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節
“那怎么能叫大人破費呢?”莫主簿主意清楚,從五品,恐怕不能再當個縣令了吧?雖然不知道要高升到哪里去,但是萬一回京做個什么高官,咱也是在朝里有人了!他極力奉承。又說要通知被派到思城縣的關丞這個好消息。 祝纓道:“你給他去封信就是了,眼下要忙的是麥收和春耕。我在京里,要是聽到這里壞事的消息,可是要追究的?!?/br> 莫主簿背上一寒,不敢再提慶祝的事了:“是是是?!?/br> 祝纓道:“把他們叫過來,我有話說?!?/br> “是?!?/br> 祝纓將縣衙里的官吏都召集了過來,他們都是知道她要上京的人,按照慣例,長官離開衙署多數會布置一下接下來的活計。心思活絡的人已經想:怕是要升了吧?不知道誰能跟著享福?哎,老封君和老封翁也要回了京了吧?怪舍不得的。 另有一些人則在犯愁:這要高升了,也不知道新來個什么樣的縣令,好不好伺候?來一汪縣令那樣的尚可,來一貪官酷吏,大家真要倒八輩子血霉了。朱大娘子走了,家里人找誰看個病呢? 都不太有心情聽接下來的話,又都裝著在認真聽,內心實則十分傷感。上司這個時候說的話,大家只要表現出惜別就好。 祝纓卻在認真地安排:“我去去就回,你們該做的事不可懈??!今年宿麥種得比去年多,一定要留意倉儲,再有,今年宿麥仍不計稅,但要他們將麥種如數歸還,要把好關。春耕不必等我回去,還舊去年的樣子。還有,耕?!?/br> 她絮絮地將一些事情安排完,特意叮囑高閃等司法佐,在此期間一定要留意縣內的治安。 接著又往思城縣發了一份大同小異的文書,讓關丞留意好思城縣的事務。 接下來才是去后衙與父母商議回京的事情,祝纓的想法,父母出來好幾年了,南方潮濕,對老年人不是太好,這幾年就該設法讓二人去個干爽一點的地方,比如京城,居住養老的。這一次不像她上回那么趕,她計劃再帶些橘子之類的土產進京,路上走得不會太快,應該可以帶上父母家眷。 張仙姑道:“京城啊,我還怪想的呢?” 祝大也想起來京城的繁華了,說:“咱們去!” 張仙姑道:“你回來,咱們就再跟你回來,你要不回來了,你去哪兒,咱們就去哪兒,一家人總得在一塊兒?!?/br> 花姐不放心二老長途跋涉,也要跟隨。杜大姐自然也是同去。祁泰父女倆卻走不開,祁泰現在還得幫著算賬。什么麥收、春耕,尤其是耕牛租借的事兒,這個事兒小縣城的賬房就算能算得清,也不太能服眾,還得祝纓出個人。侯五要做護衛,曹昌是京城人。 最后這些人都走了,錘子、石頭就放養了。張仙姑有點不舍得:“他們倆怎么辦呢?” 兩個孩子依偎在一起,沉默地站著,安靜地等待自己的命運。 祝纓道:“一起吧?!?/br> 兩人露出了笑容來,錘子道:“我們倆能走路,不會礙事的。跟得上的?!?/br> 祝纓道:“那就這樣。對了,去問問小江,她們愿不愿意也回京看一看。衙門里有翠香,仵作的事兒也能應付一下?!?/br> 顧同扒著門框,又怯又急地問了一句:“老師,您這是要……不回來了么?” 祝纓道:“瞎猜什么?我的事兒還沒干完呢,什么不回來?” 顧同道:“那我侍奉老師進京!”如果老師不同意,他就跟家里說要跟著去吏部補官,從家里騙一筆盤纏,跟著進京。至于補什么官,開什么玩笑?從九品能干啥?當然是得跟著老師再多學點東西了! 祝纓道:“行?!?/br> “呃?” “不愿意?” “愿意的!愿意的!” 祝纓道:“那就這么定了,收拾收拾,咱們回京看看?!