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節
祝纓看好巫仁,給花姐留了話,如果巫仁愿意,花姐也覺得合適的話,可以讓巫仁到別業幫忙。 一切安排妥當,祝纓提著幾條小魚,到谷倉附近轉了一轉。守倉人見了她,忙上來問好。這是一個從舊索寧寨子里出來的人,看到祝纓就先笑,又好奇地看了看祝纓手上的魚。 祝纓將魚提了起來:“有小貓嗎?” 守倉人忙說:“有的!有的!” 祝纓用小魚聘了一只小貍花,滿意地提著頸皮放到自己的臂彎里,抱去見張仙姑:“喏!就它了!” 張仙姑茫然地問:“什么?家里有貓了,你又弄這個來干嘛?” “我要帶走的,娘看怎么樣?” 張仙姑怔了一下:“也、也行?!?/br> 別業里的人見慣了祝纓來了又走,以為她這次離開別業,也還如以前一般。張仙姑與祝大一路將祝纓送到了關卡,祝纓道:“回去吧,我……這就走了?!?/br> 張仙姑忍不住又哭了起來,祝大背過身去,抹了抹眼睛。 ………… 祝纓再回山下,滿城百姓都盯著她,從福祿縣又跑過來上百號人。三縣士紳會同一些年長者,齊聚刺史府。 他們公推了“刺史姐夫”趙灃做代表,痛哭流涕:“大人走了,誰來看顧咱們呢?” 祝纓又好言撫慰:“我的心依舊在梧州。你們都是士紳人家,輪到你們看顧這一方鄉土了?!?/br> 一旁顧翁與荊翁哭著哭著聽出味兒來了,顧翁道:“我們也是有心的,就怕能力低微,還請大人不要忘了我們?!?/br> 荊翁也說:“梧州父老心念大人,日后還請大人也施以援手??!” 他們是士紳不假,官員也會給他們幾分薄面,對他們多加袒護。祝纓呢?她更喜歡查一查肥羊們有沒有兼并。然而,除此之外,祝纓是真能干事。這些年給梧州堆出了多少年輕官員了?她還能給大家弄來錢!她自己也不敲詐勒索富戶,等閑也不跟人翻臉、滅人滿門。 祝纓道:“這是自然?!?/br> 士紳們稍稍放心。 百姓哭得更慘,他們可太明白了,換一個官員過來,他們的日子取決于當官的是個什么樣的人。下一個是什么樣的,不好說,但九成九是不如祝纓的。 整個梧州的百姓以孤兒給親爹送殯的心,哭著把祝纓送出梧州城。 祝纓一直微笑安撫,直到驛站,仍有百姓不肯離開。直到出了梧州地界,身后的人才漸漸散去。 丁貴等人陪著哭得一塌糊涂,眼都哭腫了。丁貴哽咽地問:“大人,咱、咱們轉、轉水路,須、須得……” 陸路轉水路,要將行李移到船上。祝纓自己的行李不多,她的家當大部分都在別業了,自己就帶了些書籍、鋪蓋之類。錢財也沒帶多少,土產倒帶了一些。又有項家兄妹也帶了仆人、用具之類,又有祝煉,他的那點小小家當也裝了兩只大箱子。祁泰、胡師姐等人也跟著搬家。 攏起來行李不少,得另外找幫手干活。 祝纓道:“不走水路,這回走陸路!” 丁貴道:“是、是?!?/br> 走陸路是因為這一條線上稍稍拐幾個彎,可以前拐顧同、趙蘇二人,后拐到老家。 祝纓計劃見一見陳巒,再拜祭一下于妙妙。至于自家的“祖墳”,也可以順便上炷香。 祁泰回京,與祁小娘子下回見面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了,祁小娘子知道父親能夠回京,應該也能放心了。 祝纓在梧州處理事務耽擱了幾日,路上比較緊,沒有能在顧、趙二人的轄區內多轉。但看百姓的神氣,日子應該還過得下去,可見二人這官做得還行。 她沿途不斷與一些認識的刺史、別駕會面,交流一下原本不就多的感悟,如是月余,回到了家鄉。 直奔府城的陳府,遞上名帖。 ……—— 陳巒須發皆白,他已看到了邸報,卻不想祝纓會來看他。 