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秋風至楊
第七章秋風至楊 雖然是在裴府做,但楊元慶還是忍住大笑起來,裴矩也有些好笑道:“賢侄,這是為何?” 楊元慶忍住笑,指著程咬金道:“我這位小弟沒喝過蒲桃酒,不久前他和別人打賭贏了,別人要請他喝半個月的蒲桃酒,每天喝五斤,結果人家用兌了水的李子酒冒充蒲桃酒給他,他足足喝了半個月,所以剛才......” 楊元慶說完,裴府子弟都哄堂大笑起來,程咬金脹得滿臉通紅,但他的眼睛卻時不時溜一眼裴幽,見她也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不由心中大為得意,或許是對上了眼,雖然旁邊的裴敏秋和裴喜兒都比裴幽漂亮,尤其裴敏秋更是美若天仙,他卻不喜歡,他就喜歡裴幽那對粗眉毛。 裴矩忍住笑道:“既然程賢侄這么喜歡蒲桃酒,我就送你兩壇,讓你喝個夠?!?/br> 程咬金大喜,急忙起身道:“多謝大叔!” 他這句話又引來裴家一片哄笑,居然叫‘大叔’,連裴矩也忍不住捋須呵呵直笑,對楊元慶道:“賢侄,你這位小弟有趣??!” 楊元慶微微笑道:“他是很有趣,他要參加武舉,后天就要開考了,他昨天才找我教他射箭?!?/br> 旁邊裴行儼‘噗!’一聲笑出聲來,他忍住笑道:“不過他不是第一人,我父親有個徒弟也和他一樣,這兩天也在拼命練箭,父親讓我教他,這人楊將軍可能認識?!?/br> “是誰?”楊元慶饒有興致地問道。 “也是楊府之人,叫做楊巍,楊將軍認識嗎?” 原來是他,楊元慶怎么會不認識,他笑了笑道:“我從小和他打到大,怎么不認識他?他怎么會跟令尊學武?” “他是師傅是右衛丘和將軍,丘將軍封為代州刺史,不久前赴任去了,他和父親關系極好,便托我父親教他射箭,我父親又把這個任務交給我,聽他說,楊府有兩個甲榜名額,但楊府人人都想要,所以要先內部比試?!?/br> 裴矩見三個孫女都在默默吃飯,誰也不和楊元慶說話,咳嗽一聲,給裴行儼使了個眼色,裴行儼會意,便笑了笑,不再多說。 這時裴喜兒笑問道:“聽說還有什么三品十八將的排名比賽,楊將軍要參加嗎?” 楊元慶搖搖頭,“這個比賽.....我不想參加?!?/br> “哦!為什么呢?” “不為什么,不感興趣?!?/br> 楊元慶回答得很平淡,就像他對這個裴喜兒也不感興趣一樣,裴喜兒感覺得到楊元慶是在敷衍他,她心中失望,低下頭吃飯,也不多說什么了。 三個少女之間有點微妙,她們誰都不說話,裴幽其實是個話多之人,只要她肯開口,肯定不會冷場,但祖父安排的座位卻讓她黯然傷神,很明顯,她只是陪坐之人,她已經沒有這個機會,裴幽也知道自己要嫁給太原王家,可一想到那個癆病鬼,她心中就很不舒服,本來年初她就該出嫁,但她的未來夫婿卻病情惡化,使婚期一拖再拖,既然祖父不給她機會,她也懶得開口,她便一直沉默吃飯。 而裴敏秋本身就是一個安靜之女,如果和楊元慶單獨相處,她還能說幾句話,可當著家族的面,她是絕對不會開口,惹人注意。 況且她也明白,祖父讓喜兒坐位,就是有意讓他們多交談,自己只是一個陪,可不能喧賓奪主,正是這樣考慮,裴敏秋才安安靜靜吃飯,一言不,就好像她和楊元慶從不認識。 至于裴喜兒,她更是有點茫然,沒有任何想準備,也沒有想過要和楊元慶有什么瓜葛,倉促上陣,當她感受到楊元慶的淡漠后,她也沉默了。 裴矩看在眼中,他只得微微嘆一口氣,是他有點一廂情愿了,或者說,他的方法有點不對。 .......... 今天是十天一輪的旬休,絕大部份官員都在家中休息,享受這難得的片刻閑暇,但在空空蕩蕩的承天門大街上,一輛馬車在迅駛向承天門。 馬車車窗上,露出了內史令楊約那有些憂心忡忡的雙眼,望著一棟棟無比熟悉的巨大建筑,他的頭腦里卻在考慮一些家族大事。 一早,他已經得到了一個消息,他的大哥楊素已經被升為尚書令,這是尚書省的最高長官,也整個大隋王朝的最高職官,看似很風光,但楊約卻讀懂了這里面隱藏的另一層意,那是他的大哥楊素失去了權力,尚書令不過問朝務,所有尚書省的六部大權都在左右仆射手中。 大哥已經功高震主了,楊約體會到了皇帝對大哥的忌憚,這是一種狡兔死,走狗烹的必然結局,平息楊諒之亂,大哥就失去了利用價值,而且他在朝中威望太盛,已經威脅到了皇帝的權威。 讓楊約憂心忡忡的是,圣上的劍僅僅只是針對大哥,還是針對整個楊家,如果是后者,那他楊約就將是第二個被收拾的人。 