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83節
謝老太太就更滿意了,雖然這個法子有些自欺欺人,但只要不用直接面對知道自己黑歷史的故人,她就樂意接受。 謝慕林立刻道:“那我這就讓我娘進城去,爭取明兒就把杜名醫請過來?!?/br> 謝老太太揮揮手:“去吧,記得客氣些,叫你娘多送點體面的禮物。那杜老兒架子大得很,沒有足夠的好處,他才不會來給我瞧病呢!對了,順道給他閨女多添些禮物,比送謝澤山管用。只要杜氏愿意幫著說幾句好話,那杜老兒定會比治旁人時更用心!” 謝慕林笑著應了聲,退出屋子,沖母親文氏眨了眨眼。 文氏已是一臉驚喜了。她小心翼翼地進了屋,向謝老太太辭行,說明要帶著孩子去族里的話,沒有提起男孩們讀書什么的。謝老太太漫不經心地答應了,還嫌她啰嗦,催她快走呢。 文氏就這么順利地帶著孩子們上了船。謝慕林站在碼頭上,目送家人離開,回頭看著身后的老宅,深吸一口氣,開始挽起了袖子。 第256章 心平 謝慕林帶著人走進了老宅的門。 馬路遙家的前來報說:“二姑娘,我們已經帶人收拾好了廚房,又問附近的宗房佃戶買了柴火,灶上已經開始做飯。老太太的粳米粥也快好了。其他人的晚飯可能還要再等半個時辰。姑娘是跟著老太太吃粥,還是再撐一會兒吃飯?” 謝慕林想了想:“我們帶的粳米也不多,都留給老太太吧。我和你們一塊兒吃飯?!庇謫栺R路遙在哪里? 馬路遙媳婦表示,她老公帶著人巡視老宅周邊環境去了,有些什么東西能用上的,有什么危險需要盡快排除的,都得有所動作。雖然天已經黑了,行事不便,但借著月色,再打起幾盞燈籠,也勉強能應付。今晚大家是要在老宅過夜的,若不確認過環境安全,眾人如何能安得下心來? 謝老太太回來時,只帶了兩個女仆,她又病得厲害,珍珠與何mama能把正屋收拾出來,把她安頓好,再保證每天吃藥用飯,就不容易了,更別說珍珠后來還得去平望鎮上堵人。所以,她們很多事都來不及做,也沒力氣去做,如今都指望馬路遙他們了。 謝慕林表示理解,索性就把這方面的工作都交給馬路遙了。文氏會把得力的陪房留下來,不就是為了幫她忙的嗎?何必自己事事cao心?她把馬路遙媳婦打發回廚房,自己也叫梨兒、翠蕉兩個,帶上兩個有力氣的婆子,每人提一盞燈籠,開始繞著老宅轉悠。 她得先把自己今晚要過夜的地方弄清楚了。 謝家三房的宅子,最早是個兩進的院子,再添一個東跨院,早期是做織坊用的。謝澤湖剛起家時,就雇傭了族中家境不好的婦人,以及附近佃戶或村民家的中老年婦女,到自家地盤上紡紗織布,再把成品積累起來,拿出去賣。 后來他家資漸豐,便把織坊挪出去了,東跨院分隔成了兩間,前頭做廚房與車馬棚,后面變成了他專用的書房,需要跟手下的掌柜、伙計們議事時,基本都在那里。他與妻子呂氏、兒子謝璞,則主要生活在中路的兩進院子中。 等到他賺的錢更多了,兒子也漸漸長大,還有了文氏這個未婚妻,不能再讓所有人擠在一個院子里生活了,他方才從族里多買了一塊山坡地,加建房舍,分別是西路的三進院,以及正院后方帶樓房的后院。后院占地挺大的,雖然有房屋,卻也留下了加建的余地,原本是謝澤湖預備著將來再有兒女時住的??伤椭挥幸粋€兒子,老婆再沒有生育過,又不納妾,后院也就一直空著了。 西路的三個院子,頭一個是預備有客人來時住的客院柏院,一個是謝璞的舊居竹院,第三進則是文氏住的梅廬,主要也是一棟兩層小樓,外加一排下人住的平房小屋。