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畢業生通常是比較搶手,即使社會結構是2%富人,98%的窮人比例,有錢人的數量還是很多。大部分的英國富豪基本上都要標配最少一名管家。以黛西為例,在大學期間已經與波父的管家見過面,畢業后入職波父家成為實習管家。先從管理莊園雜物,生活必需品等入手。進而開始接觸和接待重要客人,安排老板的一些生活,進入管家圈和同行進行一定的信息資源互助。比如要辦一個派對,你沒有經驗,同行可以提供經驗,出借設備,甚至可以派人來幫助你。波比自己居住后,黛西就正式成為管家。 黛西的同學為一位伯爵夫人工作。五年前伯爵去世,其長子繼承伯爵之位后與他的后母,這位伯爵夫人斷絕聯系,伯爵給伯爵夫人留了一些遺產,加上保險金,伯爵夫人生活還不錯。 伯爵夫人住在某小鎮郊外,這塊小封地屬于伯爵所有。雇員七人,四名侍女,一名管家,一名司機,一名園丁。伯爵夫人對雇員不錯,大家日子挺好過,在鄉下生活比較安逸。 五天前管家感覺不太對,召集眾人盤點一些銀燭臺等器具,還詢問伯爵夫人,未發現有東西被盜竊。但在這里生活了十年的管家仍感不安,她認為要么有外人進入小莊園,要么是有內人違反規矩。比如在伯爵夫人入睡之前,管家會檢查臥室門窗窗簾。在第二天早上管家叫醒伯爵夫人時,卻發現窗簾沒有放好。管家自認為自己不會在這些細節上出錯。 其次是三樓伯爵夫人臥室門口附近發現少量泥土。伯爵夫人到三樓后都會換上舒適的鞋子,要么是伯爵夫人自己沒換鞋子,要么有人穿著帶有泥土的鞋子在伯爵夫人臥室附近出現。 最后疑點還是伯爵夫人的臥室,有一天伯爵夫人參加一個社交晚宴,留在倫敦過夜。管家按照慣例整理好房間后離開。第二天管家開門,侍女更換臥室鮮花和水果時,管家發現有一個抽屜沒有關嚴實。這個梳妝臺抽屜內放置了一條白金項鏈,不過項鏈還在。 伯爵夫人今年才三十五歲,經常去倫敦游玩,365天在家過夜次數遠低于不在家過夜的次數,甚至有時一周不見人。管家懷疑伯爵夫人認識不良男子,不良男子到伯爵夫人家盜竊。為此管家在昨天安裝了一個小機關。伯爵夫人臥室有一幅伯爵夫妻油畫,油畫后是一個保險柜,里面放置了不少值錢貨。從現金到首飾都有,還有期票等值錢東西。 通過小機關管家發現油畫有被移動的痕跡,這時候她不知道怎么辦。于是聯系了黛西,黛西認為在沒有丟失貴重物品情況下報警并不合適,也不排除是莊園內的工作人員所為。黛西建議找人查一查,再確定是否向伯爵夫人說明。 梁襲拿手機開導航計算時間,只要在莊園花費不超過三個小時,自己可以趕回來接卡琳下班,于是就同意了。 黛西將與波比、梁襲一起去莊園。明面理由:黛西和老板波比,還有老板朋友梁襲外出辦事路經此地,順道拜訪老同學,老同學接待他們喝下午茶。 第五百三十八章 闖入者 梁襲挺喜歡郊外英倫風小莊園,這類小莊園有很大面積的私人土地。因為低價便宜,每年要交的不動產稅并不高。在土地內可以隨意規劃,比如建一個籃球場,比如建一個射箭場等等。缺點是因為面積大,需要打理的人員多,否則不出一兩年就變成長滿各種綠色植物的荒地。 偏是很偏,面積也是很大,進入私人領地后開了三分鐘車才到達主建筑。同學管家接待幾人到主建筑大門邊的半戶外餐桌就坐。雖夏日炎炎,但在屋檐樹蔭與清風吹拂之下,反而能感覺到一些涼意。說人話:吹來的風讓人體感冰涼,非常舒服。能選擇這個位置建設露天餐廳,說明伯爵或者伯爵夫人是一個會享受生活的人。 原本給保鏢們準備了一張餐桌,保鏢長表示他們隨意。隨意的意思是將食物放在桌上,再放點茶水飲料,他們自己處理。 同學管家能說明的情況,黛西已經向梁襲說明,可疑的地方都集中在三樓伯爵夫人臥室附近。梁襲并不著急,詢問同學管家有關伯爵和其夫人一些事。提出了一個問題:“伯爵長子在繼承爵位之后,就沒有與伯爵夫人再有往來?” 同學管家點頭。 梁襲問:“十年前,伯爵在娶了伯爵夫人不久后就從倫敦搬家到這里居住。伯爵的孩子在倫敦有一所大房子。伯爵長子和兩位兄弟姐妹一起住在大房子?!?/br> 同學管家點頭。 梁襲問:“為什么?” “什么為什么?” 梁襲道:“從字面上理解,伯爵夫人好像不對勁。伯爵留在倫敦有利于其社交發展,但他到鄉下長住。長子繼承伯爵之位后,什么原因讓他不與伯爵夫人往來呢?只是因為伯爵夫人是后母嗎?據我所知,貴族很在乎道德上的污點,即使他再討厭伯爵夫人,也會適當表達出善意。比如逢年過節送禮物,偶爾登門拜訪,一起拜祭伯爵等等。貴族還有專門的活動,理當和伯爵夫人一起出席?!?/br> 同學管家本不想提這件事,見梁襲問起只能說明情況。剛開始大家都接納了這位年輕貌美,談吐優雅的伯爵夫人,但未想到伯爵夫人是一名圣教信徒,她大學畢業后前往中東做新聞工作,接觸到圣教,成為了真正意義的圣教信徒。 英國議會在18世紀初制定了一項名為王室繼承法的法律,不僅針對圣教信徒,還正對天教信徒。王室成員不得與這兩派信徒結婚,否則將被剝奪繼承人資格。雖然這項法律不針對貴族,但這條法律是貴族們潛在規則中的紅線。幾年前英國皇室長孫為了迎娶加拿大一位天教信徒,自愿放棄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