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434節
那大丫頭吞吞吐吐地:“不……不是……我們奶奶吩咐我們去辦兩件事……我們覺得不太妥當……又怕奶奶罵……所以……所以想來問問三爺……” 萬隆皺了皺眉頭,抬頭看向那丫頭:“我記得你是叫……如意是吧?你們奶奶吩咐你們去做什么了?既然覺得不妥,只管跟你們奶奶說就是了。只要你們有道理,她也不會隨便罵人吧?怎么還找到我這兒來了?內宅里的事,我向來是不管的,你們不知道這個規矩么?” 如意緊張地低下了頭,又鬼鬼祟祟地往身后看。萬隆盯了她兩眼,又順著她的視線看向屋外廊柱后隱隱顯露的侍女身影,心知這丫頭必定是被同伴慫恿過來做出頭鳥的,也是個傻子。他不大喜歡那躲起來的侍女人品行事,但也不理會。那是妻子的丫頭,輪不到他去管教。 他只問如意:“你們奶奶吩咐你去做什么?” 這原是個簡單的問題,可如意卻吱吱唔唔地遲遲不肯回答。萬隆不耐煩了:“不說就算了,回頭我叫你們奶奶來問?!闭f罷就要起身走人。 如意一聽就急了,忙道:“奶奶讓我們想辦法到太太身邊的幾位嬤嬤能聽到的地方,裝作閑聊的模樣,提起林家的婚事,說……太太不愿意讓大姑娘和四姑娘嫁,為何不讓二姑娘或三姑娘代替?都一樣是三房的姑娘,想來林家也分不清誰是誰。我們幾個素來怕見太太身邊的嬤嬤,怎么敢到她們能聽見的地方閑聊?還是聊姑娘們的婚事……到時候嬤嬤們一定會打我們板子的!可是奶奶不聽……” 萬隆的臉色已經黑了下來。這件事他早就跟妻子說過了,叫她不要理會,不要插手,怎么她還要陽奉陰違?!林家的婚事,利害之處他都仔細分析過,不結也罷,結了也不見得有多大的好處,反倒是后患無窮。妻子明明一向都對他恭順有加,怎的偏偏在這件事上非要與他對著干?! 萬隆心里很生氣,但并不打算在丫頭們面前發作,只忍著氣道:“這件事我知道了?;仡^我會跟你們奶奶商量的?!?/br> 如意頓時松了口氣,有些小歡喜地回頭望向門外的同伴,大約是被對方的眼色提醒了,才想起另一件事來:“啊,還有,三爺……”她又開始吞吞吐吐了,“奶奶還說……讓我們想辦法……在侯夫人身邊的嬤嬤會經過的地方說閑話,就說……就說皇上還有別的兒子……還是長子呢!這是從燕王府那頭聽來的小道消息,十分可靠!”如意說完這句話,自己也一副受了驚嚇的模樣,“奶奶也不知道是從哪里聽來的消息,燕王府的事兒,我們可不敢隨便說出去!二姑奶奶可不是好惹的!” 萬隆的臉色已經黑過鍋底了:“就這些了?你們奶奶就只囑咐你們傳這樣的閑話?沒有提皇上那個長子是誰?又是燕王府的什么人傳出了這個消息?!” 如意老老實實地搖頭:“奶奶沒提,說是頭一回,做到這個程度就夠了,以后再慢慢放風聲……” “啪!”萬隆忍不住重重拍了一下桌面,把如意和門外那個丫頭都嚇住了。 但萬隆深呼吸幾口氣,很快冷靜了下來,用平靜的語氣對如意道:“我知道了。這事兒你只當從來沒跟我說過,回去后也別跟你們奶奶提一個字,跟任何人都不要提。當然也不要真的去執行。若是你們奶奶問起事情的進展,就說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好了。讓她別著急,慢慢等消息就是?!?/br> 萬隆頓了一頓,露出一個淡淡地微笑:“她很快就會打消主意的?!?/br> 第1631章 摔傷 時間進入四月后,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再加上京城如今越發緊張的局勢,謝慕林覺得自己一日三餐都吃得不香了。 大姐謝映慧到燕王府來串門,給她帶來了北平家里捎過來的開胃小菜,正好幫上了大忙。 