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94節
第291章 晚餐 文氏今日才從老宅趕回來,雖然已經重新揀起了家務,但一日三餐,還是宛琴的工作,今晚這一頓也不例外。 宛琴是曹家公侯門第里出來的女仆,又一向在女主人身邊侍候,對于日常飲食,有著自己的標準。之前在金陵城時,她或是沒有權柄,或是條件有限,所以對家中飲食標準不發一言?,F如今回到湖陰老家,又得主母文氏開恩,免了禁足的懲罰,甚至可以插手中饋了,手里也有銀子,她便開始以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謝家這一頓晚餐,雖然沒有山珍海味,用的只是一般的雞鴨魚rou和當季蔬菜等食材,但菜色眾多,做法復雜精致,有兩味甚至是從宮里傳出來的,昔日在平南侯府,亦非能經常在餐桌上見到的菜色,無論是看上去,還是介紹起來,都十分體面。 至少宛琴在向眾人介紹那幾樣菜色的時候,無論表情還是內心,都是十分驕傲自豪的。 文氏不免覺得心里有些發虛,心知自己在這方面的見識不如宛琴,便沒有說話,只道一句琴姨娘辛苦。 謝顯之則完全沒放在心上。宮廷佳肴很了不起嗎?他從前也是常吃常見的。但他從來不在這些事情上分心,更希望能多看幾本宮內秘藏的珍貴古籍,哪怕是東宮太子書房里掛的古董字畫,在他眼里都比飯菜更值得炫耀。 謝謹之反應平靜,謝徽之蠻不在乎。前者是不在意,后者則是與紈绔子弟們混得多了,見多識廣,并不覺得那幾樣菜色有什么了不起的,只在心里嘀咕:這大熱的天氣,這些rou又是炸又是蒸的,油膩膩甜滋滋,有什么好吃的?白費柴火! 謝映芬與謝涵之則悄悄對視了一眼,都有些臉紅。他們覺得自家姨娘又犯渾了。謝家如今是什么情況?按宮里的方子做菜?有什么必要呢? 謝慕林倒是很淡定,聽完宛琴的介紹后,便直言道:“瞧著很精致,但會不會太費事了?雖然食材不貴,但柴火油鹽也是要錢的。我們家廚子不算多,人口卻不少,何必把時間花在一兩道菜上?倒耽誤了別的正事。況且一個茄子要幾只雞去配它,什么茄子味都沒有了,倒好象不想吃那茄子,卻又不得不吃,所以要拿其他食材去掩住它的味道一般,這不是掩耳盜鈴嗎? “咱們家如今就是尋常士紳門第,犯不著拿宮里的東西撐排場,況且今日只是家宴而已,又不是擺宴請客,更沒必要如此炫耀了。這兩道菜以后還是少做吧,只需要拿新鮮的rou菜,用不太復雜的方法做熟了,再把味道調得好一些,能讓娘和兄弟們吃得適口,能滋養大家的身體,就已經足夠了?!?/br> 宛琴漲紅了臉,卻又不敢駁謝慕林的話,只能勉強擠出了一個笑容:“二姑娘說得是?!鳖D了頓,“是我從前看著幾位管事mama這般安排主母的餐食,也跟著學了,今日照著做,卻忘了太太與姑娘口味不一樣,實在是太過粗心了,還望太太與少爺、姑娘們莫怪?!?/br> 謝慕林一聽便知道她還在不死心地強行提高自己逼格,也懶得跟她爭吵,只說:“姨娘言重了。謝家又不是公侯門第,哪里敢學承恩侯府的行事?姨娘有這樣的本事,可以在家里設大宴請貴客的時候,用上兩道宮里方子做的大菜,就足夠我們家在人前炫耀顯擺的了。平時三餐,用些家常便飯就可以。 “我覺得大哥、二哥和四弟身體都偏弱,正該按照時令,多吃新鮮菜蔬,少吃大魚大rou,清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飲食上頭太過精致了,不見得有什么好處。