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們全村穿九零啦、八零之繼母摸索記、穿成矯情反派的豪門后媽、女主不發瘋,當我是根蔥、和龍傲天一起建設祖國[快穿]、影后mama單身帶娃上綜藝后、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極品惡婆婆、[快穿] 因為男主我又死了、我用神豪系統搞基建[快穿]、好男人他殺瘋了[快穿]
最后報數者,重迭達十一人。倒數第十二、十三、十四也為重迭報數。這處情況或許每年如此,各排巡吏只記錄各排之考生,不見慌亂。 開始察驗了。 先測量起始線段、結束線段,測其所刻豎長是否為“一分距”。達到此條件的,直接上準繩測量平直。準繩不知何物所制,極細,柔韌有彈性,兩個匠吏各執一端,拉長。凡刻線達不到準繩位置、或超出準繩的,都判為不合格線段。不合格線段只要夠十條,就不必繼續察了,淘汰。 如果起始線段、或結束線段都刻的有誤差,就依次往中間挪,至合格線段,上準繩測量。 唳! 唳! 鶴群自考場上空飛過,考生們誰顧得上欣賞它們啊。察驗結果出來了,二十一人沒通過。成績合格但報數晚的人,各個懊惱、失聲痛哭。 一聲聲不如鼓、一聲聲“技不如人”,無論怎么不甘心、自省、后悔,被淘汰就是被淘汰。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再考的資格了,這跟考匠工可不一樣,準匠師的備考名額是有數的,第二考項就被淘汰,顯然不成器,往后誰還深信他們、再被他們浪費機會? 剩下的一百二十考生由巡吏引導,重新列隊,十五人一排,八列。允許他們原地休息兩刻。 休息過程中,巡吏不停來往,搬運正方形制的木板。木板的邊沿長度,目測為二尺。王葛站的位置已經變更,現在第二排、從西數第五個。奇怪的是,第一排考生的木板,放在了每人身后。 由于是休息時間,考生們都疑惑的打量前后左右,第三排、第五排、第七排的木板,擺放方式也跟第一排一樣。 這是咋回事? 考官區。 準匠師考的考官等級,同匠工考時一樣,副考官皆為中匠師。一個縣十幾年下來,也就那么幾個中匠師,像顧考官、賀考官、劉考官,均在去年九月的匠工考場也擔任副考官,但他們并非本縣戶籍,是桓縣令從外郡、外縣請來的。 劉考官:“山陰縣在考核此項時,各分區的考生最多五人屬成績不合格。兩縣差距如此之大??!” “畢竟是郡治所嘛?!鳖櫩脊俨黹_話題:“不知諸位年幼時,練習所用的量器來自哪里,我所用的,是我大父自制的。他從不同糧肆中各買二升黍粒,揀出所有中等大小的,再將縱黍一致的再次排除。如此剩余后,在木牘上刻出它們的分距,取重復線段最多的,制成了我顧氏至今仍在使用的木尺?!?/br> “哈哈,不瞞顧考官,我祖輩傳下來的尺器,也是如此制成的?!?/br> 劉考官:“聽說將作監核定分距時,更繁瑣,選五千顆中等大小的黍粒,也是一粒粒排除、再取均值,定義為最標準分距?!?/br> 咚咚咚咚咚! 五聲計時鼓,宣布休息結束。 “二考區,第三項考核開始。同樣分上、下場比試,上半場為……制圓之規?!?/br> 考官話音一落,包括王葛在內的不少考生都暗暗疑惑:這跟自己聽說的考項不一樣,第三項不是制“書觚”嗎? 換巡吏上場了,他們腰后都別著撥浪鼓,走在兩排的中間,還是各說各的,一個個嗓門都很高:“第一(三、五、七)排后轉!仔細聽規則。上半場為兩兩對決制!和你們面對面的,就是你們的對手。三聲計時鼓后,用刻刀另一端的尖針,在木板上劃圓。一刻鐘為限,誰劃的正規之圓數多,誰贏。贏者不必進行下半場考試。你等可明白?” “明白!” 歘歘歘……無數眼神交鋒,避著巡吏的身板碰撞在一起。王葛也如此,和對面的考生都齜起牙,好像比試誰能咬死誰一樣。 “注意,圓心定位點不能超過三個,每個圓的徑不得相等,最小的圓徑必須長于三寸,違反者淘汰。不符合標準規器測量的圓數,超過三個,淘汰。線段有重迭,亦淘汰。你等可明白?” “明白!”就是寧可輸給對手,也不能亂畫圈。想在有限的木板上盡量多畫、不產生重迭,只能圍著每個圓心畫同心圓。 所有巡吏回歸原位。 計時鼓……咚! 游徼、匠吏將波浪鼓拿在手。 王葛把刻刀反過來,她一直以為這頭尖銳似針,是為了更精確的刻分距,沒想到是為了徒手畫圓。 用過尖頭刻分距的考生后悔不已,因為針頭太尖,有些人的都斷了、要么磨損的不再尖銳。 咚! 王葛觀望腳下正方形的厚木板,表面涂漆,十分光滑平整。幸虧不是直接在原木上劃圓,因為受木質所阻,沒有規器很難完成。 咚! 所有考生瞬間彎腰,都是聰明人,全部畫小圓。 當啷、當啷、當啷…… 當浪浪、當浪浪、當浪浪…… 嚯,巡吏的撥浪鼓聲竟還不同。 王葛剛準備劃第四個圓,匠吏就在她周圍繞圈了:當啷、當啷、當啷…… 狗官!反正最吵你自己! 當啷、當啷、當啷……匠吏朝前伸臂,波浪鼓杵到王葛臉前,然后遠遠、近近,上上、下下、她臉左、臉右。 