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乙女游戲的女騎士(繁-西幻NPH)、我,天煞孤星,愛好交友、靈顯真君、師尊好兇、師尊飛升我墮魔
		
		    一頓威嚇之言,楊平張口就來。    景朝前后馬踏江湖兩次,他身為涼國公府的管事,怎么可能怕一個野狐禪!    老和尚持著那口破缽,平靜道: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老衲是不想施主……平白丟掉一條大好性命。    涼國公何等的豪杰,沙場上的百勝之將,大帳里的不敗之帥,何必與一個小輩為難?!?/br>    楊平似乎反應過來,猛地踏前一步,大笑道:    “原來是遼東泥腿子尋來的幫手?你既然知道,我家國公爺一生殺伐決斷,那就不該攔路、不該出手!    得罪涼國公府,自然要付出應有的代價!    紀九郎一個軍戶賤種,害了國公爺的義子,只用一條命來抵,還算便宜他了!”    老和尚沉默一下,似是無話可說。    低垂頭顱,锃亮的腦門上,十二個戒疤赫然醒目。    “果真是野狐禪,不知天高地厚,裝模作樣給自己燙十二道戒疤……”    楊平眉毛一挑,更加覺得好笑。    僧人出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剃度。    經過打坐念經的漫長學習,得到方丈、首座認可,    才能持戒,成為真正的和尚。    這時候,寺廟便會為其燙下第一粒戒疤。    持多少道戒,便燙多少粒,    以示心中之誠,修為之深。    其中最高,可達十二之數,此為“菩薩戒”。    意思是,即便證得菩薩果位,也只需要持那么多戒。    天底下,可持菩薩戒的僧人不會超過一手之數。    那都是足以被稱作“大羅漢”,“大菩薩”的佛門大德。    “老和尚,你這身武功難得,為了一個泥腿子淪為朝廷欽犯,可不值當。    乖乖讓出一條去路,我就當今日之事沒有發生。    否則,我持涼國公府的腰牌去報官,發下海捕文書,治你一個挑釁朝廷的罪名!”    若非這擋路的賊禿驢那一手擲飛蛟馬,過于驚世駭俗,楊平才懶得費這么多口舌。    他服侍涼國公已有十年,見得太多被朝廷打折脊梁骨的江湖中人。    其中不乏開辟氣海,凝練真罡的四境大高手。    為了保住自家門派傳承,心甘情愿做國公府養的狗。    “施主,請你繼續上路?!?/br>    老和尚思忖良久,似是無可奈何讓開身子,退到一旁。    “算你識相,記得把那頭蛟馬找回來,要不然,你吃不了兜著走?!?/br>    楊平心頭松了一口氣,眉宇間露出傲然之色,大步前行。    涼國公名聲在外,就連三教六統的門人聽到,也要給幾分面子。    更何況,是一個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野狐禪!    天底下不遵王法的江湖人,這幾十年來差不多死絕了!    “施主有一句話,也許說得沒錯,命確實分貴賤。    但在老衲看來,國公府的義子,并不比遼東軍戶值錢。    畢竟,畜生怎么比得了人?!?/br>    老和尚舉起那只盛過酒rou、裝過茶水的破缽,反手往下一罩。    遮天蔽日!    第125章 一國之家底,一人之家底    “一場飽睡,天都黑了?!?/br>    紀淵醒來,睜開雙眼。    窗外一片暮色,沉沉霧氣涌動。    他躺在重新拼湊、并不舒服的硬木床板上。    心想著,自己都是北衙百戶了,何時才能睡上舒適的軟榻?    等有錢了,怎么也得買一座大宅子,    養兩個可人的婢女,專門燒水做飯,打掃衛生。    然后還要招一個馬夫,伺候呼雷豹。    加上步入通脈二境,凝聚手脈、心脈,自己食量再增幾分。    靈藥、補藥,甚至于大丹……統統少不了。    而這些都要花錢!    那幾千兩銀子夠嗎?    怎么越算下來,越覺得捉襟見肘?    “怪不得老話講,一分錢難倒英雄漢?!?/br>    紀淵這才恍然發覺,他還不夠富足,并未實現財務自由。    自己一人尚且消耗巨大,朝廷若要供養出數以百萬、千萬的一境、二境、三境武者,又需要花費多少資源?    簡直無法計數!    維持一個疆域如此遼闊的龐大皇朝運轉自如。    那位監國二十年的太子殿下,    想必很不容易。    紀淵進一步再發散,朝廷馬踏江湖,破山伐廟,收天下之武功;    設立九邊軍鎮,扶持將種勛貴,開辟玄洲疆土……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軍國大事。    其背后的根本利益,恐怕都離不開“資糧”二字。    養馬的牧場,種植的藥田,打造兵器的礦脈,還有各類天材地寶……    皆為朝廷所需。    幾十年前,那些大宗門無不是聚眾上萬,甚至十幾萬雜役弟子。    且不交賦稅,占山圈地,劃分靈山大川,以武亂禁滋生暴亂。    因此景朝平定玄洲天下,驅逐百蠻殘余,即位正統皇朝之后。    第一個就拿它們開刀!    “難怪圣人即使頂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惡名,也要打仗。    只有拿下更多的土地,種更多的糧食,才能養活更多的人?!?/br>    前世的見識積累下,紀淵對于大局把握更敏銳,窺見幾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