門上報時,他站了起來:“快請?!?/br> 祝纓一路引了不少陳府仆人的注目。到了陳巒面前,祝纓對他執子侄禮問好。陳巒看她的樣子,忍不住笑了一聲:“從容不迫,有大臣的樣子了?!?/br> 祝纓道:“多虧了您的指點?!?/br> “坐?!?/br> 祝纓慢慢坐了下來,陳巒道:“京里不太平啊?!?/br> 祝纓道:“陛下已經著手防范了吧。鄭大人做了京兆,姚尚書是陛下信任的人,前兩天開始就調禁軍領?!?/br> “你呢?這次進京要領何職?” 祝纓道:“不知道,沒說。我估摸著應該也是陛下的安排,大概,覺得我也可信?” 陳巒道:“什么可信?你只要可靠就可以了?!?/br> 祝纓忙老老實實地說:“是?!?/br> 陳巒道:“你在梧州做得很好,這些才是你立身的根本喲!進了京,也別迷花的眼?!?/br> “是?!?/br> 陳巒道:“同我講話,哪用這般?咱們就閑聊嘛?!庇终f祝纓給他送的糖很好,孩子們也喜歡。且說陳萌來信,與祝纓在京城見過面了等等。 祝纓道:“前年京中見大郎,他才是真從容?!?/br> 陳巒自嘲地笑笑:“不過是他老子給他打好了底子。他要與你一般出身,才沒什么從容呢。你吃虧在出身了,我也起自寒微,越是貧寒越要沉得住氣??!偏偏寒士最容易沖動,寒士的機會少,看到了一點,就會忍不住伸手,容易看不到旁邊的危險?!?/br> 祝纓安安靜靜地聽著,又聽陳巒說了許多。最后陳巒道:“要可靠!什么是可靠?你看看王云鶴。朝廷有事,能想起來他,他出面,人都信服。這樣,你就不用到處投機了?!?/br> “是?!?/br> 兩人又說了許多,臨別時,祝纓取出兩冊書遞給陳巒。 陳巒笑道:“你著書了?也是,應該出文集?!?/br> 祝纓道:“不是我寫的,我不會寫東西,只會幫忙印些東西。這是兩個女子寫的?!?/br> 第289章 少卿 祝纓自陳府出來,緊趕著回了趟老家。家鄉父老竟還記得有她這號人,只是多半不知道她的樣貌。也有一些許多年前見過她的人,多半不敢明著說起她的往事,含糊說一句:“他小時候就看著他不是凡人?!痹诩谊P起門來時才會說心里話:“一個神漢家的兒子能有這樣的出息,怕不是祖煙冒青煙了吧?!?/br> 祝家“祖墳”確實冒青煙了,紙錢、祭品投進去,火盆里冒出一股一股的煙來。 祝纓回到了朱家村,她對這里沒有什么好感,仍是回來了。自家祖墳她也沒什么感情,卻在于妙妙的墓前多停了片刻,蹲在地上,將一本書慢慢地扯開,一頁一頁仔仔細細地燒了。 于妙妙的嗣子伴著,祝纓對他也沒什么好叮囑的,離開之前取了花姐所著之書給他:“留個念想吧。這是大姐寫的,家里有女孩兒,不妨叫她讀一讀這書。有好處?!?/br> 對方蓄了老長的須,仍是恭敬地接了:“是?!?/br> 祝纓不再看墳墓一眼,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朱家村——該進京了。 回京走官道,仍要是要走到那條進京的大道上,最近的一個大驛還是在府城。祝纓又趕到了州城,再向陳巒道別。 陳巒神色與上次微有不同,他這兩天匆匆翻看了下兩本書,將扉頁上的名字都看了一回。上面除了寫是祝纓印的,著者的名字看不出男女,但是祝纓寫了序!陳巒何等人物,從序里仍是看出了些端倪。 “朱紫”想必就是當年進京的那個“外甥女”了,而“江騰”他是全然不知的。但是序里祝纓又寫明了是女冠,還是從京城南下的。兩本書,一述生一述死,兩個女子,一俗一道。 陳巒對祝纓說:“那兩本書我看過了,都是有益處的,你要還有多余,送給大郎兩本,他會喜歡的?!?