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這個外室有點良心,但不多、重生后侯府夫人開始止損、狗狗眼、含梔、今日不宜晚安
“永樂大鐘?” 今天幫谷小白當導游的兩位歷史學教授,也獲得了谷小白的贈票,來到了現場。 他們倆在看到這永樂大鐘的時候,突然之間就走不動路了。 怎么回事?難道小白把大鐘寺的大鐘偷來了? 不,仔細看的話,并不是。 大鐘寺的那口大鐘,已經經歷了幾百年的歲月洗禮,成年累月的撞擊。 但是這口大鐘,卻是嶄新嶄新的,連點污漬、銹跡都沒有。 像是剛剛從鑄造廠里搬出來一般。 “這是永樂大鐘1:1的復制品?” “我怎么不知道,咱們什么時候復制過永樂大鐘?” “我打電話回去,讓他們確認一下大鐘還在不在!” 不行,怎么看還是覺得,這大鐘和大鐘寺的那一口,完全一樣嘛! 大鐘寺的工作人員,在接到電話之后,覺得這倆人簡直是傻了。 看看大鐘還在不在? 那可是一個46噸的大鐘! 難不成誰還能把它偷走! 不過在兩個人的堅持之下,他們還是去鐘樓里看了一眼,還拍了張照片給兩個人。 這邊兩個人,也拍了一張這口大鐘的照片發了回去。 兩邊的人對著手機上的圖片,發呆半晌,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真的是1:1的復制品?” 可這么龐大的鐘,怎么可能完全1:1復制? 鑄造過程中,總有許多的意外發生,不說別的,長安的那口景云鐘,比這個小了十倍,復制的時候都沒辦法做到1:1完全復制,尺寸上有著微小的差別。 如果不是旁邊還有保安守著,他們恨不得上去撞一下,摸一摸。 此時,兩個人就像是兩只長頸鹿一樣,伸長了脖子拼命看。 看著看著,谷小白的那位師兄突然一拍大腿:“我說剛才這孩子怎么在那里偷笑!感情他早就已經了解過永樂大鐘了!還虧我在旁邊介紹的那么認真!” 這孩子真壞! 蔫兒壞! 此時此刻,在旁邊認真看的,不只是它們。 還有一群從京大趕來的物理學家們。 現在,整個物理學界,對“鐘鼓之琴”的興趣格外旺盛。 他們伸著脖子,仰著頭,心中就只有一個想法。 這孩子……真的造出來了? 雖然只是半架,但是這才多長時間! “樣子貨,一定是樣子貨,只是擺在這里讓看看?!辈恢勒l,嘀咕了一句。 “肯定響不了?!?/br> “一響就露餡了?!?/br> 正如段桂新所說的。 其實,嫉妒谷小白的,看不慣谷小白的,遠不只是他一個。 而且…… 這“鐘鼓之琴”里,技術難度最大的“鐘琴”,怎么可能那么快就造出來? 而且這口大鐘……該不是塑料模型吧。 在他們或是震驚,或是審視,或是疑惑的目光之中,太陽漸漸落山了。 突然,一束光打在了舞臺上。 四周,粉絲們的尖叫歡呼聲,響徹云霄。 第462章 驚世鐘樂 不知道什么時候,谷小白已經側面對著觀眾,坐在了舞臺一側。 他的面前,擺著一個臺子,像是一家立式鋼琴,但是比立式鋼琴要大上兩圈,琴鍵的位置,是一個個的圓形短棍,經過了流線型的人體工學處理。 “立式鋼琴”的頂部,無數的線纜,連接到舞臺上方的架子上。 谷小白的兩手虛虛一握,對著面前一個琴鍵,輕輕敲下。 那一瞬間,圓棒形的琴鍵,扯動了背后的纜繩,纜繩穿過四五個滑輪,扯著一個木質的重錘,猛然砸下。 一個長達一米五,牢牢固定在支架上,幾乎完全無法晃動的甬鐘,被猛然敲響。 “咚”一聲,發音極為渾厚、圓潤的c4音高,就響了起來。 圓潤的鐘體共振,加上復雜、圓潤的整體共振,那音色響起的瞬間,在場的觀眾,就已經“哇”一聲,驚叫了起來。 