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然后李凡幻想了一下換成顯化躲在暗處算計著要找自己麻煩的場面,不由打了個寒磣,不敢再想了,得,抓緊時間去學元神法吧,戰斗力不拉上去干啥都沒底氣…… 這次有17.6k的滿心情打底,李凡認真研讀了四大節蜈蚣背的墨山傳承。得虧他之前讀過《墨山六經》,心情也夠,這才能把長篇大論讀懂。因為前頭《瞽觀》和《心辨》之后,就開始以《六經》之論為基礎脈絡,開始做墨山一脈的學問了。 所謂觀而后辨,辨而后知,知而后接,接而后明,明而后論,論而后慮,慮而后求,殫其思慮之知,使人之心,助己思慮。助之思慮者眾,則其謀度速得。 如此達聞、說、親;名、實、合、為,謂知也。傳受之,聞也。方不彰,說也。身觀焉,親也;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名實耦,合也。志行,為也。此即《為知》。 簡單說,這是在教墨山一脈,最基本的認識論。 物或者非物的,你得先看到才能辨別,辨別才有認知,認知才知如何接觸,接觸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其中的道理才能有所理論推測,有了理論才能思考判斷,有了深度思考才能探求你所需的東西。不僅自己殫精竭慮,也有借助人之心來作為思考的標準,一同探索思慮的同道之士越眾,則求得大道的速度也越快。 如此有聞知,說知,親知,名知,實知,合知,為知七種認知的境界。耳聞而得知,推論而得知,親眼見識得知,知道名目的概念認知,指認實體的實際認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認知,以及知其名又知其實,以實踐為基礎,可以化為己用,執行合一,志行己道的,這就叫為知。 ‘李凡修成了《為知》’ ‘功法鑒定中’ ‘為知,元神法,修煉元神法可精粹元神強度,可通過精神和物理層面的全面接觸,大幅提升對太素道的理解。并可與同道中人一齊分享這份喜悅?!?/br> ‘為知,通過消化非物獲得的收益翻倍,有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參悟時,雙方均可獲得額外收益加成?!?/br> 消化……艸!所以要打殺了下酒,原來這都是為了全方位的接觸??!而且難怪山主那么喜歡請人吃席呢!感情大家一起吃席,互相砍一刀,還可以一起分享悟道加成的紅包呢!淦! 李凡也是一陣無語,怎么說呢,《為知法》也不能說不好,實際上相當好,單從字面描述來看,就是收益翻倍還有額外加成耶!吃一頭至少等于吃兩頭耶!那這自然能大幅提升吸收利用非物道體的收益率,長期來看肯定是修行神技了??! 但就眼前來說,依舊是錦上添花,夯實基礎的大道。短期內的戰斗力增幅等于沒有。 而且以墨山天書這個節奏,大概是按照六級的大綱整理的,也就是說得把基礎理論統統學完之后,才會慢慢講到具體應用之法??磥碓穹ㄟ@塊的戰斗力短板,短期內是沒那么容易解決的。 不過李凡還是認真學了,這篇《為知法》又長又雜,時不時穿插幾個巨子的小故事,提現墨山的理念,還有許多前輩的批注見聞補充,李凡也是揣摩了好久,連續花了四天時間,每天晚上元神出竅,白天揣測研讀,心情掉了16k才算掌握了。 而且就算掌握了,怎么說呢,感覺也并沒有特別巨大的提升,神識的觀察范圍好像沒有顯著的增加,看來不殺個非物吃吃,是體會不出《為知法》的妙用了。 但至少墨山元神法取得了一定的進度,而且心情耗空了,現在還有17.6k的上限……17.6k,我了個乖乖,這要充能抽獎,得沖到猴年馬月去呢。 于是李凡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把上限轉化成道體修為了。李凡便直接重煉,花了300點心情上限,把東山,西山,南山山神道體瞬間又重練回來,畢竟雖然很不劃算,但‘五山神神骨誅魔劍意’是他目前僅有可以有效傷害對手元神的手段了。 這樣李凡的心情就變成了1.6k/17.3k,充能16k/17.3k。 但還不等李凡想好,是先拜月充一波煞氣,還是再修個什么新的道體,把上限砍一點抽抽獎的時候,卻有人找上門來,打擾他清修了。 當然也不是專門來找他的,而是有修士路過野外,往這片林地飛來,看樣子也是受了傷想在這野外無主靈脈療養的,但此人是個只有金丹境界的散修,沒什么眼力勁,直接闖入李凡布置的幻陣,一時找不到出路,傷勢又發作,就給迷暈在外頭了。 李凡也不好眼睜睜看著人死在法陣外頭,想想在此地落腳也有點久了,待機過長有風險,就干脆撤了旗陣,做好轉移道場的準備,又順手把脈,檢查了一下這散修的傷勢。 這人面相顯老,是個身穿黃衣,四五十歲年紀的大叔,資質根骨垃圾,修為也不屑一看,說難聽點是李凡一口氣吹死的雜魚。體內有神罡赤煞兩種靈氣混修,煉得雜駁不堪,經脈也沒有全部煉化,肯定不是修的上乘功法,這傷勢好似是和人比斗敗了逃生,垃圾法寶也碎了,符咒丹藥也用光了,胸口還挨了一腳,口鼻噴血,若是袖手不管,就算他及時趕到靈脈吐納療傷,大概也是和林子里那三人一樣的下場吧。 李凡掐指算算,又拿司南瞅瞅,這散修同他并沒有什么緣分,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啪唧’一聲掉在他面前了,隨手拉一把也不費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