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節
一頓飯吃完,祝纓又給他們贈送了些文具之類,才讓人將他們送回去。 一等到假期結束,祝纓就聯系上了岳桓,請求到國子監里去看一看。 岳桓道:“這么些個刺史、別駕,就你對這些保送來的學生最上心!還怕我對他們不好?” 祝纓道:“哪兒的話?我那兒不是還缺個縣令么?不但缺縣令,還缺縣丞。想看看有沒有合適做縣丞的?!?/br> 這個事兒岳桓是非常樂意的,他說:“明天早朝后,你同我來!” 祝纓笑道:“好?!?/br> 有岳桓帶路,事情就簡單多了。國子監里大部分人不太認識祝纓,看她一身紅過來,還以為她是哪家祖蔭過厚的公子哥兒。還有人說:“奇怪,沒聽說京里有哪家兒子惹了老子要被扔過來讀書的吧?” “不能是宗室吧?” 猜來猜去,也沒猜出個所以然來。 岳桓道:“保送來的,多半不如考進來了。當然,比蔭進來的一些頑劣之徒要好些。蔭生里也有好的,父祖都是官員,懂一些。偏僻地方的更差一點,像趙蘇那樣能自己能考的,鳳毛麟角。既是親民官,還是要好一些的。否則百姓受苦?!?/br> 祝纓道:“選個縣丞,縣令還是要從已經出仕的官員里選的?!?/br> “哦。那也行,是該有個主官帶著。你看看,這些!” 祝纓道:“額,向您打聽個人?!?/br> “你心里有人選了?” “還沒有,想看看?!?/br> 祝纓心里只有一個大致的想法,遇著尚培基這種人,祝纓也警惕了起來,不肯看著學問好就選定了。如果學問不好,又很難能夠出現在她的面前,她就采取了一個折衷的方案——魯刺史的眼光、手腕都還是不錯的。 這個不錯是指,他手里出來的人,都很好用。 本來,她可以向盧刺史打聽,盧刺史離她的地方更近,學生生長的環境與梧州更像。但是盧刺史去年已經來過了,今年沒輪到進京。這一來一回就麻煩了。 祝纓就向岳桓點菜,看一看魯刺史保送來的兩個學生是個什么樣子。一看之下,覺得還算滿意。又問岳桓討了他們的課業本子來看,最后讓將他們兩個都叫過來面試一下。 祝纓考試也與別人不同,她不提問,不明說是挑選,只是說自己以前是魯刺史的手下,現在來看自己的學生,順便看一看他們。然后就與他們閑聊,套一套家庭情況,看一看他們的身上有沒有奢侈生活的痕跡。套一套有沒有出仕的意愿,是想自己考,還是有機會就上之類。 話鋒一轉,向他們講了魯刺史的厲害之處,由此引到自己當年辦過的一些案子上。什么口上講的大道理都是虛的,看他們在一個案子中對待弱者的態度、對待孤寡婦孺的安排、對待諸如商人、奴婢這樣的身份人的評價,大概就能看出來這個人怎么樣了。 祝纓與他們聊了半天,定了其中一個叫杭勤的學生,他更年輕一點,今年只有二十歲。他親戚也沒有當官的,宗族也不大。 祝纓看好了人,沒對兩人說什么,對岳桓使個眼色,岳桓就將二人打發走了。祝纓又意思意思地去與范生他們說了一回話,謝過岳桓,走了。 這才去往吏部,與他們協商任命。 尚培基被召回京中賦閑,福祿縣的縣丞就先預定了杭勤來頂著,不至于把縣里的事耽誤了。有了縣丞,縣令就不著急了,祝纓打算回程的時候與盧刺史碰個面,詢問一下盧刺史那里有沒有合適的可以升做縣令的人。既是賣刺史一個人情,也是容易打探此人的底細——顧同可還在盧的刺史手下當官呢。 然后是小吳,他已混跡官場數年,每年的考評也都還過得去,品級、資歷也都攢夠了,祝纓于是推薦小吳做個縣令。吏部的熟人夏郎中也給祝纓面子,拿出個本子來,說:“這些都有缺的?!?/br> 祝纓問道:“這幾州的刺史別駕,都是什么人?我得看看,別再是我得罪過的,我給人送出氣筒,那我可不干!” 夏郎中哭笑不得:“你還真是仔細?!?/br> 祝纓道:“那是?!?/br> 她又從吏部這里看到了許多各州官員的概況,往心里記了一記,最后給小吳選了個不太遠的上縣,扔過去做個縣丞。 