這什么音色!好美! 這是編鐘的音色? 是的,這是編鐘的音色。 但卻又和傳統的編鐘音色并不完全相同。 傳統的編鐘,包括曾侯乙編鐘在內,因為體積的限制,在敲音比較高,鐘體比較小的上排鐘時,還會有一些不和諧的,像是敲打破鐵片的那種難聽的震動聲。 畢竟殼體震動,比弦震動復雜太多了,它的諧波太多,很難像弦震動一樣,自身泛音完美和諧。 如何發出好聲音,才是谷小白這次造“鐘鼓之琴”的最大挑戰。 谷小白嘗試了很多方法之后,終于決定,加大!再加大! 加大鐘體的大小,以加強其音量,同時也是加強聲音的穩定度,再通過加厚鐘壁,以調整音高。同時通過復雜的調音技術,將鐘體的波動,調整到最和諧的狀態。 這種加工技術和難度,幾乎已經達到了春秋時期的技術上限,谷小白甚至將許多明代的技術,拿到了春秋時代。 我要瞎搞亂搞胡搞!反正后面有秦始皇兜底! 焚書坑儒,坑一波焚一波,什么記錄都不會留下,完美! 先秦時代,就是這么任性。 但它的效果,是完美的。 此時此刻,這編鐘的發聲音色,其實已經接近圓鐘,只有在基音和幾個主要的諧波衰減之后,才能聽到拖拽著的小小尾巴一般的不和諧音。 這種不和諧,卻已經不是瑕疵,而是特色,是它音色的一部分,代表了它的身份,是編鐘,而不是圓鐘。 圓鐘的聲音衰減速度,不可能這么快! 而這,也是谷小白一貫的態度,傳承,但是從不墨守。 他要做的鐘鼓之琴,它是中國傳統的鐘與鼓最巔峰的狀態,但它們絕對不是幾千年前鐘鼓的拙劣復刻,它們是發展的,是可以跟上現代審美,甚至可以引領潮流的! 在前方靠近“鐘琴”的區域,是專門留給京大、答辯教授們,以及各路評審專家的。 兩個咸魚老師,此時此刻也坐在這里,他們身邊,是許多搞聲學的同行,雖然大家這次算是競爭對手,但畢竟這個學科很小,平日里參加各種會議,也是低頭不見抬頭見,早就已經熟悉了。 在這堪稱完美的鐘聲響起的一瞬間,他就聽到身邊,一連串的驚呼響起來。 “怎么可能?什么情況?” “假的吧!” “是不是擴音器的合成音?” “仔細聽,鐘在震動呢!” 外行聽熱鬧,內行聽門道,雖然這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絕對音感,更不要說像谷小白那么變態的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后1位。但是人類的耳朵,分辨“和諧與否”,是一種本能。一個聲音,入耳的一瞬間就足以聽出來。 對普通人來說,這和諧悅耳的聲音,入耳只是讓人覺得好聽,但對他們搞聲學的人來說,卻瞬間想到了無數的內容。 是的,正如他們之前向無數人強調的一樣,這“鐘鼓之琴”的機械設計不難,加工制造也不難,只要有錢就行! 難的是什么? 難的是調音! 人的耳朵,有時候駑鈍到分不清兩個音的高與低。 但它有時候卻敏銳到,比任何的儀器更能分辨音色的好壞。 入耳即知! 實在是太明顯了! 在坐區的側后方,段桂新嘩一聲站起來了。 什么情況? 這種調音? 谷小白他完成了? “不可能……不可能,只是一個鐘而已……” 調好一口鐘不難,難的是,把整個架子上,57個銅鐘的調音,而且其中有過半是一鐘雙音的調音! 就算這一個調的再完美,剩下還有56口鐘! 每一口鐘的音色都完美還在其次,關鍵是所有的鐘都要音準,要在調上! 鐘又不像是鋼琴一樣,可以通過緊或者松弦來調整,必須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