/br> 祝纓道:“我有留給他的?!?/br> 陳巒點一點頭,說:“你一向沉得住氣,到了京里,也要沉得住氣才好。此時進京,福禍皆在一念之間?!?/br> “是?!?/br> 陳巒又將陳萌向她托了一托:“觀陛下近來動作,臣下難以預料,不過這個時候總是要調可靠可信之人進京。如果大郎萬一進京,你們兩個,多多親近?!?/br> “好?!?/br> “有什么事不湊手,也可叫他去做。要是他不在京里,你就拿著這個,”說著,陳巒給了祝纓一張帖子,“到我家里去叫管事梁溫去辦?!?/br> 祝纓鄭重接了帖子,道:“多謝世伯,我必不會胡作非為?!?/br> 陳巒笑道:“你胡作非為的還少了?拿去?!?/br> 祝纓也笑著接了貼子,陳巒攜手將她直送出了門,又看著她上馬轉過街口才轉身回府。 …… 離開家鄉之后,祝纓的行程就快了許多。 一路上,仍有一些地方的官員與她是舊識。這其中又遇到了倒霉鬼汪生。汪生領了個實職,乃是一地的縣丞。他一個南方人,官話帶口音還是小事。最大的麻煩還不是口音,而是這里的官員都不是祝纓。 汪生被點名打雜的時候,頂頭的上司是祝纓,祝纓在梧州是何等樣人?全州上下都聽她的,縱有一點小心思,也都是被她攥得死死的,又能給下屬給安排得好好的。汪生給她做事,也有與商人斗智斗勇的時候,也是天天累成狗,卻是干一分能看到一分成果。 不幸的是,政事堂的考評:天下如祝纓者屈指可數。 汪生的上司、上司的上司都不是祝纓這樣的人,他干事多了,縣令就要刺他兩句,防著他要“篡位”。還得考慮給上司、上司的上司孝敬。這種“孝敬”與梧州的士紳在一些節慶給祝纓送點比如生日禮物之類是不同的。送祝纓的禮物,可不怎么考慮,純顯一點親近之情。步入了官場之后的“孝敬”,與完全是兩種意思。 汪生在梧州的時候,家里也是個鄉紳,自以為比鄉下泥腿子更懂官場。真正踏入了官場,沒兩個月就被砸了個頭暈眼花。 虧得祝纓路過,一看這貨一臉的灰敗,就知道他碰壁了。 祝纓也不點破,設了宴,請了當地的知府吃飯,再邀了縣令作陪,汪生灰溜溜敬陪末座。 知府與縣令知道祝纓,但是不知道祝纓進京之后要任何職,說話間帶了一點試探的味道。 祝纓微笑道:“陛下不說前,我可不能說?!?/br> 二人都謹慎了起來,忙說:“不敢問禁中機密?!?/br> 祝纓又讓汪生代自己陪二人飲酒,說:“我飲酒會出事,就不給二位添麻煩了,讓他代我喝吧。這孩子實在,一定不會逃席的?!?/br> 拉三人一起吃了一回飯,此后汪生的日子才漸漸好過了一些。 除此之外便再沒什么波折了,她還經過了魯刺史的地盤。魯刺史又特意到驛館與她相見,兩人相談甚歡。 祝纓又送魯刺史兩本書,魯刺史也收了,說:“你自己也該出個文集才好?!?/br> 祝纓道:“您是知道我的,本不是什么文士出身,那是我的短處,以己之短而敵人之長,徒增笑料。不如將精力放到自己的長項上去。我如此手忙腳亂,長項尚且干不完,再妄圖其他,貪多嚼不爛?!?/br> 魯刺史道:“那是因為你還年輕。你今年三——” “三十二了?!?/br> 魯刺史有點驚駭地道:“才三十二嗎?!那該著你手忙腳亂。你自己忙亂,皆因年輕,沒養出自己可用的門生來。再過十年,你就能有許多人可用了?!?/br> 祝纓無奈地道:“我出仕都快二十年了,至今有許多事仍要親力親為?!?/br> 魯刺史搖頭道:“多少世家子,三十而仕都不算晚。你已是極罕見了。等到京里,少不得有人要與你親近親近,自家謹慎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