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因為走神,沈登科差點說錯詞,好在他及時挽救過來。 “此,特予正禮明典, 成人笄禮開始, 奏樂!”沈登科看著那白衣女子,說道。 笙簫管笛齊奏, 古箏聲聲相配。 在一片奏樂聲中,許嬤嬤朗聲說道:“請贊者入席?!庇挚聪蚝笤鹤邅淼氖虝?,把點燃的火折子蓋好,放于托盤上,交給侍書,讓她跟著沈登科入席。 侍書跟著沈登科一道入席,遞上托盤。 沈登科深呼吸三次,方才平息了見過白衣女子后亂掉的思緒,他打開火折子,吹出火苗來,躬身點燭燃香。 “請及笄者父母入席?!?/br> “請賓客有序入席?!?/br> “笄禮開始,請笄者出東房?!?/br> 身為主持的沈登科先走出來,用盥洗盆凈手之后,含笑看向東廂房。 只見東廂房門口,身穿一套青衣童子服,腳踩白布鞋,頭上扎著童女雙鬟髻的沈溫婉從房間門口,在眾人觀看的目光里,施施然地走了出來。 而與此同時。 東城門兩側,有兩座高聳入云的瞭望臺。 此處原是用于軍事觀察的瞭望臺。 臺下有重兵把手,臺上亦有士兵站崗巡邏。 今日東門值守的官吏是蕭鶴。 他身高八尺,穿著精裝鎧甲,正一手搭在腰間的寶劍上,身后跟著一隊巡邏兵,站在城頭上來回走動,巡視四周。 “蕭校尉,快看!”有士兵喊他。 蕭鶴定睛一看,只見一里開外,兩匹駿馬正快馬加鞭地朝東門奔來,離他越來越近。 那打頭的駿馬上,穿著四爪金絲蟒袍的不是別人,正是鎮北王陸棣。 蕭鶴心中一凜,畢竟,鎮北王連朝服都來不及換下,就匆忙趕來城門口,難道是……有重要軍情? 思及此,蕭鶴不敢再耽擱,立刻領著巡邏兵下了城樓,見陸棣已經勒住韁繩,翻身下馬,他立刻抱拳上前:“王爺!” 陸棣嗯了一聲,似乎沒空搭理他,徑直上了樓梯,朝瞭望臺的臺頂疾步走去,而跟在他身后的是大將軍謝玉。 蕭鶴跟上謝玉的步伐,忍不住低聲打探:“謝將軍,末將瞧王爺朝服未換,面色匆匆就上得瞭望臺去,不知是有何重要軍情?” 謝玉亮出手中的單筒黃銅瞭望鏡:“王爺確實有要事,需要借瞭望臺一用,不過……” 他看一眼蕭鶴身后跟著的巡邏小隊:“蕭校尉,你們不用跟來,繼續照常巡邏城門,檢查來往行人便可,不用跟上瞭望臺?!?/br> 蕭鶴聽罷,頷首道:“末將領命?!?/br> 他倒是不再跟著,調轉步伐,領著巡邏隊繼續值守去了。 此刻,陸棣已經登頂瞭望臺。 他右手一抬,謝玉把瞭望鏡遞他掌心。 陸棣握住瞭望鏡,黃銅色的鏡頭朝著順天府長街的方位看去。 只見穿著一身童子服,梳著童女雙鬟髻的沈溫婉從東廂房走出來,先朝著父母的方向雙手作揖,彎腰一拜,再朝著正賓作揖相拜,而身為正賓的二姨母張靜雪也微微低頭,回了一個小禮。 沈溫婉行完禮,由許嬤嬤引著,跪坐到正席上。 遠在瞭望臺上的陸棣看著遠景,原本繃了一路的心弦總算放松下來,好在,沒錯過她的及笄禮。 場內,許嬤嬤唱道:“請正賓凈手,贊者為將笄者理妝?!?/br> 侍書端上盥洗盆,身為正賓的二姨母張靜雪低頭洗手,而身為贊者的許敏則走上正席,站在沈溫婉身后,為她整理好發髻。 這時,侍書換上裝著羅帕和發笄的托盤,走去正席。 二姨母張靜雪取過托盤上的羅帕,擦干凈手上的水漬,走到沈溫婉跟前,唱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br> 她說罷,抬手去開托盤上盛放發笄的錦盒。 只見盒子打開來,紅絨鋪底,上置一枚通透的白玉發笄,發笄頂端的桃花半開,粉玉晶瑩,栩栩如生。 饒是張靜雪做了十多年的官夫人,見過不少的好玉。 但此刻心中依舊忍不住驚嘆一句:這白玉發笄當真是水頭和成色都極好的! 張靜雪取出盒子里的發笄,把沈溫婉原本的雙鬟髻放下,給她梳了個象征成人的元寶髻,插上手中的白玉發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 身為贊者的許敏上前,跪坐在沈溫婉身后,象征性地給她正了正發笄。 方才離得遠,她沒有看清楚。 此刻近看這發笄,通體透亮,入手暖膩,卻是上乘的好玉! 許敏尚且來不及多想,侍書已經端著盛放素衣襦裙的托盤走到她跟前。 她立刻回過神來,按照原定流程,取過托盤上的素衣襦裙,扶起跪坐著的沈溫婉,陪她一道去東廂房換衣裙。 雖然離著遠,但握著西洋瞭望鏡的陸棣,還是一眼就分辨出了,剛才沈溫婉戴上的發笄,是自己贈送的白玉桃花笄。 他的嘴角微不可察的翹起。 謝玉一旁站著,等的有些無聊。 他從懷里摸出一個瞭望鏡,只這個瞭望鏡比陸棣手中的小了許多,但卻是個雙筒瞭望鏡。 比起陸棣筆挺如松的身姿,謝玉則是風流不羈地半倚著高臺,一手撐著下顎,另一手舉著瞭望鏡,百無聊賴地透過鏡片巡視四周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