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章
書迷正在閱讀:姝色動人、釣系影后和她的裙下臣、搖曳gl(純百)、天若有情(百合abo)、這一世你幸福了嗎[快穿]、渣過的大佬都來了、穿成廢柴小師妹、絕對傾心[娛樂圈]、染指清冷Omega師姐后、我搶了老哥的相親對象[競技]
賀文康是個知道感恩的孩子,別人對他好,他都記在心里。 鄭芳芳也從外面進來,聽到孫子的話,十分心疼,“云強,當年你出事了,翠蓮改嫁,那是你們沒緣分。 你以前的岳父和岳母,還是不錯的?,F在咱們要去京城了,你帶一些東西,領著文康一起去溫家看看,跟他們告別?!?/br> 溫翠蓮已經跟于大謙離婚了,一個女人帶著孩子回娘家住,也挺可憐的。 賀云強聽了,點了點頭,“好,我知道了,媽。我明天整理一些東西,帶文康一起去溫家坐坐?!?/br> 第二天,賀云強帶著賀文康去了溫家。 開門的就是溫翠蓮,再次看到賀云強,她愣住了。 賀云強比以前老了好多,但想到她也變老了,溫翠蓮苦笑,“別在外面站著了,進來吧?!?/br> 賀文康留著爸爸賀云強進來,笑著說:“媽,我爸爸說帶我去京城,我們走之前,來看看你們。我爸說了,以后我可以跟你寫信。mama,我給你寫信,你給我回信嗎?” 溫翠蓮聽到兒子賀文康的話,鼻子一酸,伸手摸摸兒子的腦袋,“當然給你回信,不管你去哪里,都是我兒子?!?/br> “嗯,我爸爸也是這樣說的,等再過幾年,我長大了,可以自己坐火車了,就可以回來看完你了?!辟R文康說道,“mama,你別哭?!?/br> 溫翠蓮擦擦眼淚,點了點頭,“mama是高興的,文康是好孩子。跟你爸爸爺爺奶奶去京城,一定要好好聽話,好好學習?!?/br> 賀文康點了點頭,“嗯,我會的,mama?!?/br> 溫翠蓮指著屋里,“你姥姥聽說你要去京城了,正給你做好吃的,準備給你帶著路上吃呢。去跟你姥姥說說話?!?/br> 第2616章 改變不了 賀文康點頭,“好,那我跟姥姥告別?!?/br> 等到賀文康到了廚房,溫翠蓮這才說:“坐吧,就算咱們做不了夫妻,但終歸還是文康的爸媽,還能做個朋友,心平氣和的說話,其他的,我也不強求?!?/br> 賀云強輕聲說:“嗯,這樣就挺好,謝謝你,在我不在的時候,照顧孩子?!?/br> 溫翠蓮苦笑,“是我應該謝謝你爸媽,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說我的不好,所以文康對我并不排斥。 別的我不管,以后你就算再找對象,但一定要找對文康好的。如果為難文康,我這做媽的,絕對不同意。找上門打架,我也得給文康出氣?!?/br> 聽到溫翠蓮這么說,賀云強笑了,前妻還跟以前的個性一樣。如果他再娶的妻子對文康,這溫翠蓮真的能去打架。 賀云強點頭,“放心吧,我會善待文康的。再說了,還有我爸媽跟著呢,不會委屈文康的?!?/br> 溫翠蓮想了想,覺得有道理,“是的,叔叔阿姨,的確對文康很疼愛,不會讓人欺負文康的。這一次,吃了飯再走吧,就當給你和文康送行了?!?/br> “好?!辟R云強答應了。 溫父溫母看到前女婿,文康過來,都很開心,雖然心里有遺憾,但現在還能走動,不是仇家,就已經十分難了。再多的,他們也不強求。 賀云強又去了白鶴村看望孫盈盈,看到孫盈盈在這邊做的很好,回去也能跟孫成海好好說說了。 假期即將結束,賀云強帶著父母和孩子上了火車。 白宜修親自把他們送上了火車,目送他們離開。 接下來的一年半,他要努力學習,然后看能不能扭轉紅星機械廠的運行。 賀高工和鄭芳芳離開之后,重要的維修工作,都落在了白宜修的身上,為了安撫白宜修,給予高工資,現在已經達到每個月七十五塊錢。 之所以沒有賀高工那么高的工資,是因為白宜修的工齡少。就這樣的工資,在紅星機械廠都是高工資了。 白宜修建議工廠里,預留一些資金,用于買設備,這樣可以相對減少維修方面的投入??墒撬膱蟾娲蛏先ヒ粋€多月了,都沒有批復。 新來的領導,跟白宜修哭窮,說公社那邊不到月底就來催,根本就留不下來錢。這些領導,很多都是來鍍金的,跟以前一樣。 白宜修見狀,他一個技術人員,而且還是年輕人,根本改變不了紅星機械廠的未來。 因此,白宜修也就不說了。 既然想維持修理,那就繼續修理吧。 另外,白宜修對維修班組里的其他人也非常盡心,教他們如何修理。另外,白宜修對這個工廠還是有幾分感情的,也希望廣良縣這邊的財政好一點,這樣才能給白鶴村修路! 于是白宜修在閑暇的時候,開始制作一些生活中用得到,但又不太復雜的一些小機械。比如打田機,比拖拉機成本小,但耕地速度挺快。 白宜修盡自己所能,幫助紅星機械廠延長壽命。 第2617章 收到包裹 可那些領導只當成紅星機械廠根本就不需要重新買設備,這樣就挺好。 白宜修看到是這樣的結果,更加心累了。 后來也懶得發明了,專心教其他人修理機器,等到以后這些人能上手了,可以直接接替他的工作,他才能去上大學。 春耕過后,就開始修路了。 白宜修趁機給白鶴村做了規劃,以現有的條件為基礎人,然后預留了發展空間。 現在白鶴藥廠開始生產一些感冒藥,膏藥,還有一些處理傷口的藥。 lt;a href=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