夏郎中道:“幾道告身,要后天才能得?!?/br> “好飯不怕晚?!弊@t笑著說。 祝纓心情不錯,準備拿到告身之后,先打發小吳,再叫上杭勤去見魯刺史。 回到家里,小吳又迎了上來:“大人,上回那個孟大監又派人送了帖子來?!?/br> “說了什么事嗎?” “說是不知道您什么時候動身,請您千萬告訴一聲,有些事兒拜托。家里沒敢收他的東西!” 祝纓點了點頭。 ………… 孟弘再次送禮被拒,他也不惱。 叫來了一個小兒子,問道:“話都傳過去了?” 這兒子說:“爹交待的事,兒子哪敢怠慢?已經找了我那個同鄉,告訴他,有人聽到了消息,先太子薨逝之后,趙王驚喜得手腳都不知道往哪里擺了!叫趙王得勢,以后太孫還有沒有活路可就兩說啦!” 孟弘點了點頭:“干得好,嘴嚴些,以后誰問你都說不知道!” “您放心。我沒當著他的面兒說的,是……說悄悄話叫他聽著的?!?/br> 他的同鄉就在太子妃身邊當差。先太子死了,但是有兒子,孩子的生母出家做了女道士,太子妃就帶著兒子生活。這孩子至少是個郡王,太子妃原本就是儲君之妻,娘兒倆都用得上宮女宦官的,這兩類人甚至比外戚與娘兒倆相處的時間都長。 孟弘拋給他一只錢袋,道:“賞你了?!?/br> “兒子給爹辦事,怎么還用拿爹的錢呢?”小宦官雙手將錢袋捧在身前并不收回。 孟弘一挑眉,小宦官就磕了個頭:“謝爹的賞?!?/br> 孟弘起身,向衛王的書房走去…… 第273章 伏線 祝纓接過孟弘留下的帖子,上面還是以孟弘個人的名義送的,并不涉及到他的主子衛王。輕笑一聲,祝纓對小吳道:“將帖子收了吧。丁貴呢?” 小吳道:“他在那邊幫著小柳收拾牲口,我去叫他過來?” “叫他到書房來?!?/br> “是!” 小吳小跑著去叫了丁貴,兩人路過前院墻角的大缸,小吳拐了個彎對丁貴說:“手洗洗,身上的土撣一撣,什么樣子?” 丁貴趕緊照做,緊張地問:“哥,什么事兒???要叫我?!?/br> 小吳道:“我哪知道什么事?哪來那么多的話?快點兒?!?/br> 兩人跑到書房,祝纓正在看祝煉的功課,雖然在京城,祝煉的功夫出了假期就恢復了,祝纓現在安排他做一些算術之類的學習,同時開始讀一點律法類的書籍。 看到表兄弟倆過來了,祝纓對祝煉道:“你先把這一篇用心記下來。去吧?!?/br> “是?!?/br> 祝煉捧著書回房去了,小吳與丁貴兩個湊上前來,由小吳開口:“大人,阿貴來了?!?/br> 祝纓道:“你們兩個辦個交割吧。小吳,你將手上的事情先交給阿貴,再抽空將梧州的事務仔細想想,有什么咱們動身前沒交待好的,都寫明了?!?/br> 路途遙遠,出這一趟差往返要小半年,祝纓離開梧州前已讓隨行的人將手上的事務都交待過一次了。但是對于小吳,她還是要再催一次。這是必須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每個人都有一點小絕活,非到最后不肯吐露。 小吳心里有數,因為早就說過要讓他離開梧州給謀個離京城近點的差使。他下意識地笑了一下,又收住了笑,心里開始發慌。丁貴也有點高興,但又很小心地看了小吳一眼,有點怕這個表哥不高興。 祝纓道:“都傻站著干什么呢?快著些,過兩天就沒功夫干這個了,還不快去?” 小吳慌里慌張地答應了一聲:“是!” 拖著丁貴跑了。 丁貴一邊跑一邊說:“哥,你慢點兒,怎么回事兒?你犯錯了?” 小吳道:“呸!你盼我點兒好的!來,我教你!” 自打小吳升了之后,丁貴來到祝纓身邊,表哥表弟的,小吳背地里教了丁貴不少小竅門,比對小黃他們都上心。什么府里人的喜好啦、家里的習慣啦、自己跟著祝纓的一些經歷啦,特別是祝纓不喜歡手下人干出格的事之類,講得比對小黃等人仔細許多。 