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書迷正在閱讀:世子給我當馬夫[重生]、汴京冷飲鋪[美食]、我在無限游戲偽裝花瓶、位面:放棄繼承家產后,我賺翻了、別叫我歌神、這個外室有點良心,但不多、重生后侯府夫人開始止損、狗狗眼、含梔、今日不宜晚安
紀岱跟皇上的關系還好,可他就不同了。 去年卸了兵權,今年他要趕緊招募私兵。 可他的十幾個封地,每年的稅收竟然越來越少,不管怎么加稅,下面都收不上來。 稍微打聽就知道,他無兵無權,朝廷又喜,原本卑躬屈膝的各地官員,不知道得了哪的命令,竟然強硬起來。 如果說十一王爺是從無到有,那他就是從有到無。 二王爺自然心有不甘,以前對方看著他有兵的份上,每年兩稅給的及時。 現在呢? 現在就差把他趕走了。 就連他所在的岐州州長,對他也多有怨言。 最大的怨言就是,岐州的許多百姓,如今都跑到秦州生活了。 如果說隔壁的原州府一直富裕,一直吸引人過去,那遠一點的秦州是最近幾年好起來。 很多岐州過不下去的人,都跑秦州了。 說是秦州稅收合理,官員治理有方,還有說什么執法嚴明,不欺壓百姓。 這些優點加起來,足以吸引很多無地的百姓。 近些年二王爺封地下面無地的百姓又連年增加。 今年更是要征兵。 俗話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這當的還是私兵,很多人戶都在離開。 @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這樣下去,岐州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差。 岐州州長本就知道,這地方原本便是劃給屺王的,如果沒有二王爺來搶,只怕他們岐州也能發展的很好。 就說岐州隔壁小縣,得了屺王的指點之后,竟然開始燒瓷器了。 開始說是怎么做都不成,屺王撥了些人過去,沒多久,就有上好瓷器出來,比之百年老窯燒制的都好。 現在很多商販都去搶購,不到半年時間,人家已經出貨幾萬件瓷器,眼看著富裕起來。 就算是這樣,屺王還派人過去,要求他們每年的糧食生產不能低于多少,更規定每家只能出一男一女出去燒瓷器。 這樣做的原因,自然是不能讓當地為了燒制瓷器,把糧食給忘了。 可謂想的面面俱到。 一切都有規劃。 哪像他們這,除了要錢,就是要錢。 所以現在二王爺倒霉,他看的心里別提多爽。 二王爺的倒霉,自然是因為皇上那邊的問題。 皇上的理由也很充分,大概是,老十一那邊的稅收都增加了,你們也加一點吧? 二王爺當場就想說,他多給稅收,那是因為要接回他老娘。 自己呢? 自己老娘早就沒了,他又不接。 話是這么講,但皇上確實找到一個好理由。 這理由還用在了不止一個王爺身上。 但凡跟不巴結他的王爺都收到這封文書,巴結他的呢?則直接下命令。 紀岱聽到的時候都有些驚訝。 順便深吸口氣。 別的不說,他這仇恨在兄弟之間算是拉滿了。 要是有腦子的,大概也能明白這皇上故意的。 但就算是故意,該遷怒應該還會遷怒,誰讓事情因他而起。 跟西北十地接壤的,一個二王爺,一個四王爺。 二王爺不用多說,不服皇上,四王爺還是服氣的,性格也軟。 紀岱如今也不當回事的。 剩下脾氣硬,又想找他麻煩的,都距離他很遠。 便是寫文書過來陰陽,他也可以讓巫新祿再寫文書陰陽回去。 只要不影響他們的發展,那一切都好。 等到紀岱生辰的時候,確實有不少王爺送來賀禮,紀岱照單全收。 其中老三跟老五的賀禮珍貴一些,里面還問了他接回母妃的訣竅,看來也有想法。 剩下八王爺的賀禮最輕,語氣里非常不忿,大意是因為你,所有封地都要加稅,你為了盡孝,就讓自己封地的人受苦,算個王爺嗎。 紀岱想想自己封地的情況,再想想實際給朝廷的稅收,其實真的不多。 具體數字只有他自己知道,還不是大家以為西北寒苦,所以給的多了些,你們是一點也不了解西北的發展啊。 @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剩下的人則是平平,但這是他們頭一次專程給屺王送生辰賀禮,以后紀岱也要安排這些事了。 先皇也是,生了這么多兒子,每年互送禮物都要費不少精力。 但這也證明,其他王爺已經不把紀岱當做之前的小十一看待,他已經是真正有些實權的王爺。 這些看法紀岱并不在意,給老三,老五回的消息,真摯講了自己的做法。 八王爺那邊,則給了幾種莊稼的培育方法。 別人問他什么他就答什么,還有比他更真誠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