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節
祝纓往復又辦了許多事情,要將父母的新敕封帶回家,又要與宮中說定貢糖的事情。以前沒貢過,還得打聽一下這糖什么時候送到、送到哪兒、怎么辦交割的手續等等。再添貢糖這一件事,她動身時已到八月底了。 她再次出京,鄭熹父子都來送她,鄭侯府又裝了數箱物品之類給她。 祝纓道:“都快拿不動啦?!?/br> 鄭熹道:“啰嗦,帶走。去了好好干?!?/br> “哎?!?/br> 令人驚訝的是,鄭霖夫婦新婚燕爾,廣寧郡王也陪著王妃過來送她一程。廣寧郡王是個正常的年輕人,不特別的俊美,卻也五官端正,身形略高,看著還算健康。據說比鄭霖大一歲,不過祝纓看他的表情有點天真。 鄭霖先微微躬身施了一禮,廣寧郡王才跟著半揖,祝纓還禮的同時心里就有數了。 鄭霖道:“三哥,一路順風?!?/br> 祝纓又還了她一禮,說:“有什么想要的南貨,只管寫信來?!?/br> 冼敬等人也來送行,祝纓與他們一一道別。 轉眼看到后面的左丞等人,左丞終于又熬走了一個大理寺卿,只是自己總也升不到從五品??粗嘀菪略O,原司馬都升做了從五品,眼睛都要紅了——早知道我也跟著小祝去了。 真要他走,他又想留在京城。 因此,與祝纓道別的時候他的口氣扭曲得像是一團被塞在了衣箱角的綢衫,又皺又滑。 另一邊張仙姑、祝大也與金良、溫岳幾家說了好一會兒的話,祝纓走過去,又與他們話別。祝纓對金良道:“你對大郎真有安排了?” 金良道:“知道你有心,他還不定性?!?/br> 祝纓道:“也罷?!?/br> 他們都催她快些走,不然就要錯過宿頭了。張仙姑道:“那才值幾步路呢?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見,咱們多說一會兒話?!?/br> 又說了一陣兒,真坐上車走了,走出二里地,張仙姑就要催祝纓:“咱們快些趕路!不能叫姓變的搶前頭了!” ………… 卞行比她們早走了十天。 卞行的心情可謂大起大落! 他是從地方又轉回京城的,想謀個京官,但是京城這張飯桌上輪不到他點菜,只能熬著等。而地方官任職又有期限,他也不能又回原職。這期間段琳給了他一個建議,他也是思考過的,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壞。 州為上中下三等,梧州在這三等之外,因為它是羈縻州跟正常的州的品級、考核標準之類全不一樣。 卞行以前是刺史,現在雖然走遠一點,但是品級是升的。品級能升一升,也算不虧。走得遠了是憋悶,但南方在推稻麥雙季的事他也從邸報中知道了,已經進入了收獲的時期。再有手中能扣著一個祝纓,心情不好的時候連個出氣筒都有了。 完美。 哪知自己前腳收著了刺史的任命,正高興,家里也要準備赴任的事了。馬上就得知南府沒了! 祝纓端著三縣走了,留一個河東縣,再從儀陽等二府各抽一縣,三縣給他湊了個“新南”府。他還是管著三個府,但是整體少了三個縣!還讓祝纓跑了!本來,他跟祝纓沒仇,跟鄭侯府上也沒什么冤仇。 如果只是為了段琳,跑了就跑了,可這小子不該帶著三個縣一起跑! 從知道“梧州”起,卞行才是真的厭惡上了祝纓。 任命已經下來了,卞行是沒那個資格挑職位、耍賴不上任的,他只得好好準備。跑到戶部、吏部等處索要一些當地的資料,也不知道這些人為什么這么勤快,已將三縣、南府的舊檔都舊到梧州去了,只拿“現在的三府”資料給他。 他將河東縣的情況仔細研究一下,心道:這個縣令王某原來可是南府的??! 將概況都看了,卞行也沒含糊,他將妻子與幼子幼女留在京城管家,自己帶了長子夫婦赴任,這個長媳就是段琳的女兒。 卞行一路上也打定了主意,快點走,到了先召集各府縣官員見一面,留下王縣令仔細盤問,再做計較。 他一路催促:“快些走!再晚,趕不上解送秋糧了?!?/br> 卞行一路疾行,終究沒趕上,他走的陸路,長史押糧走的水路,完全地錯開了。卞行心道:則今天的賦稅若是不佳,就算不到我的頭上啦。 他到了州城,使人拿他的告身、印信等核實了身份,正式地入駐了刺史府。一進刺史府心就涼了半截,所有的前任都是坑,冷云尤其是個大坑。這個紈绔子弟真的把刺史府挖了幾個大坑留給他。 府中文吏低聲說:“冷刺史說這幾株花樹好看,就挖走帶上了!” 卞行大口喘氣:“著!各府、縣官來刺史府?!?/br> 文吏道:“是?!?/br> 這邊公書一發,沒幾天,人就到齊了,長媳段氏也與卞行的妾將后衙收拾了個差不多。 卞行在前面大堂之內坐定,使自己的兒子卞芝念一念各官員的官職、姓名,念一個出來一個,他認一認人。他們將王縣令的名字放到最后,卞芝念一遍,沒人應,念兩遍,還是沒人應。 儀陽府的丘知府心道:這小子是個傻子吧?這里攏共這些人,都點完了!那他就是沒來唄,你數不出來少了一個嗎?! 