姨娘也是見慣貴人的人了,金陵城里的達官貴人,家中孩童自小錦衣玉食,衣食住行樣樣精心,有幾個是身康體健,一年四季無病無災的?一般尋常小戶門第的孩子,不過粗茶淡飯,又有幾人象顯貴人家的孩子那樣,動不動就體弱生病呢?可見人吃得清淡些,對身體更有好處?!?/br> 謝慕林悄悄偷換了概念,但在座人等不管聽沒聽出來,都沒揭破。謝謹之還對謝顯之說:“二meimei言之有理。書院里的先生與同窗們,三餐也用得清淡。倘若我們吃得太精細奢靡,反倒顯得不合群了,還容易叫人閑話?!?/br> 謝顯之立刻道:“二弟說得很是?!比缓蠊Ь吹叵蛭氖线M言,“母親為了兒子們精心準備飯食,乃是一片慈愛之心。只是兒子們都是讀書人,日常三餐不便過奢了,請母親明察?!?/br> 文氏慈愛地道:“好孩子,既然你們崇尚簡樸,那就依你們的意思。其實我們謝家,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也有不時不食的說法。只是我們這一支離鄉日久,沾染了京都繁華,反倒漸漸淡忘了舊習,如今正該改過來才是?!彼D向宛琴,“回頭我們商量一下,重新定個菜譜吧。往后廚房做菜,多用新鮮魚rou菜蔬。還可以向宗房大太太打聽一下,這個時節適合做什么湯水?!?/br> 宛琴硬擠出了一個微笑:“是,太太?!毙闹兄蓖鲁?。她清楚地明白到,自己這一次在主母文氏離家期間,接手中饋,想要趁機顯露自己的本事,好謀得部分權柄的盤算,已是失敗了,還有可能引起了大少爺謝顯之的不滿。謝顯之往后多半不會支持她的計劃。 不過不要緊,謝老太太病重,又堅持滯留老宅。文氏身為唯一的兒媳,肯定要過去侍疾的。她不在家時,妾室接手中饋,照看兒女,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機會還有呢,不必著急。 宛琴告訴自己,需得沉住氣,慢慢謀得家務權柄,才能更好地支持兒子的學業前程,也有望替女兒積攢嫁妝,謀劃更好的婚姻。她這一生已是無望,但舍棄了那么多,才換來了今天的日子,她的一雙兒女,絕不能庸碌一生! 一頓晚飯平靜地結束了。 飯后,謝慕林提議長兄謝顯之:“大哥和四弟身體都偏弱,如今用過飯,歇一歇,便互相做伴,到院子里慢慢走上幾圈,消消食吧?后頭穿堂院的地方夠大,消完食就可以直接回自己院子了,豈不方便?” 她又看向謝徽之:“三弟跟著一塊兒去也好,還可以跟哥哥弟弟們說說自己在城里城外的見聞。大哥四弟都是斯文人,少有出門亂逛的時候,又是初回湖陰,對本地路況人事都不熟悉。三弟在這方面素來有長才,可不能埋沒了才是?!?/br> 謝徽之笑道:“二jiejie這是想讓我給大哥四弟逗樂解悶呢。成啊,橫豎我也沒什么事情可做,兄弟們聊聊天,還能打發時間?!?/br> 文氏欣慰地看著他們兄弟姐妹們相處融洽,還囑咐謝映芬也跟著去走兩圈呢。不過謝謹之與謝慕林這對兄妹,就被她叫走了。 他們母子論名分是二房的人,還得前去二房,向二老太太宋氏請安。這是晨昏定省禮節的一部分。 第292章 二房 二房的宅子與三房緊鄰,只隔著一條夾巷,從謝謹之所住的梧桐院側門出來,再穿過青云巷里的側門,沒幾步路就到了。 文氏命丫頭提了燈在前頭領路,自己走在后面,跟兩個孩子說話,又向女兒介紹二房這座宅子的格局。 二老太太宋氏娘家祖上其實是北方人,當初新建宅子時,就把這座宅院建成了五進四合院的形式,與其他族人家大不相同。文氏覺得女兒沒見過這樣的房子,可能會驚訝,所以特地提醒她一聲。 