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虞凝霜一想,也對。 親緣關系,常以姻緣為基。 所以世人先說“父”,再說“母”,所以祖父的妻子便是“祖母”,“阿兄”的妻子就是“阿嫂”。 即便是最親密的母女關系,也要以生育和鞠養為前提。 可若說“姐妹”,哪怕初次相遇,甚至相看兩厭,只要同為女子,就可以叫上一句,叫出這一句天然的聯系。 虞凝霜霎時有些慚愧。她一個現代人,居然讓寧國夫人這土生土長的土著,打開了從未思考過的思路。 她若有所感,下意識一句“老夫人”剛要出口,就又被寧國夫人打斷—— “就說老身沒嫁人,沒、沒成婚,怎么就是夫人了?” 這酒還越來越上頭了,也上了舌頭,寧國夫人舌頭都有些打結,但是她緊緊拽著虞凝霜的手說話,興致愈發激昂。 “就不愛聽人叫我夫人!夫人夫人,那是‘夫之人’,和老身有什么關系?” 她這番話聽起來像是在胡亂撒氣,對“夫人”一詞的解釋,或許也有附會穿鑿的詭辭之嫌。 但有一點的真實性卻不容辯駁—— 那就是“夫人”最開始作為一個尊貴的女子稱謂,確實是為了稱呼那些尊貴男子的妻子。 《禮記》中以其稱諸侯之妻,《漢書》中以其稱列侯之妻,再往后,用法便更雜亂些,百無禁忌。天子姬妾、朝廷命婦、他人之妻……皆可以其稱之。 但無論聽起來多么客氣,多么優雅,多么悅耳,它總歸是在通過一個男子去定義一個女子,是將女子當做男子的附屬客體。 寧國夫人終身未婚,并非借助夫君之力,而是憑自己的醫術掙得誥命。 只可惜,她能獲得的最高的榮耀,仍是一聲“夫人”。 可她,明明有一個美妙動聽的名字——凌玉章。 瑯瑯誦玉章,勉力探希夷(1)。 “玉章”二字,訴盡道法玄妙,滿載詩文芳菲。 虞凝霜后來才知道,這個名字其實是寧國夫人自己起的。 她出身貧寒,父母可沒有給她起這樣名字的墨水。 后來她學醫、修道,在生老病死間感悟到虛寂空曠的希夷之境,這便給自己起了這個名字。 以己身經歷和期盼凝結而成的名字,忽然有一天,就永遠被一個金光閃閃的封號遮住了。 從此,無人在乎她姓,無人在乎她名,只知道她是天子親封的“寧國夫人”。 “還不如就叫我‘娘子’。起碼、起碼是個女娘的名字。是我阿娘的孩子?!?/br> 她又開始胡亂說文解字了,“什么夫人不夫人,這夫人誰愛當誰當。真以為老身稀——” “大娘子!”桔梗忙以絲帕給寧國夫人擦嘴,借著動作攔住了她的話頭。 那可是御賜的封號,怎可不始終感念?不始終恭謹? 這話說出來太過危險,萬一被有心之人聽到,便遺禍無窮。 桔梗冷汗直下,眼睛飛快將在場眾人掃了一遍。 吳徐二人和田忍冬、谷曉星,都又尷尬又擔憂——就是看到長輩耍酒瘋的神色,似沒意識到寧國夫人話中不妥。 唯二神色真正有異的便是虞凝霜和謝輝,一個若有所思,一個大驚失色。 謝家和寧國夫人向來親厚,桔梗并不擔心謝輝。至于虞凝霜……雖然對寧國夫人如此看重一個市井小娘子多有妒意和不解,但桔梗也知道虞凝霜不是亂說話的人。 無論如何,此地不宜久留。 桔梗便邊笑著說“大娘子您真是醉了”,邊要勸寧國夫人回府。 虞凝霜這也才注意到,寧國夫人的女使們,確實一直以“大娘子”稱呼她。而非和其他所有人一樣——與有榮焉地、小心翼翼地稱呼著那個御賜的頭銜。 想來,這也是寧國夫人,不,是她凌玉章凌大娘子要求的。 透過這一個小小的細節,虞凝霜隱約窺見到一點經年的委屈。 是的,委屈。 被天子賜了榮寵封號的凌玉章,卻委屈得像是沒有像樣兒名字的田六姐。 極致的兩端,卻是一樣的委屈。 也許正因如此,凌玉章才尤其理解田六姐請她起名的請求。 隨著恍然的明悟一同到來的,是難以言說的心疼。 從成為高貴的寧國夫人的那一日起,凌玉章就一定在期盼有人以平常心、以夷然意待她。 正是這一份心疼,讓虞凝霜不知天高地厚地下了一個決定。 她快步上前,攔住正迷迷糊糊被桔梗攙走的凌玉章,彎腰長拜,口中只道,“我、我愿拜您為義姐!” 在堂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這兩個人,還真是一個敢說,一個敢應。 而凌玉章頃刻笑開,她笑到每一絲褶子里都嵌滿了笑意,連聲稱“好”。 她掙開桔梗攙扶,又坐回了桌邊,如同孩童看著糖果一樣看著虞凝霜。 虞凝霜豁了出去,一鼓作氣,問,“不知……不知jiejie今年貴庚?” 她的聲音都打顫,覺得這話怎么說怎么不對勁。 凌玉章倒是答得坦然,“老身今秋,便要過米壽了?!?/br> 米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