梅廬這個院子,整體保存得最好,主持搬遷的人似乎把大部分不準備搬走的舊家具都存放在這里了,院子里還有一個單獨的小廚房。 老宅有一半建在山坡上,因此人越往里走,地勢就越高,一路上的走道有臺階,也有緩坡。站在第三重院子的兩棟樓上,都能看到很遠的地方,視野極佳,而且通風采光都挺好。 謝慕林在老宅轉了一圈,雖然燈籠光線比較昏暗,照明條件遠不如白天的時候,但她還是大致上把宅里的情形搞清楚了。 別看這座老宅看起來陳舊得很,屋瓦上長草,階下有青苔,但因為整體比較新,用料又不錯,所以荒廢多年之后,也還能住人。尤其是后期加建的后院與西邊的梅廬,建筑又新,地勢又高,未受水災侵襲,保存情況最好。只需要打掃打掃,把壞了的門窗修好,將那些殘破的家具歸整一下,再從梅廬里搬些好的舊家具出來,完全可以重新住人! 謝慕林也問過了,廚房院子里有水井,因為謝家族人整體遷移的時候,三房的仆人比較負責任,離開前用石板蓋住了井口,所以井下并不算臟,水還能用,當然叫人來淘一淘會更好。實在不行,家門前不遠處就有河道,水還算清澈,煮開來用,食水和生活用水問題都不大。 老宅后方的山坡上,綠植郁郁蔥蔥,別看山不高,柴火還是挺充足的。翠蕉還從附近人家的小孩子那里打聽到,林子里偶爾有鳥可打,有蘑菇可采,也有那么幾種草藥能用。 越過山坡后,還有個小村落,叫前灣村,約摸也有二三十戶人家,大部分打魚、種地為生,有一位大夫,一個木匠,一個鐵匠,四五個紡紗織布的婦人,還有一戶是世代做撐船載客生意的,每天撐只小船,來往于前灣村與湖陰縣城之間,沿路各村落都有???,早晚各一個來回,時辰固定。附近的居民要外出,基本都是靠這艘船。老宅前方的那個小碼頭,就是一個臨時??康狞c。 謝慕林心里都有數了,馬路遙家的便來報說,晚飯好了。她回了正屋,陪謝老太太用飯。 晚飯很簡單,基本就是船上吃的那些,由于已經快到地方了,所以庫存的食材也不多,算是有臘rou有咸菜而已。不過這里是水鄉,下人從河里打到了一條小魚,正好用來煮了個湯,只夠謝慕林一人喝。廚娘手藝不錯,她吃得挺香的。倒是謝老太太吃了一碗白粥下去,心里有些饞,聞著孫女兒飯菜香氣撲鼻,想到自己可憐,便有些不得勁兒了。 謝老太太心里一不得勁兒,就想要作妖:“小孩子家家的,怎么連點孝心都不懂?我老太婆在這里粗茶淡飯,你倒是大魚大rou的吃得香!” 謝慕林抬起頭,笑瞇瞇地對她說:“老太太,您如今還病著,吃不得葷腥,就暫且忍一忍吧?等您病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br> 謝老太太噎了一下,只覺得自己是被當成小孩子哄了,更是生氣,雙眼一瞪,就要開罵,卻不料被謝慕林搶先開了口:“一會兒吃完了飯,我就吩咐底下人收拾房子,今晚好過夜。我看這正屋被水泡過,氣味也不好,前些天河水暴漲,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再下雨,萬一又把屋子淹了,老太太如何受得???梅廬那邊的屋子卻基本完好,地勢又高,不怕水淹。我叫人尋個轎子出來,送老太太過去梅廬安置吧?” “不成!”謝老太太頓時忘了飯菜小事,“我是這家的主母,怎能搬到偏房偏院去???!況且梅廬是你娘的地方!” 謝慕林笑瞇瞇地說:“娘若是知道,也定會歡迎您搬過去的。