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426節
他過去相信自己與皇帝之間有情份,因此有資格去任性,那才是最愚蠢的想法!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他不能有任何僥幸之心。倘若不是燕王與朱瑞曾經囑咐過他,而他也照著他們的話去做了,此時此刻,會被賜毒酒殉葬的,大概就不僅僅是meimei蕭明玉一個人了吧?皇帝可不會覺得這是一種懲罰,反而認為這是恩典呢!可難道他就能坦然接受這樣的恩典么? 他不是一個人。他身后還有蕭家呢!不僅僅是家人、親友,還有那些曾經在他麾下聽命、至今也愿意聽從他號令的將士!他沒有任性的資格! 蕭明德重新對自己的身份進行了認知,在皇帝面前的姿態也顯得更加謙卑順從了。 皇帝對蕭明德的態度感到非常滿意,心情也好了一些:“你如今在家閑著,也不是個事兒。朕給你個差事,你到揚州去瞧瞧,那邊的行宮可還行?珞兒在那邊住過幾個月,說是每日去大明寺參拜,念經禮佛的,心情就能平靜下來。玏兒就是太過浮躁了,正需要靜靜心。朕打算送他去揚州住些年。你去給他打個前哨吧,順便也散散心?!?/br> 這是要將他支出京城,以免再為三皇子所用,還是真的打算把三皇子放逐揚州? 蕭明德心中暗嘆一聲,顧不上多想,便叩首應下了這個任務。 第1600章 等待 當蕭明德走出皇帝的寢宮,在門外看見等候已久的燕王與朱瑞時,他整個人都放松下來,身體不由自主地晃了一晃,仿佛下一秒就要暈倒了一般。 朱瑞連忙上前扶住了他。 蕭明德定了定神,沖朱瑞笑了笑:“我沒事,就是跪得有些久了,腿腳一時不大靈活。畢竟我也是有年紀的人了呢?!?/br> 朱瑞低頭看了看蕭明德被汗水浸濕的衣袖,感受到他手上的冰涼,心里已經明白了,沒有多說什么,只是低聲道:“我在西宮有間屋子,偶爾會在此歇息,我扶您過去坐一坐吧?” 蕭明德沒有拒絕。 燕王睨了他兩眼,冷笑了兩聲:“瞧你如今那慫樣兒!蕭明德,本王還以為你真的那么頭鐵呢,竟然敢跟皇兄使性子?!你但凡在皇兄面前老實些,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就直接開口問,也不至于落得如今的下場!即使皇兄輕饒了你,君臣間的情份也回不到從前了,你心里就真的不后悔么?!” 蕭明德怎會不后悔?可世上又沒有后悔藥。他這回吸取了教訓,將來無論如何也不會再拿大了?;实蹖λ膽B度一旦有了變化,他不會再自己在家胡思亂想了,定要當面問個明白才行!倘若他早早就跟皇帝把話說清楚,又怎會不知道三皇子拿矯詔之事威脅皇帝?他若是早早告訴皇帝自己并不是泄密的那一個,又怎會被皇帝戒備疏遠,離開了掌軍大將的位置不說,還讓自己的兒子成了三皇子的同黨,不明不白地在宮中丟了性命。 自以為是真的要不得! 蕭明德在燕王面前垂下了頭。他的身家性命都是燕王與朱瑞救回來的,面對恩人與自己虧欠已久的債主,他抬不起頭來。 燕王哼了兩聲,看了兒子一眼,便轉身離開了。他原有別的事去做,只是見朱瑞擔心蕭明德,才陪兒子多等一會兒罷了。如今蕭明德已經平安脫險了,他也就沒必要再待下去了。 朱瑞扶著蕭明德回了自己歇息的房間,給他倒了杯熱茶水來,還拿出一整套便服:“您身上都是汗,待會兒出宮時叫風一吹,肯定要生病的,不如換一身衣裳吧?這是我的家常衣裳,平日里放在宮中備用的,很干凈,大小應該也合適?!?/br> 蕭明德確實感覺到了身上衣裳濕透,穿著會很不舒服,就接受了朱瑞的好意。