謝慕林心想,她對北方四合院的熟悉程度,可能還超過江南建筑呢。不但高中她在鄉下爺爺奶奶家時,住的是北方農村的四合院,還曾經去過北京旅游,住在老式四合院改建的酒店里。至于什么北方各地名勝古跡里的皇宮大宅,那就更不必提了。 謝慕林走進二房的宅子,雖然是從側門進入,但只要進了院子,就能清楚地看到建筑內部格局了,果然是正房三間兩耳,東西二廂,倒座四間,抄手游廊,至于垂花門、照影壁,就更是必不可少的。 只不過走近了細看,就會發現這些建筑仍舊是江南風格的青瓦白墻漏窗,而不是她所知道的紅柱綠窗,青綠彩畫。也許是因為本地匠人不懂北方建筑的裝飾風格,也許是四合院建筑本身就還沒發展到她所熟悉的階段,反正這座宅子對她來說,就象是江南宅院多了東西廂房罷了。 二房宅子前后五進,第一進是前院、外院,正房供奉著先人牌位,還有二老太爺謝澤川生前考取二甲傳臚時的各種文書、憑證,以及他在翰林院時接過的兩份先帝圣旨。 他當初是真的挺得先帝青眼的,若不是奉岳父之命回鄉辦學,興許早成重臣了——當然,也有可能成了先帝末年奪嫡之爭的炮灰。 除此之外,他還有當今皇帝剛剛登基不久時,聽聞他在家鄉辦學,頗為成功,特地為他題的一幅字,夸他教書育人,功德無量。因為有這幅御筆,謝澤川一輩子在家鄉教書,再也沒起過復出做官的想法。但同時,也沒什么不長眼的人敢上門來欺負他。這幅字如今供奉在竹山書院,并不在二房宅中。 第一進院子的東西廂房都是外書房,收藏有上萬冊書籍,都是謝澤川夫婦多年來收羅的,也有宋氏陪嫁的古籍抄本。這些書開放給謝氏子弟抄錄、翻閱,誰來都行,只需要讓看門的老仆登記清楚名字就可以了,根本不必驚動后宅的女眷。因謝家藏書聲名日隆,除了謝氏族人,漸漸的也有親友家的子弟或是湖陰縣中的讀書人慕名而來,每日都有人上門求抄書。宋氏在湖陰縣上下,名聲、地位也越發超然,本地士林中人,都對她敬重有加。 第一進的院子,白天里十分熱鬧,天黑后閉門謝客,方才恢復了平靜。 第二進院子才算是二房正式待客用的地方,有客廳、花廳,有議事理家之處,有姑爺楊意全偶然過來時暫住之處。 第三進院子則是宋氏起居之所。 第四進院子是楊淳、楊沅兄妹倆住的地方,不過眼下基本只有后者居住。楊意全本家在湖陰縣城,但他自己的小家安在竹山書院,一般是夫妻二人住在那里。兩個孩子小時候跟著外祖母宋氏生活,等長子楊淳大了,再搬去書院隨父母讀書,而女兒楊沅,則大部分時間仍舊是住在宋氏這里。 第五進院子是一長排的后座房,除了廚房、庫房之外,就是家中男女仆婦的住所了。 五進院子,層層分明,門戶嚴謹。謝慕林一路聽著文氏的介紹,心里已經大概了解到了嗣祖母宋氏的處事風格了。 到了正院,宋氏一家也剛剛用過晚飯,正在一邊喝茶一邊聊天說話。見文氏帶著兒女過來請安,謝梅珺立刻微笑著起身,迎出門來。楊淳、楊沅兄妹也跟隨在母親身后,來向文氏請安,與謝謹之、謝慕林兄妹相見。 此外,便是謝梅珺的丈夫楊意全,他今日也來了。前些日子,他去了外地訪友,昨日才回歸,聽說文氏母子一行回鄉,就特地送妻兒回娘家來相見。 眾人互相見過禮,寒暄過后,各自落座說話。 謝慕林悄悄打量了姑父楊意全幾眼。那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中等身材,五官端正,留著小胡須,穿戴并不華麗,看起來就象是家境殷實的一般讀書人打扮,氣質很是溫文爾雅,不過存在感不是很高,有些沉默寡言。 