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節
第285章 諸侯 皇城,政事堂。 施鯤拿起一份公文看了看,提筆寫了片小紙條夾進去,一件事就算完成了。另一邊,王云鶴也做著同樣的事情。二人的白發早已多過黑發,臉上也不見了笑容。書吏、小官們輕手輕腳地收發公文,多一句話也不敢問。 施鯤又打開一件,吐出一口氣,順手將公文往桌上一扔,發出一聲輕響。王云鶴將手中的筆放在筆擱,問道:“怎么了?” 施鯤道:“沒有一個省油的燈。這不,訴苦的又來了?!?/br> 王云鶴微微一笑:“哪怕是省油的燈,它也得燒油?!?/br> 施鯤自嘲地笑笑:“老了,反而沉不住氣了?!?/br> 兩個老人對望一眼,有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覺。王云鶴問道:“又是誰?” 施鯤道:“卞行?!?/br> 王云鶴道:“他?他怕是真不太行?!?/br> 施鯤抱怨一聲:“他怎么取的這個名字?” 玩笑話一語帶過,施鯤鶴道:“第十四個了?!?/br> “第十五個?!蓖踉弃Q說。 “那一個是誰?”施鯤看著王云鶴桌上攤開的另一份公文。 王云鶴道:“祝纓?!?/br> 施鯤道:“他一向不省油?!?/br> “已經夠省的了,還要他照亮呢,怎么能不給燈油?” 施鯤道:“莫提莫提,自從下令各州轉運糧草,訴苦的都各有理由。倒像治下不是朝廷分派給他們代署,而是他們自己的地盤似的!死護食,讓出一口來都要叫半天辛苦,叫朝廷記著他的好,給他犒賞?!?/br> 王云鶴沉下臉來,低聲道:“全聽朝廷的令、年年糧草交足,也未見得全是好事。遇著收成不佳,湊齊了、超額交了,官員們的考核面上都好看了,這一絲一縷都是從百姓那里收來的。是拿民脂民膏換他們的前程似錦?!?/br> 兩人都沉默了,施鯤道:“先將各州的事都抿一抿,再作區處吧?!?/br> 王云鶴道:“只怕麻煩比預料的要多?!?/br> “那也不得不管一管了,唉,本以為我能夠安安穩穩休致的?!?/br> “你?” 施鯤苦笑一聲:“都這個時候了,哪怕再羨慕陳公,我也不能在這個時候逃了。眼下這些都是老毛病了,比起另一件大事,這還不算迫切。你我攜手,共渡此關吧?!?/br> 王云鶴道:“雖是老毛病,狠不下手來就怕積重難返。此事不能拖,得加緊了?!?/br> …… 兩人都是從地方上干上來的,自然知道地方官員的難處。朝廷考核官員,租賦不足是個大缺點。哪怕官員心里有百姓,也得掂量掂量不能回回都要減稅。刺史不是一個人,他的身后還有整個一州的官員。大家都是走仕途的,既要上報君王、下安黎民,也圖自己一個朱紫加身、封妻蔭子。 所以稍輕一點的災禍減產,只要能糊過去,地方官員通常會不報或者輕描淡寫,然后將租賦收足,以向朝廷顯示自己的能耐。有良心一些的官員,自己衙門里的少留一點,百姓不至于太困苦。不太在意的官員,還是照舊征收。 風調雨順的時候能夠維持下去,下一年收成好了,有心的官員會將上一年的窟窿盡力填一填。沒心的官員就把坑留給下任,一任疊一任,形成一個給前任填窟窿的官場傳統。填窟窿第一要義,是在賬面上看起來把窟窿填平了。庫里?等有空吧。 百姓日子能過得下去的時候,也沒人會跑到京城告狀說官府照舊收他們的稅了。官員自己當然不會說,朝廷雖不時派員下去巡視,但是如果沒有點本事也很難發現端倪。只要災情不是大到瞞不下去,政事堂里就難知詳情。王云鶴等人也只能靠自己的門生、舊屬、故吏、親友了解一部分情況。 如此一來,一旦有災變,后果就會被放大。報上來就說明地方上已經處理不了了。 這是在官員還不壞的情況下,最壞的一種官員,他報個小災,求朝廷免一部分的稅賦,然后在自己的轄內還照收。這一部分就進了他們的腰包里了。甚至有遇到大災也這么干的,再想朝廷申請賑災,然后貪墨賑災錢糧。 朝廷里的老鬼們也不傻,為防這種情況,也不是報災就馬上免、馬上賑,而是部分免除和暫免,可以記賬,于是“逋租”就誕生了。 …… 施、王二人一見報災就開始著手了。兩人先是派干員到北地各州嚴查,這一回是要瞪起眼睛來,還真查出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地方賬上有糧、庫里沒有。