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總之就算真的死了人,也是‘李清月’找南宮無雙尋仇,技不如人,自不量力,與師門無關。 只是對方沒料到,‘李清月’沒有和姚監院的絲船一起回來,而且還多背了一個人。 湯圓的身份應該不在對方的算計之內,所以他們以防萬一,或者臨時起意,要出手劫人,查個究竟,自然要收拾首尾,把飛舟上的人都殺光。 但是……” 玄天,“但是南宮無雙敗了?!?/br> 是的,南宮無雙敗了,那就到此為止了。 這個世界說到底還是強者為尊,算計一大堆,打不贏也沒屁用。 大概,就算李凡真的當場把南宮無雙打死了,他也可以反過來玩個‘李怡為父報仇’的戲碼,畢竟這個世界血親復仇屬于人間正義,非常符合世人的三觀,并不一定會導致南宮和墨竹山兩家的不戰協議破裂。說不定還能傳唱四方揚名天下呢。 但李凡并不想為那個廣陵世子報仇。 那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總之這一劫算是過了,暫時的。 但考慮到一回離國境內,就有這種殺劫算計在前頭等著,李凡也是一陣心煩。 他干脆就不去長思城了,免得又有些自作聰明的家伙給他設套,到時候又殺得人頭滾滾給師門添麻煩,干脆直接繞道。反正到了離國境內,也不至于迷路,畢竟只要順著運送輜重的糧隊,找到漓江再逆江西向,一直飛到婁觀塔就行了。 李凡以前對離國的富庶沒有直觀的概念,但當他在天空駕云而過,望向地上絡繹不絕繁忙無比的商道,卻不由得吃驚。 人口,人口太多了。 一路往南的路上,到處都是村鎮,阡陌相鄰的田舍間,四處都是牛羊,農人商隊流民,無論飛到哪里都能看到人。炊煙練成了片,居高臨下看去,簡直和螞蟻群一樣。 這其實沒啥不正常的,因為離國雖然還好,但天下早就亂了,來自坤國和巽國,由成千上萬難民,組成的動蕩天下的洶涌波濤,終于把亂世的聲音傳遞到了南疆離國,源源不絕得涌入邊洲。 太尉王鍔當然不許這些難民停留在南鎮擾亂軍機,離國的門閥也吃不下那么多奴仆,所以這些人的目的地其實和李凡一樣,墨竹山。 人一多就會生亂,李凡特地跟著大股流民看了一段路,發現……情況其實還好? 畢竟能一路走到離國的難民團體,大致已經形成了一定抱團的民間組織,有一個流民帥作為頭領和官府打交道。不大會出現和本地居民火并的事情了。 離國朝廷里有層出不窮的王八蛋,但不能否認,也有一丟丟的優點,因為這里本來就是仙宮往南開荒的最前沿,一直有吸引流民開辟新土的政策,所以反倒不會出現驅趕討伐流民之類的事情。 而且真的親眼見到了離國,中原人們很直觀得見到‘南蠻’同中原的區別。 有很多船。 江河漕運的航道上,往來著密集的船隊,時不時飛空而過的機關飛舟,到處都是船! 咳咳,畢竟南疆可沒有多少畜力,牛馬是寶貴的耕戰資源,所以離國一般都用天工峰改進的各式機關舟船載具……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這些船是給邊洲的大軍運糧的。 保守估計,二十萬兵馬,一個月就要光吃十五萬石米,二十萬石豆,這還不算rou食野味,還有損耗的弓馬甲胄旌旗營壘各種物資,除了符咒法器之類的有飛舟運來,其他輜重糧餉都得由朝廷調運。 考慮到王鍔的大軍出征好幾年了,都快把那李宥給熬死了,這比巨大的財政負擔,換任何一個藩國,大概都難以為繼。 但離國支持下來了,而且似乎沒啥問題。 李凡看到漓江上,那千石的大艙船,用法咒加固,機關驅動,還有木手裝卸,火車似得練成一長串,往來于江面,開入新鑿的運河,把整個離國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到邊洲,然后換成木牛流馬之類的機關車裝載,絡繹不絕,日夜不息得往南鎮大營運送。 李凡還特地問了下船夫,說這叫‘靖邊綱’,也就是三十艘一串的船隊稱為一綱,為靖邊養軍,墨竹山天工峰協助督辦了二十綱的千石新船,晝夜不停得往來南北,運輸軍資,每個月的運力可以有兩百四十萬石,其實遠超現在南鎮的二十萬大軍所需了。 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本來的計劃可是七路討伐,仙宮大軍有相當一部分的補給要由離國承運的。所以為了把‘靖邊綱’這件事cao辦下去,墨竹山免了離國歷年供奉,并且順帶拿出一部分收入補貼朝廷,再加上門閥豪強的捐貢和國庫撥款的軍費,又是造船又是開河的,總算是維持了這支貫通漓江流域,直抵邊洲的補給線。 結果誰特么知道坤國一戰居然能打輸了…… 總之現在北方情況更糟糕了,南宮家和墨竹山又開始對峙,于是‘靖邊綱’至今一直維持戰備,快五年了,軍資武庫堆積如山,大軍一連新建了四個倉庫來裝軍資,而且那王太尉也在安排各軍輪訓,練兵屯田,軍屯都收過幾次了,一副老子就在這養老的打算。 這滿倉的東西運來,空船回去自然不劃算,所以相當部分流民就直接搭船,直抵墨竹山南疆安置。 有庫存的陳糧可以吃,還特么有船可以坐,甚至有段時間還可以以工代賑,幫南鎮挖壕溝修城墻,賺點小錢,中原流民們表示受到了離國國力的巨大震撼。倒是都挺安穩的。也沒有敢聚眾和二十萬大軍搶糧的腦殘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