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節
“我觀識字課本可以做蒙書來用,你那里還有多余的么?若有,再給我幾本,我帶去翻刻一些?!?/br> 祝纓道:“還有一點,您要多少?” “我自留一本已經有了,你再給我兩本做樣子?!?/br> “好,明天回頭我就讓他們送過來?!?/br> 魯刺史道:“你在吏部那里還順利?” “還好。往年熟人也調了幾個走,萬幸還有認識的人。大人呢?” 魯刺史:“只要不得罪狠了,不過分的要求吏部不會故意為難?!?/br> 但是想要指定某人做某官,那就得看各人的本事了。 魯刺史做了許多年的地方官,與吏部交道也熟。祝纓祖宗八代沒個顯貴,估計得是因為陳相,這位祝纓的同鄉,曾以丞相的身份兼領過一陣的吏部??搓惔蠊优c祝纓的相處,得有點穿針引線的作用。 魯刺史心里評估著,生出一點“后生可畏”的感慨。祝纓示好,他也就接了,給子孫結善緣也是好的。所以他才要“翻印”,因為識字課本上也印了祝纓的名字。魯刺史準備翻印個幾百本,自己再添個小序,把祝纓也寫一寫,夸兩句,把自己的名字也添上。 祝纓與杭勤在魯刺史別院稍坐一陣,將杭勤給魯刺史看了,再聊幾句就告辭了:“我還要回去準備,回程的時候我捎他?” “你來、你來?!?/br> “我看您準備得比我快,路也比我近,回去也早,要不,您回去打發人往他家里說一聲?他父母的封贈也一并下來了?!?/br> “好?!濒敶淌沸Σ[瞇地答應了。 祝纓于是帶著杭勤告辭。 …… 出了別院,杭勤才徹底清醒過來,暗自后悔:我剛才沒有好好說話,別是出丑了吧? 他又有點患得患失了。 祝纓卻對他說:“走,先給你裁幾身衣服,現在量體,走之前取了就行?!?/br> 杭勤哪里知道做官的門道?他還以為上官給衣服是慣例呢。其實地方官還真有一點這個意思,但是應該是縣令干這個事。公廨錢中的一部分就是由主官分配的。 祝纓帶他去量體。他品級低,并不像祝纓這樣得準備好幾套不同名目、款式的正式服裝??h丞很簡單的,先準備兩套就得。 量完體,祝纓道:“你的住處人多手雜,告身文書先放在我這里,走的時候再給你?!?/br> “是?!?/br> 祝纓讓他先回國子監,現在可以與同學們講他的“好事”了。但是說:“不許酗酒,不許收受重禮,不許犯禁。從現在開始,你一言一行都要落到別人眼里考核了,運氣好了被御史瞧上了也說不定?!?/br> 杭勤忙說:“是?!?/br> “去吧?!?/br> “是?!?/br> 杭勤回到國子監,所有的智慧都回籠了,悔得直跺腳!想起來了,這是大恩人吶! 他是個保送生,而各州有保送生是因為祝纓上了一個奏本!別人不說,他們保送生提起來都是感激的。怎么見著真人自己就不會說話了呢? 我怎么一見到貴人腦子就發懵呢?! 杭勤先不跟同學說自己的好事,先在心里列出個一二三條,下次再見著祝大人,就一定要鞍前馬后地跟著。人家這么年輕就做到刺史了,必有過人之處,得跟著學。福祿縣既是刺史發跡之地,必然重視。雖是縣丞,也不會寂寂無名。到了福祿縣,也得好好干。 于公于私,這樣做都是上上之選。 打定了主意,杭勤才開始跟同學們說話,他特意將梧州的兩個同學張生、范生邀了來說話。 張、范二人同是保送生,與杭勤也熟,連同杭勤的同鄉那位姓鄧的保送生,四個人坐到一邊。 張、范、鄧都覺得奇怪,因為平常他們四個人是不會特意聚到一起的。兩兩同鄉,四個之間不太熟。 范生道:“杭兄相召,不知是何緣故?” 杭勤有點小滿足地說:“我將啟程,要離開國子監了?!?/br> 鄧生吃驚地說:“你書讀得好好的,怎么要走?是家里有什么事嗎?” “是……張兄、范兄知道的,刺史祝公到京來了?!?/br> “誒?你與大人是如何認識的?”范生問。 杭勤道:“二位都是梧州人氏,難道不知道起先南府的典故?我們魯刺史曾任過南方的刺史?!?/br> 鄧生道:“就是祝公上次與岳大人見你我時說的?” 杭勤道:“對。本是來見張兄和范兄的,想起來魯公,就將我們也喚去了?!?/br> “哦!”張、范兩人恍然,但是問題還沒回答呢。張生道:“這與你離開國子監又有什么關系?” “大人說,福祿縣缺個縣丞,讓我過去?!?/br> 鄧生“咝”地一聲,坐在椅子上半晌沒說話,百般滋味涌上心頭。 范生的口氣微微遺憾:“你的功課原就比我們強。既是大人說你行,你就行?!?/br> 魯刺史選人自有一套。名曰“保送”,魯刺史也是經過挑選的,太笨的,家里再送禮也不能送到京城來給自己丟人現眼。魯刺史現在任的地方,離京城不算太遠,其學校比梧州那樣的地方強不少。 