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節
祝纓叫了一聲:“項樂?!?/br> 項樂應聲閃到了她身前:“在?!?/br> “把他領去關三天禁閉,再餓他兩頓,醒醒腦子?!?/br> “是?!?/br> 項樂伸手揪著小吳的領子,給他薅到后衙柴房里真的鎖起來關了三天。小吳第一天興奮,餓兩頓也沒覺得什么,第二天還有點興奮,關到第三天終于不見人就笑了,被項樂給放了出來:“大人叫你?!?/br> 小吳道:“二郎等我一下,我都餿了?!睋Q了衣服,又打聽什么事兒。 項樂搖搖頭:“我也不知道?!?/br> 小吳猜測是不是要派他去州府了,趕緊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再換一身干凈衣服,跑到了祝纓跟前。 侯五也在祝纓身邊,看了道:“穿這什么俏,你這是要發-sao???” 小吳用力瞪他,祝纓道:“你別逗他了。你,腦子醒了嗎?” “是?!?/br> 祝纓說了一句便不再理會,也沒派他別的差,小吳到前面值房里坐下,才算真的冷靜了下來——他還得熬著。衙役們圍著他問長問短:“吳頭兒,三天不見,你去哪兒了?”“吳頭兒,看著項二與你同往后面去,沒出什么事兒吧?” 小吳又不自覺傻笑了一下,馬上警覺:“能有什么事兒?都是大人安排的!我還是你們的頭兒!” 有好事,萬不可提前告訴同僚呢!小吳心想,同僚里面,壞人最多! 此時小吳的眼里,項家兄妹不大與衙役們交往,也不與他們閑談,真是一項大大好的品質哩!他打定主意,以后得跟著兄妹倆多套交情。 ………… 小吳回歸之后縣衙又熱鬧了回來。春耕也結束了,租耕牛之類的賬目也入賬了,只等著秋天收獲的時候再結清。 祝纓盤了一下手上的錢,有點嘆息:還有點少。 她原本計劃著由縣衙放些小額的貸款給貧戶,也是以官府的力量做保證,既保證發放、低息,也保證催收。無奈底子還是薄,縣衙賬上的結余現在還干不了這個事。 只好先召了各鄉紳過來,再宣布州城同鄉會館之事。 鄉紳們隱約聽到一些風聲,張仙姑和祝大高興的日子里,多少提到了新刺史的來歷,他們沒有特別的保密,鄉紳們也覺得福祿縣的好日子要來了! 州城不同與別處,是他們的認識知里除了京城之外最重要的地方了。先得了主持同鄉會館的人家扼腕:一家占兩處是不可能的,好處要被別人占了。 之前沒得到機會的人又喜又憂:好飯不怕晚,可惜搶飯的人太多。 顧翁道:“大人規劃必不會有錯的。不過州城重要,局面難以打開,不如派個有經驗的人去……”他顧家里正好有人經驗,讓出現在有的小地方,換個州城,重新開始累是累點,但是血賺。 沒得到的人便不樂意,其中一個林翁道:“不做就永遠也沒個經驗,誰也不是落地就會走路的,還不是得練?只要人精干,什么人不行呢?” 彼此爭執了幾句,最后都望向祝纓,等她的決定。 祝纓道:“州城地方大,人事繁瑣,一個人恐怕不夠,我要派三個人去,一正二副?!币幌屡沙隽巳齻€人,幾個大戶之前得到了地方就將他們暫剔除,顧翁等人臉上怏怏,別人笑得跟小吳有點兒像。 州城利益不小,他們想地方的人自己去混幾乎是站不住腳的,有縣衙支持就容易得多!多么好的機會!不為橘子那點有商賈之嫌的利益,單為著“州城”、為這分人脈,就值得一爭! 祝纓后選了三家,常寡婦家得一副、那位王翁家也得一副,正職祝纓沒有選與她更熟悉的趙澤又或者顧翁家,而是另一位張翁。 并且說:“我親自去州城一趟,你們隨行?!?/br> 張翁頭上砸了個餡餅,也樂,常寡婦打一開始便支持祝纓,終于收獲了成果里一顆大的,大家都很高興。 顧同侍立在旁,將眾人的表情看到了眼里,心道:這是又養出一起子大戶來了,老師這是什么意思呢? 