您也別講究什么正屋偏院了。我娘是爹爹的正妻,還不一樣是住在西邊院子里?梅廬環境比這邊好得多,您住得舒服了,病也能好得更快,那不是大好事兒嗎?您就別耍脾氣了。大夫還說,要您盡可能心平氣和,不要動不動就發火。萬一再氣出個好歹來,就算把杜名醫請回來了,也未必有辦法治的。為了這點小事兒,您值不值當呀?” 謝老太太再次噎住,她瞪了謝慕林半晌,終究還是將那口氣咽了下去。 第257章 氣和 謝老太太還是很惜命的。 哪怕她習慣性地愛以發脾氣來顯擺自己的威嚴,逼迫家人小輩讓步,聽從她的指示,那也是在她確信自己性命無礙的情況下。大夫當著她的面說,她要盡可能心平氣和,不要動不動就發火,否則就會有性命之憂。她當然不會公然違反大夫的囑咐,活象嫌自己命太長了一樣。 所以,哪怕謝慕林說的話很不中聽,這口氣她也忍了下去。反正只是小事而已,孫女兒的出發點也是為了她好。 不過,就算真要挪動地方,謝老太太也不愿意住進偏房偏院里去。她表示:“后院的樓也一樣地勢高,大水來了也淹不著。我先前剛來時,就說要去那里安置的。阿何去轉了一圈,說門窗壞了,沒法修,風雨來了遮擋不住,這才打消了主意?!?/br> 珍珠與何婆子齊齊露出了羞愧的表情。其實后院的小樓,損壞是真的,但真有心的話,找人來修也不是不行。附近的佃戶不會,還有前灣村的木匠呢??伤齻內耸植蛔?,又沒錢,光是照顧謝老太太這個病人,準備三人飯食,就忙不過來了。何婆子還得去縣城抓藥,珍珠也要去平望鎮堵人,誰有空整修房子?能把正房匆匆打掃出來,就不容易了。正房墻根處還有破洞,都沒來得及補,只能胡亂找塊破木板去擋一擋呢。 但這對謝慕林來說,問題不大。她剛才看過后院的樓房了,大門只是掉了栓,屋瓦是完好的,就是沒什么家具,地面上也太臟。二樓上頭家具還多些,就是窗戶損壞比較嚴重。當初這地方估計也是精心建造的,窗上還有精致的雕花,十幾年風雨侵襲,失于保養,自然損毀得厲害。 謝慕林一拍手,拿定了主意:“那就聽老太太的,挪到后院去住。二樓上窗戶損壞嚴重,一時半會兒修不好,老太太就住樓下吧。我讓人去打掃屋子,再開梅廬的門,把那邊的家具搬些過來。若是今晚順利,老太太今晚就能搬過去,實在不行,明兒搬也一樣?!?/br> 謝老太太頓時滿意了,心想孫女兒再不聽話,還不是要聽從她老太婆的意思?就算謝映真名義上是宋氏的孫女,實際上也不可能視她這個親祖母如無物的!宋氏能有她這樣的威勢?! 謝慕林也不管謝老太太在腦補些什么。她見家里的下人都吃飽飯了,便吩咐他們分頭行事。 有人去打掃空房子,給大家安排今晚的住處;有的利用老宅殘留的物件,再找佃戶家借用一部分工具,修理各處破損的門窗;有的則利用石頭、柴刀之類的簡陋工具,修了兩把木梯出來,再用長竹竿挑起燈籠做照明,讓人爬上屋頂,卸下一部分實在無法再住人的破屋的瓦片,把另外一些還能住人的屋子屋頂給補上了。 月上中天的時候,后樓底層的房間已經打掃干凈,塵土也都用濕布擦去,夜風一吹,不到兩刻鐘便都干了。謝慕林再帶人去梅廬,搬了一些能用的家具出來,床、桌、椅、屏風還有衣柜,都是最基本的標配。 這些家具,仔細一看,就知道用料比較一般,有些還雕了點花樣,大部分是連花樣都沒有,款式平實簡單。據在文氏身邊侍候多年的馬路瑤夫妻所說,這些家具,有一部分是三房還未發家時,老太爺謝澤湖找人打的,后來家里有錢了,便叫謝老太太撤下來,換上用料上等、做工精湛的好家具。 