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們全村穿九零啦、八零之繼母摸索記、穿成矯情反派的豪門后媽、女主不發瘋,當我是根蔥、和龍傲天一起建設祖國[快穿]、影后mama單身帶娃上綜藝后、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極品惡婆婆、[快穿] 因為男主我又死了、我用神豪系統搞基建[快穿]、好男人他殺瘋了[快穿]
第368章 350 聽甕與飛橋 “是聽甕。我僅有初步想法,回去后仔細琢磨再告知書佐?!?/br> 前世林下除了關注西晉前后的歷史,還常查閱兵器、農具的變革。由于王南行專注雕刻、學藝,與林下聚少離多,加上穿越導致的記憶模糊,關于聽甕這類特殊兵械的演變,王葛記住的不多。 不過知道大概就行了,可根據原理推出實物。 她想改聽甕?不怪孔書佐失落。自有聽甕以來,改動的要么是甕體大小,要么是豎井的深淺與間隔,王葛肯定也從這三方面著手。唉,今天這趟是白來了。匠師改聽甕,官署肯定不采納,因為甕體、豎井全是在年復一年的實戰中,吸取經驗留下的最良結構,哪能看幾眼就想當然。 王葛察覺出對方心思,改話題問:“城墻用土全是從隍塹中挖的么?隍塹還會再拓寬、加深?” 這個時代沒有“城壕”的叫法,城墻前面的溝塹,有水的叫“池”,無水的叫“隍”,到了南朝才有“城濠”的統稱,唐朝時又稱“城壕”。 孔書佐:“對。選擇城墻址首先要看土質,建城都是就近取土。表層的土質干,蒸曬即可,里層的濕土要用大鑊幾翻幾炒,土熟之后,跟沙、石灰、碎陶一起夯實。之后隍塹加不加深、加寬,還要聽郡署安排?!?/br> “那短時轉場考核有改良『飛橋』一項么?” “有?!北仨氂?!沒有就現擬題目。 “飛橋”過溝塹,“飛江”渡江面,到唐朝以后,飛橋、飛江兩種通行障礙的兵械均被稱為“壕橋”。 王葛臉凍僵,笑起來光咧嘴角,臉皮不動??讜粢惨粯?,胡須都上凍了。 下城墻,凌亂的腳印、馬蹄印還在,全淺了許多。 返程順利?;貋砜h署后,王葛坐在火盆邊暖和手腳,一邊細細回想前世林下對聽甕的提及。 他提到兩類演變。 一是固定的“井聽”形式改為可攜式的“枕聽”,此法記載于《夢溪筆談》的器用篇。就是用牛革制成囊,吹氣以后“附地枕之”,原理為“虛能納聲”,耳聰者可聽到數里之外的人馬動靜。 二是人在甕外聽聲,改為甕里。王葛記不清的便是這種改良,怎么個“人在甕里”法?甕口朝上、朝下?朝上倒不必變動什么,只要人能鉆進甕里就行了。朝下的話,豎井內得打樁吧,不然撐不住甕體??墒钱Y口朝下,泥土包裹甕身肯定不全,共鳴傳播會不會減弱? 王葛來庭院里,挨著院門有個閑置的空甕,觀看實物比僅在腦海中想要好?!鞍⑿?,你們把甕倒過來?!?/br> 五個小匠娘怕磕壞陶甕,一起使力,先緩緩放倒。 “等等!”王葛遣開她們,蹲在放倒的甕前看。想到主意了,她喚:“鄒……專阿姊,幫我跟護衛說一下,找個陶肆,我想要一種新形制的甕?!?/br> 鄒娘子隨書佐去吏署了,查詢近期有無改良飛橋的郡比試,沒跟眾人一起回吏舍。 專娘子過來,王葛在地上畫個甕形,頂與底部皆平、封死,開口在側面。她邊畫邊解釋:“甕長、腹闊均跟今天城墻下見到的一樣,注意,側鼓開口能鉆進一人即可,別開太大?!?/br> 至于牛革,大晉不允許無故殺牛,更別提賣牛革了,只能向異族商人買。在街市上找牛革難,交市肯定有,算了,今天雪太大,明日再說吧。 不多時,鄒娘子回來。改良飛橋屬于短時轉場考核,因風雪和報考人數的緣故,明天無比試,后天、大后天均只有一次晝場。 “報后天的晝場吧?!?/br> 如果制尺考核能得郡首,她再考取改良飛橋的郡首,“百場郡首”條件便全部完成。 