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書迷正在閱讀:世子給我當馬夫[重生]、汴京冷飲鋪[美食]、我在無限游戲偽裝花瓶、位面:放棄繼承家產后,我賺翻了、別叫我歌神、這個外室有點良心,但不多、重生后侯府夫人開始止損、狗狗眼、含梔、今日不宜晚安
但秦州的豐收也讓人知道,只要做好水利, 伺候好莊稼,產量會提高的。 說起來簡單, 可農業是一門實打實的技術活,沒有一定的底蘊,一定的知識, 怎么可能種出好莊稼。 一時間,被各地冷落近一年的肥料人才跟建造人才,重新被領到各州州長面前。 別管這些官員是不是真的重視種田,但想要高產, 想要更多稅收, 那肯定沒問題。 紀岱早就給過他們人才,但大多都不重視。 畢竟,誰知道是安插的眼線, 還真給了技術人員。 現在知道秦州夏收的場景,其他各州官員總算明白屺王想要的是什么。 更知道他的能力到底有多強。 各地準備著夏稅的車馬, 就連最遠的涼州州長都已經動身,他們會在六月底前到達。 最先抵達的, 自然是益州的州長王石。 王石最近忙得厲害,紀岱對官員的考核文書也發到他那邊,一條條一道道,全都是考核標準,也是他要做的事。 他不僅要應付這些事,還要跟之前那些jian商擺脫關系。 王石的突然跳反,讓那些糧商根本避無可避,證詞都不用,全都捉拿歸案,審理跟判決的過程出奇地快。 畢竟他也在這一環,需要讓這些jian商快點閉嘴。 這自然引來其他合作伙伴的不滿,很多人主動遠離。 遠離就遠離吧,他們死,總比自己死要強。 處理完糧商,他的名聲好壞參半。 接下來還要用糧商們的銀錢去修水利。 益州的司農官被喊過去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作為益州司農,他們部門被冷落多年,州長只重商賈,不管農業,也不是一天兩天。 現在突然說,這錢要修水利,要買農具,都快被嚇死了。 王石讓他快些出個文書出來,要告知修多少水渠,買多少農具,耕牛驢子需要多少,他會找商船商議,用便宜的價格買下。 這話一出來,那司農竟然早早準備好了。 閑了這么多年,他沒事還真琢磨過這件事。 那王石看得膽戰心驚,剛想把這人藏一藏,這種人才一看就是屺王會喜歡的。 偏偏刺史柳云虎在,拉著這司農問東問西,顯然會把這件事告知屺王。 王石隱隱感覺,他這州長的一言堂,已經分化瓦解。 果然,這次要去秦州送夏稅,屺王點名要這個司農跟著,明顯要問話,還要提點。 恨的王石牙癢癢,只能認真做事。 紀岱心中明白王石所想,也確實要提拔益州司農。 自然要表明,跟著他做事的,不會虧待,王石不是個蠢人,肯定知道要怎么做。@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益州官員到達,接著便是附近的隴州州長以及刺史。 隴州之前跟紀岱有過接觸,這位州長屬于有心無力型,跟著的刺史能力也一般,所以隴州一直平平。 紀岱要說的,自然是按照秦州的治理方法,別的不說,依瓢畫葫蘆,總能好一些。 剩下的岷州,鄯州鄯城,河州,松洲,官員也陸陸續續過來。 秦州一時間,成了整個西北最熱鬧的城池。 不過這里面大半官員還是走個過場,摸摸情況。 特別是原州府老州長跟涼州州長過來,一進秦州,特意放緩腳步。 從農田到房屋,再到當地百姓,他們都看的很仔細。 原州府不用說,西北中心,最富裕的西北州。 涼州則正好相反,在最西北的地方,屬于承凌國的門戶,那邊風沙霜雪極大,城中一半人是軍士,另一半人要么是本地人,要么是軍士家屬。 鎮守邊關,何其艱辛。 這兩個州長遇到,彼此倒是和氣,都明白對方的重要性。 涼州州長還暗暗對原州府老州長稱謝,別看現在才六月,到冬日的物資已經要準備了。 涼州九月大雪,不備好御寒物資絕對不行。 看來今年的冬日物資,原州府老州長依舊會低價提供。 朝廷多年不管,西北各地早就有自己的習慣。 若非如此,也不能撐這樣久。 原州府老州長今年已經六十九,按理說應該退下,可整個原州府無人可以接替,他又是西北各地年紀最大的州長,人也還和善,故而都尊稱一聲老州長。 這位老州長開口道:你父親身體可還好。 涼州州長倒是年輕,今年不過三十,他的父親就是鎮守涼州邊關的大將梁不同:他身體還行,只是擔憂西北局勢。 您也知道。涼州那地人煙稀少,每年所種糧食,所收稅款,勉強夠當地將士使用。 邊關要塞,每年朝廷給的銀錢就很少。 如今卻還要拿出來一部分給藩王,涼州官員自然不滿。 故而,他帶來的稅款也是最少的。 涼州跟岷州那邊情況還不同,甚至連私底下的貿易都不能做,艱苦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