不對,是三個。 嗯,本州如今差了兩個知縣,一個知府——新南知府也還沒定下來。 卞芝一聲比一聲高,念了三聲發現不對了,問道:“河東令沒來嗎?” 沒人回答,如果是正常情況,還有他的頂頭上司知府代答,現在新南知府也沒有。 卞芝問道:“誰知道河東令是怎么一回事?” 丘知府道:“他調走了呀!就在刺史大人的告身下來之后?!?/br> 卞行面沉如水,將這筆賬記到了祝纓身上。 ………… 祝纓心情還不錯,她遇到了章炯。 她是走的水路,走的時候裝得滿滿的船,現在也還是滿滿的。張仙姑為了顯示自己不是亂說,真的裝了半船的家什。 她們登船之后,起初還很順利,越往南走天氣越暖和一些。但是漸漸的,河里出現了運糧船,她們是逆行,速度明顯的變慢了。 此時,她們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再往前走數日,祝煉興奮地跑到船艙對祝纓說:“大人!是咱們梧州的船!”運糧船上都插著旗子,祝煉識字,認得前面一串是梧州的。 押送的人正是章炯。 項樂走到船前大聲呼喚,問前面是否是章別駕。 章炯這里也有人大聲回答:“正是,前面何人?” “祝刺史座船在此?!?/br> 兩下合到一處,祝纓道:“并船,咱們的船再倒著開一陣兒,別堵著河道?!?/br> 跳板搭上了,章炯一個大紅影子搖搖晃晃地上了祝纓的船,一到甲板就拜倒在甲板上:“拜見大人!” 他四十了!升了! 本來,他覺得自己得再熬個十年八載的,如果運氣好,能有個緋衣,如果運氣不好,可能要熬到年近六旬。哪知莫名其妙就升了! 回想一下自己干了什么呢?聽話看家! 有個好上司是真的太省心了! 雖然他現在只是個從五品下,雖然他這個別駕是所有別駕里品級最低的,可他是了呀! 在他的后面,又撲倒了一個青色官衣的:“大人!” 豁!王縣令! 祝纓將他們扶起,道:“來,咱們好好說說?!?/br> 章炯到底是個能干的人,馬上說:“州里的事務都安排妥當了,秋收已畢,下官動身的時候宿麥已開始育種了。下面各縣一切也還都好。接的信兒晚,刺史府還未及改建。播種后有的是功夫!已經畫好圖紙了。大人的令已收到了,下官已派人去州里的福祿會館善后?!?/br> 福祿會館還在州城,這個有可能會被人做文章,祝纓也給予了提示。章炯道:“項三娘的主意,暫隱了牌子,使人代持,就說盤下了這項產業……” 一項一項都安排得好好的。 王縣令也說:“下官已將河東縣的事都打掃干凈了!” 祝纓道:“那便好,本也沒什么,不過卞刺史同我有點小誤會?!?/br> 王縣令心領神會。 設梧州的消息他是在南府聽到的,南府下了令,將他也叫過去。章炯宣布,設立梧州,府里的官個個升了一級,刺史還是原來的祝大人,一片歡聲雷動??h令們也高興,在祝纓手下比在別人手下更痛快。 只有他!要設梧州了,沒有他,將它留給一個不知道哪里來的新刺史。 緊接著,章炯又代宣了他的任命,王縣令這才緩過一口氣來。接著,章炯又將他叫到一邊去,告訴拆分是朝廷的手段,他調他走是祝纓出的力,囑咐他將河東縣打掃干凈再走。 王縣令也只有滿意。 三人聊了一會兒,祝纓對章炯道:“上京去知道怎么說么?” “還請大人賜教?!?/br> “梧州新設,今年的稅賦跟咱們沒有關系,你只將舊南府的賬交了就得。這個你拿著,是我與戶部談妥了的,別的,你一概不要答應。有事就都推給我。明年我親自與竇尚書說理去?!?/br> “下官今番正是準備了舊南府的賬目。河東縣的我錄了副本,糧草還是讓河東縣繳到州城去?!?/br> “好?!?/br> 幾人商議畢,取下跳板,各奔前程。 第240章 梧州 與章別駕的送糧船隊分開之后離梧州愈發的近了。期間要經過顧同即將赴任的地方。顧同初任,按歸規定他可以有一點時間先回家一趟,然后再回來赴任。 這個縣并不與運河緊挨著,但聽說就在不遠,顧同仍然忍不住站在船頭眺望了半天?,F時輿圖也不準,他只知道一個大概的方向就偷偷地往那個方向上看了無數次。船上人在他的背后你碰碰我、我碰碰你,偷偷地笑。 顧同好像聽到了什么,猛一回頭,又看不出什么來。轉過去又繼續地看。 待過了這一段,祝纓又讓項樂將顧同喚至艙內。顧同仍有點小興奮與心不在焉。 祝纓問道:“就要親自去臨民辦事了,好吧?” “嗯嗯!”顧同用力點頭。 小柳等人都笑,顧同臉上一紅。 祝纓道:“你打算怎么干呀?” 顧同道:“現在已經開始種宿麥了!老師——再給我點兒麥種唄……” “然后呢?” “誒?種……” “你這個縣丞,挑的時候是沒有上司的,要是你剛到任你的上司也定下來了,你預備怎么跟人家相處?朝廷選官,不是你下館子點菜,點什么就給你上什么。哪怕下館子點菜,你也管不著別人桌上什么。你明白這個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