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章玉碗點點頭:“特地露了一面才退下,陛下親自為我介紹,可見信任?!?/br> 章鈐忙問:“他看見殿下,可有異常?” 章玉碗:“恭謹有加,未曾逾越?!?/br> 也就是說,宋今跟沒事人一樣,公主根本無從分辨對方要殺害自己的動機和理由。 章鈐皺眉:“看來又是個棘手人物!” 章玉碗微微一笑。 “我們這一路走來,遇到的棘手人物太多了,再多一個也無妨。眼下雖然沒有證據,但既然他暫時不想暴露,就不可能對我公然下手,暗地里防著點就好了。倒是沈源案那邊,我將來龍去脈與陛下說了之后,陛下告訴我一件事?!?/br> 她顯然在宮里也沒吃好,畢竟十年在外,一路上曲折坎坷,要與皇帝交流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皇帝必然也有許多話要問,這一大半天都未必能講完,公主此時方覺饑腸轆轆,忍不住多夾了兩口酸湯牛rou。 “陛下說,謝維安投誠時,也將自己早年為趙群玉做過的所有事情都坦白了,其中就包括沈源案。他主動交代自己奉趙群玉之命,寫信給沈源,說朝廷愿意為他撐腰,給了沈源出兵的底氣,又仿冒沈源之名,寫信給我。這一切,他都直言不諱認下了,謝維安說當年迫于趙群玉yin威,他曾鑄下大錯,所以愿以死效忠陛下,與陛下里應外合,鏟除了趙群玉?!?/br> 章鈐眉頭皺得更緊了:“那趙群玉到底為何要殺沈源,兩人有私仇?” 章玉碗沉默片刻,嘆了口氣:“此事說起來,竟與我還真有點關系?!?/br> 沈源當年一心要伐柔,而先帝,也就是她的親弟弟景德帝深感jiejie和親塞外孤苦伶仃,也起了想要大敗柔然,接jiejie回來的心思。沈源窺見皇帝心思,自然大喜過望,一味攛掇皇帝西伐,景德帝越發心動,雙方眼看一拍即合。 趙群玉得知之后,自然極力反對。 他反對出兵的理由有三,一是目前朝廷國力不足,財庫空虛,拿不出錢打仗,二是柔然勢大,這樣一場仗必然曠日持久,原本就空虛的國力更加耗不起,只要大軍出動,就很難再說收回就收回,到時候只能一味向前,一錯再錯,三是沈源此人好大喜功,為了西伐可以不擇手段,蠱惑君王,罔顧國計民生。 三條理由冠冕堂皇,駁得景德帝無話可說。 章鈐氣急敗壞:“趙群玉簡直一派胡言!這三條聽上去煞有介事,實際上毫無道理,只能蒙騙局外人!” 當時柔然內訌,幾方勢力廝殺,血rou橫飛,腥風血雨,是少有的局面,章鈐身在其中,自然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當時中原王朝能下決心進攻,其難度比后來李聞鵲還要容易些。 沈源對于時機的判斷其實是正確的,他很敏銳察覺到當時的柔然已經從內部被撕開一道口子,并努力付諸實現。 但這一切被趙群玉扼殺了,他站在世家利益的角度也好,作為數珍會大主顧,與南朝暗通款曲也好,這些立場注定他會極力反對沈源。 章玉碗道:“趙群玉怕沈源當真說動了先帝出兵,就讓謝維安出手陷害他,在他被押送上京時,又怕沈源翻案牽出背后的人,在他抵京當天把人殺了?!?/br> 這,就是沈源案的真相。 一個想要討伐柔然的武將,在趙群玉的陰謀下,灰飛煙滅,甚至死后還背負罵名,百口莫辯。 章鈐久久無法言語。 同樣作為武將,他有種兔死狐悲,感同身受的難受。 沈源固然沖動,傲慢,目中無人,自恃才高,這些也是他最后走向死亡無人援手的原因,可說到底,如果不是陰謀,一個天才般的武將,如何會以這種方式隕落? “這些罪狀,趙群玉自己承認了嗎?”章鈐啞聲道。 