祝纓扭臉看到了他,說:“你也與我同行?!?/br> 顧同趕緊收斂心神:“是?!?/br> 祝纓道:“就這么定了,都散了吧?!?/br> 等所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她又讓項樂去把王翁叫回來,吩咐道:“去州城,帶上你女兒女婿吧?!?/br> ………… 祝纓選了初三日出行,會館是一件事,另有一個非常正當的理由——匯報春耕情況。她先發了公文去請示,哪知公文還沒發出,冷云的信使先到了。 信使認得祝纓這個魯刺史時期著名的刺兒頭。上來就說:“小人拜見祝大人!刺史大人有請,文書在此?!?/br> 祝纓接過文書一看,確實是刺史府召她的文書,行文是那個錢先生的手筆,此人公文上功夫了得,幾乎能掩蓋得住冷云的口氣了。文書上就一件事兒:快來,有事要問你。 一般下官接到這樣的文書得疑心自己是不是要被清算,祝纓讀了卻知其意:冷云必是遇到了事兒著急,問事就是問事。 她問道:“刺史府發生什么事了么?” 信使道:“沒什么大事呀?!?/br> 祝纓道:“小事呢?不大不小的事呢?” “小人不知,起先是冷大人在休養,幾位先生在忙碌。大人才養好,又查出一些賬目上的不清楚,大人氣著了。旁的沒事兒?!毙鹿偕先?,這都是常有的,不算稀奇,信使不覺得這是什么大事。 祝纓見問不出什么來也不強求,仍是按照計劃初三這天動身。 祝大道:“三六九,往外走,好日子?!?/br> 張仙姑和花姐都坐車,祝大騎個馬,騎一會兒說骨頭疼,張翁趕緊請祝大坐自己的車,自己與管事擠一處。祝大半推半就,祝纓道:“何必讓?前面驛站再尋一輛就是了?!?/br> 祝大因為女兒的關系,自己也是個封翁了,可以配車馬,驛站也會給他提供便利,一行人順順當當地往州城而去! 祝纓這里一走,連小吳等得用的人、顧同這樣機靈的學生都帶走了,縣里有些人便就“同鄉會館”的事兒又三三兩兩各自抱團走動了。 顧翁等人深恨自己:“一把年紀,眼皮子竟淺了,該等一等的?!?/br> “早知大人不會虧待人,我等心甘情愿的效力?!?/br> “在這里說這些有什么用,該像個辦法讓大人知道我們的心,表白我等愿供驅策之意?!?/br> “不如托老封翁?” “我看不如大娘子說話頂用?!?/br> 顧翁咳嗽一聲:“都想岔啦!咱們大人心志堅定,凡是自己做主,不易動搖!還是想想要怎么求求垂憐大人才好?!?/br> 已得的想要更多,沒得到的反而沒有“等一等”的想法,想現在就得到一些。 “以往大家一樣,誰也不比誰高明,不過因他住在縣城,運氣好遇到了祝大人就比我們高出一截了,可不是他自己的本事。我來我也行!” “這不是沒機會么?” “怎么才能向大人表白我等也愿為大人出力、分憂呢?” “還是要讓大人看到我等的本領才好。大人最是公道,不會埋沒人?!?/br> “那也得有個事好叫咱們顯本事啊,什么事呢?” 幾伙人各自商議也沒商議出個什么結果來,林翁心里晃悠悠的也沒個準頭,一時想“前面肯定有更好的”,一時想“大人是不是沒看上我?” 晃悠悠地往家里趕,卻見他的小兒子跑了出來迎他:“阿爹!” “你那是什么樣子?穩重些!” “jiejie、姐夫回來了!” “什么?”林翁吃了一驚,“出什么事了么?” 小兒子道:“看著不像有什么壞事兒,jiejie在與阿娘、大嫂她們說話,大哥陪著姐夫,姐夫說有事兒要與阿爹商議?!?/br> 林翁道:“思城縣有什么事是與咱們有關的嗎?” 他女婿是思城縣人,實在是有些奇怪了。 “快!趕緊回去!”林翁道,“酒菜備下了嗎?將我存的那壇好酒挖出來!還有橘子!可算有一樣他也會說稀罕的東西了?!?