彼龥]帶多少大件的家什來,在這兒也不置辦那樣的,就算老兩口要回京定居了,箱籠也不多。攜帶的更多的是一些要往京里送的特產之類。 她又給山上送信,告訴蘇鳴鸞自己會親自進京,設法將她的事情敲定。蘇鳴鸞那里又馬上送來一些山中物產。 縣衙收拾行李瞞不了人,縣城里都知道祝纓“升了官”,百姓六神無主,鄉紳也是心里沒底。顧翁倒安穩,給了孫子一大筆錢心里就平靜了。其他人時不時往縣衙里來打探消息,說著說著就哭了,也有百姓到縣衙探頭探腦,怯生生地問:“大人不會不要我們了吧?” 百姓比鄉紳更想哭,祝纓來了之后,他們才敢有事兒往縣衙里告狀。才吃上幾天飽飯呢?這就要走了? 年輕的主事第二天就到縣衙里來催促,見祝纓這里正在裝箱,又假裝只是散步,站了一會兒就回驛館里睡覺了。 祝纓每天要接待幾十個過來哭她的人,有貧有富、有老有少,少的還好,不理就行。老的哭死在她這兒就很難收場了。她耐著性子對他們說:“朝廷不會不管大家的,我也不會不管大家的,你們看,我只是品級升了,現在還是縣令呢?!?/br> 有的人好哄,有的人就不好哄,當然也有不用哄的。項大郎帶人挑著兩擔子的財物到了后衙,打著給自己弟弟meimei送鋪蓋的旗號。祝纓這回上京,又帶了物產,就得多帶幾個衙役,項樂、項安也跟著走。 結果項大郎到了后衙當地一跪,雙手將禮單奉上。祝纓道:“這是做什么?項安!” 項大郎道:“不干她的事,是為小人的事。先父又不止生了他們兩個,小人豈是不記父仇的人,不過上有老母要養活,下有幼子要承嗣,不得已才忍氣吞聲。真能報仇,誰不愿意?大人幫我們報了父仇,我們不能光嘴上說感激?!?/br> 他是福祿縣比較大的商人,正在發家中,考慮到了祝纓是要出遠門,送的都是便于攜帶的金銀與一些珍珠之類。 祝纓道:“緝兇本來是我的職責,做得晚了已是我失職,謝什么?” 項大郎叩頭道:“怎么會晚?如今已是感激不盡。大人這么講,小人無地自容?!?/br> 項安也跪下來請她收下,祝纓道:“你家的買賣才做起來,正是用錢的時候,拿回去?!彼沽藗€眼色,侯五就上前把項大郎“客客氣氣”地請了出去。 項大郎想了一下,去前面找了弟弟:“大人不收,你們跟隨大人上京,你帶著。有什么花用,你靈醒著點兒?!?/br> 項樂道:“不消大哥囑咐,我理會得。必會辦得妥妥貼貼?!?/br> 項大郎又說:“都說大人要升走了,一個個哭得……我這心里也……你和三娘,這回上京去,萬一大人另有地方去,你們留些盤費好生回來。對了,順便看看這趟路有什么買賣好做?!?/br> 項樂哭笑不得:“你怎么還想這個?” “廢話,一家子都靠這個吃飯呢。還有三娘,一個姑娘家,我看大人是個正人君子,接下來會來個什么東西就不好說啦,她們粗黑傻笨的在衙門里當差就罷了,年輕又周正的姑娘,會有人說嘴。你們……” 項安從后衙追著他們出來,聽到了最后幾句話,道:“你們這在說什么?咱們不是說好的么?咱們從來追隨的就是大人,也不是什么衙門縣令。要不,我自家跑買賣,一趟不比這衙門里的典獄一年賺得多?誰個必得捆死在這里了?” 項大郎看站在衙門外面說話不好,道:“好好好,先這樣、先這樣。你們先跟著大人上京一回,探探路、探探路啊,錢你們帶上。咱們自家要趟路不也得花盤纏么?還不安生!跟著大人走,娘也能放心?!?/br> 兄妹倆將大哥送來的金銀也放到自己的包袱里,一人分了一半帶好。 一切收拾好,已是五天后了,年輕的使者終于松了一口氣:“可算好了!咱們趕路怕是要快著些了呢?!?