老太爺原本說過,舊家具可以送給家貧的族人使,但謝老太太沒答應,都送到庫房里積灰了。謝璞對這些東西,可能不太上心,搬遷的時候,沒有特地囑咐,下人就把舊家具留在老宅里了。 還有一部分家具,是下人用的。謝璞對全族搬遷一事,非常熱心,撥下了一筆很大的銀子,足夠建起新宅子,采買所需的家具、用品,連下人用的家具也能全換成新的,下人們就把舊的丟下了。不過管事的人大概覺得東西丟了太浪費,所以全都送到梅廬里鎖了起來,預備以后主人家想起的時候,可以隨時回來取。 現在這些家具全都便宜了落魄回鄉的主人家。 謝慕林一點兒都不嫌棄這些舊家具。它們損毀不嚴重,大部分都還很堅固耐用,拿濕布擦一擦就行了。運到后院小樓里,把蚊帳掛上,被鋪草席一換,比正房那些將就用的家什伙兒強多了。 何婆子與珍珠見了,越發懺悔。要是她們多用點兒心,把整個老宅檢查仔細些,就能發現這些舊家具了,謝老太太也不必受了這么多天的委屈。 謝慕林便安撫她們道:“你們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人手少,你們力氣也不大,就算發現了家具,難道還有力氣搬過來?況且當時老太太病得重,你們自然是要優先照顧好她的病的?!?/br> 何婆子與珍珠心里好受了些,又開始cao心要如何把謝老太太挪過來。正房那地方,當年積水時留下來的東西就不說了,屋角破了洞,屋頂也有地方漏水,前些天下雨的時候,真叫人住得難受。如今聞著空氣中水汽漸重,今晚說不定就要下雨。謝老太太能早一刻搬離正房,還是早一刻搬離的好。 謝慕林便把留下來的男女仆婦中,最有力氣的一名仆婦叫了過來,讓她公主抱起謝老太太,送到后樓里去,既省事又快捷。何婆子與珍珠負責一路展開斗篷,替她擋擋風就好了。等事情忙完了,謝老太太還有些目瞪口呆。 真是豈有此理!她幾時叫那等最粗俗的下等仆婦近過身?!就算倉促間找不到軟轎、涼轎,也該弄個擔架給她吧?! 然而謝慕林并不理會。一個仆婦一分鐘內就能完成的事,為什么還要費事去弄什么軟轎、擔架?有那功夫,大家不如多想想,怎么把自己的臨時生活環境弄得好些。 謝慕林自己睡覺的地方還沒搞定呢。她在想,今晚已經來不及了,她恐怕要叫人弄張竹榻過來,在后樓里臨時將就一晚了。想想這條件比在船上時,也沒糟糕多少,就跟在抄家時差不多嘛,她能忍的。等明天天亮了,她再想辦法改善自己的住宿條件吧。 唔……跟謝老太太長期住一屋,那是不可能的。住一個院子都不行!梅廬那地方倒是不錯,打掃出來就行了。前院正廳,可能需要接待客人,族人、大夫什么的,需要重新打掃。正房那里,該修補的也要修補。萬一文氏回來侍疾,還是需要一個落腳之處的。男主人的正妻,當然是住在正院正房里,方才名正言順。 謝慕林風風火火地安排自己的事去了,留下珍珠與何婆子侍候謝老太太。珍珠與何婆子一個捧了藥,一個捧了粥,苦勸謝老太太別發火,二姑娘這樣的安排是最好的,都是對她的一片孝心,不然老太太什么時候才能住進完好的后樓來? 謝老太太瞪著兩個心腹,心里不停地告訴自己,要心平氣和,心平氣和,不能發火,不能發火……然后,她又把那口氣咽了下去。 第258章 復診 謝慕林就在竹榻上將就了一夜。累了一天,忙前忙后,費心費力的,她躺下后很快就睡著了,也沒功夫去品味這“床”舒不舒服。還好夜里不算太熱,紗帳也擋住了蚊蟲侵擾。她一夜好睡,天亮睜開眼,便聽到了外頭淅淅瀝瀝的雨聲。 