/br> 第179章 拜訪 女婿是貴客。 林翁聽說女婿來了,不敢怠慢,且將同鄉會館之類的事情放上一放,一心一意好好地招待這位貴客。 父子倆到了家門口,果然看到外面有車有馬數目不少,幾個仆人在卸車上女兒女婿帶來的禮物。林翁宅院突然多了許多人頓時擁擠了起來,于是一些仆人就往外閑站。門房內,一個仆人倚著柱子在與別的仆人吹牛:“騙你們做甚?姑爺出手可大方了!我也有酒吃!” 林翁喝道:“你怎么來了?二郎呢?也過來了么?家里誰在看家?” 仆人吃了一驚,趕緊長揖行禮:“老翁!二郎也在里面,小人是跟著二郎來的。留了五郎在家看家?!?/br> 二郎是林翁留在鄉間守業的兒子之一,林翁自己帶著長子和幼子居住在縣城。他家人丁興旺,光活下來成年的兒子就有八個,自家人多就不用外人了,成年的兒子們也有看著鄉下田地的、也有在縣城里上學的。林翁也得意自家子孫多,也愁兒子太多家產不夠分要琢磨新出路。 所以女婿就顯得格外地值得親近了。 林翁正正衣冠、清清嗓子,將到正房時才放大了聲音說:“是賢婿來了嗎?” 里面他的女婿黃十二郎與兒子林大郎等兄弟幾個聽到了,一齊出來迎接:“岳父大人安好?!?、“爹?!?/br> 黃十二郎是個約摸三十歲的男子,微胖、挺著將軍肚,是個腰帶十圍的壯模樣。一條革帶系在大肚子偏下的地方,上面掛著好些配飾。他稍有點矮,五官端正,禮貌也周全。 林家一家都將他捧在手里,兄弟幾個將林翁與黃十二郎一起擁簇進了廳里,上面是翁婿對坐,下面是兄弟幾個陪著。 仆人重上了茶水,林翁問道:“賢婿此來,所為何事呀?” 黃十二郎在林家揮灑頗自如,他說:“正有一件事要拜托岳父大人,不知如何開口?!?/br> 林翁猜也應該有事,因為黃十二郎在思城縣的莊園十分舒適,想散心也是去府城、州城。林翁生日他也不是年年都來,在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日子里,過來必是有事。 林翁命人擺酒,說:“來,慢慢說?!?/br> 酒席是從黃十二郎一踩進門就開始準備的,一聲招呼便有小廝魚貫而入,抬桌子、安座席、擺菜肴,翁婿互相謙讓著坐了上席。林八郎執壺給父親、姐夫斟滿了酒才回自己的位子上,小廝們接過了酒壺。 林翁與女婿一同舉箸,林家兄弟才跟著提起了筷子。他們很快放下筷子,互相勸酒,又喝了兩杯才說入正題。黃十二郎再次放下筷子,擦著手對林翁道:“小婿想將戶籍遷來,再請岳父大人代為引見縣令大人與縣中士紳?!?/br> 林翁大吃一驚:“這是為何?” 黃十二郎帶點笑,從桌上拿了個橘子,道:“冬天的時候不覺得,現在倒覺得這是個稀罕物哩。岳父大人何必驚訝?小婿在思城縣與福祿縣都有田產的,說是福祿縣的百姓也不為過呀,不過以往戶籍定在思城縣,現在想換到福祿縣?!?/br> 黃十二郎家資巨萬、田連阡陌,他是家中獨子,叫十二郎是為討口彩,前面十一個全是jiejie。黃家在思城縣得有上百年了,一直是思城縣有名的富戶,不在思城縣娶妻而是娶了福祿縣的林氏,就是看中的林翁家兒子多。林翁十個兒子、三個女兒,活到現在的只有一女、八子,與黃家正好掉了個個兒。 這門親事,是林翁高攀了。 林翁還是覺得不可思議:“賢婿,你家在思城縣多少年了?怎么可以輕易拋棄祖業?” 黃十二郎發笑:“岳父哪里話?小婿不過換個戶籍,難道就是拋棄祖業了?我正要將祖業發揚光大哩!” “這又從何說起?賢婿你須得與我說明情由?!?/br> 黃十二郎也不隱瞞:“我看福祿縣令有點意思,比思城縣令有本事得多,到這里來不吃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