杭勤只是“不一定能”考上國子監,資質也不算差。范生說他功課好,倒也不全是恭維。 張生也說:“咱們保送生里,你是頭一個出仕的。恭喜恭喜,真是我輩楷模?!?/br> “因為你們是本地人,祝公再欣賞你們,也難讓你們回原籍?!焙记陔y掩喜悅地說。 鄧生有些失落,但不肯讓人看出來,強打起精神說:“這么說,我又要換一個伴兒來,也不知道來的是誰?!?/br> “無論是誰,都是同鄉?!狈渡f。 他與張生都不是福祿縣的人,但是都打算杭勤臨行前再跟他約個飯,萬一家里有急事不湊事,多個縣丞多條路。 杭勤道:“我這幾天還能住在這里。也能夠出去,有什么要捎帶的,我都捎帶來?!?/br> 三生都說:“你忙你的正事,忙你的正事?!比悬c想與他拉關系,又有點不太想看到他的笑臉,一時左右為難。 杭勤想的卻是:我得跟這兩位好好打聽一下梧州的訊息!別到了地方不長眼,一張口就開罪祝公! ………… 學生們演著小小的勾心斗角,祝纓面前卻是一派的和諧。 她回到家里,吳家一家老小又來等著了! 小吳拿著告身回家,老吳見識多些,知道這是個什么地方,趕緊讓全家收拾收拾,要去祝府道謝。 小吳道:“這是個好地方?” 老吳啐了他一口:“放什么屁?大人什么時候虧待過自己人?就算是個艱難的地方,提攜咱們家從被呼來呵去到有個官身,刀山油鍋咱們也得為大人蹚!” “我又沒說不蹚!” “哼!用不著蹚,那是個好地方,人好,地也好。我跟你這么大的時候,大理寺有個評事就是那里的人。哎喲,那里的物產好!” “那您跟我一同去住???” 老吳同意了:“我是得看著你一陣兒?!?/br> 小吳家里如今又多添了幾個仆人,看著母親、嫂子等人指揮著仆人忙得團團轉,小吳問老吳:“爹,把侄兒給帶上吧?哎,外甥就是還小,不然……” “你侄兒帶上倒是行,你得有自己人干事?!崩蠀且灿凶约旱南敕?,小吳現在已經不是芝麻了,是個綠豆,熬上個二、三十年,怎么也能混成顆黃豆吧?多少能給老大家的兒子出點力,弄成個芝麻,九品應該行吧? 這樣全家就脫出來了。 再有余力,給外孫也拉起來。他們家就算徹底起來了。 這么一想,更得跟祝大人面前好好表忠心了。 他把女兒女婿也給拖了過來。 小陶心里實在后悔,十年而已!當初看著小吳是吃苦去的三千里外煙瘴之地,現在一看,回到離京城不到一千里。接下來熬資歷再熬十年能當縣令了,就算熬二十年,做個縣令也很劃算了。 光陰一去不回還,這樣的前途也是小吳肯在十年前就去福祿縣才能換來的?,F在再表忠心,又是十年。他就又怵了。 吳氏也有一點猶豫,一時也下不得狠心。 兩口子的笑容就有一點訕訕。 那一邊,丁貴也被小柳等人埋怨:“你還瞞著咱們呢?!還是不是兄弟了?” “他跟咱們小吳大人才是兄弟哩?!?/br> 丁貴被擠兌得團團作揖,連聲討饒,場面十分的熱鬧。好說歹說,丁貴賠了無數的禮,又說:“我也是才知道的,真的,表哥前兩天說我笨,要再教我些事兒。我還納悶呢,我比你們也不差呀,怎么他就挑我的毛病?!?/br> “呸?!比诉?。 都是年輕人,過一陣兒又悻悻地和好了。表哥當官去了,你這表弟也要大人提攜做官嗎?我看大人不是這么偏心的人吧? 四個鬧作一團,那邊祝纓對吳家人道:“當年我南下,也是老吳你肯捧場,讓小吳跟著我走?!?/br> 老吳又是一通馬屁:“大人從來不虧待自己人,打從在大理寺起咱們就知道了的!”接著是訓斥小吳,“就算做了官,離了大人眼前,也不能忘了大人的恩德?!?/br> 場面十分感人。 老吳表完忠心,祝纓又送了小吳兩匹料子裁新官服,讓他新模新樣的去上任。從明天起,小吳就回家去打點行裝,準備赴任的事務,不在她面前聽差了。 丁貴正式接手了小吳之前的一些活計,眾人只能扼腕。 祝纓讓小黃幫同丁貴留在家里,將事務再理一理,自己帶人去了王云鶴府上,催稿。 ………… 王云鶴府上今天沒有什么客人,這讓祝纓有點詫異。 這個時間,刺史們要陸續回去了,都要來辭行。 王云鶴是出了名的能干,且不會傲慢無禮。刺史、別駕這樣的人來拜訪,他都會見。當天滿額了,依次排下去,也都是要見一見的。門上也應該很熱鬧才對。 見他得預約,但是祝纓能插隊。 隊都不用插,就很奇怪了。 門上管事笑著說:“劉老先生來了,相公特意將今天騰出來與他說話。二位有好些日子沒能盡情談禪了?!?/br> 祝纓才明白原委,便說:“那我就不打擾了。請將名帖轉呈相公?!?/br> 趙振趕緊拿出帖子來,他有點小失望,還以為今天也能順利進府的。 祝纓道:“拿筆來?!?/br> 荊生趕緊取出筆墨,門房又給添了點水進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