謝慕林十分驚喜,忙讓香桃把小菜收起來了,又問謝映慧:“怎么給了我這么多?大姐不留些自己吃嗎?”這個份量,看起來象就是三姐妹的份都在里頭了。 謝映慧臉上浮現出一抹嬌羞的紅暈,小聲道:“我就算了。我婆婆說,小菜里頭有些不適合孕婦食用的,暫時不要碰比較好。她會給我另做合適的開胃菜,叫我想吃什么都只管開口,她會想辦法的?!?/br> 謝慕林吃了一驚,旋即大喜:“大姐,你懷孕了?!” 謝映慧羞紅著臉點點頭,又馬上道:“還不滿三個月呢!我就只跟家里人說說,你別往外頭說去。我婆婆說,要滿了三個月才好告訴人的?!?/br> 謝慕林自然是應了,又有些緊張地問她:“身體有沒有哪里不舒服的?會不會吐?話說你都懷孕了,這個當口怎么還到處走動呢?你要是想我了,打發人過來說一聲,我去看你就好了嘛!” 謝映慧笑道:“我一路坐船過來的,上了岸又換轎子,能走幾步路?一點兒都不覺得累。況且,我婆婆也說,有了身孕也不能整天呆坐著,偶爾也要活動活動腿腳才好。我已經看過大夫了,還特地讓人去請了嚴濟堂的嚴老大夫來診過脈,都說我的身體很好,胎也坐得穩,不需要擔心,不然我婆婆也不會放心讓我出來?!?/br> 謝慕林笑道:“沒想到你還會請嚴老大夫來看診。我記得他老人家并不擅長婦科吧?”那是文氏從前的心腹大丫頭張俏姐夫家的姻親,謝家人被抄家之后,寄居在張俏姐夫家時,曾經跟嚴老大夫打過交道。老人家性格嚴肅,不過醫術頗為高明,人品也可靠。謝映慧若是生病了,找嚴老大夫很正常,但懷了孕也找人家,就有些奇怪了。 謝映慧卻不以為意:“嚴老大夫確實不以婦科聞名,但他老人家年紀大,見多識廣,什么病都會治一些,開了幾十年的藥鋪,也不是沒看過孕婦。京城里固然有出名的婦科圣手,但這些人常年跟達官貴人打交道,我一見他們的作派就煩,還不如請嚴老爺子放心呢!” 謝慕林也不糾結這個話題,反正黃太太與黃巖在京城也住過很多年了,對這些事情心里總是會有數的。 她又看了看那三十壇子的小菜,覺得還是有些多了:“大姐不方便吃這個,我一個人只怕也吃不完,不如給三meimei送些過去?” 謝映慧哂道:“她那兒就算了吧。我昨兒才去瞧過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竟然摔了腳!如今整天坐在榻上沒法動彈,煩躁得不行。我倒是不介意給她送點開胃菜,可她正吃藥,又怕腳上會留下疤痕,說是不要了,又給我塞了回來?!?/br> 謝慕林訝然:“三meimei摔傷了?我怎么沒聽說?”萬隆好象時常跟朱瑞見面呢。朱瑞可沒告訴過她這件事。 謝映慧想了想:“興許是因為三丫頭的傷不算重?其實就是她粗心大意,走路時沒看清楚地上有水,滑了一跤。虧得她還沒有身孕,否則這一跤就摔得重了!如今倒還好,養上一兩個月,也就沒事了。她還能順道躲開她那個婆婆和幾個刻薄厲害的小姑子小叔子,竟是享福呢!若不是我看她叫疼,還以為她是裝的,不然哪兒就這么巧了?!” 這也確實挺巧的。謝慕林總覺得好象在看宅斗文里的內容,忍不住問謝映慧:“三meimei最近在平昌侯府……沒得罪誰吧?沒跟誰斗起心眼吧?” 謝映慧笑道:“她能跟誰斗心眼?你也太看得起她了!我出來的時候,正趕上萬家二房的二少奶奶卞氏過來看三丫頭,聽她的口風,平昌侯府上下都沒幾個跟三丫頭過不去的。人人都知道她是燕王世子妃的親姐妹,誰會沒事去招惹她?!就算是她那個難纏的婆婆,近來也另有旁事要cao心,顧不上折騰她了。如今她受了傷,越發沒人與她為難,一個個都叫她安心休養呢!她婆婆想叫她過去問話,平昌侯夫人還親自開口勸說,讓她別為難病人了,先把正事兒辦了要緊!” 至于是什么“正事兒”?那當然是萬家三房兩位嫡出小姐的婚事了。