急火火的飛馳而來,遠遠看見楊一清便開始大罵。 “總制大人,您這回可是走眼了,這個宋楠不是個東西,見死不救就算了,還帶兵朝靈州去了,什么英雄蓋世,什么本事滔天,就是個貪生怕死的愚蠢之輩?!?/br> 楊一清愣了愣,待彭越下馬氣呼呼走近的時候,皺眉沙啞道:“怎么了?彭將軍可不能無故辱罵上官?!?/br> 彭越將那封宋楠的回函往楊一清手上一塞,叫道:“瞧瞧吧,這便是你推崇備至的我大明朝的脊柱棟梁之人給咱們的回話?!?/br> 楊一清展開信函,湊在一旁的燈籠邊細細,即便在紅色的燈籠下,也可見楊一清的臉色變白變青,進而變得非常的難看。 “下官沒有說錯吧,他根本就沒打算來救,他的兵馬朝北邊去了,他是眼睜睜看著固原十余萬軍民落于韃子之手遭受涂炭。楊總制,下官不管你和他是什么交情,下官只是在安化王叛亂之時和他打過交道,不過那也都是看著楊總制的面子,這件事下官必是要上奏朝廷的?!迸碓嚼渎暤?。 楊一清緩緩將信函疊好,負手走到橋欄桿邊,看著橋下黑洞洞的流水,靜夜中,喝水嘩啦啦的流淌,穿過腳下的橋洞往南流去,不知流向何處。 “楊總制,下官建議立刻開始撤離城中百姓,今晚險些城破,我實在無信心守住固原,我會率兵馬戰到最后,哪怕是于固原共存亡,但楊總制必須要將城中**萬百姓帶出去,去慶陽府或者是南下去長安府都行。下官這便去跟西寧衛指揮使焦大人打招呼去,他還巴巴的等著援軍呢,嘿,我們可都是被人家不屑一顧給放棄了?!?/br> 楊一清緩緩回過頭來,在燈籠下將信函展開再看了一遍,彭越焦躁道:“大人,看來看去還不是那幾個字,越看越來氣,快下決定吧?!?/br> 楊一清抬眼看著彭越,臉色出奇的平靜,擺手道:“彭總兵,稍安勿躁啊,看了宋楠送來的信函,我剛才細細的又想了想,感覺這當中確實有些蹊蹺之處啊?!?/br> 彭越愕然道:“蹊蹺之處?當然蹊蹺了,大明朝統帥西北兵馬的鎮國大將軍放著韃子主力不來攻打,反將大軍背道而馳,這當中當然有蹊蹺了。說句不該說的話,下官甚至都懷疑他不是貪生怕死,而是另有……另有……” “住口?!睏钜磺宓秃鹊溃骸芭韺④?,你太放肆了,大將軍為大明立下了多少功勞,每一次大明危難之際都是他挺身而出,容不得你在此詆毀。他做的任何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