謝慕林記得文氏提過,他好象是個舉人,但一次會試落榜后,已經好幾年沒再考了,目前在竹山書院教書,也幫著主持庶務。身為創辦人謝澤川的女婿,他基本上已經預定了下一任山長的職位。 至于他的長子楊淳,則是個十三四歲的溫厚少年,生得不如謝家兄弟幾個俊秀,但也五官端正,頗象他父親,嘴唇有點厚,一看就給人以敦厚感。不過這孩子目前可能正處于變聲期,偶爾說句話,聲音都不大好聽,所以很少主動開口,有些靦腆地坐在一旁聽別人說話,或是沖著謝謹之,友好地笑一笑。 謝謹之主動地坐到他身邊,與他攀談,沒過多久,已經約定好了,要一起看書溫習功課了。 謝慕林則被楊沅纏上了。楊沅問她:“映芬說jiejie這里有許多點心的方子,是我從前沒見過的。不知jiejie能不能借給我瞧瞧?雖說我和映芬的生日是在八月里,但時間也不算很長,要辦好一個點心宴,叫受邀而來的賓客人人交口稱贊,少不得要提前好生籌備一番?!?/br> 謝慕林笑道:“這有何難?只不過眼下我的行李還在整理當中,起碼要到明天,才能把抄的食譜找出來呢。到時候我會把相關的書與筆記先過目一次,篩選出材料易得、做法也相對簡單的點心,再拿給楊表姐你和四meimei看。你們倆自己挑喜歡的,再叫廚子幫著采買材料試做,如何?” 楊沅拍掌笑道:“那就再好不過了!謝謝jiejie!” 謝慕林微笑,上座的宋氏轉頭看了過來,問:“你們說什么呢?沅兒這般高興?” 楊沅忙跑過去抱著她的手臂撒嬌,把情況說了。 宋氏用手指戳了楊沅的腦門一記,嗔道:“你表姐他們有正事要忙呢,你還要給她添亂?,F如今離你過生日還有將近三個月,有什么可著急的?你表姐的糕點方子就放在那里,早晚都能看見,何必催促?” 說完了,她又回過頭去,繼續與文氏交談。謝慕林這才留意到,她們在討論祭拜三房老太爺謝澤湖的事。 文氏已經命人準備好祭品和香燭了,而且,按照她的計劃,主持祭禮的人,應該是三房長孫謝顯之,而不是她這個媳婦。因為她與謝謹之、謝慕林母子三人,禮法上都歸屬于二房,不是謝澤湖的正經子孫,在祭祀時,只能作為隨祭人員,以侄媳、侄孫、侄孫女的身份,跟在三房幾個孩子身后上香叩拜。 這件事謝慕林完全沒想到,之前也沒聽文氏提過,心中不禁有些驚喜。 第293章 贏家 謝慕林的驚喜,不是因為文氏的做法,似乎不認謝澤湖為公公,明正了自己乃二房媳婦的身份,而是她主動向嗣婆婆宋氏說明了這一點,還將祭禮方案上呈給宋氏檢閱,做足了一個“兒媳”該有的姿態。 文氏從前一直都把謝老太太呂氏當成了正經婆婆,對嗣婆婆宋氏只是心中敬重,但沒什么實際行動。因為在她心目中,她很清楚,謝老太太才是謝璞的母親。 不過現在,她對謝老太太與宋氏的態度都分別有了變化。不管這種變化能持續多久,態度已經擺在了那里。她端正了自己的立場,也就意味著,謝老太太對她的影響力,已經在漸漸下降了。 謝慕林欣喜地看到母親的轉變,覺得空氣都清新了許多,胸口的憋悶感消散了大半。 宋氏似乎也察覺到了文氏態度的轉變,特地多看了后者幾眼。不過她的表情并沒有什么變化,還在微笑著和氣地道:“你讓顯之做主祭,他已經練熟禮儀了么?他雖然穩重,但畢竟只是少年,又是頭一回經歷這樣的大事,一旦出了什么差錯,以他的出身,在族里就更要受非議了?!?/br> 文氏不由得有些遲疑:“這……可顯之畢竟是老爺的嫡長子,老太爺的嫡長孫,族譜上有明文記載的。他生母雖然和離了,但畢竟不是出婦,他是三房嫡長子,無論老爺還是老太太,都是認定了的。宗房大老太爺,也不曾說過什么……這孩子品性正直,明白事理,并不因為外家顯貴,就忘了自己的根本……老爺是希望他能獲得族人認可,不因生母與外家的錯處而沉淪的?!?