吵是一回事,那倆小鼓槌帶著彩繩胡亂紛飛,顏色一邊綠、一邊紅,裝瞎都不成。 鼓槌飛的她都瞇瞇眼了,匠吏終于去吵下個考生。 謝據告訴她的規則,真是柔和版本啊。 更氣人的來了! 十六個巡吏不僅搖鼓,還開始唱,均為《詩經》中的詩歌,可恨他們唱的各不相同,一個個聲情并茂,考生們大多聽不懂,只覺得吵死人。 游徼走向王葛,她已經劃了十二個同心圓,一個緊套一個,紅綠鼓槌又在她臉前飛舞了,伴隨著“浪浪”吵聲,游徼正唱:“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br> 王葛對《詩經》所知也很少,手一頓,只覺得對方唱的詞,她在哪里聽到過似的? “死生契闊,于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王葛:原來是這首詩歌啊。她不再遲疑,繼續目不斜視、盡量收斂余光畫第十三個圓。 她的對手剛幸災樂禍,游徼就沖著他來了。王葛可顧不上管別人,兩兩對決啊,誰知道對手是不是畫圈的天賦高手?萬萬不能大意。 徒手畫小圈跟畫大圈在難度上,是質的飛躍。她平時是能吃苦,但人的精力、時間有限,想在別的方面熟練技藝,畫圓技藝必定弱。她也制定過徒手畫圓的自我考核,最多能畫到半徑為半尺,還不能保證次次都符合規范。 不能冒失,不敢賭! 半刻鐘的計時鼓響了。她右手已酸,深呼吸,換左手,開始從緊密相挨的同心圓里加圓。 起點平臺書友圈抽獎活動,經和運營團隊商議,學徒以上的友友,在帖子底下回復“參與”就行。 第132章 131 任氏教子 一刻時間太短了,王葛就定位了兩個圓心。雖然左手更伶俐,但視覺受已有的圓圈影響,往里加圓的速度,顯然比不上剛才不斷往外擴充。 不行了,眼花了。 她抬頭緩一下,覺得視野里的一切都在轉圈。 波浪、波浪……波浪、波浪…… 咚! 咚! 咚! 隨三聲計時鼓,考核結束,所有考生都第一時間放下刻刀,生怕腦子發懵的時候揉眼睛,戳傷自己。 匠吏涌上,他們兩人一組,一人執可調節的銅制規器測量,一人在考生木板的一角記數,如此才能互相監督。要知道作弊者可不單指考生,還有巡吏,甚至考官! 第一排,無人淘汰。 第二排:無人淘汰。王葛的圓圈計數:八十六。 測量的兩個匠吏不動聲色互覷一眼,均生敬佩:這小娘子厲害了。 第三排:無人淘汰。 第四、五、六、七、第八排……均無人淘汰。 “諸考生聽令,現在開始,每組順延兩兩報數。贏者當即離隊,去東側的休息區領午食,不得竄場地,就在休息區等待下場考核通知!”隨考官指示,從西側開始,每組對手各報自己木板上刻的圓圈數。 第一組:四十七對五十。 王葛眉頭一皺,怎么少她這么多? 贏的考生束手束腳的站出來,見考官、巡吏都沒訓斥,才放開步子,確信沒理解錯規則,允許他直接離開。 第二組:五十三對五十四。 第三組:四十九對五十八。 王葛就在第五組,對手梅考生先報數,基本已經確信他贏了的自傲:“六十八!”在規、矩、尺寸里,他最擅長的就是“規”! “八十六?!闭媸遣缓靡馑?不是故意打你臉的。 她帶著一絲絲小竊喜,腳步快迭的離開。真是胡涂了,她所謂的沒時間好好提升徒手畫圈的本領,是跟自身別的本領相比較的,而非別的匠工。 走到休息區時,王葛已經沒任何沾沾自喜的得意了,反而更自??!她比剛才那個對手強又怎樣?天外有天、強外自有更強者,她的對手是更強者!還有前世的王南行! 休息區也不允許考生之間相互交談,從根源上杜絕吵架斗毆發生。王葛倒沒覺得餓,一邊吃一邊想,或許下半場是虎子跟她說的制觚比試? 贏者陸陸續續全都過來了,每個人都沒有表現出很餓、或急著上茅房。都是經歷過匠工考的人,甚至都是中等匠工等級,身體強健和意志力豈是一般人能比的。 瓿知鄉,東巷里,葛藤巷。 仲夏時節的晌午其實沒很熱,可劉泊臉熱……被阿母訓的。 阿母多少年都沒訓過他了,今日不但動了真怒,還罰他站在院里一個時辰了。 “好好自??!”任氏現在仍沒消怒。 起因是劉泊將快磨成形的翠石簪子擱在書案上,忘了收,被任氏看見,便說道:“這顏色翠嫩,小女娘簪正好?!?/br> 劉泊知道這是阿母必須要他回答的意思?!八恰?/br> 任氏截住他的話,鄭重的問:“先別講人家的來歷。我只問你,是否中意她?有幾分中意?” “兒……覺得她跟兒最像,堅毅、善良、勇敢,適合為妻?!?/br> “僅是適合?” “雖不到中意的地步,但兒會為了她更加刻苦讀書,為她拼個更好的前程的?!?/br> 啪!任氏將簪子擲地,摔碎。 “阿母勿動氣,若生兒氣,盡可告誡兒?!眲⒉椿炭?,但也不解素日溫柔的阿母為何這般憤怒? “別看你阿父常年不在家,你可真是不隨我,只隨他!一樣的蠢、蠢的理直氣壯!跟他當年說的欠抽的話一模一樣!” “阿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