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更重要的是,禁中會從東華門外采買瓜果等入宮,這里自然便成為整個汴京最為繁華之處,永遠有最新鮮的水陸之珍,最時興的金玉之玩。 虞凝霜便安慰道:“往后,我說不定也要常在這附近采買。你們如果想見我,只來這處就可以了。我是進宮,又不是坐牢!” 眾人都笑,心里也寬慰不少。 很快,虞凝霜找到了接應她的兩個內侍和兩個小宮娥。 她出示了官印和那絲織花綾的委任敕牒,四人便依次行禮,將她簇著往宮門而去。 回首,虞凝霜能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流中,那唯有那十幾個人是靜止的,殷殷朝她瞧來。 他們高矮胖瘦、男女老少各不相同,正如同一顆一棵種類不同的樹,卻神奇地聚成一片小樹林,靜靜守望著她的前路。 虞凝霜莞爾一笑,朝他們揮揮手,而后大步朝前走去。 第120章 學宮規、初入宮廷 過了金釘朱漆的宮門, 虞凝霜的每一步便算是踩在禁宮當中了。 她低頭,見石板壁垣都雕有祥紋;仰頭則見飛檐似舒展的鳳凰羽翼,似乎山川眾生, 皆為其庇佑。 一俯一仰之間,這宮廷的華美威嚴已經淋漓盡致地體現。 前來接引她的這幾個小宮人,言談舉止間青澀怯懦,虞凝霜也不好多問。 只是他們行走起來卻整齊得像一個人似的,帶著虞凝霜走過長長的宮道。 七拐八拐之后,一行人到了太常寺。 虞凝霜身為光祿寺的待上任女官,連光祿寺的大門都沒摸到, 先被丟到太常寺……去學了二十多天禮儀和宮規。 想來也是, 像電視劇里演的那種, 隨便拉一個人便覲見天顏的事情, 是決計不可能發生的。 就連陛下要給新科士子們賜宴,只為這一面, 士子們都要事先被統一安排學習禮儀。 更何況, 是虞凝霜這樣要從此在禁宮中供職之人。 學習的內容非常繁雜,從衣裝妝容的規矩, 到問安祝膳的禮節面面俱到, 還有官家、太后以及各宮主位的喜惡習慣等等。 如今御座上那一位官家名諱“趙律”, 其后宮甚是充盈。 除了中宮皇后和四位正一品的夫人,婕妤往上的就還有八位,真真是環肥燕瘦, 柳夭桃艷。 只是關于各位娘娘的信息, 不可不說, 也絕不可多說,言而有盡, 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去摸索了。 當然,在這太常寺學習的遠不止虞凝霜一個,還有這一批新進宮的宮人,總計近百人。 只不過虞凝霜的情況尤為特殊。 照理說來,學習禮儀的都是剛進宮、還沒有資格去主子跟前侍候的“祇侯人”,以及各司局的低階女史,一個個都是十來歲的孩子。 唯有虞凝霜雖是個正經的女官,卻也是第一次來學宮規。 她的品級在那擺著,教習嬤嬤不能說一句重話,甚為尷尬。 好在,虞凝霜沒讓她們尷尬太久。 毫不夸張地說,虞凝霜本身的形貌討人喜歡,她又擅長籌謀與人打交道。 漂亮話一說,銀錁子一塞,十個里有八個都被她逗笑,剩下那兩個……多半是天生不愛笑。 如此,虞凝霜便更受優待一些。 嬤嬤們本來要給她安排單間居住,是虞凝霜深覺不好再搞特殊,于是自請仍是暫住在四人一間的居所中。 她的三位“室友”,是要入尚食局的女史。 都是擺弄飲食的,那便算是同道中人??! 虞凝霜本來頗為雀躍,想要與她們友睦相處,多聊聊天解悶兒。 然而,對方卻總是躲著她似的,匆匆不愿深交。 等到虞凝霜好好學習過宮中司局分布,她便明白那三人為何如此了—— 光祿寺和尚食局,既然都是負責宮中膳食的,自然便存在競爭關系。 整體來說,光祿寺統攬闔宮上下的飲食烹制。比如那重中之重的膳食中心——御廚房就屬于光祿寺。 同時光祿寺也負責各種盛大的禮祭、筵席等。 至于尚食局,很少直接涉及飲食制作,更偏向膳食的進奉、試毒等細枝末節之處。 單這樣看來,兩者好像不該有什么大的沖突。 然而……本朝可是留下了“三冗”這般罵名的朝代呀。官職之反復,官署之重疊,史所罕見,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對于帝王后妃來說,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之人,自然是多多益善的,恨不得每一件衣服、每一件首飾都有專人負責才好。 可對于宮中司局來說,職責分得越明細、越重屋疊床的,就越容易生出些攀比和不滿來。 就拿光祿寺和尚食局來說。 光祿寺配膳時會配酒,可尚食局中也有掌酒醞之事的“司醞”一職。 那么,該給主子送哪一邊的酒? 光祿寺會給各宮送去藥膳,可尚食局中也有掌醫藥之事的“司藥”一職。 真出了問題,算誰的? …… 就是這些小問題,漸漸蘊出大嫌隙。 得知這其中關竅之后,虞凝霜也不再強求與尚食局那幾位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