章玉碗點點頭:“承認了,自縊之前,他將自己以前的罪狀都寫出來,希望陛下放趙家人一馬?!?/br> 章鈐恨恨道:“自縊也太便宜他了!此人權傾朝野多年,既然能陷害沈源,也能陷害其他人,都不知道沾了多少無辜人命!” 如果沒有謝維安倒戈,這個真相要多久才能查出來? 即便謝維安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甚至也在沈源案里插了一手,但如果沒有他的告發,趙群玉肯定不會自己給自己主動多寫一條罪狀。 章鈐忽然想到:“那李聞鵲為何能成功說服朝廷出兵?他也想打柔然,趙群玉不可能放過他吧?” 章玉碗嘆道:“因為此一時彼一時!沈源那時候,先帝病重,苦苦支撐,趙群玉一手遮天,即便先帝之后沈源的死可能有問題,也已經無法追究了。到了當今天子登基,趙群玉自恃從龍之功,雖然也權傾朝野,但他的權勢跟先帝在時已然發生變化?!?/br> “天子點了嚴觀海為右相,嚴觀?;\絡勛貴外戚,勢力雖然不如趙群玉,也讓趙群玉無法再獨斷專行。你還記得嗎?李聞鵲攻打柔然之前,孫家意圖謀反案發,被查抄財貨,這筆財貨也成了大軍的糧草來源之一?!?/br> 章鈐點頭:“記得,您曾說過?!?/br> 章玉碗:“這件事也損害了趙群玉的權威,因為孫家之前是依附于趙群玉的,趙群玉再反對出兵,未免有跟孫家勾結之嫌,他也有所顧忌。當然,最主要是皇帝需要一場勝利來鞏固位置,所以當李聞鵲上書,加上我的來信,皇帝最終下令李聞鵲出兵,趙群玉沒有再反對?!?/br> 說到這里,她露出一絲隱秘的微笑。 “其實趙群玉還有一層私心,他不看好李聞鵲,不認為李聞鵲會輕易勝利,等到朝廷折戟,他再勸皇帝退兵,肯定事半功倍,而且皇帝權威折損,他自己的威勢反倒更上一層樓,所以他沒再攔著,只是趙群玉沒想到,李聞鵲居然成功了?!?/br> “有了這場勝利,皇帝就有了底氣,而相應的,趙群玉不得不退出一射之地。這場君臣博弈,只要有一方退了,就會一退再退,趙群玉正是因此,開始步步潰敗的?!?/br> 章鈐搖搖頭,忽然說了句:“幸好,幸好!” 章玉碗:“幸好什么?” 章鈐:“幸好我只是個公主令,而不是朝堂上站著的袞袞諸公,否則以我這腦子,現在怕是被坑死了還要幫忙數錢!您要不是如今說了來龍去脈,讓我自己去想,恐怕多加一輩子都想不出這些真相!” 章玉碗:“先前我也不敢肯定,只是隱約有些臆測,與陛下見面細說之后,許多疑惑謎團才能迎刃而解?!?/br> 章鈐:“那沈源還能平反嗎?” 章玉碗:“我看陛下的意思,不久之后,應該就能平反了?!?/br> 她想起今日永和帝所說,先帝為了讓她回來,對沈源出兵的提議心動之事,不由在心里悠悠嘆了口氣。 先帝與她,是南轅北轍的性子,但皇后所出就他們二人,性格不同,男女有別,也不妨礙姐弟之間的感情。 可惜,十年之后,黃泉碧落,永不相見。 章玉碗不是一個傷春悲秋,沉溺于過去的人,這點與她弟弟截然不同,在那一聲嘆息之后,她就將過往那些遺憾全部深埋起來。 “對了,明日陸惟去陛見,也要稟告沈源案的進展,這些事情你可以先與他說一聲,讓他心里有些準備?!?/br> 隨著趙群玉的死,沈源案至此,可以正式結案了。 但西州一行,其實還有許多謎團未解。 譬如,趙群玉死了,他與數珍會接洽聯系的那些暗線,會就此斬斷嗎,還是被旁人接過去繼承了? 又譬如,數珍會之前從宮里盜走的珍寶,與宋今很難脫離瓜葛,如果宋今純粹因為貪財走私珍寶,為什么又要殺她一個和親歸來的公主? 也許,留在長安,她能慢慢找到答案。 正思忖之際,她聽見章鈐道:“陸郎君回陸家了,恐怕來不及與他說?!?/br> 公主愕然:“陸家有人請他回去的?” 