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君心如皎月(二)
今朝京城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在邊城與蠻夷苦戰五年的柳大將軍不日凱旋。 這柳大將軍姓柳名魁,乃是忠義公柳傳將軍跟燕城公主的第二個兒子,燕城公主乃今上的同胞meimei,貌美傾城,才識不凡,有大昭第一美女之稱。當年京中愛慕公主者不知多少,連先帝也最疼愛這個女兒。 五年前,去邊城運送糧草的糧草官勾結蠻夷,迷暈了守城士兵大開城門引得蠻夷入城。柳將軍帶著兒子和城中百姓奮起抵抗,最后還是為國捐軀。燕城公主讓兒子和兒媳帶著孫兒逃出去,自己一把大火點著了將軍府,看著自己彈得琴做的畫被火舌撩過,然后卷向自己,一起被大火吞并。 然后,燕城公主和柳將軍的二兒子柳魁送走嫂嫂和侄子后,孤身前去薊城求援。當時的薊城守將是左相的人,早接了左相的密令要讓柳家覆滅取而代之,故而不愿出兵。柳魁斬了守將后手持兵符帶領薊城兵將繞道蠻夷身后又將他們從邊城趕了出來。接過父輩遺志的柳魁在邊城一待就是五年,直到今年大退蠻夷生擒了蠻夷可汗。 再然后,看著手里的折子,今上的手難得抖了一下。怪不得,當初燕城一直抱怨二兒子沉迷書畫每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像個姑娘,小女兒卻天生力氣不凡,喜愛舞刀弄槍不愛琴棋女紅,還曾經希望自己能幫外甥女指一門公婆開明的婚事,不至于被挑理刁難。自己封了外甥女為福寧公主,希望她能福氣常伴,一生安寧。 后來邊城遭劫,柳魁帶兵將蠻夷趕出邊城領兵戍邊。自己總以為就算再愛詩書字畫總歸是出身大夏第一將門的兒子,這柳魁如此驍勇善戰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沒想到這柳魁不是柳魁而是讓meimei擔心不已的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外甥女,她終究沒能過上自己和燕城期待的那樣安寧一世的日子。 安公公看著眉頭為蹙下意識轉著手里佛珠的陛下,不知道柳將軍這次的呈的折子上寫的什么,每次陛下看到柳將軍的折子都是難得的喜形于面,這次怎么看起來如此為難? 今上目光飄遠,想起了很久前那些已經快要忘記的記憶。當年今上不過是個普通的皇子,先皇子女眾多,蘭妃母族不顯也并沒多得幾分垂青。直到安城公主自請愿意遠嫁西詔換的邊境的安寧,先皇才開始重新注意到那個陪了自己二十年已經不再年輕的女人和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 他還記得大姐去和親的時候離宮前未像之前那些宗族女兒一樣哭哭啼啼,只是輕輕摟住了他對他說:弟弟,我等你接我回來 他緊緊握住了手,在大姐耳邊輕輕立下了保證。因為大姐的犧牲,父皇開始越來越重視他,用補償的心態對他們母子越來越好,他利用父皇對大姐的愧疚對他們母子的憐愛,在朝堂里開始嶄露頭角,博得越來越多的擁躉,跟屢立戰功有多數武將擁護的二哥開始分庭抗禮。后來蠻夷來犯,二哥的舅舅李元帥一時大意失了邊城,柳傳率兵趕到,自此軍權更替。曾經一度失了圣寵的柳家重新得到圣上的重用。 先皇憐惜愛將年近三十仍未娶妻愿為其指婚,怎料柳傳在接風宴上對榮成公主一見鐘情,向先帝求娶公主。先帝甚是苦惱,燕城卻公主在先帝面前直言感慕柳將軍忠肝義膽,愿意下嫁于他。至此成就一段佳話。柳家和依附柳家的武將,自然都投入六皇子陣營,六皇子于朝堂之前風頭無兩,終被封太子,先帝駕崩后榮登大寶。 jiejie離世,meimei也死在了將軍府的大火里,今上望著御書房悠長的走廊,心下凄然。當年她們為了自己這個皇位犧牲了幸福,結果自己還沒來得及補償她們就先后離去。如今這個外甥女是meimei在世上唯一的血脈,不說她是于國有功之人,就算她犯了什么十惡不赦的大錯,自己也要從重臣手里保她一次,全了對姐妹的愧疚之情。 當晚,今上不知跟太后娘娘說了什么,引得太后娘娘失聲痛哭。第二天朝堂上,今上亦是強忍悲痛,向群臣宣布率軍平定蠻夷的并非柳家二少爺柳魁,而是柳家三小姐,當朝第一位出嫁前就被冊封有封號的的福寧公主柳瑩月。 一時間朝堂嘩然,還好今上早就跟右相季英博還有幾個柳家一派的武將通過氣,所以雖然大部分官員都很震驚,朝堂上的風向還是被引向福寧公主義薄云天巾幗不讓須眉上。隨后,今上還宣布了對瑩月及其他將士的封賞,還有瑩月與右相長子季懷瑾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