萬三太太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拉不下臉來跟小林侍衛家議親。她不點頭,萬三老爺又遠在北平做不了主,平昌侯老夫人與平昌侯夫婦只能干著急,據說近來長房與三房之間都快擦出火來了。氣氛之糟糕,連偶爾上門作客的謝映慧都有所察覺。 謝慕林對于平昌侯府的內部矛盾毫無興趣,反正謝映容受了傷,需要閉門休養,暫時也出不了什么夭蛾子。她還是更關心大姐的情況:“大姐近來在家可好?黃太太與姐夫都還好吧?” 謝映慧笑道:“也沒什么不好的,就是天兒越發熱了,有時候吃飯會沒有胃口。但我婆婆做得一手好小菜,托她的福,我們夫妻三餐飲食都還妥當?!彼D了一頓,面露幾分猶豫之色,“二meimei,我跟你是親姐妹,也不講那些客套話了。我想問問……近來燕王府是不是跟朝上的大臣有什么不妥?我聽說近來參奏燕王的人越來越多了?那些奏他的理由,多是老生常談,要么就是胡編亂造,全無來由的,也不知道寫奏折的人是什么意思。我聽著這些消息,心中有些不安。雖說燕王殿下行事,一向穩妥,可若他成為了朝中大臣們的眼中釘,就怕你和二妹夫也不會好過?!?/br> 謝慕林嘆了口氣:“都是因為爭權奪利才導致的。內閣的大臣們想要爭奪新君繼位后的朝政大權,但皇上與四殿下都更信任我們王爺,所以內閣那邊就想要把我們王爺趕回北邊兒去。大姐不需要擔心,皇上與四殿下心意頗堅,無論朝臣們上多少奏折,他們都心里有數。事情不會牽連到我和瑞哥身上的?!闭f罷頓了一頓,“倒是jiejie和姐夫……姐夫在翰林院,會不會因為與我們之間的姻親關系,受到牽連呢?大姐,有沒有人為難大姐夫?” 第1632章 傳話 盡管謝映慧有心隱瞞,但謝慕林還是猜到了真相。 內閣既然有心聯合朝中文臣排斥燕王的話,沒理由會對燕王府的姻親黃巖全無反應。雖然不至于欺負人,但也有一種隱隱約約將他排斥在圈子外的態度。 黃巖清楚地察覺到了周圍人對他態度的變化,但他本人倒不是很在乎。他在翰林院中也有幾個相熟的師長和朋友,他們對他依然如從前一般友善,還好心地提醒他,暫時不要跟燕王府來往過多,哪怕兩家是姻親,也不代表他們是一路人,能回避還是回避的好。反正只要燕王回了北平,內閣就不會再針對他了,到時候文臣圈子對黃巖的態度又會恢復原狀了。他是翰林院出身,將來走的也是清流文臣的路子,爭取日后要入閣為相的,跟內閣與朝中的文臣圈子還是不要起矛盾的好。 黃巖很感謝師長朋友們的提醒,也清楚自己的處境,但他并不打算改變對燕王府的態度。他本來就跟燕王府交情平平,很少接觸,只是沒有攔著妻子去探望meimei罷了。他的妻子出身高貴,卻愿意下嫁于他,還甘愿遠離家人親朋,陪他遠赴京城上任。他心里十分珍惜這樣的妻子。如今妻子關系很密切的meimei到京城來逗留幾個月,妻子想要與meimei見面,身為丈夫理當要支持的。怎么可能因為外界對自己的幾句議論,就阻止妻子與親人相見呢?這不是一個好丈夫該做的事。況且,他知道燕王并不是內閣大臣們宣稱的那種人,也不認為自己讓妻子跟燕王世子之妻相見,就代表自己與燕王府有勾結了。他行得正,坐得正,不怕別人說閑話。 只不過,出于一種對于家鄉北平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燕王的敬意,他還是示意妻子捎帶過來幾句提醒的話:內閣聯合了朝中一半以上的文臣,似乎是鐵了心要將燕王趕回北方去,讓他安安分分做個守邊的藩王,不許他隨意入京干涉朝政。而且,只要當今皇帝薨逝,沒有留下旨意讓燕王攝政,那么內閣就會盡全力將他送走,即使將來新君親政,他們也會勸阻新君召燕王入朝的。 因為燕王入朝,對內閣的權威真的打擊太大了!