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書迷正在閱讀:[ABO]小道士穿越星際后成了帝王心尖寵、魏晉第一美少年、我的乖軟小夫郎、反派他無心工作、重生成崽三歲半[種田]、虐文女主嬌寵日常[快穿]、反派穿成癡情男二[快穿]、替身受重生后和渣攻他叔HE了、重生醫妃一睜眼,全京城排隊搶親、假千金漂亮親媽重生了
“是?!鳖檮C被縣令拉著說了會話,回身去找王欽黃玉文還有張鐵他們。 流民軍已全被剿滅的消息很快在這兩百多百姓里傳開,大家控制不住地大聲歡笑,立刻收拾東西準備跟著縣令一起回鎮上。 那兒是他們的家,有他們住了多年的房子,有割舍不下的故土,若不是實在無法了,他們也不會丟下。 現在能回去了,沒有一個人不高興。 王欽和黃玉文一下來就在人群里找自己的父母,王家和黃家是鎮上最有錢的幾家人之一,縱使倉皇逃出,人員應該也不少,而且跟著縣太爺的幾率很大。 畢竟與縣太爺打的交道不少,至少是熟人。 王欽黃玉文眼巴巴地望著每一個人,試圖在里面找尋到相熟的面容,可是沒有沒有還是沒有。 兩人急切地拉過與家人身形相似的人,然后一次次說不好意思,我認錯人了。 突然,就在王欽和黃玉文快把這些人全都看過一遍的時候,一道聲音叫住他們:“欽兒!欽兒真的是你嗎?!還有玉文!” 看了好多張臉,拉了許多人肩膀的王欽聽到身側傳來的聲音,渾身一顫,他看向聲音發出的地方,眼淚刷地一下流下來:“娘……” 王欽飛快地跑過去,一下子撲到憔悴了許多的娘親身上:“娘,孩兒快擔心死你們了,我天天想著你們?!?/br> 王夫人是個鵝蛋臉的明艷婦人,生了二子三女,王欽是她最小的兒子,從小嬌慣著長大。 自從旱災發生以來她一顆心幾乎全落在了遠在府城的王欽身上,她還想著,府城那樣的大地方應該出不了什么事,所以在寄給王欽的信里報喜不報憂,讓他好好待在府城,希望他在那兒好好的。 可是心里還是擔心,都快成了疾。 她緊緊抱著王欽:“你怎么到這兒來了,娘在信里不是讓你和玉文待在府城別回來嗎?” 王欽此刻根本不想說自己從府城出來遇到的事兒,他只是用力地抱著王夫人。 和王夫人一起的王老爺還有王家的哥哥嫂嫂,以及沒出嫁的兩個女兒都望著王欽,都很高興。 而黃玉文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父母還有meimei。 黃家子嗣單薄,到他這一輩只得他一個男孩子還有兩個jiejie,五個meimei。 黃玉文從小聽得最多的,就是他是黃家的頂梁柱,他要立起來,給jiejiemeimei們撐腰,別叫她們被婆家人欺負了去。 所以黃玉文三歲就被按在凳子上聽先生念書,六歲被帶到徐夫子那里識字。 好在他還算聰明,一路從童生考到了秀才,雖然比不上妖孽一般的顧凜,但他父親母親已經滿意。 他們希望的就是他能夠考中舉人,當個七品的小官,讓黃家該換門庭。 黃玉文的母親是個落魄五品同知的孫女,自小學了些詩書,長得溫柔端莊,圓圓發臉龐與黃玉文有些像。 看見黃玉文居然出現在自己面前,黃母還以為是自己太想念兒子出現了幻覺,回頭問丈夫:“我好像又看到玉文那孩子了,真是——” “母親,”從去徐夫子那里讀書后就沒有在她面前撒嬌過的黃玉文抱住她,臉在她肩膀上蹭了蹭,“母親,是玉文,玉文回來了?!?/br> 黃玉文一直長得軟和可愛,圓圓臉,皮膚白皙,這幾年去府城讀書一年才回來一兩次,在黃夫人眼里就像春天的小竹子,一年一個樣,眨眼睛,曾經還只到他胸口的孩子就比她高了。 黃母突然哭了,輕輕拍著他的背:“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母親后悔叫你去府城那么遠的地方了,就算我兒平平庸庸一輩子也沒關系,只要平安就好?!?/br> …… 顧凜去到張鐵他們身邊,讓張鐵帶著四個人護送縣令以及這兩百多名百姓回去,他帶著剩下的人繼續去周邊搜尋。 已經和家人敘舊一番的王欽還有黃玉文眼睛還有鼻子都紅紅的,兩人走到顧凜跟前:“顧凜,我們兩個跟你一道?!?/br> 顧凜看著那邊兩人的父母,道:“你們和伯父伯母他們回去鎮上,這我帶著剩下的人便可?!?/br> 王欽攬住顧凜肩膀:“有始有終嘛,我跟玉文隨你出來就是為了搜尋山里還有沒有鎮上的百姓,雖然找到了父母十分高興,但事兒沒完就走怎么行?!?/br> “你說是不是,玉文?!?/br> “嗯?!秉S玉文大大的眼睛眨了眨,乖得跟兔子一樣。 要是把rou養回來更像了。 黃玉文道:“我和王欽已經和他們說好了,他們也覺得這樣很好?!?/br> 顧凜看兩人這樣,便點頭:“那好,等張鐵他們帶著人走,我們就走?!?/br> 兩百多人不算多,但是逃難的百姓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原本他們打算在這里修整一些時日,東西都放了下來,有些人還把鍋碗瓢盆都散開來,準備起火做飯,收拾起來要廢些時間。 但現在可以回鎮上了,大家都在高高興興地收拾東西,一片歡喜景象。 第152章 王欽和黃玉文的父母在得知兩人不和他們一起回去,要跟著顧凜去搜尋山林里的百姓,欣慰不已。 孩子長大了,知道做事了。 臨走的時候兩家拿了點干糧給顧凜王欽黃玉文還有第十小旗的人,王家和黃家是鎮上首屈一指的殷實人家,雖然遭遇旱災,但手里頭不是一點存糧都沒有的,日子過得苦但比尋常的百姓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