夜里果然下雨了。 好還雨勢并不算大。謝慕林起身推窗往外看,發現院子里沒有浸水,排水溝似乎還運作正常。等梨兒捧了水盆沐巾來,侍候她梳洗過,她出得門去,則發現連前院都沒被淹。下人報說河道水面只漲了一點點,情況比想象中好得多了。 謝老太太還在睡,謝慕林安排著下人們做了簡單的早飯吃了,派了兩個人跟隨那艘渡船,進縣城去采買物品,聯系文氏等人,自己則帶人去了梅廬,打算把這座小院整理出來,給自己住。 一夜過去,梅廬卻變了個樣子。原本好好的院落,竟然出現了幾個大大小小的泥坑,積著雨水,泥濘不堪,人想要從門口走到小樓去,都很難辦到了。 珍珠陪謝慕林一塊兒過來的,本是想著要給自己與何婆子也尋張好點兒的床,如今卻有些傻眼了,跺腳道:“怎會這樣?!前些天下雨時,這院子里雖然也有積水,但沒這么厲害的呀!這叫人如何下腳?!” 謝慕林觀察了一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昨兒晚上,我們的人過來搬家具時,把這院子里的泥地踩出坑來了。既然這里本來就會積水,證明排水功能來就不好,如今再添些泥坑,可不就更糟糕了嗎?” 馬路遙家的過來瞧了,道:“這院子里本來繞著小樓種有好幾十株老梅的,所以才叫梅廬。當初搬遷的時候,最好的幾株梅叫管家挖了送到新宅子去了,剩下的老梅,二房大姑太太又過來挖走了一些,剩下的不好看,就沒人要了。幾年沒人管,都枯死了,枯枝敗葉落到排水溝里,下雨時,后頭山坡上再沖些泥土下來,就把水溝給堵死了。這要清理開來,怕是要費不少功夫。二姑娘稍等一等,回頭我讓我們當家的帶人來給您疏通吧?” 謝慕林想了想:“算了,先放著吧。這活需要費不少功夫時間。我們也不知道會在這里住多久,要是只住幾天,何必費這個力氣?老宅里可有什么廢棄的門板、木材?都搬過來,再找幾塊平整些的磚?!?/br> 馬路遙家的很快就把東西收集到了。謝慕林便指揮兩個婆子,拿磚塊做基底,上頭鋪門板,一路鋪到小樓臺階前,鋪出了一條六曲木板橋來,只要走在上面時小心些,別踩到那些木板破損的地方,還是挺穩當的,而且便宜快捷。 小樓里的情況比外頭強多了,比后院的樓都好些。堆積在這里的家具已經搬走了三四成,剩下的推到一起,騰出空間來,放些床、柜、桌、椅、屏風之類的家具,一點兒都不擠,甚至還能用衣柜隔出小隔間來,放上羅漢床與長榻,給丫頭們睡。梨兒與翠蕉歡喜得不得了,馬上就把謝慕林和自己的行李都搬過來了,又忙活著四處打掃。 梅廬里的事安排好了,謝老太太那邊也醒了。謝慕林連忙去了廚房,帶著藥和粳米粥去了后院,笑瞇瞇地看著珍珠與何婆子侍候謝老太太洗漱完,便親手送上了早飯和藥,還十分恭順地說:“老太太氣色看起來比昨兒好多了,這一夜睡得可香?” 謝老太太自己也覺得精神好了不少,心想那大夫還是挺靠譜的,便慢條斯理地喝著粥,道:“昨兒那大夫不錯,我吃他的藥挺好的,索性以后就繼續叫他來好了,不必去請杜逢春?!彼X得自己小命能保了,有些人能不見,還是不要見了。 謝慕林怎會讓她如愿?見不見杜逢春都是小事,但不能叫老太太養成這種一作妖就能心想事成的壞習慣。于是她就說:“大夫自己也說自己醫術有限,勸我們請杜名醫來的。老太太雖然一心體諒我們小輩,不想太費事兒了,但老太太您身體要緊,這個事兒是不能省的!若不請杜名醫來給您診過脈,我們如何能放心?” 