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書迷正在閱讀:世子給我當馬夫[重生]、汴京冷飲鋪[美食]、我在無限游戲偽裝花瓶、位面:放棄繼承家產后,我賺翻了、別叫我歌神、這個外室有點良心,但不多、重生后侯府夫人開始止損、狗狗眼、含梔、今日不宜晚安
并不是什么值錢的東西,全是西北十地培育出來的好果子。 還有一些原本是汴京才產的果子,如今在西北也能種植。 自小在汴京長大的四王爺看得眼冒金光,這東西他喜歡啊。 他做夢都想再回家鄉,可惜這輩子是不成了。 兩人坐定,又說起重要的事。 沒想到三哥竟然退兵,看來是真的怕了你我,如此要不要乘勝追擊。四王爺說著,其實也有點猶豫。 三哥好不容易打七王爺,自己要是跟著打,再讓他調轉兵馬怎么辦。 紀岱直接道:萬萬不可。 自小十一過來,說話一直和氣,還是第一次說的這么確定。 紀岱隨后說出原因:三哥兵強馬壯,你我合力方能抵抗,若追擊的話,說不定會中了圈套。 便沒有圈套,咱們兩地的民生怎么辦,我的兵將出來也有月余,軍餉后勤每日花錢如流水。 想來六哥你這里也是如此。 朝廷又沒有撥錢,再打下去,咱們封地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馬上冬天,封地百姓也是要過年的,將士們也是要回家的。 屺王一字一句,說到了四王爺身后將士們的心坎上。 同來的四王爺手下指揮使,最近也吃了不少敗仗,手底下人心渙散,若再打下去,不管贏不贏,將士們都不好安撫。 再說,上次打贏的獎勵都沒給呢。 上個月工資都沒發,下個月還有勁干活嗎? 說到過年,更是讓本地指揮使點頭。 雖說他們這里沒有西北那么冷,但冬日還是難熬的,再不放將士們回家修補房屋,打獵補貼家用,別說打仗了,逃兵都會一抓一大把。 不說遠的冬日,九月十月,也是收獲的季節,大家還等著回家割麥子。 出來征戰的都是壯勞力,他們不在家,家里婦女老弱又要趕制軍需物資,還要收糧,哪有人手。 本地指揮使正想著,屺王也道:收糧也是大事,想來本地麥子也該收了,還是讓將士們休整休整,攢些過冬的糧食吧。 這下,連四王爺身邊的本地知府都看過來。 這些事對四王爺來說,是一問三不知。 畢竟他從不了解什么民生,問他麥子幾月種下,幾月收獲,他要是能知道,那才見鬼。 再說,知道歸知道,能跟戰事聯系到一起,還能理解兵將,又是一回事。 眼前的十一王爺年紀雖小,對民生卻是了解的。 四王爺還在點頭,小十一詳細說著,他也覺得是那么回事。 所以意見就是,不打。 這讓四王爺本人也松口氣。@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不打好啊,不打他也輕松。 那既然這樣,咱們就不打。四王爺說著,嘆口氣,世事艱辛啊。 這話讓眾人側目。 你一個王爺,有什么艱辛的,什么都不用管,只知道贏了輸了,卻不知道怎么贏的怎么輸的。 就在大家松口氣時,紀岱卻又道:只怕沒那么簡單。 一句話提起眾人的胃口,紀岱也不賣關子:想來三哥去打南邊的七哥,對咱們這邊兵力就空虛了。 估計皇上會讓咱們跟七哥南北夾擊,拿下三王爺。 也就是說,還要打? 這,這還要打?四王爺抱怨,朝廷不給錢糧,怎么打。 本地指揮使實在受不了,拱手問了年紀比他小的十一王爺:屺王殿下,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靠近三王爺封地的城池,先戒備著,若朝廷真的讓打,咱們去探探情況。 剩下的大半人手,還是回家收糧吧。 指揮使還在琢磨意思,當地知府率先明白過來:多謝屺王指點! 四王爺還一臉蒙。 說白了,裝裝樣子給朝廷看就行,裝作一副進攻的模樣,既應付了上頭,也能休養生息。 沒人想真的打仗。 特別是四王爺的封地。 平時六王還好,不過吃吃喝喝,就是個標準的閑散王爺。 真打仗了,既要不來物資,也調不來兵將,一切都要知府跟指揮使cao心。 這種情況下,本地官員還是不想打的。 幾個王爺打架,跟他們有什么干系。 四王爺在家臣的解釋下,徹底明白,看向小十一的目光,竟然像看到救星。 不管怎么樣,他這沒事就行。 弟弟對他還那么好。 剩下的,就是商量雙方怎么防御三哥那邊了。 有了前面的鋪墊,四王爺知道小十一人很好。 本地知府指揮使知道十一王爺有能力,防御布置自然聽了紀岱的建議。 紀岱會在這邊常年部署五千兵力,三個月一輪換,全都是精兵,保衛四王爺城池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