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半晌,手機鬧鐘叮鈴鈴地響起,六點鐘整。 窗外天還沒亮,下了整夜的雪已經停了。 第4章 4. 「唐智博強jian案」·重逢 當日一早,姜郁即隨刑事組組長金鴻發開車前往鄰市松河。 姜郁雖然是松河市sg人,距離上次返鄉也已經有幾年。這座被遺忘在中國北方的工業老城依舊衰頹破敗,仿佛一位半身入土的垂暮老人,干燥凜冽的北風是老人枯嗓溢出的深沉嘆息。 行至半路,金鴻發嫌車里氣氛實在太悶,姜郁又是不愛言談的性格,他便打開音響,放起最鐘愛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金律師人如其名,“鴻發”二字當之無愧,據其自稱還是滿清皇族后裔,從頭到腳就是一個貴氣。 男人四十出頭的年紀雖然已經有些發福,但不邋遢也沒擺爛實屬難得。金律師一頭濃密秀發被發膠牢牢保護得紋絲不動,黑貂、西褲配一雙锃光瓦亮的皮鞋,手里經常搓著兩個盤包漿的核桃,大金鎦子永遠戴在食指,彰顯自己的黃金單身漢人設。 兩人抵達松河市看守所,距離預約會見當事人的時間還有一個鐘頭,正好趕上午飯時間,便打算先吃個飯,再把會見時的分工商量一下。 看守所周遭空曠荒涼,金律師開著他的大奔七扭八轉,總算在鄰近村口找見一家條件簡陋的刀削面館。 面館里頭空間不大,光線昏暗,此時只有一個悶頭吃面的男人。姜郁找了個靠里面的位置,一張方桌配兩條長木板凳,桌面像是鍍了層油膜,黏糊糊的擦不干凈。 店里沒有菜單,面就只有兩種——帶rou的和不帶rou的。小菜十元一碟自取,能摞多高全憑個人本事。 姜郁去吧臺點了兩碗牛rou面和兩碟小菜,回頭就見金鴻發正在往長板凳上鋪餐巾紙,又拿熱水把所有碗筷都燙了一遍。姜郁見怪不怪,只是驀地想起這位“皇族后裔”好像不吃蔥姜蒜也不要香菜,趕緊又跟吧臺小妹叮囑了一遍。 唐智博的案子因為還在偵查階段,沒有案卷,兩人獲得的信息有限,今天過來主要是向當事人了解一下案件經過,再看看有沒有突破點。 “待會兒主要我問,你來記錄,有什么想法出來商量,千萬別跟唐總起沖突?!碑吘故沁B崔主任都捧在手心里的優質客戶,金鴻發自然不敢怠慢。他也知道姜郁那個脾氣,乙方做得堪比甲方,遇見看不慣的客戶,撂冷臉也不是一次兩次。 “放心。崔主任說了,我就是來湊個數?!苯籼羝饍筛鏃l,敷衍應付,“一會我不說話?!?/br> “你看看,你這個態度就不端正?!?/br> “行了,吃你的面吧,”姜郁嫌他太事兒,“比老崔話還多?!?/br> 金鴻發被她噎得一哽,瞪了瞪眼,“你別搞人身攻擊啊,老崔可比我大一輪呢!” 姜郁哼笑,“你知道他還管你叫‘老金’嗎?” “……嘿,他咋好意思呢?” “服務員!”一旁吃面的男人忽然舉手招呼,“再來一碗湯面?!?/br> 姜郁下意識循聲望去,男人坐在面館角落,戴了頂鴨舌帽,帽檐壓得極低,側臉全埋在陰影里,手邊放了個空碗和半瓶芬達,正在低頭刷著手機。 “對了小姜,”金鴻發又給面里倒了點香醋,攪攪均勻,“咱們組招聘顧問的事情,進展怎么樣了?” 如今做律師人數越來越多,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各家律所想要拿到優質案源,不僅價格上要優惠,還得有一支能令客戶信服的實力團隊。 海誠所因為整體規模不大,在人數上一直比較吃虧。除了吸納業務比較成熟的合伙人加入,聘請專家教授和有公檢法從業經歷的前公務員來做顧問也是一條路徑。 像是濱江政法大學的張泰來教授,在刑法領域卓有建樹,既是姜郁當年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也是律所主任崔海峰的同學,一直都在海誠所擔任兼職顧問。 姜郁收回視線,應道:“上個月我回學校探望張教授,特意跟他說了這事。張教授的不少學生都在刑法、刑偵一類的領域工作,要是有合適人選,我發簡歷給你?!?/br> “那可就說好了啊?!苯瘌櫚l抽了張紙巾抹了抹嘴,叮囑姜郁,“老崔都給我下硬指標了,年底這事必須有個眉目,你得替我多上點心?!?/br> * 兩人吃完面,時間剛好,準備往看守所去。姜郁推開面館大門,冷風鉚足了勁兒直往里灌。下午天空還是灰的,雪比來時下得更大,像是被風撕碎的云。 停在路邊的奔馳上蓋也落了一層雪。 姜郁上前拉開副駕駛的車門,隱約聽見有人叫自己的名字。風太大了,吹得人耳鳴。她還以為自己聽錯,直到對方又喊—— “姜郁!” 姜郁訝異頓住動作,萬萬沒想到還能在這荒郊野外遇到熟人。她回過頭,雪霧迷蒙之中的人影輪廓模糊,待到對方走近一些,她才辨出竟是那個面館里的男人,手里正拿著她的羊絨圍巾。 姜郁低頭,脖領空空,她果然把圍巾落在店里了。 可又奇怪,她還是沒能認出這人是誰。 是從前的同學?鄰居?還是哪個遠方親戚? 姜郁有些尷尬,擔心寒暄起來叫不出對方名字。十二年前她離開松河去濱江讀大學,自那往后就很少回來,與家里人聯系不多,哪怕春節也經常用借口搪塞。這座她想逃離的城市自分別那一刻就已陌生蒙塵,不論是這里的街道建筑,還是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