/br> 祝纓道:“有限期嗎?”如果有有限,她就再減些行李。 使者道:“還是老樣子,不過據下官想,是越早越好的?!?/br> “也好?!?/br> 一行人即日啟程,縣城百姓扶老攜幼,送他們出城,有些人看到祝大和張仙姑都坐在車上,不由哭道:“恐怕是不回來了?!币痪湓捳f得人心惶惶,一片哭聲。有激動的人上來攔著馬不想讓祝纓走。旁邊的人哭著勸道:“不要攔著大人的路才好啊?!?/br> 祝纓在馬上團團一禮:“各位父老,我去去就回?!?/br> 顧同挺身而出:“都這么著干什么?老師上京是好事啦!離開京城家里好幾年了,不讓人回家看看說不過去吶?!?/br> 顧翁,項樂、項安與眾衙役也跟著勸,才勉強從縣城出來。一路直到走出福祿縣的地界,都不斷地有人過來看他們。 出了福祿縣,路邊又有許多人在等著她們。祝纓坐在馬上看得遠一些,對項樂道:“我看前面有一堆人,你去瞧瞧怎么會事。聚集這么多人看著不對勁?!?/br> 項樂一陣風一樣的卷來卷去,卷回來說:“是思城縣的父老,為首的是那個李大郎和他妹子?!?/br> 如果說福祿縣百姓是日常一點一滴的情誼,思城縣看祝纓就是從天而降的救星了。也不知道關丞是怎么會意的,反正消息傳出去就走了樣,都說她要走。思城縣凡有條件的,也都到官道上等著攔截她。 祝纓又與這些人說了好一陣兒的話才得脫身。 年輕的使者看了這兩場,心道:原以為他是因為京里有靠山才能有這番成就,現在看百姓這般挽留倒不是做假,可見是真有幾分本事的人。 一路對祝纓就更加禮貌了。 祝纓隨行之人見她如此受歡迎,也都昂首挺胸,加快趕路也不覺得累了。 ……—— 兩個月到京城,于祝纓而言行程就完全不緊張了。隨行的人,要么年輕力壯,要么是張仙姑和祝大吃過苦的人,現在氣候也慢慢地不冷不熱了起來,很舒適。 他們一天走上五、六十里路,人尚可,橘子卻有點吃不消了。需要每隔兩三天就翻揀一次,將其中壞果處理掉。張仙姑心疼,拿個橘子剝開,將沒有壞掉的橘瓣掰下來放到碗里,將霉壞的扔掉。一天能攢上兩大碗。一路上大家吃的橘子就有了。這會兒吃橘子,怪奢侈的。 錘子和石頭都是小孩子,看什么都新奇,兩人看了一會兒,也幫張仙姑剝橘子。 祝纓倚著門框,含笑看他們擺弄。這是難得的閑暇時光。 年輕的主事湊了上來,道:“大人,既然如此,大人不如改走水路,從運河入京?!泵磕昴戏酵⒗U的糧,大宗的都要走很長的一段水路。船比起車馬看起來要稍慢一些,但是剩在穩且人能夠更好的休息,載物也多。 只要天氣好、河道順暢,船夫還能日夜兼程,一天一夜又將路程給追回來了,并不比車馬慢。水路也有水驛,補給也與陸上的驛館一樣的方便。以祝纓現在的品級,能夠乘比較大的官船,完全可以放得下這些。 祝纓想了一下:“也好?!?/br> 聽說要坐船,隨從都興奮了起來。錘子與石頭都開心得跳了起來,他們生在山上,又被販賣為奴,從未曾見過大河,也沒有見過船,小臉紅撲撲的,眼睛里都是好奇。 祝纓道:“那加緊些,到前面的水驛去?!?/br> 她們一行又走幾日,先轉到一處小運河的水驛,覓一艘大船,大家都上船。船上兩層艙,船艙稍矮。分了船艙,上面是祝纓等人的住處,衙役們住下層船尾,船首一個大艙做客廳之用,再底下是船夫水手住的,以及貨艙、放馬匹的地方。 衙役們在船頭立起了牌子,上書著祝纓的身份,祝纓坐在船頭,眺望江中景致,項樂跑了過來:“大人,有商人求見?!?/br> 祝纓問道:“什么事?” 項樂將帖子遞上,道:“他們想跟著您的船往北走?!?