/br> 宋氏微微一笑:“我知道,玉和與你夫妻二人,都不曾因為曹氏而輕視她所出的兒女,還是盼著顯之能支撐三房門楣的??刹苁纤貋聿痪醋谧?,在族中名聲不佳,如今和離毀家之余,又鬧出了丑聞。顯之是她長子,定會受她連累。你們讓顯之回鄉讀書,也是盼著族人能與他多多相處,看到他身上的長處,不要因為其生母便鄙薄他。 “可他如今也是初來乍到,頭一回祭祖,便由他領頭,倒讓你這個玉和的正妻倒退一舍……你固然是心甘情愿,也需得考慮族人的看法。眼下,族人還不知顯之品性,卻容易因三弟妹與曹氏多年行事傲慢,誤會顯之不敬尊長。你與玉和本是為了孩子好,可這個做法,又與揠苗助長何異?” 文氏頓時猶豫了,吞吞吐吐地說出一個想法:“母親的意思……是想讓兒媳……領祭?” 宋氏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反而說起了舊事:“當年我們老爺與三老爺定下玉和兼祧時,就不曾提過什么兩房妻子,各承香火的話。我們都是想著,你與玉和少年夫妻,你身體也算康健,日后必定多子多福,嫡長子繼襲三房香火,嫡次子便過繼我們二房為嗣,如此皆大歡喜??梢驗椴芗野缘?,三弟妹又糊涂,差點兒毀了你們的婚約,不得已,宗房與我才勸說玉和,將你暫定為二房嗣媳,與玉和完婚。倘若曹家知恥而退,自然沒有什么平妻不平妻的事,你們倆便是正經元配夫妻。倘若曹家厚顏無恥……至少也能保得你的名份安危。 “如今十六年過去,曹氏自請下堂,撥亂反正,你便是玉和唯一的妻子了,又是元配,玉和也不會提什么再娶一門平妻,為三房嗣媳的話。那就照著最初兩位老太爺議定的安排來好了。你是玉和的妻子,不分什么二房、三房的話了,三弟妹與我,都是你婆婆。你們夫妻屬意顯之承繼三房,謹之承繼二房,那也照你們的意思來?!?/br> 所以,對于三房老太爺謝澤湖的祭禮,還是要由身為兒媳的文氏來主持,謝顯之跟隨在嫡母身后行禮,謝謹之既是嫡出,也要排在庶弟們前頭,與兄弟們一道向祖父祭拜。 文氏聽得有些激動,眼圈都紅了:“母親!這……” 宋氏淡淡一笑:“就這么辦吧。族人也不會有異議的。若有誰質疑,就說是我的意思?!?/br> 謝慕林在旁聽得目瞪口呆,不由得露出了苦笑。她好不容易才讓文氏與謝老太太稍稍劃清了界限,明確了兩人不是婆媳的關系,結果宋氏幾句話,又讓她們做回了婆媳嗎?這是要搞哪樣?! 靜坐一旁的謝梅珺看著嫂嫂文氏茫然無措的模樣,便笑著上前安撫她道:“母親是真心這么想的,三嫂只管答應了就是。我們知道,三嬸娘一直覺得母親在跟她搶兒子,所以懷恨在心,做了許多荒唐可笑的事??伤涂茨赣H了!母親才不會在這些名分上頭的事與她爭長短。當日父親與三叔定下三哥兼祧,一是怕我出嫁后,母親年紀大了,無人奉養;二是想要借著嗣父子的關系,以翰林身份為三哥鋪平前程道路,省得三哥在士林中與人結交,總被人笑話是商家子??蛇@兩條顧慮,如今都不存在了?!?/br> 謝澤川雖早逝,他的遺孀宋氏卻堅持把竹山書院辦了下來,還越辦越紅火,如今已是湖、蘇一帶有名的書院了。書院澤被湖陰鄉野,宋氏更是大力扶持謝氏子弟,即使嗣子謝璞常年在外,宋氏又沒有兒子,也不必擔心養老的問題。無論是謝氏宗族中人,還是書院師生,都對她敬重有加,時常親自或派代表來信問候,四時八節,從來不缺孝敬。謝氏族中的晚輩,還會主動每日到她家中聽候吩咐。 宋氏的女兒謝梅珺,本來是嫁給了世交家的楊意全為妻,并不是招婿??