托近些年沒有大災的福,暫時沒有促成大禍。 二人先是奏請皇帝暫免了北地今年的部分租稅,又下令調集倉儲預備賑災。以各地官員的虛賬來說,王云鶴認為北地府庫的存糧是有問題的,不能等下一個壞消息報上來再想,得提前防止缺糧。采取一程一程傳遞的方式,以中間倉調糧轉至北地,再以南方的糧食填充中間倉。 也就有了祝纓等人收到的措辭毫無回旋余地的公文。南方這些年年景不錯,又漸推廣了稻麥雙季,糧食應該比較充足。 然而,能做到刺史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如果刺史本人省油,刺史身邊的人就會更加費燈油。 政事堂接連收到了數州刺史訴苦的公文,他們沒敢拒絕,但無一例外都說自己很困難。百姓本就不如北方富裕,宿麥才剛剛種,還欠著祝纓的麥種,這小王八蛋每年都催大家還債。 他現在還有砂糖這樣的厚利,朝廷是不是讓他把大家的債給免一免?要不您把我調走,反正我是不想還他梧州這個債了?;蛘甙阉{走也行,讓咱們喘口氣。當然,下官肯定會盡力完成朝廷的囑咐的。 卞行的信與別人不同,他沒提祝纓,但是提到了自己的轄區變小了,所以稅要少。又,設新南府,也是一筆花費,實在是困難。當然,如果朝廷有需要,自己也是一片忠君愛國之心,一定是會交足的。 祝纓當然不會提自己是個債主,她訴苦說自己已經提供出去幾萬石的麥種了。然后筆鋒一轉,認為北地這個問題有點嚴重。大災之后,民間愈苦,就會產生兼并,一旦兼并,地主總有各種辦法避稅,朝廷、官府能夠收稅的土地變少,但是稅賦總數不變,就都轉到剩下的平民頭上了。如此往復,惡性循環,歷朝歷代無不如此。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救災她是絕不含糊的。不過梧州的情況朝廷也知道,底子薄、還得種甘蔗,所以拿不出太多來。今年多掏就多掏,明年就恢復以往,以后不能再多收了。 所有人都拿“百姓”來說事,說自己轄下的“父老”十分不易,自己正在努力安撫。也有人說,希望朝廷能給這些做出了犧牲的百姓一些“說法”。 看得出來這是要表功、是想討要一些表彰或者晉升,并且其中還含著殺著。 施鯤指著一堆的公文道:“這群‘諸侯’壞透了,向朝廷繳稅是他們的本份,他們倒好,這是向朝廷要賬?!?/br> 王云鶴道:“讓吏部將現有的空缺都整理出來,等著吧,他們一定會舉薦人。施公莫氣,點燈就得熬油?!?/br> 施鯤冷笑道:“我倒要看看他們想推薦什么平日里選不上官的歪瓜劣棗來!老王,你就是脾氣太好了。哼!趁機要脅朝廷,他們想得美?!?/br> “施公……” 施鯤擺了擺手:“官可不是那么好做的,一個布衣,一朝釋褐就想臨土治民又或位居清要?做夢!先排著號吧。散官多得是!讓想補官缺的都到吏部來過篩子!來年考核,我第一個考這些‘買官’的!這群鬼,拿本該交的稅要好處來了,朝廷這不是缺糧要賣官!混蛋!” 王云鶴一聽,想得與自己差不多,于是說:“秋收也陸續要開始了,我料今冬他們進京必有說法。若真有干練之輩,倒也可用。不過,這些人是時候逐次挪挪地方了,不然就真要成‘諸侯’了。散官多了也不是好事,官多了當地租稅就要減少了,不能他們要多少就給多少?!?/br> 兩位從鬼刺史位置上修煉出來的丞相達成了一致,露出一天來的第一個微笑。 施鯤道:“今天是你吧?” 王云鶴道:“是我,單日是我、雙日是你?!?/br> 確認了值宿,施鯤道:“陛下什么時候再給咱們添兩個人,好叫你我也松快松快?” 王云鶴道:“添誰呢?” 兩人口里說的是“丞相”,心里想的卻是“東宮?!?/br> 施鯤原本以為自己能撐到太子登基,做一個兩朝的丞相,安排好自己的兒孫,如果能推薦下一任丞相就更好了,再在新君沒有厭棄之前休致。實在也是沒想到皇帝這么能活,還讓他趕上了諸王爭儲。一個頭兩個大。 王云鶴也沒想到皇帝那么能活,扳著指頭數一數,古往今來也沒幾個皇帝能活到現在這位這個歲數的。他本以為,太子新君登基,頭兩年是要穩固、表現孝道。然后年輕人會追求自己的功績,他就可以輔佐新君,干出一番事業來,將以前看到而不方便改革的地方改一改。 