/br> 哦!這是老規矩了,無論水陸,都會有人想依附官員的隊伍,無論是為了安全還是為了避稅都很劃算。祝纓道:“你和項安去看看他們販賣的什么,如果貨物沒什么問題,隨從里沒有歹人,就捎一程吧。他們自己另備船,我不管這個?!?/br> 項樂道:“是?!?/br> 不多會兒,又帶回來禮物,大商人一般跑熟悉的路,一來一回有固定的貨物和固定的渠道。這一位是將南方的布匹、絲綢往北方販賣的。送了一箱子的絲綢,又同項樂講定,船到地方,還有兩箱絲綢與一些珠寶。 祝纓將此事都交給項樂去打理,將年輕的主事請到自己的艙里,與他喝茶聊天。長途無事,主事也愿意與她聊。主事想打聽點為官之道,祝纓也想問一問京城的消息。主事只是個從八品,知道得不多,但是從他言語中分析,三次地震、兩次國葬,朝廷里是人心惶惶的?;实墼诖似陂g杖斃了六個內侍——都是有名有姓的。不但罵了太子、鄭熹,連近來很寵愛的小兒子魯王也吃了一頓排頭。只有女兒永平公主還能有點面子,勸他冷靜一會兒。 又說今年到京城去與吏部等上計的各地官員十分之倒霉:“也是一身朱紫了,遇到了陛下不喜,都鬧得沒面子。又往公主府里送禮討情……” 別的事情,主事就不能知道詳情了。祝纓也投桃報李,跟他說一些自己在皇城生活的竅門,兩人都比較滿意。 問完了消息,又跟主事聊他的差使,沒過幾天祝纓就把主事的腦子掏了個干凈。閑得抽空教錘子認一回字,再向花姐請教一些藥理,又問小江回到京城有什么安排。 小江幾年沒回京城也沒什么想念,但是想到自己的屋子還托付給了九娘,也想回去看看九娘、攏一攏錢。幾年下來應該也攢了一些了,祝纓又升了品級,說不定要再調到別的地方,她也想跟著去。 “翠香已學了不少東西了,尋常差使都能應付得了,我么,也想走一走、看一看。大人身邊總有些奇事發生?!彼f完,見江舟的神情也放松了下來。這丫頭是極服祝纓的,斷案不說,搜檢查案的本事還想蹭在身邊學一學。 祝纓留意到了主仆二人的動作,道:“也行。我還未必會離開福祿縣呢?!?/br> 江舟忙說:“哪兒都行!只要讓我跟著學。離了大人,也沒什么人肯讓我這樣的丫頭摻和進案子里?!?/br> 祝纓嘆了口氣,道:“好?!?/br> 船行很順利,船夫也都是好手,祝纓拿出錢來,讓水驛給船夫改善伙食,船行更快,船上的雜役也將她的馬匹、貨物照顧得妥妥當當。 船夫們日夜輪換,遇到大風大雨時祝纓也同意停船休息。如此行了數日,祝纓算著日期比走陸路也不慢,張仙姑適應了之后也說比坐車舒服得多了。 祝纓等人在離京師不遠的地方從船上下來,重新由水路改為陸路。腳踏到地上,都覺得腳步有些虛浮,手下人互相嘲笑著:“你都飄了!”祝纓在地上慢慢踱步,轉了幾圈腳下踏實了,才說:“緊著些,咱們去驛館再休息?!?/br> 一行人到了驛館,卻發現這個驛館非常的熱鬧!離京城越近的官道上的驛館就越繁忙,祝纓此時有從五品的身份,主事又有奉旨辦差的名頭,才讓他們一行人得以有一個不錯的宿處。正在安放箱籠的時候,聽到隔壁的院子在吵架。 乃是兩個小官在爭這一所院子,兩人品級都不高,但卻各不相讓。祝纓搬了張椅子到院子里坐著,一邊吹風曬夕陽,一邊聽兩人你來我往。 一個北方的口音說:“我有要事,耽誤了你可賠不起!” 另一個口音很極的人說:“哼!你有什么要事?我的事才要緊呢!” 北方口音說:“我們大人可是從三品!” “哈!誰家大人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