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乙女游戲的女騎士(繁-西幻NPH)、我,天煞孤星,愛好交友、靈顯真君、師尊好兇、師尊飛升我墮魔
		
		    再轉到內閣,交于東宮。    可太子殿下亦有自己的情報渠道,他避開內閣提早收到消息。    率先令南北鎮撫司以就地勘驗為由,帶人進駐黃粱縣。    對內的借口仍是發現上古遺跡,但隱瞞了上三品、以及龍血精金一事。    對外的理由則為黃粱縣發生奇案,有成了氣候的妖物作祟。    驚擾當地百姓,需要北鎮撫司查明。    因此,身為本地縣令的孔圓,只曉得對內的那一層。    而朝堂上的六部、內閣,所收到的風聲是對外的那一層。    不得不說,太子殿下的手段確實厲害。    這樣內外隔絕,足以保證墜龍窟的實情,短時間不會泄露出去。    “正事?”    孔圓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頷首道:    “下官這就讓人去案牘室?!?/br>    他心想,這位紀百戶還真是仔細入微,做戲都要做全套。    片刻之后,諸多卷宗與熱氣騰騰的飯食一起送來。    紀淵很清楚秦無垢的清冷性子,這位女千戶并不喜歡與閑雜人等相處太久。    所以單獨取了卷宗,再拿了一份干凈飯菜,端到廂房里面。    “百戶大人真是厲害,能夠將一匹胭脂烈馬調教服帖,實乃我輩楷模?!?/br>    裴途坐在外堂,低聲感慨道。    “你若繼續背后非議,小心百戶以后天天找你切磋武功?!?/br>    李嚴冷臉提醒道。    “咳咳,這不是隨口閑聊么?!?/br>    裴途訕訕一笑,捂著恢復如初的俊臉,轉而與童關說起北鎮撫司的其他趣聞。    廂房之內,秦無垢隨意坐在桌邊。    一只手支起下頜,側臉望向翻看卷宗的紀淵。    她略微用了一些飯菜,便就不動筷子。    武道三重天,經過換血、煉骨,鑄成法體之后。    對于吃食的需求,就沒有常人那般不可或缺。    縱然十幾個日夜斷水斷糧,也能保證體內生機。    “小冤家,你從這些文書里面能夠看出什么來?”    獨處之時,許是受到龍子血脈影響,秦無垢言語就較為放肆,全然沒有平日那般冷艷。    “洞天、遺跡的形成,通常會分為幾種。    一是前人開辟,殘留而下,這種只需要得到認可,便可以暢通無阻。    類似的例子不少,多被化為江湖傳說?!?/br>    紀淵頭也不抬,借著油燈光亮,飛快地翻動卷宗。    “比如大炎朝的時候,有個王府世子誤入‘瑯嬛福地’。    那是一座中三品的小洞天,其中有一尊玉像。    石壁上留有一行小字,寫著只有磕上一千個響頭,才算行過拜師之禮。    換作一般人絕然不信,反正死而不能復生,即便不磕頭,又能奈我何?    但那個王府世子有赤誠之心,當真磕足一千個。    結果當真有用,那尊玉像好似活轉過來。    演化諸多武功,傳授于世子,由此開啟一段縱橫天下的武林神話?!?/br>    秦無垢聽得津津有味,她從來不是耐得住性子,埋頭書山字海的大家閨秀。    平時舞刀弄槍,多過鉆研古籍。    像這等有意思的江湖掌故,還是頭一回聽說。    “這洞府主人也有意思,心高氣傲之輩,如何愿意對一尊玉人跪拜,必然扭頭就走。    而那些心思陰險的jian佞,往往都想著走捷徑,肯定也不會老老實實磕足一千個。    唯有至誠至性,帶有幾分癡氣的呆子才能做到。    正好合了洞府主人的心意?!?/br>    紀淵頷首道:    “所以這前一種洞天遺跡,主人坐化入滅之前,都會設置一些考驗或者歷練。    免得自己畢生的心血傳承,落入不合適的后人手中。    幾千年來的江湖之中,廣為流傳的奇人奇遇,什么掉崖不死,神功大成,    毫無跟腳的無名小卒,忽然成為一方霸主,大多與此有關?!?/br>    秦無垢嘴角勾起,纖纖玉指繞著青絲,罕見有些小女兒情態,繼續問道:    “那第二種又是什么?”    紀淵并未抬頭,好似視而不見,一心二用回答道:    “自然就像墜龍窟一樣,由于山川地勢,日精月華,龍脈變遷,陰世浮動,大兇天災……諸如此類的外因,所形成的一方天地。    這等洞天遺跡,往往最為危險,貿然進入,很容易平白丟掉性命?!?/br>    秦無垢挑起眉毛,眼中并無懼色,反而生起興致:    “為何如此?”    紀淵手指劃過卷宗,輕吐一口氣道:    “因為長年累月受到外因侵染,洞天遺跡的規則已經發生變化,與現世不同。    譬如,北鎮撫司的碧水宮,它原本是一條自上而下,滔滔不絕的通天大江。    后來為上古大能一劍斬下,化出千百支流,碧水宮就是其中之一。    相傳,那條通天大江水勢兇險,號稱‘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br>    第244章 懸劍橋下,龍影墜空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秦無垢娥眉揚起,似是有些驚嘆于天地造化之玄奇。    長萬里、寬八百的滔滔大河,卻連輕如鵝毛、蘆花也無法漂浮,這是何等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