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如膠似漆(NP 校園高H)、我在古代靠種植藥材發財致富、[快穿]小少爺靠美貌橫行全系統、重生后她以殺證道、一力降十會、末日女主挨cao記(NPH)、惡毒女配依舊選擇惡毒(西幻NP)、潮汐·刑偵
他們會將茶樹鋸斷,并?在茶樹墩上放置一塊巨石,這樣以來樹冠在生長?的過?程中,就會自然而然地開散起來,行程巨大的彭冠,一來方便采集,二來也會讓枝杈更多,同時提高了產量和生活效率。 這些茶樹從小就經過?多次整修和調整,一直到長?大,自然就比別處要長?得好很多,尤其?是比那些野蠻生長?在山林里的(比如瀾蒼)產量也高,質量也好。 在此基礎上,這里的居民還會給茶樹施肥。 用原始思想來看?,茶樹其?實算不得一種作物,很多當地居民和茶樹往往是一種共生關系,看?天?吃飯,哪年?收成好、哪年?收成不好全看?茶樹自己長?得怎么樣。 但景星人不僅會修葺茶樹,還會施肥,而且他們經過?很多次摸索,知道茶樹不能施化肥,否則會影響土壤的酸堿度,還會使得土壤板結化,因此他們施的都是自制的農家肥,這樣進一步提高了茶葉的產量,而且會讓茶樹生長?的特別旺盛、健康。 除了種植文化之外,另一種文化就是個?人茶園的文化。 在景星,茶園并?不是大片的——這也是楚孑初到三康茶園感覺有些失望的原因——而是存在于?各家各戶的后院里。 每家種的可能都不多,最多也就是百十來棵,但家家戶戶都在種,而且是從祖輩就開始種植。 他們不僅會種茶樹,而且各家各戶還會種不同的茶樹,在不同時期也會種不同的茶樹,這樣一來保證了當地的茶樹基因多樣性,不會造成同質化的繁衍現象,還豐富了茶葉的種類,說是“茶樹博物館”也不為過?。 在這兩種茶文化的加持之下,這里的茶樹真的很難長?得不好。 楚孑聽完也是打心眼里感到佩服。 這些文化源遠流長?,可以說完全是景星的居民在成百上千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文化,卻蔭蔽了一代又一代的景星人,讓他們過?上了現在富庶的生活。 楚孑他們又在當地逛了逛,真的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茶園,而且每家都不一樣。 李文驕傲地說,要想把這里的茶園看?遍,恐怕得花上好幾?個?禮拜。 但楚孑他們沒有那么多時間?,因此也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下。 他覺得這種方式非常好,也可以應用到清源村的古茶樹種植上,收獲頗豐。 第151章 楚孑和溫如玉在李文的帶領下, 不僅把三康茶園都逛了,也把景星一些農戶家的小茶園也都走了一遍,收獲頗深。 這里家家戶戶都有種茶, 而且漲勢都很不錯,也有很多山上的古茶樹分?成了片區被大家所包辦, 因此不僅是各家后院的茶, 就連山上的茶樹都長得非常好, 盡管做了矮化, 但并不過分?。 這些地?方他們就逛了兩天, 再之后的一天, 他們這次墨江之行的目的地就只剩下一個了,那就是著名的米地?。 米地?茶在全縣乃至全國的比賽中都屢次收獲金獎,比三康茶園還要更出名一些,他們這次來到墨江,便一直在聽說米地?茶的名字, 現在終于有空親自去看一看了。 米地?雖然名叫“米地?”,但其?實?和大米的種?植沒有什么關系, 主要發音還是來自于少數民族的發音有關。 相傳在清朝時期, 米地?還不叫米地?, 而是有一個很少數民族的名字(具體叫什么已經不可考了),當時當地?有一個鄉紳和紫金城莫名其?妙的有些親緣關系,于是忽然興起,就把當地?的茶葉進獻給了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喝完以后,覺得這茶特別好,比他以往喝過的茶都不一樣?。 清朝時期比較流行的就是綠茶和烏龍茶, 但米地?的茶是普洱,茶香氣非常濃烈, 而且特別持久,聽說康熙帝睡了一覺醒來唇齒中還都是茶香,所以印象極為深刻。 于是,康熙帝一開心,就給這個地?方賜了個名字,用的還是他兒子胤禔的名字類似的“乜”字(古音),可見他對?此地?茶葉的喜愛。 而“乜地?”這個名字比較生僻,再加上這位皇長子的命運也非常悲哀,當地?少數民族居民為了避諱,又有些口?音,口?中讀著讀著就成了更為通俗好懂的“米地?”。 當然了,這是“米地?”一名來源的比較官方的說法,還有很多更為接地?氣的說法,比如說因為清朝時候這里的茶葉走紅,大家覺得這茶不僅香氣四溢,還有一股淡淡的米香,所以叫“米地?”; 還有說因為康熙皇帝當時喝了這個茶就被迷倒了,所以叫“迷帝”——現在還真有人在當地?把“迷帝”這個商標名稱給注冊了。 不過這些都不怎么靠譜,一來是因為米地?茶雖然香氣很好,但經過后世?很多人品嘗其?實?并喝不出來什么所謂的米香味,至于最后一條傳聞,康熙皇帝不知道喝過多少名貴的茶葉,要說喝完米地?茶就被“迷倒”了,還把“迷帝”的名字流傳了出來,那就太夸張了一些。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茶里加了什么蒙汗藥呢。 但無論是哪種?傳言,都能看?得出來,米地?的成名與當地?的茶有關系,甚至可以說在米地?的茶出名之前,這里似乎沒有名字。 楚孑最愛做的事就是考究,因此在聽到這些傳說時也難免認真考究了一番,發現這些傳聞并不是沒有道理,至少在米地?之前沒有正式的名字這一點上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