他們察覺到了燕王對軍隊的影響力,在曹家敗走、蕭家頹勢、何家默許的前提下,燕王明明只帶了幾百親衛入京,對京城內外所有軍隊都沒有直接的控制權,卻還是能影響到軍中各方勢力的立場。這樣的威望,難道不可怕么? 本來京城周邊各衛就因為統領之人立場不一,并未形成一股統一的力量。文臣們可以鉆到空子,設法從中制衡,達到令軍隊聽從內閣指派的目的。在曹家離開京城、蕭明德喪子后又致仕的情況下,京中只剩下何家兄弟還算在軍中有些根基,文臣們想要達成自己的目標并不難??扇缃裼辛搜嗤踹@位軍中大佬,哪怕是從來沒跟他打過交道的軍隊都愿意順服于他,那還有什么話好說的?總不能真讓這個人成為攝政王,統領著京城內外的軍隊,不但對皇權造成威脅,還能把整個文臣圈子壓制得喘不過氣來…… 內閣大臣們幾乎都已經達成了默契,哪怕是皇帝的心腹,也沒有站出來反對同伴的意思。雖然不清楚他們為什么忽然對燕王如此戒備,可燕王本人也不象是會甘愿吃虧的人,接下來還不知道會有怎樣一番龍爭虎斗。 黃巖是北平人士,他只盼著,燕王與內閣之間的爭斗,最后不會對燕王府在北平的地位與權勢產生任何不利的影響。北方軍隊都靠燕王府的轄制,方才順利地守住了國門??刹荒芤驗槌写蟪紓冇行囊驂貉嗤?,就在把人趕回北平后,還要想方設法去為難他,或是克扣軍餉,或是增加賦稅,從而威脅到北方邊境的安全與北平百姓的生活…… 黃巖是一番苦心,謝映慧也清楚明白地把丈夫的用意告訴了meimei謝慕林。謝慕林頗為感激:“多謝姐夫的提醒了。這件事,王爺和瑞哥心里都有數的,也有了應對之法。你們不必擔心。興許需要暫時忍耐幾日,但很快就會雨過天晴了?!?/br> 謝映慧眨了眨眼,湊近meimei問:“聽你這說法……皇上是不是真的快不行了?而且他已經鐵了心要讓燕王殿下做攝政王?” 謝慕林微微一笑:“按照規矩,我本來是不該跟大姐多說什么的,因此,我只能說……大姐你果然很聰明!小外甥或是外甥女將來長大了,也一定會象大姐這么聰明吧?” 謝映慧先是松了口氣,隨即笑罵道:“不是我聰明,而是有些事幾乎已經是明晃晃地擺在了臺面上,只需要用心想一想,就能猜到的。我又不是傻瓜,還能想不到這一點?不過你說得不錯,我的兒女自然是聰明的。他們爹爹也聰明得很呢!” 吹了一波老公后,謝映慧又回歸到原本的話題中去,壓低聲音湊近了謝慕林道:“我相公說,他也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似乎是內閣那邊聽說了一些消息,總認為燕王殿下有不臣之心……我覺得燕王殿下壓根兒就不是那種人!若是當中有什么誤會之處,又或是有什么人在故意挑撥離間……你們還是趕緊想辦法查出來吧!只要把這個誤會解開了,內閣就有希望與燕王殿下好好相處。不管燕王殿下是否做什么攝政王,他在北平也很少管事,都是把政務交給咱們父親和其他的大人們,在京城想必也是一樣的。內閣的大人們根本就不用擔心他會礙事,何必鬧得如今這般水火不容呢?!” 謝慕林挑了挑眉。說實話,她覺得內閣是有心要爭權奪利,并不認為這里頭有什么誤會,那又從何解起呢? 不過她還是非常感謝自家jiejie、姐夫的提醒,鄭重謝過了謝映慧,又讓人取了對孕婦身體有好處的藥材來,還將自己過去根據書房空間里的養生醫療書籍整理出來的孕婦注意事項筆記翻找出來,借給了大姐,讓其參考著好生養胎,爭取給自己生下個白白胖胖的小外甥或是外甥女。 雖然謝慕林有極大的可能無法親眼看到這個小可愛的出生,但一想到自家大姐將要有孩子了,她心里還是忍不住感到興奮呢! 第1633章 僵持 謝慕林高高興興地送走了大姐謝映慧。晚上朱瑞回到家,她就把大姐今天捎來的消息告訴了他。 有一點她還挺好奇的:“內閣那邊真的聽到什么人在說,我們王爺有不臣之心?