謝老太太有些氣惱地瞥了謝慕林一眼,也懶得跟她吵了,悶悶地把粥吃了,歇了一會兒,又喝了藥,便背過身去,繼續睡覺。 謝慕林也不在意,自顧自地去安排自己的事兒。等到日上三竿,老宅里已經煥然一新,留下來的人都有了象樣的住處,有人開始修補正房,還有人往前灣村去聯系木匠,把破損的門窗補上了。 這時候,派到縣城去的人也回來了。他們采買到了所有人三天份量的食材,給謝老太太抓了藥,還把昨日那位大夫也帶回來了。 大夫昨天跟著船行的人去了湖陰縣城,由文氏接到謝家族地過了一夜,今日又去拜訪了縣城里的熟人,如今正是返程的時候。他已經跟文氏確認過,湖陰名醫杜逢春會接手謝老太太這位病人,他把醫案、藥方交到杜家,自己回程時再過來復診一下,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謝老太太如今對這位大夫正信任呢,難得和顏悅色地見了他。大夫細細診過脈,問過話,知道自己開的方子起效了,還是挺滿意的。 不過,謝老太太的病情雖然有了起色,也不代表她的病就快好了。大夫調整了一下藥方,表示這藥可以喝兩天,兩天后杜逢春接手病人,他就不用管了。 何婆子在旁吃了一驚:“兩天后?!”杜逢春難道不是今天過來么?不是今天,明兒也該來了呀?! 謝老太太頓時沉下了臉:“他這是存心要給我難堪呢!這還有臉面說自己仁心仁術?!” 大夫驚愕地看著她:“老太太說什么呀?您是誤會了吧?湖州知府家的老夫人生病,湖州治下的大夫,但凡有些名聲的,都讓知府大人請過去了,杜大夫也不例外。這是幾天前的事兒了,聽聞他如今已經準備返回湖陰縣,但怎么也得要兩天功夫。他老人家離開家的時候,可不知道老太太生病的事兒呀?又怎會是存心給您難堪呢?” 謝老太太頓時漲紅了臉,只覺得失了面子。 大夫見狀,嘆了口氣,閉口不談這位謝老太太跟杜逢春是否有積怨,只道:“我昨兒說的話,老太太千萬要記得。每日早晚都要喝藥,不能怕苦不吃。飲食盡量清淡,千萬不能飲酒。要早睡晚起,靜養為佳,日常保持心平氣和,少生氣,少激動?!?/br> 他又頓了一頓:“您是上了年紀的人,萬事還當放寬心些,不要事事計較,也不必在瑣事上頭太過費心神了。倘若您家里小輩無能、不孝,時常惹您生氣,也就罷了。您明明有一家子孝子賢孫,兒子在外做官有出息,媳婦賢惠,孫兒們也讀書知禮,還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凡事寬容一點兒,對家里人,對您自己,都有好處?!?/br> 說完這番話,大夫便施施然走了。只留下謝老太太在后頭,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想發火,卻又發不起來。 第259章 質問 謝慕林強忍著沒偷笑,命馬路遙給大夫付診金,還特地多加了兩成,把人恭恭敬敬地送走了。 接著她方才回到后樓見謝老太太,也不提杜逢春的名字,只柔聲說:“老太太您看,大夫都一再囑咐了,您一定要保持心平氣和,不要生氣,才能把病養好呢。我看他新開的方子跟原本的方子差別不大,就只改了兩味藥,這就叫人去把這兩味藥補抓回來,熬了給您吃下吧?” 謝老太太拉長了臉:“我才不要吃他開的藥呢!原本還以為他是個不錯的大夫,結果也是一樣的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