但在到屏風后換衣裳之前,他還是不放心地抓著朱瑞的手問一句:“我那樣答皇上的話,真的沒問題么?要是娘娘與三殿下那邊給出了不同的答案,皇上認為我撒謊,雷霆之怒下,我可就真沒有辦法了!” 朱瑞微笑著讓他安心:“沒事兒,皇上不會相信蕭娘娘的?!笔拰毩秩鲞^太多謊了,而且還是間接害死了蕭明珠的罪魁禍首,再加上她所生的三皇子膽敢威脅皇帝,皇帝對她正厭惡著呢。就算她辯解自己冤枉,皇帝也只會認為她是在狡辯,而不是真話。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蕭寶林與三皇子的威脅沒有對皇帝產生任何負面影響,那么皇帝一旦決定了要如何處置他們,就不會輕易改變主意了。 他甚至不會去深究,這對母子為什么要做那樣的事,又有什么明確的實證可以證明他們的罪行?;实壅J為他們有罪,那他們就是有罪的。這又不是在大理寺審案,要什么明證呢? 蕭明德嘆了口氣,心中再次為一母同胞的小妹嘆息。他原本不想做到這一步的,但想到小妹與外甥曾經給他和他的家人帶來的傷害,他也只能下定決心了。 不過有一點,他要跟朱瑞說清楚:“我在皇上面前過于緊張了,壓根兒就沒來得及提琳兒的婚事……” 朱瑞表示這事兒好辦:“我娘子會跟太后娘娘提的。若是皇上傳您去問話,您斟酌著回答就好?!?/br> 蕭明德嘆道:“皇上吩咐我去揚州行宮巡視,打算把三殿下送過去長住。我還不知道幾時才能回京再次面圣呢?!?/br> 朱瑞倒是不太在意這件事:“您先回將軍府收拾行李,必要時可以先打發人去揚州一探。四殿下前不久才從揚州回來,那邊的房舍用具一應都是齊全的,沒有年久失修的問題,也不愁行宮中的人侍候得不好。就算差著些什么,四殿下都能忍受幾個月,三殿下憑什么不能將就呢?您只需要走個過場,就可以回京復命了。我看皇上多半想要早些把三殿下送走。他不在京中,宗室們無旨又不得出京,相互碰不了面,大家都能省心許多?!?/br> 雖然不能排除宗室們私底下打發人去聯系三皇子的可能,但要是他們真的籌劃著要辦什么“大事”,不當面討論,僅憑書信往來或是信使傳話,很容易會泄密的。就算當事人足夠蠢,皇帝手下也不是沒有能人。再說了,揚州是何萬全經營多時的駐點,三皇子要是真想搞事,他還能無動于衷? 蕭明德聽了朱瑞的話,心里就有底了,趕緊起身去換衣裳。他打算只小歇片刻,等身體恢復正常了,就立刻出宮回府。他得趕緊把皇帝交代他辦的事辦好了,也好讓皇帝相信他是忠心的。與此同時,他還要把那些蠢蠢欲動的舊部給安撫住,讓他們別犯傻才行。 想要出人頭地,邊疆又不是沒有機會,何苦拿自己的頸上人頭,去給一個性情涼薄又全無希望的皇子掙命?! 蕭明德出宮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下來。朱瑞見自己在宮中沒什么事了,便索性一路送他出宮,目睹他走上通向柱國將軍府的街道,方才轉換方向,返回了燕王府。 謝慕林已經從宮里回來了,但燕王仍舊守在西宮,因此今天的晚膳,仍舊是小夫妻二人在自己屋里解決的。 朱瑞把今天發生的事告訴了妻子,嘆氣道:“我看蕭將軍出屋子的時候,那一身仿佛被汗浸濕透的模樣,心里也有些不好受。他與皇上多年情誼,竟然也落得了這樣的結果,可見伴君如伴虎,永遠都不要高估自己在皇上心中的份量,否則,再位高權重的臣子,也不會有好下場!” 謝慕林見他好象頗有感觸的樣子,默默給他舀了碗湯,便轉移了話題:“今天……太后娘娘那邊有客人來哭訴,連我都被攪和進去了。你在西宮可曾聽說,皇上幾時召見了寧王?” “寧王?”