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倒是青霆廋又道,“他們陽元峰練神拳的挑選弟子,首要自然純真,樸實無華,清潔無垢的心性才行。你別看他這高高大大的樣子,其實是個膽小靦腆的。 不過清月你倒是個狡黠多慧,殺人如麻的,以后多提點提點這小子,可別欺負他?!?/br> 李凡微微蹙眉,笑道,“青霆子您說笑了?!?/br> 老叟似笑非笑得瞥了他一眼,瞅瞅李凡腰間的黃玉劍匣,也不多話。 這老頭咋回事…… ‘玄天劍意,嘿嘿,玄門的弟子就是這樣的,老遠就聞著劍脊上的血氣了,這是心癢找抽呢,不用在意?!?/br> 于是玉衡子不來,六人就先開席宴會。 到底是東方的傳統文化,交情都是吃出來的。 酒過三巡,連丁索這個悶頭葫蘆也打開話卡子,開始和李凡熟絡得攀談起來。 順帶著除了師門,連帶墨竹山許多內情和隱秘,李凡也聽他們介紹了一遍。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金丹修士,乃是墨竹山兩山十四峰,竹山十四峰所屬的散修。 但道理說是散修,不是婁觀道那一脈正統的道士,也算不上山主天鬼一脈的弟子,但所有人,卻都稱得上,是正經的墨竹山弟子。 之前也提過,墨竹山本來性質和南海差不多,是一群在中原混不下去的散修,先后南逃到離國邊陲之地,抱團過江,開辟南疆蠻荒之地以求自保的難民。 這其中以婁觀道一脈人數最多,又是上古道門正宗,實力最強,所以最初的散修各派,也依附著婁觀道塔附近聚居,奉婁觀道的觀主為領袖,合力對抗南疆的妖獸,與仙宮鎮守南宮家的壓榨欺凌。 當時的修行環境惡劣,不止來自妖獸魔神的直接壓力,三大派亦在整日廝殺,動輒滅門絕宗,屠戮散修爭奪機緣。不要說許多散修門派支撐不住,連婁觀道的上古道統,都因為過殺劫才能傳功的規矩,許多弟子在廝殺中早早隕落,而搞到道統都要失傳的地步了。 于是當時婁觀道的觀主,便和散修各派達成了協議,即不在計較門墻之別,婁觀道的弟子若資質有限,或受限于機緣命數,不能求內丹大道的,盡可以改投他派門下,學習各家的所長,也算多一條生路走,不算叛出師門了。 而許多散修也覺得婁觀道上古正宗,調教弟子基礎很有一套,便也把自己的弟子送來請觀主一并指點調教。各派的弟子也并肩作戰,抵抗妖獸,相互結交,關系密切。 于是大家也逐漸開始以竹山弟子相稱,并不在意派別和什么師門秘傳的了。 再到后來整個墨竹山區域的妖怪都被掃清,兩山十四峰的洞天盡皆被搶占下來,而且之后墨竹山修士更立下鎮壓黑蓮教的功勛,甚至硬生生奪回南宮家丟掉的道場,把大妖們鎮壓在十萬大山深處,守住南疆立下大功。 于是婁道觀的觀主也得了離國國師之位,三大派也都認可了墨竹山婁觀道的道傳法箓。歷代觀主也明白,能有今日都是各脈散修同心協力的結果,這凝聚力也就起來了。 于是自此至今,也就不強調什么婁觀道不婁觀道了,大家都稱為墨竹山修士,在附近修行的許多門派,都陸續加入進這個聯盟了。哪怕日常不在婁觀道塔一同修行的,也可以聚在一起交易。 墨竹山也因著這許多年的淵源和交情,一直對十四峰的散修,抱著非常寬容的態度,不僅出售各種功法,也可以到婁觀道領任務幫忙,去洞天經閣修行學習功法,哪怕不是婁觀道的道士,過了殺劫修到金丹的,就可以領墨竹山婁觀道的道箓,出去中原游歷了。 而說到這里也可以看出,也別怪墨竹山南派北派各種細作的那么混亂,實在墨竹山這個宗門弟子組成成分,和選拔方式,就實在是混亂得很,誰都有門路加入的。 譬如這個世界仙人選拔弟子的制度,最典型的就是三大派的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仙宮那樣看出身,看關系,看血脈,用修真家族相互聯姻建立利益共同體。這種模式墨竹山有,就是給修真家族,門閥世家提供的外門弟子記名制度。 這就相當于花錢來上個私立學校,世家里花錢買個名額,然后把世家子弟送到墨竹山的內門洞天福地修煉兩三年,去經閣任選一部有緣的基礎功法筑基,外門記個名字,這樣資質福緣就算欠缺一點,這些世子嫡傳也能踏上修行之旅,至少有兩百年壽命,足以繼承家業了。 通常那些資質一般的嫡子,筑基之后,把婁觀道外門記名弟子的道箓混到手,可以和中原的正宗交游就足夠了。也就不必久留,直接回家就是。愿意的可以再留些時日,結交一些道友,學些機關丹鼎六藝,或者做做生意什么的。 陸家兄妹就是如此一類的。 第二種則是玄門那樣,師父根據資質和本門的規矩來挑選弟子的師徒體系。這種模式墨竹山也有,而且婁觀道一脈,和山主的天鬼一脈都是如此師徒精英傳承。 按照婁觀道堅守的上古道宗傳統,則是先由各地鎮守的真人,選一些有道緣,有資質,有潛力的童子,放在身邊作為道童,指點指點,教一些基礎,看一看道心,覺得人還可以的,就一起送來婁觀道塔,給外門弟子教導法師看著,一并調教,喝五仙湯,筑基,過殺劫。 過得了殺劫,就可以返回業師身邊伺候,一路得傳婁觀道真法,修到真人境界,再決定是繼承座師的衣缽,還是回婁觀道總山效力。替本宗作事的,由觀主賜下法箓司職,聽監院的調遣,去鎮守各地新開辟道場,執行各種任務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