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更何況,有失必有得。 它們雖然失去了蘿卜那獨特的辛香辣味,失去了新鮮蔬菜的鮮脆水靈,然而只要再用水泡開,其質感就變得柔韌軟滑,不斷不裂,十分有趣,真的是脫胎換骨了。 也正因如此,這些丑了吧唧的蘿卜絲干才能被冠上“燕菜”的美名,就是說其形態、口感宛如燕窩。 這就是虞凝霜為劉太后壽宴設計的第一道菜肴,一道“假燕窩”。 其價格可能連真燕窩的百一都不到,但無論賣相還是滋味都極好,正符合劉太后的要求。 唯一的缺點,就是制作燕菜需耗費大量人工。 可是啊,對于這宮中的貴人們來說,人工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于是,這一道菜就算是完美無缺了。 虞凝霜頭回將這道牡丹燕菜制作出來那一日,貞兒剛好也在小廚房湊熱鬧。 她眼見著虞凝霜將泡發的燕菜擺到一個巨大的深盤之中。 燕菜重新泡開,已經重回透明,只是始終蒙著淺淺的白色,像是結了一層薄薄的霜。 它們雖然飽含水分,卻完全沒有新鮮蘿卜絲那支楞著張牙舞爪的模樣,而是軟綿綿地隨著虞凝霜擺弄。 貞兒老家本是養蠶的,她見了那一團團的燕菜,只覺得它們像是一團團已繅而未紾的生絲,看著就讓人喜歡的。 燕菜打底,而后圍著盤子一圈,被虞凝霜整整齊齊碼上了各種各樣的細絲。 有雞rou絲、牛rou絲、雞蛋絲、火腿絲、筍絲、各色瓜絲……竟足足有十多樣! 這些細絲顏色各異,質感不同,囊括了水陸之珍,匯集了濃淡之味,卻都被切成長短粗細統一的絲絲縷縷,間隔著顏色,碼在盤中。 虞凝霜特意挑了最大號的一個盤子,她雙臂都合抱不過來。 這樣,就能把所有食材完整擺上兩遍,更顯得色彩規整,氣勢龐大,更適合將這一大盤抓人眼球的牡丹燕菜擺在桌案正中。 既然叫“牡丹燕菜”,那牡丹自是必不可少,用大盤子的好處,也再一次凸顯出來。 碼過食材之后,中間自動空出來的圓形面積非??捎^,只擺一朵不夠遮蓋,于是虞凝霜干脆擺了三朵顏色不同的牡丹爭奇斗艷。 一朵是用嫣紅的蘿卜雕刻出來的,另一朵則是白蘿卜,花瓣皆薄可透光。最后一朵則是煎出薄薄的雞蛋餅皮,層層疊疊挽做花狀。 三朵花親熱地擠簇到一處,不分彼此,共同成為點睛之筆。 最后,將熬制了好幾個時辰的葷鮮高湯淋入,直到馬上沒過那各色細絲食材,這道牡丹燕菜便大功告成。 清澈而微白的高湯泛著濃烈的香氣,以及輕盈的水霧熱氣。前者直往人鼻子里鉆,后者卻像撒下的如銀月光一樣,不僅滋潤著各色食材,也將那幾朵牡丹花映襯得如綻霧中,嬌艷欲滴。 真真是誰見了都要情不自禁驚呼出聲的無比華麗的菜肴! 貞兒到現在都記得整個小廚房里此起彼伏的贊嘆聲,讓她深覺與有榮焉,連胸膛都不自覺挺起幾分。 等到虞凝霜請大家一同來品評試菜的時候,眾人卻又被這美味沖擊到說不出話來了。 真要算起來,這道菜中其實毫無名貴的食材,在這一眾跟著太后吃慣水陸之珍的人看來,本不該引起這樣的反響。 然而,以神來之筆點石成金,將尋常食材烹成佳饌,確實是虞凝霜所擅長的——貧窮的出身,開店的經歷,都讓她幾乎本能一樣,可以將食材的價值最大化,用十文錢做成百文錢的效果。 在這一點上,劉太后實在識人善用。 這道菜美就美在將各種食材和諧統一到一處,以醇厚的高湯讓它們彼此交融。 高湯再以白醋的酸、胡椒的辛調味,更是讓人胃口大開,自然穎異不凡。 順著那一勺勺溫熱的湯,絲絲縷縷的食材妥帖地滑下喉頭,讓人如同在春風中見證了全洛陽的牡丹花開。 這道菜被虞凝霜視作“湯羹”一類,因此才由她負責開發出來。 首次之后,她又微調了兩回,然后才呈給劉太后品嘗。 太后甚為滿意,直接通過,并將其定為宴席上湯羹的頭菜。 后來,虞凝霜又陸續做了幾道湯羹。 有魚片薄如蟬翼,湯汁奶白如云的云魚羹,鮮得人掉眉毛; 有西式的濃湯,用了金黃的南瓜和嫣紅的蝦仁,加上自制的奶油,做得醇厚鮮甜; 也有順應著金秋時節的中式甜水,栗子燜得軟而不爛,又有q彈的小珍珠芋圓,撒了糖桂花…… 甜咸皆備,道道精品,這樣下來,劉太后倒是難以抉擇起來。 畢竟不只是虞凝霜,御廚房也有許多菜品要上桌,而菜品的數量卻已定,不可無止境地增加下去。 忍痛斃掉兩道湯羹之后,劉太后忽然反應過來——所謂能者多勞,能者過勞,能者過勞死。 虞凝霜廚藝精湛,自然是觸類旁通,不止精于湯羹點心。 于是她增加了虞凝霜的權限,只說虞凝霜若是在葷素菜肴上有什么心得,也大可以呈進上來。 虞凝霜便也研究起了各類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