至于晉中匠師的其余條件……匠童考核中擔任一次考官,她在襄平完成了;擔任“一年匠吏”也快了,她的立契初始是從七月一日算的,平州特殊,半年可抵別郡一年。 唯有最后一項條件無法提前,她得回踱衣縣由縣令、縣三老、會稽郡的一名中匠師舉薦,等候郡署批準。 不多想了。接下來的時間,王葛緊挨著火盆鑿刻鬼工套球,兩只手交替戴兔皮手套保暖。不著急思索飛橋怎么改良,非她自大,而是觸類旁通,在改良云梯時她便一并想好了。 傍晚,雪仍沒有停的跡象,趁著天有余亮,王葛把從襄平帶來的城墻模器搬到庭院西墻邊的空地,拼接插于雪中,然后五指并攏,劃出雪溝當作“隍塹”。興致來了,她再把房屋模器、騎兵、步兵、行人全都插到雪里,灑土為街道。 鄒娘子等人圍在旁,各個稱奇,這是她們頭回見王葛把各種模器合組于一起,乍看真跟微縮的城一樣。 次日下午風雪漸停。 王葛劃的“隍塹”被填平,模器也半埋。 陶甕一時半會兒燒制不出來,護衛游走附近街市,別說沒遇到賣牛革的異族貨郎,食肆都大半閉院沒經營。 專娘子不解,把鄒娘子拉到一邊問:“為何不跟孔書佐提?高顯縣署還能連張牛革都沒有么?” “唉,昨天書佐明顯不信阿葛能改良聽甕,一句話都沒遞,阿葛怎好主動提?!蹦呐略谙迤?,也是王葛自己想辦法備硫磺和硝,試出威力了,郡署才批準火輜。 “哼?!钡览須w道理,專娘子仍替王葛憋屈。 屋里,王葛在準備飛橋的木料。此次考試她還是不制圖,只制模。有上次的經驗,她提前在每塊木料上刻編號,用刀尖在關鍵位置劃痕跡,再跟畫好的模圖一一比對,牢記。 可以了。 十月初四。 王葛戴氈帽,穿得跟個胖球一樣準時進考場,沒提前來受凍。滿場考生算上她,正好達到最低的考核人數,二十人。 計時鼓響,巳初。 要改良一種兵械,先得了解它在戰爭中的使用地、最想達成什么功能。 其實飛橋用于攻城的時候少,用于突襲防戍營的時候多。因為防戍營經常移動,只能以竹、木、拒馬器械為圍擋,再采取在圍擋外面掘寬溝的辦法增強防御。 想達成的功能,當然一要快,二要穩固,三要運輸方便。 第369章 351 世間辛苦 剛才考場外的飛橋實物有兩架,每架的兩側邊框為加厚整木,中間供兵卒踩踏的地方是一塊塊緊密橫楔的窄板。長度、寬度一樣,均是長兩丈,寬一丈五尺。邊框的首端、尾端各有鐵環,用繩索穿過鐵環,可將兩架飛橋連接在一起。 倘若溝塹窄,一架飛橋搭過去就夠了。倘若溝闊,便數架飛橋穿索連接。溝塹窄當然沒什么可講的,攻城、攻營若遇到溝寬的情況,因為連接位置軟,不可能先系繩索再推橋,只能用人命不斷去填溝架鋪。 王葛改良的飛橋有兩種。 第一種便是架設快!穩固性增強! 橋面的形制跟改良前差不多,也是邊框為粗木,窄板為踩踏,但是在飛橋兩端各進五尺的位置,框外側楔圓木作軸,各套大木輪。木輪擠進溝塹后,要么前輪、要么后輪緊蹭溝壁,土是軟的,輪便能往土里卡,起到支撐橋面的作用,增強穩固。 邊框首端、尾端沒有楔橫板的余出部分,比原本的飛橋留出來的長。如果溝塹寬闊,可提前以鐵棍為夾板,用粗繩將兩架以上的飛橋邊框緊密縛繩連接。 鐵棍、邊框均為直器,即便拼接飛橋,橋面整體仍是直的,然后集人力、木輪的滾動,飛橋可一次推到溝塹對岸。邊框首、尾的余出多,縛繩相接時還可根據溝塹寬度,調節飛橋的整體長度,令最前、最后兩個大輪均卡在溝壁上。 第二種改良法更接近云梯的思路。飛橋可跟車械一樣長途移動,兩截橋面以軸方式連接,運輸過程中折迭,鋪橋時展開。 這種飛橋有四個輪。區別于第一種改良法的是,此四輪規格略小,不能推到溝里,全部在地面上。輪的作用僅是便于運輸,遷營時,不用另備畜車裝載飛橋。 橋結構不是單純的平面,無論四輪上面的固定橋,還是折迭的活動橋,均呈“冂”形,高度比輪略高。 王葛考試的時間,田勇夫帶幾名護衛去交市買到了兩張牛革。