朱瑞皺了皺眉頭,“是昨天的事么?今兒沒聽說皇上見過宗室呀?他去向太后哭訴了?為什么?” 第1601章 敲打 寧王的事,謝慕林說起來也是一肚子氣。 先前她奉太后之命去寧王府探寧王妃的病時,被寧王妃抓住手懇求了半日,讓她幫忙給太后帶話,說是生怕自己死后,丈夫寧王會偏寵側妃,又或是續娶一位不賢淑的繼妃回來,無論是哪個女人,只要生下一個兒子,就有可能威脅到嫡子的性命,因此想把兒子寄養在宮中。 雖然寧王妃當時嘴上說,不是貪求皇嗣之位,純粹只是為了兒子的安危與前程著想,可那幾日正值三皇子在朝中大肆宣揚關于四皇子壽數不長的謠言,宗室們蠢蠢欲動著想要把自家子孫送進皇室為嗣,時間太過微妙了。謝慕林為了保險起見,將事情轉告太后的時候,用辭十分委婉,但太后還是馬上就懷疑起了寧王妃的用意,心生不喜。 宮里的幾位貴人誰不知道四皇子的身體沒有大問題?壽數不長絕對是謠言!他頂多就是受之前服用過的解毒藥影響,在子嗣上可能會艱難些,但本人沒有意外的話是絕對不會短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后見宗室中有人打起四皇子“嗣子”的主意,心中怎會不著惱呢?更何況,那還是一直以來她老人家都頗為關心、愛護的寧王夫婦,她更有一種被白眼狼背叛的惱怒之意。 原來一直以為是淡泊名利老實人的寧王與寧王妃,心里也不缺少野心,從前老實,只不過是沒有找到生事的機會而已! 抱著這樣的想法,太后私下也沒把事情瞞著皇帝。她是希望皇帝能盡快想辦法壓制住宮外的謠言,不要讓四皇子立儲之事受到影響。同時,她也是想提醒皇帝,宗室不安,需要設法震懾了。 太后并不知道宗室中已經有人在暗地里與部分武將密謀,企圖對四皇子不利,但皇帝卻是知道的。他心中也十分惱火,于是,便趁著接見宗室長者、讓宗室們知道自己身體狀況的機會,將寧王也傳進宮里來了。 皇帝本來是打算借機打探一下宗室與寧王本人的想法,好對癥下藥的,沒想到寧王頗為心急,看起來好象很關心他的病情以及外界對于四皇子的質疑一般,提議說可以尋個好大夫給四皇子檢查一下身體,只要大夫說四皇子身體無恙,不會短命,那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考慮到太醫院的太醫們可能會被外界質疑不夠公正,寧王還推薦了自己府中暫居的一位名醫,乃是先帝時期太醫院老院判的兒子,本身醫術十分高明,寧王妃就是得他醫治,才保命到了今天。老院判在先帝朝時,因為被諸皇子之爭牽連,為了避禍才掛冠請辭,帶著妻兒返回老家。他已經去世了,但他兒子也曾在太醫院干過幾年,醫術是很高明的。寧王認為他一定能清楚地診斷出四皇子的身體狀況,打破外界的種種謠言。 咋看之下,寧王好象只是好心關懷兄長與侄兒,可皇帝自認為摸清了寧王的想法,懷疑他是想讓自己推薦的大夫說出對四皇子不利的結論,到時候就算皇室駁斥這位大夫撒謊,也難以服眾,那樣本來身體就沒什么事的四皇子,便會成為所有人認為的病弱短命之人,再也難以得到百官擁護,順利被冊封為儲君了! 皇帝當時心中十分氣惱,只覺得一向老實聽話的小弟一點兒都不老實,竟然也跟兄長們耍起心計來了!病中的皇帝連一向親近的同母胞弟燕王都會猜忌防備,更何況是異母的寧王呢? 他當時就不客氣地當著在場的宗室長者們說,能體會寧王的好意,只是一切關于四皇子身體狀況的謠言都是三皇子放出去的,只要三皇子死了奪嫡之心,謠言就會不攻自破了,沒必要費事去找人來查驗四皇子的身體。為了讓三皇子死心,他打算把這個兒子過繼出去,使其失去皇子身份,就跟前二皇子一般,老老實實做個宗室子弟,安享富貴就好。