可這是沒來由的,難不成真有人在當中挑撥離間嗎?亦或是純粹借口而已?內閣就是想要爭權奪利吧?” 朱瑞今天忙了許多事,頗為疲倦,挨著羅漢床上蒙了竹席套的引枕閉目養神中,聞言道:“父王自然不可能有不臣之心,天知道內閣是打哪里聽來的消息?不過,他們既然存心要挑父王的刺,即使父王為人清白無暇,他們也會雞蛋里挑骨頭,非要找出點理由來的。興許只是什么人隨口羅織了罪名,傳著傳著,就連編造的人自己都相信了吧?若不是為了爭奪新君繼位之后的朝政大權,他們何必在這個緊要當口鬧騰?因為他們鐵了心要與父王對著干,皇上都氣得暈過去兩回了!” 謝慕林聽得頗為擔心:“我在慈寧宮也聽說了……永寧長公主起初還想瞞著太后娘娘呢,可哪里瞞得???嬤嬤們都說,太后娘娘如今擔憂皇上的病,飯吃不下,晚上也睡不好,真怕她老人家也熬出病來。永寧長公主與我也只能盡量勸慰著,但效果不太好……” 朱瑞嘆了口氣:“皇上中的毒太深了,用了這么久的藥,終究還是沒能扛住……興許曹后當初下定決心要下藥的時候,就沒想過讓皇上逃出生天吧?太醫們能把皇上的毒發時間多拖上小半年,已經很不容易了。然而人力有時盡,天意命難為……皇上心里也有數了。他只盼著能平順地將皇位交到四殿下手中,因此內閣如今不肯順從地配合,他才會如此惱火。他會暈過去,倒也不完全是因為怒火攻心之故,多一半還是因為他的身體……可即使如此,看到皇上暈過去兩回,內閣也依舊沒有退讓的意思,這才越發讓人生氣!那幫老狐貍還有臉說我父王有不臣之心?!他們如今又哪里有臣子的模樣了?!” 謝慕林哂道:“他們大約都覺得自己是在為國為民著想,所以即使氣得皇上暈過去兩回,隨時都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也依然拒絕退讓,因為這才是讀書人的氣節呢!我雖然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但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贊同。讀書人的氣節不是用在這種于國于民無意義的事情上的!王爺分明對國家有大功,也不曾有過任何違法亂紀之舉,空口白牙就說他有不臣之心,如何能服眾?我覺得王爺比內閣所有大人們加起來,都對國家百姓有益得多了。內閣若是真的在為國家百姓著想,從前曹家與林家亂政的時候,怎么不見他們挺身而出,天天二三十個奏章參過去呢?不過是欺我們燕王府守規矩明事理,不會跟他們一般見識,才會蹬鼻子上臉罷了!” 朱瑞聽得笑了:“沒事兒,娘子別擔心。他們的小心思是不可能奏效的?;噬显谶@事兒上還沒犯糊涂。內閣越是鬧騰,皇上就越不可能如他們所愿。如今皇上對內閣的猜疑心正盛呢!總覺得他們盤算著要在新君繼位后架空君王,相權獨大的樣子?!?/br> 事實上,謝慕林也覺得這種猜測是最合理的,所以越發對內閣的行事感到不耐煩。 她忍不住問丈夫朱瑞:“王爺對此就一點兒表示都沒有嗎?總不能任由內閣和其他同伙的文官們空口白牙誣蔑人!世人又不是人人都明白,萬一謠言聽得多了,真個信了那些鬼話,誤會王爺是個jian臣怎么辦?!就算這種事兒礙不著我們燕王府什么,王爺一個好人還要無端背黑鍋,那也太冤枉了!” 朱瑞安撫她道:“娘子別著急。今日父王已經跟皇上說過了,內閣指控他的幾條罪名里,有擅自調兵什么的,那都是父王事先請示過皇上,也知會過四殿下的。只是這事兒沒有經過兵部,才叫內閣拿出來說嘴罷了。但皇上與四殿下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自然不會胡思亂想?!?/br> 謝慕林想起了這回事:“哦……是要防備那幾個不大安分的宗室郡王府吧?”