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要不是有可可那批東西,還不知道會怎么樣,現在愁的是百姓住的屋子,還有糧食。 可可捐出來的糧食雖然也很多,但受災難的百姓人口也多,一點點分下去,也維持不了幾天。 就算讓百姓自己動手弄泥磚,自己建房子,也沒那么容易,糧食的問題必須馬上解決,還有錢。 單位可以燒磚,燒瓦,但燒出來的磚瓦也要給錢才行,不然單位給不起工人工資,誰會去干? 一句話,還是太窮,要是有錢,可以讓四周的磚廠連夜趕工,百姓自己建房子,這樣一來,速度就更快,或許能在過年前完工。 不用像現在這樣,徹了泥磚還要等它干,干了才能使用,要是平時百姓建房子這樣慢慢來沒關系,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 洛老也不想在孫女面前說這些煩心事,可就算他不說,洛可可也能猜的到他的難處。 不忍心爺爺這么老了還每天為這事煩惱,沉默了一會,開口道,“爺爺是為了錢跟糧食煩惱嗎?” 洛老點頭,“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你說說要是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洛可可:“能不能讓大家捐款?” “捐款?這時候大家都這么難,誰會愿意拿錢出來捐,這些年大家被弄得人心惶惶啊,就算身上有錢,也不一定敢拿出來?!?/br> 這個倒是事實,別說是現在,哪怕是再過幾年,大家心里的惶恐也沒少,這也是為什么改革開放了后,允許百姓自由做生意,大家還不敢行動的原因。 就怕被人看不起,被說是資本家,現在最光榮的是農民,在大家心里,我是農民我驕傲這個思想一直到過去好些年才慢慢淡去。 第474章 第474章辦法二 “爺爺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其實我們也不用大家捐好多,多到幾百,少到一分都沒關系,我們國家人口這么多,哪怕一個家庭只捐一分,也能湊到不少錢。 糧食也一樣,哪怕一人捐一把米,或者一把面粉,玉米粉,一棵青菜,一塊布,到最后肯定也能有不少,積少成多嘛?!?/br> 洛可可耐心的給洛老說著,這人是自己爺爺她才敢這么說,要是換了個人,她肯定不會這么說,免得惹麻煩上身。 她的話說完,洛老沉默了會,再次抬頭,眼里滿是贊賞,點了點頭,接著問。 “你這主意很不錯,只是說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啊?!边@樣一條條指令分發下去,到勸服眾人,需要的時間也不短,而且大家不一定配合。 洛可可輕笑,知道爺爺擔心的是什么,“爺爺到時候把指令發下去的時候,順便跟大家說,捐一百以上的人,都可以把名字寫到報紙上,讓全國人民都能看到他們的善心。 到時候這筆錢劃到那個縣幫他們組建家庭的時候,也在那個縣建一面墻,專門把捐款一百以上的人芳名全刻上去,建成了后,再讓記者去把這一幕錄下來,放到電視臺里報道。 也可以讓領導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特別表揚一下這些人的精神。 我覺得如果這么cao作,還是有不少人愿意把錢捐出來的,哪怕不多,一百肯定不少人捐,多到五百應該也會有人?!?/br> 收買人心嘛,大家要是知道能在那里刻上名字,相信會有不少人愿意拿錢出來,這可是能讓自己家庭的好名聲流傳百年,誰不愿意誰傻。 洛老在心里想著這事的實行性,像可可說的,哪怕一人捐一分,一人捐一棵菜,一把面粉,也能有不少。 至少能解決大家不餓肚子的問題。 不過具體要怎么做,還得回去跟幾個老家伙商量一下才行。 洛可可想了想,接著道,“爺爺,這兩年好像有不少知青想返城,也想盡辦法的返城,不如在這里面做點文章。 讓每個想回城的人交點教育費?跟材料費?” 洛老聽了,哈哈笑起來,好半響才道,“不愧是我孫女,這都能想到,不過現在各地方的農村都難呀,知青返不是不行,只是這些知青返城了后,城里的單位,糧食什么的也缺得很,返城了日子更不好過?!?/br> 這個她當然知道了,可再過兩年,當高考的消息放出去后,不少已經在鄉下成家的知青,拋妻棄子,那場面哪怕以前她沒親眼見過,也不能想象得出來。 不管男知青,還是女知青,為了回城不擇手段,好不容易恢復了高考,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回到城里。 當他們回到城里的時候,鄉下的妻子兒女,成了他們的負擔,只要回了城,就不認鄉下的一切。 還有很多,考不上大學,回到城里,沒有工作,沒有糧本,偷雞摸狗的事情沒少做,恢復高考的那幾年也是最亂的幾年。 反正到那時候這樣,還不如現在就讓一些有回城的人回來,至少少禍害一些淳樸的姑娘跟小伙子。 “爺爺,國家以后發展只會越來越好,知青返城是必須的,那還不如從現在開始慢慢讓他們回去。 如果他們一心回去,哪怕人在鄉下也白費,肯定會想辦法嫁給本村人,或者娶本村的姑娘,就為了少干點活跟住得好一些,那樣一來還白白糟蹋了良家閨女跟小子。 再說,像他們那么傲氣的人,萬一以后有了回城的機會,他們在鄉下又結了婚,有了妻兒,那時候再回來,你覺得有多少人會不拋妻棄女?那樣一來只會傷害更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