想必寧王這位好弟弟,會愿意為皇帝兄長分憂的。 皇帝覺得,要出繼三皇子的話,寧王府就是個不錯的去處。雖說寧王有嫡子,但他的王妃正擔心自己死后寧王續弦,生出來的嫡次子會威脅到嫡長子的地位,同時還有受寵的側妃有可能生下得寵的庶次子,搶走寧王對于嫡長子的寵愛,影響到世子之位的歸屬。所以,只要寧王世子之位擁有一位從皇室過繼而來的尊貴主人,無論寧王娶幾個續弦,寵幾個側妃,生幾個兒子,都不用擔心嫡長子會受到威脅了。寧王的兒子們也可以永遠相親相愛,和睦相處下去,反正最終他們每個人都會受封為郡王,大家平起平坐,豈不美哉?而寧王妃知道了這樣的好消息,想必也可以安心養病了吧? 且不說在聽到皇帝這番話后,宗室長者們是什么樣的反應,寧王當時立刻就變了臉色。他不敢跟皇帝硬杠,出了宮后就跟幾位關系比較好的宗室長輩商量應對之策去了,回了王府后又跟寧王妃商議,第二天便直接入宮找太后哭訴,力求打消皇帝的念頭。 就算他曾經有過肖想皇嗣之位的念頭,也絕對沒想過要把自家家業給拱手讓出去的呀! 謝慕林把寧王當時的狼狽模樣形容給朱瑞聽,又嘆道:“他竟然還來求我,說一定是我誤會了寧王妃的意思,給太后與皇上傳話時說錯了,差點兒當眾讓我下不來臺!我都快要氣死了!他要是真的沒有別的小心思,何必擺出這么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分明是自己心里有鬼呢!” 謝慕林是真覺得自己挺冤枉的。她跟寧王夫婦都不熟,頭一回見寧王妃就被人哭著求助,提出的又是如此敏感的請求,她心中都已經猜到幾分寧王夫婦的用意了,告訴太后的時候也用了委婉的說法,沒有直白地將自己的猜測說出口。只不過寧王夫婦的想法太過明顯,而太后又久歷世事,火眼金睛一下就看穿了寧王兩口子的真正用意,才會與皇帝商量著要敲打一下他們罷了。寧王夫婦自找的麻煩,跑來找謝慕林的晦氣,真的很沒有必要。如果不是寧王妃哭求她帶話,她也不會跟太后說什么呀。是寧王夫婦自己低估了太后與皇帝的智商,算計沒有成功,怎么好意思怪罪傳話之人呢?! 謝慕林向朱瑞抱怨了一通,朱瑞連忙安撫了妻子一盤。只是想到皇帝此舉,不知算不算是在震懾宗室里的野心家呢? 皇帝既然已經決定要將三皇子流放到揚州,那所謂出繼之說,自然是不成立的,他純粹只是想敲打一下寧王罷了。寧王看起來還要再提心吊膽一段時間。而看到他這個下場的其他宗室們,又是否會打消自己那見不得人的小心思,老老實實地收回自己蠢蠢欲動的雙手呢? 第1602章 哭求 寧王這次在太后面前的哭訴,似乎效果并不是很明顯。 太后一來是從不會駁回皇帝在政事上的任何決定,二來是心里清楚皇帝為什么要如此敲打寧王,因此并不打算插手管這件事。寧王哭訴完就完了,她絲毫沒有去跟皇帝討論的想法。 哪怕是寧王請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和其他幾位太妃、太嬪幫忙說情,太后也仍舊是那句老話:“皇上定了的事,哪有哀家這個老太婆多嘴的余地?” 于是太妃太嬪們都認清了自己也是“老太婆”,紛紛閉了嘴。 寧王的生母倒是私下去尋過謝慕林求她幫忙,謝慕林自然不會攬下這種麻煩事,只得委婉地表示:“圣旨還未下呢,事情不是還沒定么?寧王殿下也不需要太過擔心了?!?/br> 可在當事人看來,正是因為圣旨還未下,他們才需要擔心呀!要是圣旨都下了,他們也就沒法掙扎了! 寧王四處拜訪宗室里的長輩們,求他們進宮為自己求情。