現在倒好,干了一輩子的朝廷,太子沒了,改革先放一放,還得先思量太子的事。別人能不管,他們不能不管!先太子薨逝良久,也是時候立新太子了,早立太子,早安人心,可是皇帝不知怎么的,他就聽不得這個。 兩人的笑容又消散了。 …………—— 次日,依舊是忙碌。這一天沒有“諸侯”們作妖,北地的“諸侯”知道惹了禍,近來老實得很。王云鶴、施鯤二人見了皇帝,將一份北地官員的名單遞了上去,各有不同的懲罰。 攤上了天災算倒霉,疊上了人禍就要清算了。 皇帝道:“怎會如此?我看他們去年還好好的,竟敢欺君么?吏部是干什么吃的?你們政事堂也不管管?” 王、施二人急忙請罪。 皇帝又轉了顏色,道:“你們兩個日夜cao勞國事,偶有疏漏也是人之常情,接下來可有對策?” 施鯤忙說了周轉調糧的事,王云鶴又提議:“借此機會,著戶部會同清查各地糧草積蓄等。以往是對賬,賬面上有了、每年往京里繳了就算成了,他們各地府庫里的糧草實物朝廷很難看到。如今看來是需要看一看的,看一看官員的賢愚?!?/br> 皇帝手肘撐起,身子前傾,道:“卿此言甚妙!”又指著王云鶴遞上來的名單,示意該處罰的處罰,罰完了,趕緊把空缺補上。 施、王二人領命。 皇帝又說:“這一回清點動靜不小,戶部要忙起來,新官遞補吏部、禮部也閑不住。禮部是鄭熹在管,他我倒放心。吏部不能沒有個主事人,事情既繁,上了年紀的人精力不濟,不如派個年輕人。就姚臻吧?!?/br> 施鯤心說:他?他有什么出挑的本事么?履歷也不出彩。哦!他死了的爹是陛下舊人。 王云鶴不動聲色,對皇帝拜了一拜:“他正當年?!?/br> 皇帝笑道:“那就這樣了?!?/br> 王云鶴道:“陛下,臣還有一事?!?/br> “何事?” 王云鶴道:“吏部尚且不能沒有主事人,何況東宮?請陛下早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士民議論事小,諸王不安事大?!?/br> 皇帝的臉拉了下來,道:“他們怎么不安?等著伺候下一個主子?” 皇帝這么說兒子,話就難聽了,二相對望一眼,只能再拜?;实燮鹕碜吡?,留下兩個丞相也是愕然。 皇帝的火氣不小,看誰都氣咻咻的。 羅元上前說了一句:“陛下?!?/br> “滾!” 羅元真個在地上滾了一圈好逗皇帝開心。一旁宦官、宮女懂事的都不敢抬頭,盡力將自己縮到一邊,就怕被羅元看到。不太懂事的在盡力忍著笑,只覺得羅大監可真夠伶俐的。 皇帝更生氣了,一腳踢了過去,羅元也不敢躲,挨實了這一腳,疼得眼前一黑?;实凵狭四昙o,踢出一腳之后一個踉蹌,人往一邊栽去。藍興搶上前去救皇帝,一干宦官、宮女圍上前去,兩個小宦官結結實實墊在了皇帝倒向的地面。 皇帝被眾人扶起,驚魂未定,道:“打……” 羅元年紀也不小了,嚇得臉都白了,跪地叩頭不止。藍興也上前為他求情:“陛下,看在他一向盡力?!?/br> 皇帝方才饒了羅元,藍興招來了步輦,將皇帝送回殿內。藍興覷著皇帝的臉色,悄悄作了個手勢,上新茶新果的上前,舞樂都被他摒退了。 皇帝安靜地坐著,也沒有要欣賞舞樂的意思,坐了一會兒,藍興看著他好像沒那么生氣了,小心地上前給將冷掉的茶換上去。 皇帝接過茶,啜了一口,問道:“我是不是老了?” “陛下春秋正盛?!?/br> 皇帝難過地將茶扔回了案上,對藍興說:“咱們相處幾十年啦,你是我的老家人,跟我說點實話吧。他們,是不是都想早日立東宮?” 藍興躬身道:“陛下心里還念著先太子,誰的兒子誰想?!?/br> 皇帝笑笑。 于公,他當然知道要早立儲君以安人心,也免得兄弟相爭、鬧得無法收場。于私,他并不想要一個隨時能夠取代自己的人。哪怕是他那個早逝的兒子,最好的一個兒子。 眼下…… 皇帝揉了揉自己的腿,藍興急忙上前,皇帝松開了后,藍興跪在一旁小心地為他揉捏?;实酆氐溃骸翱梢粋€孝順仁義的人才好啊?!?/br> 藍興不敢接話,手上愈發地謹慎了起來。 過了一陣,皇帝動一動腿,藍興也順勢拿開了手,悄悄撐著地面站了起來。跪得久了,藍興的腿有些發麻,他的身子微微晃動了一下,身后兩個眼疾手快的小宦官急忙從后面扶住了他。借著衣擺的掩飾,藍興輕輕動了動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