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33
書迷正在閱讀:原始人之現代艷皇(我欲狂生)珍藏全本、憐卿甘為身下奴、俗氣逼人、一個46歲的長春老女人、仙路美人圖(曉林修改版)、亂游記、對我一往情深的上海少婦、藍月外傳、露出放尿的乖巧資優生、少年派-人生編劇
前途?” 宋楠喝了口水,擦了擦臉上的汗道:“是啊,不然我們來這里作甚?” “哥兒,我還是要提醒你,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這白紙坊就是塊牛皮癬,旁人連走進來都不愿意,住的也都是窮困潦倒的百姓,可以說毫無價值可言,這么做是不是有些冒險?!?/br> 宋楠呵呵笑道:“你懂什么?京城城墻之內寸土寸金,白紙坊絕對是價值連城的寶地,若非這里臟亂不堪,豈會輪到我動心思?” 李大牛咂嘴道:“好吧,哥兒的心思俺猜不透,但哥兒要做什么大牛是全力支持的;只是這件事太大,恐怕不易作為,別的不說,銀子這一項便是個大問題,再說朝廷是否允許也是個問題?!?/br> 宋楠微微點頭道:“確實很難,但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沒準過個幾年我便成為大明首富了,目前的問題是資金以及資格問題,錢的問題暫且不考慮,我需要先和皇上說說這件事,皇上若能同意,工部所屬的京城修完所便不敢刁難,咱們也不占朝廷的便宜,該課稅的課稅,該辦的手續都辦了,不給人以口實便可?!?/br> 李大牛嘟囔道:“朝廷若不同意才怪,有人花自己的錢改造白紙坊這糞坑一般的地方,朝廷一文錢不花還能得到稅收,這要是不同意真是見鬼了?!?/br> 宋楠起身來拍拍屁股上的草道:“是啊,我想也不會太難,但愿不會有人從中作梗?!?/br> 數日后,朝廷中流傳起一個小道消息來,閑得無聊的宋侯爺居然要買下白紙坊的那片污穢之地,說是要改造白紙坊。文武百官們驚愕之余不免竊笑不已,這個宋楠是不是傻了,那地方是人呆的地方么?大大小小的紙坊遍布其中,造紙產生的惡臭的污水到處流淌,蒼蠅蚊子老鼠遍地都是,住在那里的都是些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百姓和流浪漢,宋楠居然要花錢買那里的地,真是瘋了。 外界傳的沸沸揚揚,宋楠卻陷入在一種亢奮之中,后世自己便是房地產公司的大鱷,經他的手不知創造了多少奇跡,這回可算是輕車熟路;雖然古今異同,但一些基本的cao作手段和步驟,宋楠還是駕輕就熟的。 奔走于正德和相關衙門之間十幾日,總算是敲定了下來,但正德雖然同意了宋楠的求肯,卻擔心這件事會招致群臣的反對,理由很簡單,大明律法規定,私人是不能大量囤積宅地的,否則便要挨板子。 但宋楠信心滿滿,他知道,對朝廷官員們而言,這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一件事,白紙坊已經成為京城的一塊巨大的牛皮癬,有人甚至建議將修建城墻將那里和京城外城隔開,在這種情形之下,自己花錢買下那片別人看都不愿看一眼的土地,是沒會真正的反對的。 自己的理由很充分,正是為了改造那里的臟亂情形而買,朝廷可以得到一大筆的銀子應急,日后還會課稅給戶部稅課司,如果官員們這樣還要反對的話,那可真是沒道理了。 事實上,外廷根本沒有反對的意思,雖然不知道宋楠到底是為了什么花這些銀子,買下那里又是為了什么,但不管怎樣,難道宋楠還能將白紙坊變得比以前更糟不成?那樣的話不用大伙出面,皇上也會斥責宋楠。 當然,越是不懂宋楠為什么要這么做,楊廷和們便越發的小心,在土地的價格上也不打算讓步,提出以宣南坊的地價為參考,每畝地六兩紋銀,一個字兒也不能少。眾人都以為宋楠會惱火不已,但宋楠卻欣然接受了這個價格,讓官員們偷偷竊笑了好多天。 第一卷蔚州雪第五七九章世間本無容易事 京城官場和勛貴們聚集的場合,宋楠要買白紙坊的臭地的消息成為一大談資。也有不少人猜到了宋楠是想利用白紙坊的地皮做點文章,他們當中有些人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但且不說是否能有回報,光是耗費的錢銀之巨,便是勛戚們覺得難以接受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開發地產和朝廷的政策上是有抵觸和限制的,這可絕不是個掙錢的好領域。 勛貴們更喜歡的賺錢方式是成本少得利多且穩定的方式。除了購買大量的田產莊園作為保值資產之外,在商業上他們大多選擇利用職權可以壟斷的行業。譬如京城的車馬行便是京營中兩位侯爺出資壟斷,大運河運往京城的糧食物資等更也是被勛戚之家的船行承包,還有的人壟斷了錢莊當鋪這些行業??傊际悄軌蚩繖嗔δ芫S系的產業,相互間也是井水河水不犯,各自在各自的行當里掙錢,大家相安無事。遇到民間商號進入京城,這些家伙便會聯合排擠,或者干脆利用職權將他們搞垮搞走了事。 勛戚們對宋楠這么做倒是沒什么意見,他們只是等著看笑話罷了,雖不知道宋楠的家底有多少,但就算是巨富之家,也怕是要折騰的成窮光蛋了。 抱著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好像宋楠也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自從和朝廷達成了協議之后,到七月中旬,宋楠一直沒有任何動作,到后來倒是朝廷有些著急,楊廷和命修完所的主事來催促宋楠履行協議。既要買地,總是要丈量土地,按價給錢才是,這么一直不聲不響的拖著,算是怎么一回事? 宋楠對來訪的主事實話實說,他手頭實在沒有這么多錢,請求分期支付云云,主事回稟之后,楊廷和不干了,放下話來,要買便一手錢一手地,否則便作罷,哪有欠朝廷銀子的道理。 宋楠并非是故意這么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