寧王妃也撐著重病的身體,親筆寫下奏折上呈給太后娘娘,痛哭懺悔自己的多心,再三言道寧王與側妃都是極好的,從來沒有虧待她兒子的意思,是她自己犯糊涂了,才會說錯了話,求太后垂憐,不要把她的胡話放在心上,云云。 寧王把妻子的奏折送進宮來的時候,還透露給太后、永寧長公主與謝慕林知道,說是寧王妃的病情加重了,寧王夫婦的孩子們都在擔心自己的母親撐不過這個月。 然而,寧王妃病重將亡的風聲已經傳了很久了,哪怕是寒冷難熬的冬天,她都撐了過來。如今都已經是暮春三月,天氣和暖,寧王說寧王妃在這時候撐不下去,相信的人真的不是很多。太后看過寧王妃的奏折,什么都沒有多言,只囑咐寧王:“對你媳婦好一點兒,讓她能安安心心地休養,別總讓她為了些亂七八糟的事cao心!” 寧王應聲的時候,臉上的笑容比哭泣的表情更難看。他知道這出苦rou計的戲又是白唱了。 等寧王走了以后,太后還跟永寧長公主與謝慕林吐嘈道:“寧王妃若不是事先跟寧王商量好了,哪里有膽子擅自提那樣的請求?!天下哪兒有做母親的無緣無故上趕著把兒子送給別人做兒子的道理?會有這樣的想法,定是有所求的!”太后是過來人,對這種事再清楚不過了,“更別說寧王世子還是他們夫妻倆唯一的兒子。沒有寧王點頭,寧王妃敢擅自決定世子的去處?!如今事情不成了,寧王倒是讓寧王妃出來認錯了。一旦哀家信了寧王妃的話,她一個重病之人又要如何自處?為了向皇上請罪,她是不是要把自己的性命賠上才行?!在這件事上,寧王妃固然是糊涂,但寧王也不見得就是好丈夫了?!?/br> 永寧長公主嘆道:“都說為母則強,寧王妃雖糊涂,但也是為了自己兒子的前程著想。她其實也不容易。若是寧王有了這樣的想法,跟王妃商量著要把兒子送進宮中為嗣,寧王妃難道真能拒絕么?一旦她拒絕,就怕寧王心中不喜,將來她死了,她的孩子就不好過了……” 謝慕林也若有所思:“要是這么說的話,寧王妃擔心自己去世之后,寧王會因為寵愛新人,減少對元配所出嫡子嫡女的疼愛,讓幾個孩子受委屈,倒也不是空xue來風呢……” 太后嘆道:“總歸是做父母的太過貪心,倒讓孩子受苦了?!彼坪跸氲搅耸裁?,有些出神。 永寧長公主大概能猜到太后現下在想著什么,沒有多說,只是輕撫著太后的背,緩和著太后的情緒。 謝慕林看著這對母女的情形,隱隱猜到了事情可能跟燕王有關系。 當年太后何嘗不是因為在后宮之中被欺負得厲害,才豁出去地舍了小兒子給燕王府做嗣子,換取她和大兒子在宮中的地位?如今回頭看去,這個決定做得再正確不過了。她從備受欺凌的普通妃子,一躍成為正宮皇后,大兒子也繼承先帝皇位,成為了一國之君,舍出去的小兒子同樣是手握大權的強勢藩王,母子三人都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然而,當初小小年紀就被迫離開父母兄長,前往陌生的北平成為嗣子,還在少年時便開始帶兵殺敵、落下一身傷的燕王,就真的沒有受過半點委屈么?哪怕是如今他已經功成名就,手握實權,他也依舊要長年鎮守邊疆,與母親分離。再位高權重,他也沒有與親人團聚的自由。這不但是燕王的遺憾,同樣也是太后心目中最大的憾事。 大概也是因為,皇帝如今身體虛弱,眼看著就撐不了多久了。太后一把年紀,便要承受喪子之痛,另一個兒子卻無法在她身邊久留。這樣的遺憾令她心中更添傷感,每每想起,都覺得痛徹心扉。 太后難受了好一會兒,謝慕林便與永寧長公主一起,安撫了她很長時間。終究太后還是緩過來了:“哀家沒事兒。如今哀家的兩個兒子都在宮中,還能陪伴哀家呢,就算要難過,也不是在這時候?!?/br> 說到這個,太后就決定要起駕前往西宮探望皇帝了。 