按她囑咐,田勇夫讓商人將牛革剪裁,縫出兩個長形制的囊,革商有技巧,凡相接的地方,里外均墊皮、密縫,保證囊吹足氣后不漏。扎口很簡單,把邊緣捏到一起,一圈圈纏繩就行了。 按《夢溪筆談》講述,聽動靜時吹氣為枕,平時當箭箙,更適合斥候使用。 帶方郡也有交市。 桓真來此,是找“小水貊”部落的商人制彈弓。此部落依小水而居,屬于貊族的別種,以制好弓而聞名?;刚孀孕∠采鋸椆?,雖然遠距離的殺傷不足,但小弓形制攜帶便利,隨便找個石塊就能當彈丸,最合適在山林地形偵查的斥候。 大弓、彈弓均有,弓背全以柘木為材料,臂腹的角也全是青色牛角,屬上等中品。唯有弓弦的筋和膠有區別,桓真一一辨別,選中牛筋馬膠的彈弓,拿錢時,護……那個糟心的布條子掉出布囊半截,他趕緊掖回去。 那天執行完任務回兵營,他才想起布條子仍帶在身上,但兵營全是男子,扔哪都不合適。 不占地方,以后再說。沒錢了,桓真用兩把鳥羽跟貊商換了三個鐵石彈丸,然后往回返。他走過一草苫時停步,是中原商隊在賣銅飾、銅鏡。真是糊弄異族人,銅鏡照的還不如水盆映影清楚。 桓真沒想買飾物,是憶起一件事。來平州的路上,司馬沖拿出小銅鏡照牙,當時王葛稀罕,借銅鏡照了一下。 那竟是她第一次照鏡。 所以世間“辛苦”豈是兩個字能道盡的,邊郡不知有多少百姓的生活地遠不如葦亭! 要解眾民愁苦,唯有大晉強盛!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倍分緫饎俸?,變成一團火充斥在桓真胸膛,這一刻,他不再抱怨自己仍是斥兵中的小卒,也不再抱怨訓練了諜兵之技,卻整日窩在叢林里。 “我買到凍瘡藥了?!迸峒嬉仓辆酆系攸c。 “這里jian商多,別被騙了?!被刚婺樐厣焓?。 裴兼胳膊拐彎,壞笑著把瘡藥放自己布囊里,系緊。 桓真:“嘖!” 與此同時,東夷府的首批三直一線銅弩、鐵鏈枷錘運送至高句麗縣,把新云梯改良圖帶回襄平。 天寒地凍,運往樂浪、帶方二郡,丸都、不咸山防戍營的輜重隊伍尚在路途中艱難跋涉。 再艱難,也已起程。 而針對王葛的各路刺殺,會反方向鋪天蓋地而來。 酉時。 制尺考核成績在城門內的榜板上張貼。 郡首。這是王葛最胸有成竹的一次,她心情平靜往下看,沒想到項衡排在第十位。 她的基本功進步程度異于常人,可不僅僅是勤奮練習的原因。試問哪個匠師不勤奮?之所以強過老匠師,跟她前世雕刻鬼工球,長年執刀于絲毫之間是離不開的。 因此,項郎君很了不起。 為賀第九十九次郡首,晚食再次來到偕行食肆。當然,還是上次幾人陪同王葛,其余護衛返回吏舍去庖廚吃。 孽緣??! 龐襄打算明天回襄平,邀項衡來偕行食肆,剛跟迎客講完菜飲,就聽剛進門的客旅中有人喊:“阿恬,快進來?!?/br> “嗝、嗝、嗝……” 項衡趁龐襄往門口瞅,在其背上拍一下,沒管用,對方照舊打嗝。有兩道素屏相隔,項衡坐的位置又靠里,不知來的人中有王葛。 這次王葛只要了一簋清燉羊rou,上回眾人就發現了,其實不點解膩的咸菜,食肆也會給客旅盛一些,量少點而已。 果然!每人要么給一豆蔥碎、要么給一豆蒜拌咸芥菜。 鄒娘子示意王葛看火盆,帶眼的圓形煤塊!連大小都跟王葛制的新牛糞磚一樣。鄒娘子回過頭來,視線正好瞅到王恬長至腮邊的兩髦,仍凍得硬挺,成風吹的斜式。 她再看跟王恬差不多大的王葛,唉,一比較,越發跟小老嫗似的。 戌正。 項衡他們來得早,加上他還報了明天一場郡比試,吃飽就離席,不在食肆耽誤時間了。 龐襄走過道怕被王恬看見,臉朝另邊擰著,下裳掃到火盆,火一下燒不起來,帶著丁點紅光隨著他腳后跟稍稍起落。 項衡看到了王葛,先微笑揖禮。鄒娘子等護衛自然也跟著王葛起身,眾人還沒全站穩呢,龐襄裳擺的火苗起來了。 第370章 352 諜賊稻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