這種涉及宗室的事務,皇室大約也沒有家丑外揚,叫外臣插手的意思吧? 原本宗室們不大安分,可自打燕王與皇帝解開了所有的“誤會”,達成了和解之后,他就接過了安撫宗室的工作。他調查了幾個鬧得最歡的王府情況,然后自己私下去找其中幾家的當家人說了話,又讓四皇子出面去見了另外幾家王府的繼承人。這幾家王府大部分的人在事后都消停了,不再誤會皇帝要剝奪他們繼承人的繼承資格,也沒有再與寧王往來,反而有些疏遠后者的意思。 當然,也有幾家到了這個份上還不肯死心的。他們多是昔日參與過先帝末年奪嫡之爭的皇子家眷和后代,心里對那個位子始終存有一絲念想,覺得皇家似乎露出了一些破綻,便不甘心輕易放棄。他們聯合仍在上竄下跳的寧王,似乎一拍即合,整天聚頭會面,也不知道在商議些什么。燕王得了消息后,就留了心,知會過皇帝與四皇子,派人去盯著那幾家宗室了。一旦他們有招兵買馬、圖謀不軌的跡象,燕王立刻就會抓人的! 如今,蕭明德將軍在揚州待了三天后匆匆趕回京城復命,又先后見過幾家舊部,基本把武將那邊也穩住了。哪怕當中還有可能殘留幾個有心暗戳戳搞事的野心家,至少明面上,宗室與武將兩方勢力都消停下來。朝中暫時處于一種略有些詭異的平靜狀態。 大家都在等待著皇帝駕崩,新君繼位的歷史性一刻。 正因為局勢大體算平靜,才越發突顯出了內閣行事的突兀與頑固。偏偏皇帝拿他們沒辦法。他的身體與精力狀況都不容許他另行物色顧命大臣的人選了,朝中又找不到比他們更有資歷的老臣,即使有,眼下也有些避風頭的意思,似乎不想站在內閣的對立面…… 然而,儲君年少,不可能一繼位就親政的。他本身母族偏弱,岳家威望有限,在朝中沒有穩固的名聲,偏還有個隨時都有可能拖后腿的生母,祖母老邁體弱也幫不上他大忙。若有親叔叔撐腰,他還能應付一下腹黑的內閣,保住自己的權威,力爭在親政之前不會被徹底架空??梢菦]有親叔叔撐腰,他一個小少年就算再聰明,也得費上老大的功夫,才能在內閣那邊爭奪到一定的話語權。 無論是皇帝還是四皇子,都不希望后者成為傀儡。面對眼下的困境,他們打算怎么做呢? 第1634章 微妙 西宮與內閣之間的博弈在朝廷上下引起了熱議。 并不是所有人都贊同內閣的做法,但也有很多人認為皇帝沒必要非在這時候跟內閣硬拼。燕王長年駐守邊疆,軍功夠大,威望也足,但終究離京城太遠了。朝中官員都對他不是很熟悉。哪怕許多人不認為他有不臣之心,也傾向于讓他回北方去繼續鎮守,而不是留在京中做什么攝政王。 朝中的文官在經歷過曹家權傾朝野與曹林相爭的混亂時期之后,實在不希望再有什么厲害的軍中大佬摻和朝政了,最好連外戚也別出來搗亂。他們希望能過幾年平靜的日子,反正新君看起來是個溫和好說話的性子,人也不蠢,大家君臣之間和睦相處,遇事有商有量就好了嘛,何必讓那些強硬又有兵權的尊貴人物插一只腳進來呢? 沒有在指責燕王一事上附和內閣的官員挺多的,但他們也不認為添一位攝政王是什么好事。反正儲君年紀還小,在他成年親政之前,大臣們幫著處理政務,那是應該的,也不會叫他受了委屈?;实酆伪卦谶@時候對忠于他多年的肱骨之臣起了戒備之心? 各方勢力議論紛紛,每個人的立場與利益所求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大家統一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覺得皇帝繼續與內閣僵持下去,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大事要緊,還是先保證皇位的順利更替吧! 有人私底下勸內閣退讓一步,也有人想要勸皇帝別過于固執了,還有人跑去求太后出面,不過更多的人是在私底下跟自己的家人或幕僚討論。 