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乙女游戲的女騎士(繁-西幻NPH)、我,天煞孤星,愛好交友、靈顯真君、師尊好兇、師尊飛升我墮魔
“滅圣盟那幫反賊很久都沒動靜了,這天下看似太平,但招搖山的妖魔,朔風關外的化外之民,遼東的百蠻殘余,還有野草一般難以根絕的邪派魔教……都是景朝的心腹大患。 本宮知道,自從圣人不臨朝后,這十幾年來中央勢大,邊關加劇,將種勛貴與兩座學宮的門生斗得厲害,反而導致地方空虛, 江南風氣敗壞,北地天災人禍,百姓并不富足,甚至有些苦不堪言……” 眉宇之間似有疲憊的太子殿下,欣賞著別有意趣的《十駒圖》,嘆息道: “論及治國手段,本宮不如圣人,有愧囑托?!?/br> 南衙的宋桓聽到這一句話,腰彎的更低,汗留的更多,只得道: “殿下言重了?!?/br> 敖景卻是冷靜,品出更深一層的意味,出聲道: “殿下……莫非要再啟京察?” 景朝立國之時,圣人定下三年一考,審視百官。 后來又改為十年一次,放寬許多。 距離上回京察,已經過去六年。 “一甲子的鼎盛國運,烈火烹油之下是重重危機、層層隱患?!?/br> 太子殿下轉過身來,點頭道: “本宮不止想審查在京之人,還欲派欽差巡視……四十九府的大小官吏! 大察天下!” 宋桓、敖景,兩人不約而同倒抽一口涼氣。 這件事若傳出去了,怕會震動整個朝堂。 十年一次的京察,已經讓文武百官慎重對待。 如今這一場大察天下,簡直像一柄懸于頭頂上的尚方寶劍。 “殿下須明白,推行此令,所要面臨的阻力應當不小?!?/br> 敖景rou山似的魁梧身子顫了一下,艱難說道。 他甚至猜得到,即使太子下旨,傳于內閣、六部。 估計也不會有人主動領下這份苦差事。 歷來京察,都是拉幫結派、鏟除政敵的好時機。 擔任的官員,皆為黨首,沒有例外。 原因無他。 位不高權不重,如何服眾? 壓不住人,就辦不好差,還容易捅出簍子。 但太子殿下提出的巡察天下之策,情勢比京察更為復雜,吃力不討好,肩上擔著極大地風險。 最直接的一個問題,三位藩王的屬地、屬官怎么查? 真發現問題,又該怎么處置? 再僭越些,假如查到燕王、寧王、懷王,蓄養甲士,私藏軍械,意圖造反呢? 不等報上去,小命就沒了。 況且,太子并未登基。 始終差了一層正統說法。 就像黑龍臺,這位殿下就無法直接調派。 只能與內閣商議,借圣人的璽印發一道諭旨,才能指使得動。 大權在握,卻有掣肘,便是太子面臨的一大難題。 “本宮心里明白,內閣、六部的尚書,都是察言觀色的老道人物,他們太懂明哲保身之理。 所以,這個欽差的人選不好挑?!?/br> 太子似是無奈,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敖景眉頭一皺,忽然有種不妙的感覺。 黑龍臺向來不參與朝堂議事,這位殿下為何要當面說出京察天下的想法? “本宮需要一把銳不可當的神劍!他底子要干凈,沒有投靠哪一座山頭,不會結黨營私。 性情要果決,不懼強權與顯貴,敢于叫板朝中任何人?!?/br> 太子望向南北衙門的兩位指揮使,輕笑道: “當然,武功也要高,保得住性命為上。 除了最后一條,敖景,你手底下好像有一個少年郎,其鋒芒無匹,可作這把神劍!” 敖景心里“咯噔”跳了一下。 紀淵? 殿下是沖著他來的? 難怪之前北衙傳聞,紀九郎受到東宮召見。 “黑龍臺中,南北衙門,人人皆可為殿下差使。 但是,紀淵……他才通脈境界。 真個要做欽差,可能走不出大名府就給人害了?!?/br> 敖景提醒道。 他對那個性情桀驁骨頭硬的遼東少年郎,印象尚可。 以緹騎之身對抗百戶,逼退千戶,且能安然無恙。 這份手段確實難得。 但武功不行,就難當大任。 “本宮只這么一說,京察天下事關重大,一時半會也定不下來。 今日是跟兩位指揮使提個醒,紀九郎這人很有意思,若他惹了什么麻煩,不妨給些看顧。 就當是,給本宮栽培人才了?!?/br> 默不作聲的宋桓率先道: “紀淵的二叔,紀成宗便在南鎮撫司當差, 這么一看,九郎也算是半個南衙中人, 微臣絕不會刻意刁難,或者施以打壓,讓他受半分委屈!” 敖景臉色一青,這廝話里話外分明在說,孟長河、林碌因為賣官,故意按住紀淵的那樁爛事。 他忙說道: “請殿下放心,紀淵既然是東宮要用的人,微臣必定不會慢待?!?/br> 太子溫和道: “麻煩兩位了,東宮還有軍機要務,不能久留,走了?!?/br> 宋桓、敖景直起身子,再行大禮: “臣等恭送殿下?!?/br> 第123章 第十一條命數,日行一善 “老和尚怎么連著兩天都不見人影?莫不是出城化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