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書迷正在閱讀:原始人之現代艷皇(我欲狂生)珍藏全本、憐卿甘為身下奴、俗氣逼人、一個46歲的長春老女人、仙路美人圖(曉林修改版)、亂游記、對我一往情深的上海少婦、藍月外傳、露出放尿的乖巧資優生、少年派-人生編劇
余的全部存進錢莊換成銀票,交予宋母鎖在鐵匣子藏著。 當晚,韭菜羊rou餃子煮了滿滿兩大盤子,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著餃子,相顧之間未語先笑;宋楠暗嘆:錢這東西真是古怪,沒它萬事皆哀,有了它頓時膽氣立壯,心情也無比的舒暢。 得了一筆錢財,全家的生計問題起碼三五年無憂,全家也沒搬去北大街的宅院居住,宋母對那間宅院的記憶并不美好,宋楠也理解這些,于是讓忠叔將宅院租了出去,也算是一份小小的錢財來路。 對于宋楠而言,最大的難題倒不是生計無著,而是即將到來的秋闈鄉試;宋母不是個多言的人,但從她無聲的目光便是一種鞭策,逼著宋楠不得不埋首在故紙堆中跟那些子曰詩云八股文章打交道。 不得不說,八股文章雖然迂腐陳舊格式拘束,但宋楠認為能寫出這些文章的古人真是天才,即便是自己這個拿到后世名牌大學學位的人,想掌握其中的精髓也是力不從心;更何況八股文章除了形式之外,最難的是其中心思想是要宣揚儒家的那一套,什么修身、忠君、倫常等等,這對宋楠而言就是一場災難,一個后世穿越之人,想全盤接受這些觀點而且毫無做作,再頗有文采的用文言表達出來,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無論如何,秋闈還是在八月底如期而至,宋楠不得不動身前往大同府貢院參加鄉試,這件事成了宋家的頭等大事,離出發之日還有三天,宋母和萍兒便已經張羅行裝,采買必須之物,甚至還頗為破費的買了一輛廂式馬車作為專車,因為宋母擔心宋楠孱弱的身體經不住一路的跋涉,即便為此花掉了近百兩銀子,也在所不惜。 宋楠無語以對,他很想大吼一聲:你們不要報太大的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看到宋母和小萍兒以及忠叔喜滋滋的忙前忙后,這句話無論如何說不出口來,只能暗嘆一聲,祈禱天上的文曲星喝醉了酒或者被門夾了腦袋,能讓自己能蒙上一個功名。 第一卷第十一章好大一條棍 (感謝:梨花落似飛雪、moshaog的月票,感謝66226633書友的月票和打賞。懇求收藏,嫌字數少的可養肥再殺。) 八月二十三之后,山西各州縣秀才陸續抵達山西首府大同,參加三年一度的鄉試秋闈,一時間大同府中學子濟濟,上至耄耋老者,下至稚嫩少年,清一色藍衫方巾的秀才服,窮困的自己背提著考藍,有錢的請書童擔著考藍和行李,似宋楠這般自駕前來的也不少。 李大牛自告奮勇的跟隨宋楠參加鄉試,按照他的話來說:楠哥兒參加大考,自己這個當兄弟別的幫不上,隨行照顧,搬搬行李還是可以的,遇到壞人還可幫著打發。 宋楠撓頭不已,已經有忠叔駕車跟隨,現在又多個李大牛自告奮勇,也太過聲勢浩大了些;如果自己有十足的把握考上倒也罷了,問題是自己一點底都沒有,弄這些大排場便顯得有些可笑了。 可李大牛堅持,宋楠也不好推辭,就當帶著李大牛一起出來見見世面,自己也是兩眼一抹黑對大同府一無所知,多個人跟著打個商量也挺好。 三人在大同府東南街口尋了家客棧落腳,考試的貢院便在離此不遠的貢院街;客棧里居住的幾乎都是來應考的秀才們,別的人落腳之后便抓緊溫書備考,宋楠卻直接便帶了李大牛游覽大同府去了。 兩人游逛了一天,將個城堅墻高的九邊重鎮之一玩了個爽快,又吃了不少好吃的玩意,這才捧著肚子滿意的往回趕,李大牛這時候倒不好意思的道:“楠哥兒,這會子應該抓緊溫習才是,咱們這樣游逛可不好?!?/br> 宋楠笑道:“你這會子才想起說這些,早怎么不說?” 李大牛撓頭道:“俺是想,憑哥兒這本事,考個解元還不手到擒來么?” 宋楠嘁了一聲道:“兄弟,實話告訴你吧,我對這次鄉試實無半分把握?!?/br> 李大牛愕然道:“不會吧,那你還不抓緊溫書么?” 宋楠笑道:“左右考不上,臨時抱佛腳有何用?順其自然吧?!?/br> 李大牛默然半晌道:“宋大娘可要傷心了,不過俺倒是覺得不錯,俺在想楠哥兒若中舉做官,從進往后俺可就沒法與你結交了,俺是個大字不識的泥腿子,如何高攀的上?”| 宋楠哈哈笑道:“就為這你就盼著我考不上?” 李大牛嘿嘿笑道:“可不是俺咒你,可是你自己說沒有半成把握的?!?/br> 宋楠搖搖頭苦笑道:“誰不想金榜題名,可這事自己做不得主,我本來就沒打算來,只不過是怕說出來讓娘親失望罷了?!?/br> 李大牛道:“盡力而為,人做天看,考不上也沒法子,憑楠哥兒的本事也不一定沒有別的出路?!?/br> 宋楠哈哈笑道:“正是這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br> “羅馬?騾子和馬?” “……” 次日宋楠和大牛依舊在街上閑逛,走到午間便在一家小飯鋪隨便點了些飯菜果腹,吃飯的時候,卻聽到整個飯鋪里人人交頭接耳的壓低聲音談論,顯得極為詭異。 宋楠拉了鄰座的一名漢子詢問出了何事,那漢子左右看看,略帶鄙夷的道:“小哥兒,這事你都不知道?滿城都傳瘋了?!?/br> 宋楠訝異道:“出了什么事了?” 那漢子低聲道:“ 北邊的柳樹堡被韃子土匪給偷襲了,聽說堡里的二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