墒菞钜馊M了書院執教,已經是默認的下任山長,平時全家住在書院中,也時常會到謝家二房大宅來請安、小住。湖陰縣城中的楊氏宗族,已經默許了他的做法。楊意全得父族支持,得以繼承岳父遺澤,對岳母宋氏,自然也要盡孝道。他的兒女,自小在宋氏身邊長大,日后自然也會繼續孝順外祖母。 如此一來,謝璞夫妻是否會回鄉承歡宋氏膝下,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宋氏對嗣子是不會要求太多的,因為她有親生的女兒、外孫在身邊陪伴,又有傾注了多年心血的門生孝敬,一點兒都不缺人關心。 而另一方面,謝璞因生母之故,在遠離宗族的情況下,提前參加了會試,考取了功名,又因身家豪富被曹家看中嫁女,這商家子的名頭,早就在世人心中根深蒂固,根本摘不下來了。世人是否知道他是翰林嗣子,書香之后,又有什么要緊的呢? 宋氏表示,她比謝老太太這位妯娌要好命多了。她有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在膝下盡孝,身邊所有人都對她真心敬愛尊重。而謝老太太呢?雖然帶走了兒子,可兒子十幾年來一直在外任上,也沒在她身邊侍奉過幾日,有兩房兒媳,一房是心懷叵測只會利用忽悠她,一房是被她刻意打壓得如今漸漸離心,兒孫們也沒幾個是真心孝順她的。 兩者如何能相比? 宋氏已經是人生贏家,并不介意向境遇可憐的妯娌,釋出一點善意。 第294章 回報 文氏有些懵。 不過,她一向把自己當成是謝璞的妻子,謝澤湖與謝老太太呂氏的兒媳。雖然她前一日才下定了決心,要多孝順宋氏這位嗣婆婆,而把謝老太太擺正到“叔婆婆”的位置上,但十幾二十年來認定的觀念是沒那么容易改變的。她很快就接受了宋氏的暗示,把自己重新擺回到“三老太爺謝澤湖兒媳”的位置上,認為自己帶著謝顯之主持公公的祭禮,是理所當然的安排。 只有謝慕林坐在一旁,覺得自己的臉有些疼。 宋氏既占據了道德高地,又有足夠的底氣,她當然可以寬宏大量地讓嗣媳嗣孫去認謝老太太這位婆婆、祖母,反正族譜放在那里,誰也改變不了她仍舊是謝璞嗣母的事實。就算謝璞、文氏和他們的孩子會因此陷處尷尬境地,那又如何呢?十幾年來未曾盡孝,這點尷尬,就算是對他們的懲罰了,不應該嗎?況且,如此輕描淡寫的懲罰,不打不罵,不傷筋不動骨的,不正說明了宋氏的寬厚仁慈嗎? 謝慕林摸了摸鼻子,決定要當一回啞巴、傻子。宋氏說這些話,是她寬仁。自己這個前不久才把謝老太太氣得快要吐血的小輩,就沒必要挖坑讓自己跳進去了??偛荒苷孀屩x老太太擺足了祖母的威風,拿孝道大棒來報復文氏、謝謹之和她母子三人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宋氏這番話要是真的傳到了謝老太太耳中……她到底是會抖起威風,在文氏與孫輩們面前耀武揚威,還是直接氣得吐血呢? 謝老太太自打與宋氏成為了妯娌,就處處被對方比下去。對方是正經官宦人家的千金,她是犯官之女;對方熟讀詩書,才學出眾,她也就是受過一般的閨秀教育,婚后還變得越來越庸俗,詩書早就拋到了腦后;對方深受丈夫敬愛,夫妻感情融洽,她與丈夫恩愛過幾年后,因為暴露出了本性,時不時就要受丈夫斥責;對方在宗族中形象完美,受人敬重,她在裝了幾年賢妻良母后,人設崩塌,在族中名聲臭不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