雖然她心里不想看到兒子那虛弱的模樣,每每見到都會想起這個兒子已經重病難愈了,讓她忍不住傷心,可一想到兒子一旦死了,自己就再也見不著他,她又忍不住想要多看他幾眼。 太后要移駕,永寧長公主與永安郡王妃謝慕林自然都是要陪著的。 她們到西宮時很巧,正趕上皇帝宣了蕭寶林前去晉見。 皇帝打算見蕭寶林最后一面,指責她偷聽自己的話,又向三皇子泄露,還指使兒子來威脅自己,好謀奪儲君之位,這是后宮企圖干政,簡直不可饒??!作為懲罰,蕭寶林將會在冷宮待到死的那一日。不過,考慮到她伴駕多年,又曾誕育皇嗣,所以皇帝愿意給她殉葬的恩典,也答應會讓新君追封她一個貴妃的頭銜。若是她乖乖接受了,還去說服三皇子不要再生事,老老實實做個閑王,那么皇帝也答應,將來會給三皇子安排個好點兒的住處,讓他能一輩子過得富貴安逸,妻賢妾美,子孫滿堂,不受什么大罪。 蕭寶林一聽這話,臉色都變了:“那件事不是臣妾告訴玏兒的!是臣妾嫂嫂說的!臣妾本來不知道!皇上開恩,饒過臣妾吧!臣妾會去勸玏兒的!玏兒也會老實聽話!皇上饒了臣妾吧?。?!” 第1603章 威脅 然而,蕭寶林的話,皇帝卻沒有太放在心上。 他早就聽蕭明德說過了,蕭寶林偷聽他倆談話的時候,是蕭夫人前來把她帶走的。如果蕭寶林以為用這種說辭就可以把自家嫂嫂拖下水,讓他對蕭明德夫婦再次生出猜疑之心,那就太小看他這個皇帝了! 他在乎的不是當初有幾個人偷聽到了他的秘密,而是知道這個秘密的人,能不能替他守??! 蕭明德知情,但沒有向任何人泄露,甚至差點兒就忘了這件事。他的夫人興許有可能知情,但只要沒告訴不該知道的人,那同樣關系不大。 皇帝知道自己當初的做法留下了把柄,但他畢竟是經歷過奪嫡之爭的人,并不是很在乎自己用過的一些上不得臺面的手段。有些事傳出去可能會影響到他身后的圣名,但只要無礙大局,那就沒什么關系。 皇帝最害怕的,還是弟弟燕王知情后會記恨于他,甚至利用燕王府的兵權威脅到他和他兒子的皇權??杉热谎嗤踉缇椭?,根本就沒把這個當一回事,也不會怨恨甚至是背叛他,那么這所謂的把柄,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污點,即使傳揚開去,也可以當作是居心叵測的逆黨在惡言中傷他罷了。 皇帝現在很淡定:“你不必徹辭狡辯了,朕很清楚你都干了些什么!朕對你已經仁至義盡。你若是個聰明人,就該知道要怎么做,才是對你們母子最好的。別逼朕連朱玏也一并處置了!” 蕭寶林的臉色變得更加慘白。她怔怔地看著皇帝冷酷的表情,清楚地認識到,皇帝真的不打算饒過她的性命了。就算她可以為兒子求得一個稍稍安穩些的未來,她也看不到了。人死之后,萬事皆休。就算兒子可以在新君震懾之下茍且偷生,那樣的生活對他們母子——尤其是對她本人——而言,又有什么意義呢? 蕭寶林忍不住向皇帝發泄出心中的怨恨:“為什么?為什么皇上要對臣妾如此無情?!就是因為jiejie么?!臣妾不認為自己有虧欠jiejie的地方!當年是她自己不知自愛,明明跟燕王定了親,卻還要與皇上私通生子!曹氏那等眼里不揉沙子的人,怎么可能會容得下她?!臣妾原本只是想讓jiejie丟臉而已,是曹氏派人害了她性命的!這不是臣妾的錯!臣妾侍奉在皇上身邊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憑什么要因為曹氏害死了jiejie,就要受到皇上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