他不知道圣上今天為什么要召見他,難道也要宣布對他的處理? 楊約嘆了口氣,不知前方的承天門內隱藏著他的什么命運。 ........ 旬日對于皇帝楊廣,這卻是一個和平常沒有什么區別的日子,隋初雖已實施三省六部制,但皇帝的權力卻依然很大,大部分朝務都要皇帝批準,每天來自全國各地,堆積如山的奏折讓楊廣都有點喘不過氣來。 而且他還有很多重大的事情要考慮,從一大早,楊廣便來到御書房,開始批閱奏折。 他打開一份折子,這是吏部的一份任命書,任命西梁朝宗室之后蕭銑為羅縣縣令,這個蕭銑是他妻子蕭后的侄子,蕭后求他給侄子安排一個職位,這份吏部任命也就是根據他的意下。 楊廣隨手在上面畫了一個‘敕’,放在一邊,他又拿起一本奏折,臉色立刻變得凝重起來,這是楊素的最新任命詔書,望著這本詔書,楊廣不由陷入了沉之中。 自從楊諒之亂平定后,他便一直在考慮三件大事,遷都洛陽,繼承者的問題,還有是朝廷權力布局,隨著前天晚上他正式下定決心立嫡長為太子,前兩件大事他便已經解決了,然后他將開始著手朝廷的權力格局。 作為一個帝王,講究的是平衡之術,絕不準許一家獨大,也正是因為這樣,他也沒有把關隴貴族趕盡殺絕,他要留一部分來對抗北方士族,同時他還要扶持南方士族,形成三權鼎足的局面。 這里面楊素的存在就成為他權力平衡的難點,他不僅是朝廷第一重臣,而且是軍隊第一統帥,軍政兩手都很硬,這讓楊廣深為忌憚,在楊素面前,他感覺自己很渺小、懦弱,他皇帝的威望還比不上楊素的權勢,天下人只知楊太仆,而不知皇帝陛下。 無論是從權力平衡考慮,還是從增加自己威望考慮,楊廣都無論如何不能再容忍楊素了,當然,他不可能一刀把楊素殺了,那樣會引起朝綱大亂,那也不是一個皇帝該做的事情,畢竟楊素有擁立之功,楊廣還一時下不了狠手。 他便用了最巧妙的辦法,明升暗降,奪他的政務大權,同時命他營造東宮,不準他返回京城,他也就接觸不了朝廷,使朝廷慢慢地將他淡忘。 同時還要打壓楊家,使楊家在士族中的地位降低,從北方士族領袖,降為一個普通的二流世家。 對楊家的打壓,使楊廣不可避免的想起了楊元慶,這是楊家中他唯一想重用之人,他準備在幾年后讓楊元慶替代長孫晟成為新一代的突厥使,突厥從來都是大隋頭號威脅者,突厥使非重臣不能擔當,他必須找一個能干、忠心、文武雙全、熟悉突厥、精通突厥語且和突厥關系極佳的年輕才俊,楊元慶無疑就是最佳的人選,他想不到還能有誰比楊元慶更合適。 將來他還能再輔佐自己的兒子,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愿意成為大隋之盾。 但重用楊元慶又和他打壓楊家的策略有點抵觸,打壓楊家會使楊元慶降低對他的忠心,這又是楊廣不愿看到的,他必須想個辦法把楊元慶從楊家里剝離出來,使楊元慶不受楊家的影響。 “陛下,楊史令來了,在外候見!”門口一名宦官稟報。 “宣他覲見!” 宦官出去,隨即傳來悠長的高喝聲,“陛下有旨,宣內史令楊約覲見!” ...... “陛下有旨,宣內史令楊約覲見!” 一聲聲高喝下去,片刻,楊約在一名宦官的引導下進入御書房,楊約上前一步,深施一禮,“臣楊約參加皇帝陛下!” “楊愛卿,旬休日把你召來,朕很過意不起?!?/br> “臣不敢,陛下有召,臣當隨時應候?!?/br> 楊廣點了點頭,他從旁邊桌案取過厚厚一疊詔書,‘嘩!’地扔到楊約面前,“這些詔書朕很不滿意,你拿回去重擬?!?/br> 楊約嚇得一個激靈,這已經是三天之內第二次退還草旨給他了,第一次是遞給他,而這一次是直接摔到他面前。 他慌忙拾起圣旨,居然有十七八份之多,“臣這就回去讓內史重擬?!?/br> 楊廣瞥了他一眼,冷冷道:“朕沒記錯的話,這是第二次了吧!” “是!” 楊約心中驚恐萬分,他擦了一把汗,低聲道:“是第二次了?!?/br> “朕不希望有第三次,明白嗎?”楊廣緩緩道。 “臣明白,絕不會再有第三次?!睏罴s有點絕望了,他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圣上到底有哪里不滿意? 停一下,楊廣便把話題扯到了楊元慶身上,“楊愛卿,還有一事,是關于你兄長的孫子楊元慶,朕也要和你好好談一談他?!?/br> ......... 求月票!求月票! 。天下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