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顧九闕下意識閉上雙眼。再次睜開眼睛,眼前的世界陡然變化。 書房內的各色陳設,包括桌案上的鎮紙、筆洗、端硯、書籍、字畫,以及書架和博古架上擺放的各色擺件和孤本散發出明暗不一的光暈。這都是顧爺爺耗費幾十年的時間,從各地收來的老物件。 顧九闕想起那本書里曾寫到白悅笙在獲得玉璇璣的異能鑒寶撿漏時,每每觸碰到真東西,右手掌心就會發熱,隱隱有了些許明悟。 正沉吟間,顧九闕的面前忽然浮現出一行字跡,似篆非篆:【發現破舊字畫一副,是否重新裝裱?】 顧九闕微怔,旋即反應過來。原來他剛剛沉思的時候,眼神不由自主落在了桌案前的一副破舊字畫上。 這幅畫是一位老主顧送到博古齋,要求重新修復裝裱的。據說是家中長輩的遺墨,他們家在收拾老宅時偶然發現的。不忍長輩遺墨臟污,便托付博古齋重新裝裱一番,也好留個念想。 顧奶奶跟客人溝通后,便將這活計交代給顧九闕。時隔十年,顧九闕早就忘光了。 顧九闕的心中閃過一絲疑惑,書中白悅笙在“截胡”玉璇璣后,并沒有出現這樣的異常。為什么在自己眼中,竟然會“看”到玉璇璣問他要不要重新裝裱字畫? 難道玉璇璣也有靈智? “你會說話嗎?”顧九闕小心翼翼地問。 半晌,玉璇璣都沒有反應。只在顧九闕面前不斷閃爍著那行【發現破舊字畫一副,是否重新裝裱】的文字。 顧九闕沉吟片刻,索性把全部心神放到畫上。 這是一副楊枝觀音像,畫中的藥王觀音面容豐潤寶相莊嚴,左手托凈瓶,右手持楊枝,神情悲憫,栩栩如生。觀音像上面還用行楷寫了一段《心經》。字跡端莊秀麗,運筆穩實輕盈,右下角還有一方朱紅印鑒。 只可惜字畫失于保養,不僅裝裱用的畫軸、鑲料、命紙和覆背紙早已殘破開脫,就連畫心處也有大面積的發霉、蟲蛀和斑點污漬。畫上塵垢密布,間或還有蠅蟲糞便。作畫的紙張也因為天長日久發黃變脆。前任裝裱者的手藝更是一般,糊畫心的漿糊又厚又不均勻,時間一長,字畫受熱受潮膨脹收縮,致使畫心與覆背紙開脫生皺,畫心也有好幾處破損。 看著眼前這幅因為保養不當變得殘破不堪的畫作,顧九闕默默嘆息。拿起字畫去了旁邊的裱房。 顧九闕將殘破的字畫平鋪在裱臺上,正欲將殘破的裱件全部拆除,眼前又閃過一行字:【發現破舊字畫一副,審視氣色已完成,是否開始裝裱?】 所謂審視氣色,是指書畫裝裱師在收到需要修復和裝裱的古舊書畫時,要先對書畫的材質、用料、年代、作者乃至制作背景進行鑒定,并詳細審視書畫的破損程度,定下后續的修復計劃。也就是顧九闕剛剛做出的那些判斷。 一般情況下,古代技藝卓絕的裝裱師們可以依靠豐富的經驗完成這一步驟。而在現代的古字畫修復過程中,對于破損字畫的紙張檢測和顏料分析,以及各種污染物的形成原因和成分組成的分析鑒定,完全可以依靠各種電子設備來進行。 顧家的裱房里也有一些設備,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激光拉曼光譜儀、紅外光譜儀等,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材料分析和測試。 作為顧家的傳人,顧九闕從小耳濡目染,早就掌握了這些儀器的使用。不過在異能的輔助下進行古字畫的修復和裝裱,這樣的經歷倒還是頭一回。顧九闕也很好奇,在玉璇璣的幫助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 抱著好奇的心態,顧九闕默念了一句“是”,眼前卻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顧九闕仔細觀察一番,也沒發現任何異樣。只好俯身湊到裱臺前,小心翼翼地將字畫殘破的裱件全部拆除下來,只保留畫心部分。然后用雞毛帚和小排筆將畫心上的霉點輕輕拂掉,再在畫心下面附上水油紙,平鋪在裱臺上。順手找兩塊墊木將裱臺一側的桌腿墊高,使桌子處于傾斜狀態,方便一會兒泄水。 因為這幅畫年久失于保養,不僅畫心處有多處霉斑,畫的表面還有各種污垢,致使畫面黯淡污穢,顧九闕便采用古法調制了枇杷核水,用來清洗畫心。 所謂枇杷核水,就是將枇杷核敲碎,用沸水浸泡枇杷核,等雜質沉淀冷卻后,得到的枇杷核水。不過枇杷核水清洗過的紙樣ph值會略有升高,所以在清洗過后,需要增加清水沖洗的次數,將枇杷核水的殘留全部沖洗干凈。 一應準備工作做完以后,顧九闕一手持排筆一手持水壺,用排筆蘸著枇杷核水緩緩淋在畫心上。耐心等到畫心紙濕潤到一定程度,用白毛巾將畫心上的污水吸干,繼續淋清水沖洗。然后將干凈的白毛巾卷成毛巾卷,放在畫心上用雙手小心翼翼地推滾—— 這一步極為考驗修復師的技藝,力道太重會造成畫心紙的破壞和損害,稍有不慎就會將畫心部分“搓壞”,力道太輕則沒辦法將畫心上的污漬和霉斑清洗干凈。 如此反復數次以后,畫面上的污水被滾動著的毛巾卷一點點擠出來,枇杷核水的殘留部分也被沖洗干凈,等到裱臺上流下來的水重新變得清澈,再用干凈的毛巾卷將畫心紙上的水分吸干。 此時再看,整幅畫心雖然依舊殘破,但紙張的顏色和畫心的墨彩部分卻是rou眼可見的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