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物資統籌工作有序推進著,老李的后事也辦得差不多了。 他年輕的時候有過老婆孩子,可惜在戰亂中都死了,他就一個人活到了現在。 雖然在縣里的好單位上著班,但他沒存下什么積蓄。單位管著他的吃住,他領的工資就全用來幫這個幫那個,偶爾自己喝點小酒,一個月到頭,錢花得精光。 他帶過的年輕人也有不少,幾乎縣里各個單位都有人認得他,可提起他來,大多是“固執、死板、不合群”的印象。 但是三年多以前,路昭來到了他的科室。 老李終于收到了一個像樣的關門弟子——其實也是唯一一個弟子。 有路昭這條向上溝通的渠道,他的才華終于展露出來,短短幾年就幫助縣里修起了路、養起了船老板、拉來了投資。 所有曾經一起共事的人,都對這個老酒鬼刮目相看,茶余飯后聊起來,感嘆幾句“沒想到他還有這本事”、“可惜年紀實在太大了”。 而現在,他突然就死了。 死在去鄉鎮協調物資、返回縣城的路上。 昔日的同事、后輩,聽到這消息時雖然吃了一驚,但想想卻也覺得他死得其所。 老李這樣的人,注定要死在為百姓奔波的路上,就像將軍注定要死在戰場上。 聽說他的遺體被火化,骨灰要從殯儀館送到海邊去,撒到海里,大家便商量著,都去送他一程吧,好歹是同事一場。 可等他們來到路邊,卻沒想到,在路邊等著送行的人那么多、那么多。 路昭捧著骨灰盒從殯儀館出來時,微微一愣。 這條縣里的主干道兩旁,站滿了人。 有縣里各單位的同事,有門口擺早點攤的小販,有這幾年才發家的船老板,更多的是認不得臉的普通老百姓。 在路昭捧著骨灰盒走出來時,他們不約而同地抬頭看了過來。 他們沒有組織什么儀式,沒有拿什么白菊花,只是都抽出了自己生活中的一小段時間,放下了自己手頭的事,來送這個為老百姓鞠躬盡瘁半輩子的平凡英雄最后一程。 今天的天氣很晴朗,縣城的主干道上,能感覺到迎面吹來的、又冷又濕的海風。路昭的眼睛好像被這風吹得濕潤了,有些發紅。 他抱著骨灰盒,坐上了一早約好的三輪車。 車夫慢騰騰地蹬著車,載著他和老李的骨灰,緩緩往東邊駛去。 不知道是誰先說了一句“走好”,沿路站著的大家都開始說了起來。 “老李,走好啊?!壁w愛國揮揮手,“在那邊脾氣就別太拗了?!?/br> “李叔,走好。以后每年去海邊給您孝敬點二鍋頭?!睂O飛說。 “哎呀,李師傅,路還沒修完,怎么人就走了呢?!痹诮浉木珠T口擺早點攤的小販嘟囔著。 “李師傅,當時修路拆了我家院子,我差點跟你打了一架,是我覺悟太低了?!贝洗笞プツX袋,“沒這條去市里的路,我家一輩子也富不起來?!?/br> 三輪車慢慢往前,路昭看過一張張熟悉或陌生的臉龐,聽到他們有些惋惜、有些痛心的告別,鼻子又發起酸來。 他想起了自己剛剛到德陽縣,去經改局報到的那一天,第一次見到師父的場景。 這位身形佝僂、老態龍鐘的前輩,坐在窗邊,給自己上了第一課。 禹一犧一箏一離…… “德陽縣是個偏僻的打漁小城,這里的人們善良淳樸,肯努力、肯吃苦,但因為太窮了,有時候也摳摳搜搜,有時候也無理取鬧,十分難纏?!?/br> “不過,只要你認真去同他們做工作、為他們謀出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一定會收獲他們的認可和尊重?!?/br> 他微笑著說:“歡迎你來,我的同志?!?/br> 路昭吸了吸鼻子,伸手抹了把濕潤的眼角,在道旁百姓的目送下,坐著搖搖晃晃的三輪車,來到了碼頭邊。 他打開骨灰盒,輕輕抓起骨灰,撒在了海水里。 沒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就算師父一輩子只是個四處奔波的無名小卒,可他在老百姓的心里有名字。 這天下沒幾個天賦異稟、氣運奇佳的天生領袖,多的是默默無聞、挺身而出的無名英雄。 他們也許不會青史留名,但他們熠熠發光的品格和信仰,卻會在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中歷久彌新、永垂不朽。 作者有話要說: 阿昭的又一雙新鞋。 —— 第113章 德陽縣平穩度過了春節。 被堵死的、通往德裕市的大馬路,也在一整個春節的搶工下,恢復暢通。 外地老板的建廠方案交上來,經改局很快批準通過,工廠便正式動工了。 這也意味著路昭在德陽縣的最后一件工作完成了。 他加班加點忙完了這些重要工作,才終于抽出時間,給方先生、給宋悅寫了信。 算起來,這一封信距離上一封,已經過去三個多月了。 他一直想要堅持每月給方先生寫信的,可一忙起來,真的抽不出時間,和方先生的聯系就被擱置了。尤其是這兩年,寫信的頻率直線下降,從每個月兩封,變成了三個月一封。 路昭默默反思了自己,可也沒法改正。 因為,原本他把“和方先生保持聯系”看得非常重要,其他事情都可以排在這件事之后。