比如平昌侯,他雖然每月都能有參加大朝會的機會,但手里沒什么實權,只靠著家族世代傳承下來的人脈與費盡心思結交的友人,維持著平昌侯府的所謂權勢與體面。遇到這種皇位傳承以及君臣不和的大瓜,他也不敢輕易跟外人說什么,所以到頭來是要和自己的母親、妻子和兄弟們討論??紤]到小一輩的子侄們也都紛紛成年,或是進學,或是入仕,不再是小孩子了,平昌侯又把幾個年紀比較大的兒子侄兒叫了過來——三房他只喊了庶出的萬隆,沒算上三弟妹萬三太太,也沒叫兩個嫡出的侄兒,因為這三人叫過來了也派不上用場,反而容易走漏風聲,還不如不叫呢! 然而,就算叫來的人再多,他們也討論不出什么結果。這種事不是如今的平昌侯府能摻和的,他們能打聽到些消息,知道宮中與朝上正在發生什么事,就不錯了。倒是萬隆還有可能摻一腳——他與燕王府有來往,完全可以給燕王父子進言的,只是他表現得十分低調,天天都往兵部去當差,似乎沒有攀附王府的打算罷了。 平昌侯并不知道萬隆這些天私下已經見過朱瑞好幾回了。 他還勸萬?。骸澳阋菜闶茄嗤醺錾?,就算如今不在燕王跟前當差了,也別和那邊疏遠了。這又是舊部,又是姻親,本就是最心腹的人物。你若能得燕王殿下青眼,多擔當幾回要緊差事,不但自己的前程一片光明,就連我們侯府,也能跟著沾光?!?/br> 萬隆露出吃驚的表情:“伯父為何這么說?從前您還囑咐我,一定要把兵部的差事放在心上,爭取做到最好呢!” 平昌侯嘆了口氣:“那時候誰都不知道燕王如此得皇上信任……若我早知道皇上對燕王的信重,遠在內閣之上,甚至不惜跟內閣反目,也要力保燕王攝政,那我絕不會讓你進什么兵部的!一直待在燕王府有什么不好的呢?現成的好機緣,錯過了多可惜?!” 他的弟弟萬二老爺則道:“眼下說這話還早?;噬显傩湃窝嗤?,也不過是想讓他攝政罷了,是擔心儲君年少,繼位后無法鎮壓群臣的緣故??芍灰獌^位數年后順利親政,燕王還是要回北平去的。他頂多也就風光這幾年。與其讓隆哥兒去攀附燕王府,還不如老老實實在朝中辦差,讓新君看到咱們平昌侯府子弟的忠心呢!” 平昌侯府二房與卞審理結了親,那是儲君四皇子的心腹屬官,萬二老爺心里自然是更向著四皇子些的。雖然對燕王觀感也不錯,但在他心目中,平昌侯府想要復興,還是要抱上四皇子的大腿才行。 平昌侯卻嘆道:“四殿下雖是儲君,但總給人一種不夠硬氣的感覺。本來定好要進行的立儲儀式,也因為皇上忽然病發而無法舉行。雖說后來皇上補了一份圣旨,但沒有經過正式的冊封儀式,總叫人覺得好象缺了點什么……我私底下也聽到有人說閑話,道是廢太子當初立儲時何等風光?!如今這位新殿下卻連太廟都沒來得及祭拜,整天只顧著在皇上跟前侍疾。雖說人人都明白這是形勢所迫,但還是會有人覺得……四殿下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意味??!” 再加上皇帝與內閣相爭,以至于立儲的旨意遲遲沒有頒布天下,只能說是在法理上確定了儲君的名分,這事兒就有些微妙了…… 平昌侯老夫人感嘆道:“這時候,但凡四殿下略年長幾歲,滿了十六……十五也行!直接親政也沒那么麻煩。哪怕他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內閣也不會整天想著要獨攬朝綱。又或者說……前頭幾位殿下里頭,還有能挺身而出的,不必非得立四殿下這位年紀最小的金枝玉葉為儲,皇上就不需要堅持讓燕王攝政,內閣更不必觸怒圣顏……”最重要的是,他們這些權貴圈邊緣人物也不會如此為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