此時小吳自己心慌,又將當時講過的話給重復了一回:“守大人的規矩,才能有前途,別總盯著眼前的仨瓜倆棗兒的,犯了忌諱叫大人動手收拾你,你才是完了。大人一向厚道,只要你不錯格子,他一準兒待你很好?!?/br> 丁貴道:“哥,你別嚇我,你這是怎么了?” “去!我再告訴你點兒別的,凡人送來的帖子都要收好……” 表兄弟倆嘰嘰喳喳去辦交割,祝纓心里也重新規劃一下自己接下來要回梧州辦什么“交割”,或者說,怎么安排梧州。新刺史是她現在完全沒把握能夠安排的人,皇帝和政事堂只會問她的意見,但不會讓她來做決定。所以趁著還有兩年的時間,她得把梧州上下其他的事都安排好。 有些事情她現在在京城就得做。梧州確實太遠了,好在它遠,也壞在它遠。 首先是官吏。 梧州刺史府現在缺員、各縣也缺官,刺史府里的不少官員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干了好幾年了,如果下一任刺史想要以此為理由替換上他自己的人,就是個絕佳的借口。 她需要在離開之前將缺員補齊,再將有可能被替換走的人提前換走。小吳現在空出來個司倉的位子,自己離開之后祁泰估計也不能在梧州刺史府混下去,她和祁泰這些年相處得也熟了,打算無論去哪兒,都要跟朝廷談一談,把人帶走。 此外還有女官,頭一個是小江,這個得回去問一問她自己的意見。還有花姐,她是番學的,比小江安全一些。 又有衙門里的一些吏員之類的缺位。 長史、司馬都是羈縻各族的人擔任,這個也不用擔心。章別駕自己就有打算,不用她太cao心,也不宜太早告訴他自己可能調走。但是調整過的人事,必然與章別駕是熟識的,可以與新刺史形成平衡。 刺史有能力,他們能配合,刺史蠢,他們也能制衡,能留下反應的時間。 這些都是她有能力安排的,也都得跟朝廷這里報備。眼下只是送走了小吳,選定了杭勤,又為福祿縣令劃定了一個范圍。等領告身的時候得跟吏部打個招呼,如果盧刺史愿意,兩個刺史一個愿意給、一個愿意要,再行文給已經打好招呼的吏部,這事就成了。 新的司倉、司戶之類的空缺,也要跟吏部打招呼,這兩年里陸續更換。一次換太多,不怕招眼,只怕走眼,還是兩年里看準了再換為妙。 所以現在的重點在吏部。 什么衛王、什么孟弘,都先放一邊吧。 ………… 祝纓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等告身的這兩天,她依舊是在京中交際。此時朝見已畢,祝纓就帶著蘇喆等人到處逛,帶五人在京城逛完集市去慈惠庵,在天暗下來之前帶他們到了岳桓的府上。 岳家父子倆都還沒落衙回來,府里岳桓的夫人親自出來見她:“小祝大人是不是……要找……” 她伸出手指往隔壁劉松年家的方向指了一指,祝纓笑道:“就是來尋岳先生的。一會兒有所求,還請夫人代為說情?!?/br> 岳桓夫人道:“是什么事呢?他在外面的事,我婦道人家從來不過問,不知從何說起?!?/br> 祝纓道:“求點兒課本?!?/br> 岳桓夫人笑道:“這個還有求情嗎?小祝大人你來張帖子,他就會送過去的?!?/br> 祝纓道:“這回不一樣,他們是番學的學生,先前是我與番學教授的一些語言文字,還沒開始讀經史。所以須得請教一下岳先生,學生該怎么教。還請夫人幫忙,千萬拜托?!?/br> 岳桓夫人雖很少與祝纓見面,但對她印象極佳,笑道:“太客氣啦,這是好事,我也樂意的?!?/br> 不多會兒岳桓從國子監回來了,國子監的學生得關起來上課,他倒是每天都回家。到了家里一看一屋子的高高低低,他將剛邁進門檻的右腳又撤了回來,整個人又回到了門檻外面:“這是什么?” 祝纓與岳桓夫人等人都站起來迎接他,岳桓笑道:“是三郎???哎?這幾位就是南邊來的小客了吧?” “對。來,見過岳先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