不會吧,以陸家父子勢如水火的關系,不拿起刀互相砍就已經是倫理道德的巨大成就了,陸惟怎么可能回陸家去??? 章鈐搖搖頭:“我們只看見陸郎君跟他父親說了一會兒話,陸敏怒氣沖沖走了,陸郎君則告訴我們,他要回家小住幾日?!?/br> 饒是聰明如公主,也不由陷入深深疑惑。 旁人也許不清楚陸惟有多厭惡陸家,多厭惡陸敏,她卻再清楚不過。 陸家人恐怕也不會歡迎陸惟吧? 哪怕看在大理寺卿的份上,捏著鼻子讓他住下,背地里還不知要說些什么。 公主眼珠一轉,忽然笑道:“陸惟回得匆忙,回去恐怕沒有準備什么禮物吧,為免他失禮遭人詬病,我們是不是應該出手幫一幫他?” 章鈐:……我看您臉上就寫著“唯恐天下不亂”幾個字了。 …… 于是隔天,陸家主母何氏,就收到了來自公主府的綾羅綢緞和寶石首飾。 何氏很是驚異:“長公主殿下這是何意?” 被派來送禮的人,據說是公主身邊的婢女。 對方不亢不卑道:“殿下說了,一路上承蒙陸廷尉照顧,聽說他回家匆忙,想必忘記為家里人準備禮物,便替他送來,還請夫人勿要推辭?!?/br> 何氏有些受寵若驚,忙道:“多謝長公主所賜,貴者賜,豈敢辭,待我改日盛裝擇吉日上門謝恩!” 又見公主婢女當眾命人開箱,露出一箱子的禮物,有筆墨紙硯,也有簪子玉佩,琳瑯滿目,眼花繚亂。 雖說這些東西不如剛才送給她的那套禮物精致,但是長公主何等尊貴的身份,竟細心地幫陸惟考慮到這些了。 何氏被震住了。 婢女道:“聽說貴府人口多,殿下特命我準備了這些,勞煩夫人幫忙分賜給府上諸位小郎君小娘子?!?/br> 何氏訥訥道:“好的,我會代為轉達公主殿下的一番心意?!?/br> 管家的金氏自然也在一旁,她沒有插嘴的機會,也不敢貿然開口,待何氏親自送了公主婢女離開,再折返回來,金氏才忍不住道:“長公主難道是傾心陸廷尉,這是在幫陸廷尉打點人情往來?” 平日里與世無爭每逢大事才不得不出面的何氏,此刻卻狠狠瞪向金氏:“慎言!長公主殿下豈是你能非議的,若有流言傳到外面,郎君可保不了你!” 外人不知情,何氏怎會不知,陸惟跟陸家的關系已經惡化到一定程度了,他根本就不需要打點什么人情往來,更不會送陸家人禮物。 難道這是公主自作主張? 很可能公主剛剛回來,對陸家的家事知之甚少,所以才會這樣做。 可是…… 一個臣僚需要公主殿下親自出面為他張羅,這本身就有些蹊蹺。 總不會像金氏說的那樣,長公主喜歡陸惟吧? 何氏想到陸惟的風儀,即便他不像其父那樣到處留情,也不妨礙長安城里多少女子為之傾心。 再多一個長公主,好像也不奇怪。 雖然何氏警告了金氏,但根本不用金氏到處去說,當長公主的禮物發遍陸家上下時,外面就已經傳遍了—— 邦寧長公主傾慕大理寺卿,還想入宮請天子賜婚。 長公主要二嫁了,駙馬正是大理寺卿陸惟! 作為長安城多少女子心目中的如意郎君,陸惟竟要便宜了已經嫁過柔然可汗的邦寧長公主! 陸惟不愿當這駙馬,但長公主巧取豪奪,為了討好他而以豪禮饋贈陸家,希望他們幫忙說好話敲邊鼓。 聽說長公主在邊城時就喜歡陸遠明了,奈何神女有心襄王無夢,長公主一路追了過來,說不定能水滴石穿呢? 我聽到的消息可不是這樣,是陸惟想通過尚主更進一步,他哪里會滿足當個大理寺卿,陸惟盯住的可是左右相的位置呢! 陸惟因為拒婚而入宮,請皇帝出面斥責長公主! 這等流言的傳播速度堪稱驚人。 當陸惟陛見出宮,迎面看見右相謝維安走來,他知道對方應該也是來陛見的。 他微微點頭站定,還未等拱手叫人,就聽見謝維安笑道:“遠明,恭喜恭喜??!” 陸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