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2
書迷正在閱讀:原始人之現代艷皇(我欲狂生)珍藏全本、憐卿甘為身下奴、俗氣逼人、一個46歲的長春老女人、仙路美人圖(曉林修改版)、亂游記、對我一往情深的上海少婦、藍月外傳、露出放尿的乖巧資優生、少年派-人生編劇
有馬代步,在明軍離營還有兩里多地的時候,便已經有數百騎沖出后營門往北逃竄。 江彬帶著百余騎馬隊沖在最前面,突前的哨塔上的韃子兵正慌里慌張的往營中跑,被一馬當先的江彬追上,長刀舉起,左右開弓,頓時兩名韃子兵魂歸西天;一旦見血,身邊跟隨的騎兵士兵們便如發了狂的野狼一般紅了眼睛,后面的步兵看的真切,千戶大人一馬當先力殺兩人,士氣頓時高漲,沖鋒的速度更快。 宋楠在后面看的心驚rou跳,這他娘的是合法的殺人啊,埋藏在心底的邪惡忽然像是被打開封印,心頭一陣激動;宋楠左右看看,見一名錦衣衛校尉拉著馬站在一旁伸著脖子往前看,一把奪過韁繩飛身上馬,刀背在馬臀上一磕,馬兒電shè馳出。 方大同連聲叫道:“宋總旗,你做什么?” 宋楠頭也不回,只飄過來一句話:“殺韃子!” 方大同翻翻白眼,啐了吐沫,翻身上馬,伸手拔出腰間繡刀對左右三十余名校尉喝道:“還愣著作甚?搶功勞去啊,他娘的?!?/br> 眾校尉如夢方醒,紛紛上馬跟隨方大同的身后掩殺過去。 明軍大隊迫近,韃子兵頭也不敢回打馬飛逃,逃得快聽到后面的慘叫聲暗自慶幸,卻不料乒乒乓乓之聲在兩側響起,外圍的幾十名韃子兵應聲落馬,眾人還沒回過神來,嗖嗖破空之聲如毒蛇吐信,身前身后又有不少人被箭支shè中。 “有埋伏?!?/br> 韃子兵們亂作一團,不管不顧的往前沖出,幸運的是,埋伏的明軍并未將矛頭對準他們,而是對準后面新來的一群騎兵,前面的韃子騎兵哪里還敢回頭,打馬飛馳遁走。 宋楠策馬沖入兵營,不少驚慌失措的韃子兵在營中亂跑,韃子兵并非全部是騎兵,還有不少是負責后勤物資運送的步兵,他們沒有馬匹,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明軍掩殺進來,有的自忖必死,拿起兵刃負隅頑抗。 江彬大吼著連殺數人,一眼看到宋楠策馬馳入,忙叫道:“宋兄弟,你來作甚?不是叫你呆在后面么?” 宋楠道:“我也是個士兵,怎能躲在后面看熱鬧?!?/br> 江彬咂嘴正準備勸說宋楠離開,忽見宋楠策馬欺近,手中兵刃照著自己的脖子便刺了過來。 江彬大驚道:“宋兄弟……你……” 宋楠大叫道:“別動?!?/br> 江彬只覺的一陣冷風從脖子邊襲過,緊接著有熱乎乎黏巴巴的液體噴濺到脖子上,江彬一回頭,只見一名韃子兵站在身后的矮墻上,手中還高舉著兵刃,卻已經滿脖子鮮血。 宋楠抽出兵刃,手有些發軟,勉強一笑道:“好險,這家伙差點要了你的命?!?/br> 江彬這才明白宋楠救了自己的命,哈哈大笑起來,看著宋楠面白心虛的摸樣,江彬道:“兄弟,這是第一次殺人吧?!?/br> 宋楠忍住心頭的不適,啞聲道:“第一次,感覺真他娘的不好?!?/br> 江彬哈哈笑道:“殺著殺著就習慣了,跟在哥哥身后,咱們爭取多殺幾個韃子?!?/br> …… 戰事持續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宣告結束,韃子兵除了躺在地上的全部逃得無影無蹤,江彬命人佯裝追出數里,后面的則抓緊打掃戰場,正面的大隊人馬死傷不到三十個,后面馬鳴和趙百戶的伏兵倒是死傷了七十多,其中有不少人是被亂竄的韃子兵瞎沖到面前,根本無處可逃;好在韃子兵無心戀戰,要不然他們一個也別想幸免。 韃子兵被殺了三百多人,地上躺著的不管是死了還是傷了,江彬一律下令將腦袋割下來帶走,宋楠這才見識到大明和韃子之間的仇恨有多大,根本沒有戰俘這一說,正因如此,雙方交戰也很慘烈,除非能逃走,逃不走的都是以命相搏。 收拾停當之后,江彬下令立刻撤兵,這里離蔚州太遠,還不知道韃子在這一帶有多少人馬,若是被他們回過神來,那可是大事不妙。 眾人不顧疲倦,星夜行軍,一直走了一夜,待看到蔚州城高大的黑影時,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回軍營整頓休息,眾人都是疲倦之極,除了精戒的兵士之外,大伙兒都是倒頭就睡。 宋楠連做噩夢,戰場上慘烈的殺人場面一幕幕在夢中出現,睡夢中也大汗淋漓;迷迷糊糊中也不知睡了多久,睜眼之時,入目是一縷金黃的陽光從帳篷外直shè進來,耳聽外邊歡聲笑語,鼻端有飯菜的香味飄來,宋楠這才恢復了意識,坐起身茫然四顧呆立了一會兒,心頭暗自感激昨夜的一切已經過去,生活依舊在繼續。 第一卷第五十一章尷尬王總兵 二月十九日午后,大同總兵王勛率兩千兵馬隨同王旦抵達蔚州西門外,當先開路的哨騎突然來報:“蔚州城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不知道是發生了什么事?!?/br> 王勛問王旦道:“王指揮使,怎么回事?” 王旦也摸不著頭緒,忙策馬往前,來到城下,但見城門打開,城頭城下到處是歡慶的爆竹聲,城頭的士兵們也一個個抱著兵刃興高采烈的談論著什么。 王旦大怒,自己早已下令蔚州三門加強守備,禁止打開城門,閑雜人等不準隨意出入,但顯然,自己的命令成了一紙空文。 城門上的士兵也發現了西邊大道上黑壓壓的人馬,又見指揮使王旦率親衛來到城門下,守城百戶趕緊下了城樓 上前行禮。 王旦冷然道:“這是怎么回事,韃子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