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這個外室有點良心,但不多、重生后侯府夫人開始止損、狗狗眼、含梔、今日不宜晚安
或許有一天,自己老了,即將死去的時候,也會這么釋然地看著女兒,讓她繼承自己的一切吧…… 等等,不可能的,你想什么呢蔣明初,你女兒是個音癡! 她永遠也不可能繼承你的衣缽,她在你老的快死了,但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一下的時候,再氣一氣你,把你氣死倒是有可能…… 蔣明初抬頭看著天花板,聽著《牽星》,又感動,又無奈。 如果說《牽星》是無畏和傳承。 那么《拾星》說的就是牽絆與抗爭。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家人的牽絆更重要。 也沒有什么比中國人,更懂得抗爭。 這世界上,又有誰能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話? 這個國家,看起來溫和,不會張牙舞爪。 但北方的鐵蹄征服不了它。 列強的槍炮征服不了它。 金融的霸權也征服不了它。 它總會以自己的方式,卷土重來。 以五千年之滄桑,依然能夠一次次浴火重生。 每一次重生,都以壯士斷臂的決心,砍掉沉疴,重新發軔。 這首歌,就算是剝離了海盜的背景,如此聽來,依然那么的震撼人心。 在那近乎凄厲的副歌背后,是無盡的決心與力量。 正如那mv里的孩子。 盡管那時候的它如此的弱小,但他終歸會成長起來。 當初這首歌火爆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宣傳這么一首歌重創了東南亞的海盜,甚至重塑了海運秩序。 但此時此刻,剝離掉這一切,這首歌依然如此優秀。 谷小白重新發布的三首歌,給了人一個機會,重新思索這三首歌的主題。 重新思索它背后的東西。 再然后,就是第三首歌《歸鄉》了。 以蔣明初專業背景的身份,其實他覺得這第三首歌,是最贊的。 同一個旋律的不斷復用,卻是一層層推進,一層層遞進,不論是谷小白對聲音的處理,還是對編曲的處理,都絕對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這首歌真的已經不能算是流行歌曲,而是藝術歌曲的行列了。 一層層遞進的情緒,顯示著谷小白對情緒的處理,已臻化境。 簡單說,這是一首以蔣明初的專業素養,依然覺得可以吹爆的歌! 而這首歌的主題,是思念與歸鄉。 但它講訴的方式,卻是從另外一個角度。 唱歌的人,是在船上遠行的人兒。 歌詞的內容,卻是家鄉的人,在思念遠行的人。 這就形成了一個loop。 我念故人思啼血。 遠行的人,在思念故土的時候,忍不住想到家里的人,又想到家里的人該是如何思念自己,就更加傷神。 從來沒有什么人,像中國人這么眷戀故土,思鄉是從古自今的詩詞歌賦里,永遠的主題。 詩人已經念誦了無數遍,卻永遠也念不膩。 這是對故土深深的眷戀啊…… 這么多年來,不論中國人去往何處,可一旦老了,最期盼的就是魂歸故里,落葉歸根。 此時此刻,家財萬貫,權勢滔天,似乎也比不過故土的一瓢水,一捧土。 當《歸鄉》最后那歡欣鼓舞的最后一段落下。 安靜了幾秒鐘。 下一秒,最后一段,三部曲的第四部,終于響起。 第820章 乘風破浪的挽歌 一片安靜中,終于又有聲音響起。 似乎是海浪的聲音,又像是喧鬧的聲音,帶著一點點的沙沙聲,不知道是錄音條件不好,還是刻意如此。 然后,哀婉的旋律響起。 還是《歸鄉》的旋律! 只是,這一次的編曲,再次回到了最初的,最簡單的那種編曲。 只有鐘聲在敲響。 然后低沉的歌聲響起。 “窗外的野薔薇 早已開滿墻 遠行的人啊 何時歸故鄉 何時歸故鄉……” 無數的聲音,一個又一個加入。 高的,低的,亮的,啞的。 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最后一句: “何時歸故鄉…… 何時歸故鄉…… 何時歸故鄉…… 何時歸故鄉……” 聲音低沉、肅穆,帶著顫動人心的力量。 那一瞬間,蔣明初猛然坐直。 這是挽歌! 最后,這是一曲挽歌! 在《歸鄉》那激情豪邁,而又充滿喜悅的最后一段之后。 其實一切并沒有結束! 他們終于回來了。 但是此行已經一去經年。 所有人都回來了嗎? 沒有回來的人,他們又在哪里? 有人記得他們嗎? 有人思念他們嗎? 有人為他們寫下一曲挽歌嗎? 而這兩千多年來,無數的人前仆后繼地去往海外。 他們像是頑強的野草一樣,在海外扎根、生存、繁衍生息。 以一己之力,哺育了整個東方文明。 但是當他們老了,他們再沒有辦法航行的時候。 他們該怎么辦? 這么多年,無數的人思念著故鄉。 但他們卻最終沒有能回到故鄉! 這一刻,蔣明初的眼前浮現的,是《牽星》里,那位將寧愿與大船一起沉沒,卻不肯踏上異鄉土地的老人?;蛟S,他寧愿死,也要死在這艘船上,至少這艘船是故土的一部分。 這一刻,蔣明初眼前浮現的,是帶著全家終于在異鄉站穩腳跟,卻客死異鄉的父親。在臨死之前,他到底在想什么?有沒有想到遙遠的彼岸,等待自己歸去的父老。 這一刻,蔣明初眼前浮現的,是千千萬萬不知名的,凝望著家鄉卻終歸無法回去的魂魄。 他們的思念,像是一股無形的力量,此時此刻,徘徊在每一個聆聽這首歌的人的心底。 徘徊在這低沉的歌聲之上。 徘徊在這深沉的夜色萬家燈火之上。 徘徊在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不該被遺忘,也不曾被遺忘。 今日今時,有一個少年,用自己的歌聲,喚起了這一切的思緒。 蔣明初極少因為聽歌而表露感情。 因為聽歌對他來說是職業,他聽歌的時候,聽的不是這首歌,而是發聲、情感處理、旋律、和弦走向、編曲風格…… 但此時此刻,蔣明初卻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用理智的心態去分析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